中国抗衡美国的本钱何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17:45

中国抗衡美国的本钱何在?

2010-08-12 20:21:27

浏览 329250 次 | 评论 794 条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媒体和舆论欢呼雀跃,大呼美国的衰落;连买茶叶蛋的老太太都非常同情美国人,叹息他们可怜。而另一方面,却在不断宣传中国在国际上的“崛起”,高歌中国经济的“一枝独秀”。

时过两年,再回头看看,非常有意思。

根据2008年的数据,美国的人均年收入(全美国民)为3.76万美元,世界排名第4;而中国2008年人均年收入(全国居民)1100美元,世界排名109位;美国人均收入是中国的34倍。然而,美国当时的物价却比中国低。

一个当时去美国的中国人,事后发表博客文章,说“到美国后才发现,美国除人工服务(如理发等很贵,美国劳动力价格高,沾着人工的都很贵)之外,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是低于中国的,有些商品的价差之大,有点瞠目结舌。”

在洛杉矶的一个购物中心,他见到了那些在中国国内卖恨昂贵的品牌,都在以很低的价格出售,而且在美国基本不用担心买到假货。在国内一套卖3万元左右的阿玛尼西服,在美国五分之一的钱就可以买到,意大利产名牌皮鞋同样如此。牛仔衣更便宜,lee或levis的牛仔裤,便宜的十几美金,贵点的20多美金。

汽车、家用电器类商品更便宜。宝马Z4的价格,广告上标注的报价不到3万美元,而国内的价格,都在50万至80万元人民币之间。且同样品牌同样配置的车,美国都要比国内的便宜一半。他帮家里带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同样品牌同样型号同样配置的电脑,在美国是499美金,而在国内电脑市场的报价为6000元人民币,而商场的报价更高。而且,供应美国市场的产品质量要优于供应到中国市场的产品质量,日本的产品尤其如此。只有“Made In China”的商品,是供应到外国的产品质量要远远高于中国国内。

美国购物特别放心,不管买中国产品还是其他国家的产品,质量都有保障,并且,服务非常好,在一定期限内可以退货或者调换。所以中国人到美国后,即使平常不太喜欢购物的,也忍不住买些东西。他为家里人买了两箱东西,主要是衣服和鞋子,其中包括三套西服。在交钱的时候,遇到一群中国去的游客,购物之多可用疯狂来形容。在一个卖箱包的商店,几乎每个从中国去的人都买两个以上的箱子来装下所买的商品。他们一边挑选商品一边惊诧着:“这里的东西怎么会比国内便宜这么多?!”他听出他们心中的不平衡,连他自己都有种酸楚感觉。

回国的时候,在洛杉矶机场,他看到很多中国人在商店购买大中华香烟和茅台酒,原因同样是便宜,且不会买到假货。

住宿的价格也不贵。他前后住了4个四星级或五星级酒店,网上预订,每天的价格大致在90美元左右。关于食,在洛杉矶“小台北”的一个中餐馆,他们4个人点了鱼、虾、蟹等,每个菜的平均价格大致在6至7美元左右,非常丰盛的一顿午餐分量很足,没有吃完,一结账,只有49美元;他以为老板账算错了,问了一下的确如此。在美国,他吃过两次麦当劳,其套餐的价格一般在4至6美元之间,绝对价格看起来比中国高一些,但饮料随便喝的,汉堡包的分量也比中国的至少多出一倍,薯条同样如此。他们5个人点了5份套餐,有3人没有吃完就已经吃饱了。他所了解的几所美国中小学,都提供早饭和午饭,两顿饭都按照孩子的营养所需配置,比较丰盛;而两顿饭一天仅收1美元,大概7.5元人民币,仅够支付中国国内小学生的一个盒饭。1美元即使在中国国内也不算什么,但在美国经常看到支付1美元的商品。想想看,美国人每个月有4千元的收入,花费4百元就可以买台笔记本电脑,200多元就可以买一双名牌意大利皮鞋,50元钱就可以请几位朋友吃一顿,那是什么概念?!

在洛杉矶,一位华人朋友告诉他,每月25美金就可以随便打国际长途。如果用一种卡从美国打到中国,每分钟只有几美分的价格。为了方便,他买了一个手机,价格12.5美元,含部分通话费。

美国的油价以加仑计量,1加仑=3.785升,折算以后,绝对价格比中国低;而美国的油品质量更高一些。况且,中国养车要缴纳养路费等各种费用,收费公路如林,逃都逃不脱。但在美国,绝大部分公路都是免费的。美国的高速公路叫freeway,免费路,可谓名副其实。他在美国期间,从洛杉矶到圣地亚哥再到拉斯维加斯,平均每天都有5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驱车在路上,没有遇到一条收费公路。而全世界收费公路14万公里,其中10万公里在中国,占全世界70%。

在美国,体验最深的是速度。一辆辆汽车,飞快地奔驰,耳边是嗖嗖的声音,刚开始的时候他感觉有点紧张,几天后才慢慢适应。由于没有收费公路,人们以一种更高的速度和效率到达目的地。这种速度和效率,在他看来,是多么的令人望而生畏!因为在它背后,是一系列的诸如体制、公共服务等等因素。而这种不起眼的对比,意味着美国在以更快的速度拉开与中国的距离。

高收入、低物价、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美国公民愿意消费、敢于消费甚至超前消费的根本原因。由于美元处于贬值轨道,而中国又拼命借钱给美国——实际上是向美国输出福利,使得美国的消费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而中国政府在一遍又一遍地提出拉动内需的时候,却忽略了一些基础和前提:增加民众收入、降低物价、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正是困扰中国、导致中国消费内需不振的根本原因。

该作者说,作为一位深爱这个国家的普通公民,作为一位出身于贫穷家庭、对底层弱者的艰难生存状况有着切身感受的公民,他希望自己的祖国变得足够强大,而这一切,都需要有民富这一前提。而要民富,又必须有公众的话语权得到充分表达和重视作为前提;唯有此,才能抑制强势利益集团对弱者的掠夺和侵害,才能抑制腐败,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以上是在金融危机时候,一个初入美国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从这篇文章中,我们感受到美国人民的可怜与水深火热了吗?!也许,即便这是水深火热,恐怕绝大部分在“一枝独秀”中幸福生活着的中国人,都愿意赴汤蹈火了。

从美国的物价水准和人民生活状态,无论如何都感受不到美国已经衰败。

物质生活仅是人类生活的一面,精神生活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于物质。

最近,一个中国女孩到了美国后,对媒体谈出了自己感受。对一个孩子来讲,中国与美国有什么不同呢?她说:中国的孩子没有自己的思想;美国的孩子很自由。在她的眼里,中国的孩子是:“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学校说入党入团好,他们就抢着入。而且中国小孩对美国有偏见,觉得美国特别破,经济也特别烂;对任何事情,他们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观点。”那么她眼里的美国的孩子呢?“我觉得特自由,大家都特放得开,想什么就说什么。上课的时候那些小孩,明明问题跟老师讲的一点关系都没有,在中国小孩就不敢问了,在美国小孩就敢问,问得老师听不懂,也不会觉得不好意思。他们的性格都挺好的。”她还说,“在美国,你可以站在大街上大喊去,你骂政府,政府不会来害你,这是最基本的。”

这个结论,也有中国官媒的报道作为佐证。比如最近北京的《环球时报》报道美国学者诺姆•乔姆斯基2010年8月9日在台湾“中研院”发表演说时,批评美国政府口口声声反对恐怖主义;但其实全球头号恐怖主义国家就是美国;受美国制约 的台湾,则是帮凶之一。乔姆斯基是美国语言学家,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其少年时代即参加左翼的共产主义运动,1960年代越战期间投身校园反战运动,从此开始了“异见者的一生”,被公认为美国政策“永远的反对派”。他永不懈怠地激烈抨击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运动的“阴谋”、美国式民主的虚伪、美国政治宣传的阴险和外交政策的帝国主义野心。“9·11”之前的焦点是巴以问题、美国干预科索沃,近几年则是针对美国的反恐战争。这次他首次造访台湾,以“世界秩序的轮廓:常与变”为题演讲,炮口瞄准美国政府。他指出,最近美国国务院警告中国在拼命发展的同时,也要承担国际责任,但意思其实是要中国“照我们的话做”。他认为美国政府所希望的世界和平稳定,其实只是要别的国家臣服于美国强权之下,挑战强权就被认为是“不稳定”且对世界有害;但各国政府几乎对于美国的作法没有意见,媒体对这样的霸权宰制更是视而不见,助长了美国的帝国主义思维。

《环球时报》这样称赞乔姆斯基:“20世纪全球十位最伟大科学家”之一;“当代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及思想大师;等等。不过,笔者更感兴趣的却是:一个从少年时代就在美国传播与美国政府对立言论与思想的他,为什么没有被打成“右派”下放劳改或被作为“颠覆国家政权”的“罪犯”而关进监狱?!如此犯罪70多年,为什么居然还能在美国成为“当代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大师,甚至还能跑到美国“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上大肆攻击自己的祖国母亲?!唯一的解释只能是:美国政府非常自信,根本不怕被颠覆。

也许这正是美国强大的原因,她让人民拥有:言论和发表意见的自由、信仰自由、保证使人民过上健康与和平生活的经济不虞匮乏的自由、免受恐惧的自由。

目前,中美之间因朝鲜问题发酵,正在演变为黄海、南海和东南亚的外交拉锯战。国内媒体是一片反美情绪,甚至“中美必有一战”的口号盛嚣尘上。就如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家约翰•米尔斯海默所暗示的:和上世纪欧洲的情况一样,对塑造亚洲未来起决定作用的是政治而非经济;意识形态的激烈竞争,将导致世界这两大经济体之间大有开战的可能。

一般认为,美中关系会有个良性未来,即美国可以鼓励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在当前以美国为首的全球秩序中崛起。但历史告诉人们,米尔斯海默的警告不可忽视。一战前英、德、法每年的贸易额分别占到其GDP的52%、38%和54%,且大量贸易发生于彼此之间;可经济上的彼此依赖并不足以防止悲剧性事件升级。如今,中国所宣称的“和平发展”似乎也是扎根于牢固的经济基础,为了维持高速发展,中国需要亚洲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至于美国,华盛顿没人想看到跟中国爆发冲突,特别是在美国还正在打两场战争的情况下。虽说目前为止,经济上的互相依赖和避免了两国开战,但近来外交领域的战火却印证了一些学者过去10年来所持的看法,即上世纪初欧洲的局势,有可能在今日东亚重演。随着中国崛起,它会日益迫切地要保护其“核心利益”。

对此,美国《华盛顿日报》指出,邓小平执政以来,中国的大战略是避免与比自己强大很多的对手美国发生冲突,同时打造“综合国力”。但历史一再证明,不基于战略利益的和谐而靠政治手腕和克制建立起来的和平,具有天生脆弱性。由于没有亲历伤痕累累的中国近代史,该国未来领导人会更加自信;现在,他们认为中国在确保其外交政策目标方面进展过于缓慢。但危险在于,就像100年前德国在欧洲那样,中国高估了自身实力,低估了美国的力量和决心。加之战略上的不满和急躁,会加速造成灾难性的误判和失误。

笔者以为,“中美必有一战”固然可以表达中国人的豪情。但问题是:

美国真的衰落了吗?!

中国是真的“一枝独秀”吗?!

中美之间,政治制度和经济实力真的可以到了可以抗衡的地步了吗?!

中国人民拥有美国人民那样的“四大自由”了吗?!

中国人民还愿意象60年前那样蒙受蛊惑而“抗美援朝”吗?!

如果上述问题有一个回答是否定的,那么,中国所谓“中美必有一战”的本钱,除了13亿条人命外,又在哪里呢?!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1)海外中国人,拿什么拯救你2)郭德刚们打骂记者的底气何来?

3)“穷二代”与中国未来

4)北京突然增购日本国债,用意何在?

5)中国籍仅仅是权贵阶级的“暂居证”

6) 废除农地集体所有制,把土地还给农民

7)中国没有值得效仿的“国家模式”?

8)让我深情地、最后地剽你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