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治交接实质内涵深化的认识与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58:17
阎翃  钟潜  邹嫡  朱政
政治交接是在1997年民主党派、工商联顺利实现跨世纪新老交替的历史关头提出来的。从政党学角度考察,它是一个新概念。中共从第二代领导集体转为第三代时使用的是“政治交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不是“政治交接”。我们认为,“交代”是单方面的,而“交接”则涉及双方,包含了有交有接、要交能接等含义。因此,“政治交接”是对“政治交代”的发展。
最近,刘延东同志在讲话中将政治交接走过的十年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仔细领会讲话的深刻含义,我们以为:虽然政治交接的提法未变,但其实质内涵的表述却依据认识的深化、背景的变迁以及形势的需要发生了许多变化。
第一阶段,始于1997年。此阶段政治交接的主要内容包括: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方向,鲜明的政治态度,强烈的政治责任,严明的政治纪律,丰富的政治经验,高尚的政治品德。围绕主要内容重点强调了“三个着眼于”:着眼于民主党派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纲领的延续和发展,着眼于与共产党亲密合作关系的延续和发展,着眼于民主党派老一辈领导人的政治立场、优秀品格和优良作风在新一代领导骨干和代表人物身上延续和发展。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解决“交”出后从哪几个方面“接”的问题。我们欣喜的看到,从中央到地方,民主党派、工商联的领导班子和成员,在这个阶段的五年中,都把政治交接提上了议事日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以研究落实,并从理论与研究的结合中,创造了一些新典型、新经验。可以说,这一阶段开了一个好头,为第二阶段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阶段,始于2002年。它的主要任务是:在巩固和发展前一阶段成果的前提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问题。在随后陆续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各民主党派都在章程和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和原则。对此,胡锦涛同志不仅给予了充分肯定,还在讲话中对“参政党”定义提出三个方面的界定:一是与共产党长期亲密合作,二是能够经受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三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解决“接”下来之后如何“建”的问题。因此,自觉实践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和原则,就成为了本阶段的重要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在此阶段中,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结合纪念中共中央(89)14号文件颁布15周年和学习贯彻两个“5号文件”,通过学理论、抓培训,在提高整体政治素质、开创工作新局面上取得了可喜进步。这一阶段对于第一、第三阶段而言,起到的是承前启后的作用。
而现在开始的第三阶段,其重点是在“建”的同时,解决如何发挥更大作用的问题。因此,这一阶段在强调继承前两阶段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主题的“学教活动”,并将“四个致力于”(致力于促进科学发展,致力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致力广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致力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作为重要任务。与此同时,为确保该阶段政治交接的任务能真正落到实处,各民主党派中央都将“三个显著增强”、“三个明显提高”作为了阶段性目标。这一阶段,虽集前两阶段之大成,但可以看出其立意更为高远,任务更为艰巨。
从以上回顾可以看出,政治交接阶段任务表述的深化就内涵而言是一种层层递进、既有延续性更立足于发展的关系。通过梳理关系演绎的过程,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三点启示:
第一、政治交接的实质内涵决定了它不是随新老交替的实现而完成,也不是随某一次换届工作的结束而完成,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周恩来曾经讲过“我们党的寿命有多长,民主党派的寿命就有多长,一直要共存到将来社会的发展不需要政党的时候为止”。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新老领导人座谈时指出,“进一步搞好政治交接,是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级组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从已经开展了十年的政治交接的角度理解这两段讲话的深刻含义,我们认为应该得出三个结论:
一是只要政党存在,只要多党合作存在,政治交接的任务就必然存在。
二是政治交接阶段重点任务的确立背景应该与“四个需要”有密切联系:不断发展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工商联共同的政治基础的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需要;是民主党派、工商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整体素质的需要。
三是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政治交接既表现为每个成员、每级班子的不断交接,又表现为一代一代连续不断的历史交接。作为前者是阶段性的,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即实现了政治交接。而作为后者是长期性的,是与党派共始共终的。阶段性中体现着长期性,长期性中又表现为一个一个的阶段性。因此,换届从严格意义上讲,仅仅是党派实现新老交替的一种组织交接形式,能否真正体现薪火传承,需要实践的检验。
第二、政治交接阶段任务的确定必须围绕宗旨、紧扣灵魂、突出重点,符合政党建设的规律。
政党不同于其他任何团体,它是一个高度集中的组织。它的全部活动都必须是围绕实现政治目标而开展的自觉的政治行动。从当代世界政党政治的现实情况和我国几十年来多党合作的丰富实践来看,政党不一定只是代表某个阶级、阶层或集团并为了维护或实现其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它也可能是一部分政治主张相同的社会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组成的在社会生活和国家机关中开展广泛活动的政治组织。因此,政治交接的长期性、整体性、继承性和发展性要求我们在深化认识和努力实践过程中必须尊重政党建设的规律。
从1945年到2002年的58年中,中国民主促进会的《章程》共经历了5次修改。其定性的表述由最初的“本会以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践为宗旨”发展到“中国民主促进会是以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本会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可以说,《章程》的周期性修改,不仅再现了民进从民主主义政党到社会主义政党,从学习党、改造党和参政党的历程,也反映了我会几十年来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尊重客观规律,围绕宗旨、加强自身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思想是一个组织的灵魂。思想建设是参政党自身建设的核心和先导,是参政党履行职能的动力和深化政治交接的保障。民主党派加强思想建设的目的就是在夯实多党合作思想基础的同时,为组织锻造灵魂。这是政治交接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从第一阶段“三个着眼于”的提出,到第二阶段“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目标的制定,再到第三阶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主题的确立,我们可以看出,这都是在围绕政党姓“政”下功夫,为组织铸造“灵魂”作努力。
前两个阶段的政治交接都注意了突出重点。我们认为,当前,要确保“学教活动”真正收效,应该在借鉴前两个阶段经验的基础上,抓住四个重点: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是开展“学教活动”应该始终突出的核心内容;必须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这是开展“学教活动”应该力求达到的主要目的;必须切实重视学习教育,这是开展“学教活动”应该抓住的中心环节;必须强化干部培训并务求实效,这是开展“学教活动”应该采取的重要形式。
第三、正确评估民进各级领导班子十年来围绕搞好政治交接所取得的现实进步,是当前进一步搞好“学教活动”的前提。
在过去十年,民进各级组织在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政治交接这一主线,在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目标的统领下,做到了继承与发展结合,开拓与创新并举,工作开展得扎扎实实、有声有色。我们认为,这种现实进步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将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夯实多党合作思想基础的关键;将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作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前提;将继承传统、以党为师、立会为公、参政为民作为民进各级领导集体和广大会员在长期实践和发展中必须遵循的共同价值理念;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体现特色作为民进有效发挥参政党作用必须遵循的工作方针;将“高素质参政党”丰富内涵界定为政治上坚定而敏感、理论上清醒而深刻、思想上无私而坦荡、能力上干练而全面、作风上扎实而宽容,使民进各级领导在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进程中的奋斗目标更为明确。
感悟这些启示的目的,既是为了当前所开展的“学教活动”在谋篇布局方面更为全面和完善,也是为了本阶段的政治交接能够同前两阶段一样,扎扎实实地推进。而要真正取得实效,把握“学教活动”主题的深刻含义仍是关键。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本次“学教活动”的主题。“政治发展道路”的“政治”主要是指政治制度,而我们平常所提的“政党制度”只是政治制度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或者可以理解成是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形式。政治制度的内涵涉及指导思想、领导核心、制度设计、目标取向四个方面。“指导思想”是特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领导核心”是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设计”包括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目标取向”是指努力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我们认为,在整个“学教活动”中,强调全面、正确理解这一主题深刻含义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政治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的认识。而惟有解决好这个认识问题,才谈得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纵观世界历史,我们不难看出,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由这个国家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发展而成的,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能决定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是历史形成的。因为国情、文化传统、历史背景不同,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千差万别,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同另一个国家是完全相同的。实践证明,政治制度无绝对的优劣之分,关键是能否符合国情;凡是能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人民幸福的政治制度就是成功的制度。因此,我们要通过“学教活动”的扎实开展,在加深对我国政治制度特点、优越性认识和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信念的基础上,强化三个意识:一是善于正确处理重视学习和善于学习的有机结合问题,真正将理论清醒作为政治坚定的前提;二是善于从世界格局的变化、发展角度去理解和思考党和政府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三是善于站在关注国家前途、维护民族利益的高度去承担参政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