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场事件:西德帮助戈尔巴乔夫扫清军内异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23:57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世界史 > 正文红场事件:西德帮助戈尔巴乔夫扫清军内异己? 2010年05月12日 18:01 青年参考 】 【打印共有评论10

核心提示:而2月18日俄《论坛报》给出的另一种解释,更为新颖。该报称,当时的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正在谋求对军队进行裁军,但这一决定却因为遭到军方反对而无法推行。该报认为,当时与戈尔巴乔夫有着较好关系的西德,故意用这种方式帮了戈尔巴乔夫一把,成功地帮他将反对改革的一批将领拿掉了。

1987年5月28日,正值苏联“边防战士日”。当时的苏联拥有防备最严密的领空,但是就在这一天,年仅19岁的西德青年马佳斯·鲁斯特驾驶着一架小型飞机,大摇大摆地降落在莫斯科红场上,并热情地与游客拍照留影,给苏联防空军扇了一记耳光。“红场飞机事件”令苏联举国震惊,也引起世界极大关注。包括苏联国防部长在内的200多名苏军军官,因此被解职。为何一个没有多少驾驶经验的德国青年能冲破重重“铁幕”,进入莫斯科?在事件发生23年后,2010年2月18日的俄罗斯《论坛报》载文披露:这是当时与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关系较好的西德暗助他,使得戈尔巴乔夫成功地将反对裁军改革的一批军队将领拿掉了。此说的依据是什么呢?

苏军高层指令使得“炮下留人”?

当时,苏联与北约之间的空中区域,处于全球最为密集的防空炮火的守护之下。在数十年的运转过程中,这张防空网表现不俗,多次击落冒犯苏联领空的西方侦察机。面对这样一张“密网”,19岁的鲁斯特怎么就敢冒着被击落的危险,驾驶一架运动飞机进入苏联领空呢?这就涉及到1982年苏联颁布的《航空法》。

根据该法,苏联防空部队有权在敌机侵入苏联领空时,不加警告地动用防空武器将其消灭。但没想到,这样一部彰显苏军捍卫领空坚定意志的法律,在颁布10个月后却闯下大祸。1983年8月底,苏联远东军区防空部队在库页岛上空,把误闯苏联领空的韩国航空一架波音747客机击落,造成200多位平民死亡的惨剧。此事在全球引起轩然大波,西方借此机会向苏联施压。重压之下,苏联高层颁下指令:今后在无法判明飞机是否执行军事任务的情况下,禁止随便向外国飞机开火,违者严惩不贷。

许多国际媒体在解读该事件时,将苏联高层的这一决定作为主要依据,认为是这一决定保证了鲁斯特的安全。

巧合,又是巧合

莫斯科时间1987年5月28日13时,西德青年鲁斯特驾驶着自己的“塞斯纳”飞机,从芬兰赫尔辛基机场上天了。20分钟后,已经充分做好“热身”的鲁斯特同机场地面调度做了最后一次联络,然后就关闭了所有通讯设备,在一个大转弯之后朝着莫斯科方向飞了过去。地面调度发现情况后,却已无法同鲁斯特联络。一开始所有人都以为这只是19岁男孩的恶作剧,但随着飞机在雷达上慢慢消失,人们才意识到事情没那么简单。机场赶忙派出一架直升机和两艘快艇,到芬兰湾附近寻找飞机下落,但毫无踪迹,鲁斯特失踪了!他消失之前的飞行方向正是莫斯科,而在从芬兰边境到莫斯科这段长长的空中距离上,布满了苏联人的防空火力。

就在赫尔辛基方面一片忙乱之际,苏联方面也发现了鲁斯特的飞机。14时,苏联驻爱沙尼亚的一处雷达站发现了这艘小型飞机。雷达站紧急进入戒备状态,并通过无线电用芬兰语、英语和俄语向飞行员进行数遍询问:“请报上所属国家!”没有得到任何答复。因此基本可以判定,这架飞机是没有任何合法手续闯入苏联领空的。这事如果搁在以前,苏联官兵会毫不犹豫地开炮将其击落。但这一次,雷达站官兵们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仅仅是向上级报告情况。

事后,大部分媒体都认为,苏军没有立即采取行动,是受了4年前韩国客机被击落后颁布的那条指令的影响。要知道,这条航线一向十分繁忙,出现民用飞机误闯领空的情况也属正常。所以,如果谁不对飞机性质确定清楚就贸然放炮,恐怕要吃不了兜着走。

很快,不明飞机硬闯苏联领空的消息就被送到了莫斯科指挥中心。结果,跟雷达站的反应一样,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心没能给出任何指示。而此时,鲁斯特飞临地区的相关站点都看到了这个“不速之客”。于是,从各个地区发来的报告接连到达指挥中心。而各个地区相互之间也在进行着确认,在得知其他地区没有作出反应之后,大家也“随大流”,等待来自指挥中心的指令。

此时,隶属于防空部队的3个地空导弹营已做好开火准备,数枚导弹已经锁定鲁斯特的飞机。但是,由于迟迟没有接到上级的开火命令,导弹兵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飞机从雷达显示屏中消失。

14时30分,两架正在值班的苏—15战机紧急升空,开始为鲁斯特“伴飞”。除此之外也别无他法。此时的鲁斯特在一个俯冲之后,从两架战机的雷达显示屏中消失了。

15时,飞机已经飞临普斯科夫州(距离莫斯科近700公里)上空。十分巧合的是,一个空军战斗团正在这里搞演习。用俄罗斯《论坛报》的话来说,此时天空中同时存在着多架飞机,这种环境为鲁斯特的飞机提供了掩护。紧接着,飞机又飞临了谢利格尔湖(距莫斯科不到200公里)上空,巧合再一次发生,一天前这里刚刚发生了一架米格—25战机和一架图—22战机相撞事故,此时数架搜救直升机的忙碌,再次给鲁斯特的飞机提供了掩护。结果,鲁斯特安然通过这两个地区。《论坛报》文章称,在通过谢利格尔湖上空时,地区雷达站的显示屏上,同时出现了6架飞机的身影。

15时40分,鲁斯特已经进入了莫斯科境内,莫斯科军区防空力量严阵以待,等待着开火命令。但是,这项命令仍然没有到来。莫斯科国际机场紧急暂停了所有航班的飞行。

如此一来,鲁斯特如入无人之境。他调整了航向,朝着红场飞了过去!

18时40分,鲁斯特飞临红场上空,开始寻找着陆点。此时,苏联克格勃已经接到消息,并向负责克里姆林宫防空的值班上校托卡列夫询问是否有飞机飞到了红场上空。托卡列夫的回答是,确实有一架飞机正在红场上空,但那是正在航拍的电视台飞机。这又是一个巧合,因为那一天确实有一家电视台在航拍莫斯科全城。

此时,在红场上已聚集了许多人,大家在注视着这架不明飞机。由于人太多,鲁斯特第一次降落尝试没成功。第二次尝试后,鲁斯特才成功降落在红场上。

他刚下到地面,人们就把他围拢了起来。这些不知情的普通市民和旅游者,只是十分好奇这位帅气的外国少年的来历,还有一些人热情地同他合影留念。但还没等大家过足瘾,几位克格勃特工就赶来将鲁斯特带走了。此时,克里姆林宫大楼座钟正好指向19时10分。

西德暗助戈尔巴乔夫?

这件事对苏联防空部队的声誉造成极大打击。1987年5月30日即事件两天后,苏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解除国防部长索科洛夫斯基元帅和防空部队总司令科尔杜诺夫的职务。6月10日,苏联防空部队又有200多名将领和军官被解职,有些人还被送进了监狱。

这件事情在欧、美也引起了重大反响。他成为新闻媒体追逐的宠儿。许多媒体都在猜测鲁斯特飞行的真正动机。当时有媒体认为,这只是鲁斯特一次鲁莽的个人行动;也有媒体认为,他是为了给父亲的生意做宣传。鲁斯特很小的时候就学会开飞机,他父亲是一位飞机经销商。值得一提的是,他父亲经销的主要产品是“塞斯纳”轻型单引擎运动飞机,鲁斯特正是驾驶这种飞机进入苏联境内的。当时这种飞机的销售并不是很好,在鲁斯特完成“壮举”后,许多媒体猜测称,鲁斯特此举是为了帮助父亲改善生意。不管猜测是否属实,在鲁斯特飞行事件之后,“塞斯纳”飞机确实开始在西欧热销。

截至目前,对此事的解读版本十分之多。如俄罗斯报纸《独立军事评论》2007年的一篇文章,就将鲁斯特的行为解读为一次和平之旅,在作者看来,如果他能够安然通过苏联领空,至少可以为在美、欧人们心目中留下的“苏联威胁”印象降温。鲁斯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飞往莫斯科可以在两个阵营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如果我能飞越‘铁幕’而不遭受任何拦截,这就表明戈尔巴乔夫非常有诚意想和西方建立一种全新关系。如果像我这样一个西方业余飞行员都可安全飞往莫斯科,美国总统里根还有什么理由指责那里是‘邪恶帝国’的核心?”

而2月18日俄《论坛报》给出的另一种解释,更为新颖。该报称,当时的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正在谋求对军队进行裁军,但这一决定却因为遭到军方反对而无法推行。该报认为,当时与戈尔巴乔夫有着较好关系的西德,故意用这种方式帮了戈尔巴乔夫一把,成功地帮他将反对改革的一批将领拿掉了。

鲁斯特当然逃不过惩罚。经过法庭审讯,他被判处4年徒刑。而芬兰也对鲁斯特提出处罚,以补偿因为他造成的人力物力损耗。不过,苏联方面对鲁斯特还算优待,在服刑14个月后的1988年8月3日,他被提前释放,驱逐出苏联国境。他回国后,迅速成为西欧家喻户晓的名人。而那架“塞斯纳”飞机则成了苏联政府的囊中之物。几年后,一位日本收藏家花重金将这架飞机买了下来。

如今,42岁的鲁斯特在柏林一家小杂货店内做店员,上班干活,下班喝酒,过着再普通不过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