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伟君文集(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54:10
潘伟君文集
锁仓还是骗仓?
业界流行一个字眼:“锁仓”。
根据不成文的说法,“锁仓”的意思就是替主力或者说是庄家买进一些筹码,然后持有不动以减轻主力或庄家在拉升股价时的市场做空压力,到一定的时候退出,一般来说是可以保证获利的。
从道理上来说,锁仓是没有任何风险的行为,所以有好一阵子大家都在寻找锁仓的机会。据说2000以来的大行情就有不少基金加入了锁仓的行列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当然这只是传说。
然而随着大盘步入调整,“锁仓”的含义似乎也进入了调整。
前两天与朋友聊起“锁仓”一事,却带出了朋友一肚子的苦水。原来朋友见公司去年颗粒无收便心急如焚,到处找关系,最后总算找到一个在某机构负责委托理财资金运作的项目负责人,表示他们正在替一家投资公司锁仓,可以让一些仓位出来。朋友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当即给老总打手机,马上敲定100万股的锁仓仓位。
第二天朋友便在对方的要求下开始在盘中承接。8元左右的价位,一天便完成了接盘,共用去800万元资金。随后的几天该股时不时的放出一些大量,令朋友感到些许奇怪,也许是其他的“锁仓”行为?朋友也没有多做理会。
股价并没有往上走,在一阵子不间断的放量过后该股进入盘跌状,成交量又恢复到原先的散股状态。两个月后朋友手中的筹码只剩下600多万市值了。
尽管觉的去问人家好象有点不够内行,但如此大的帐面损失还是难以让朋友承受,尤其是在面对老总的时候。但努力寻找的结果却是朋友万万没有意料到的。
那个项目负责人已经不知去向。现在的项目负责人并不承认与朋友的私下“锁仓”协议。
朋友当场目瞪口呆。
从整个过程来看,对方在转出100万股筹码以后便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通过不断的对倒来制造即将拉升的假象,最后逃之大吉。显然,对方只是持有一些筹码而想出货而已,“锁仓”一说纯粹子虚乌有,给朋友出让仓位也是为自己减仓。
其实这种事情早已发生过多次。在成交越来越清淡的今天,庄股的兑现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因此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一些他人的利益也就在所不辞了。当然,脸面还是要顾的,也许以后还会需要这种伎俩,于是便出现了频频更换当事人的现象,原来的“朋友”便从原来的位置上被换掉。这样即使人被找到了又怎么样?
望着在报上时常出现的基金经理更换公告,不知怎么的,我老是想到了“锁仓”。
其实“锁仓”并非一定是坏事,只是参与“锁仓”的前提是对方的做人道德,另外就是股价的绝对位置,特别是复权以后的价位。
如果仅仅是通过介绍刚刚认识的所谓朋友,那就要靠在仅有的一二次面谈中自己对对方素质的判断了。
如果股价已经在相对高位,或者是复权以后的高位,而朋友又是初次认识,那么几乎可以肯定,这决不是“锁仓”而是“骗仓”。(潘伟君原创于一年前)
呵护股价是操盘手职责(上)
不日前在一家基金公司遇到了一位多年不见的旧识,目前正在司职操盘手一职,便约定了出来坐坐。
大家都是操盘手,聊的话题自然也不离左右,但其实我与他的工作差别很大,其关键在于工作的主动性和被动性。
我的工作责任很重,从投资策略到具体的交易都是自己在做,但他不同。基金配备的操盘手较多,在上面还有基金经理、投资总监、总经理等权威级人物,操盘手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一张张经过几道签字并且标有买卖价位和数量的指令单完成。看着远比我年轻的他略显发福的体态我就知道工作的轻松程度。“是的,”他说,“工作非常机械,也非常简单,唯一的压力就是危机感。一旦出现了一些无法预料的原因,走人是常事。”
“难道你们大量持有一家股票以后就不管了吗?”
“除非再出现一张新的指令单。当然也会有一些例外,比如涉及季末或年末收盘价等等。”显然,基金的操盘手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工作状态,也许会在上班前还不知道今天有没有交易任务,这样的工作很潇洒但总有点象螺丝钉。
基金持有的股票不会少,但具体分配到每一个操盘手上的股票不会很多,因此与其让操盘手每天都没有方向还不如让操盘手在一定的权力范围内呵护股价。这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对公司来说,尽可能的让股价走强是最后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要保证。对操盘手来说,先不说因为公司收益的增加而增加了自己的收入,就算以后被公司扫地出门也不怕,因为你起码已经有了真正操盘手的基本功。
其实对于基金公司来说也不是要呵护每一个持有的品种。比如作为组合中筹码很少的品种就没有必要,因为会增加成本。还比如有一些品种尽管筹码很多,但如果还有其它基金公司(不包括自己基金公司中的其它基金)持有的大量筹码,那也不是呵护的对象,除非这些筹码高高地套在上面。再比如一些盘子较大或者成交量较大的股票也不属于这一类,这同样是考虑成本的缘故。
其实我们真正要注意的是一些必须呵护的股票。
这类股票有几个基本的要素:盘子和成交量都不大,没有大的庄家,没有其它基金公司的大筹码,股价与高点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折让。
以上几个要素比较容易判断,因此实际的操作过程才是关键,也就是操盘手的技术。从目的上说,呵护股价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股价的走势必须强于大盘。第二,尽可能降低呵护的成本,也就是说呵护以后平均持仓成本不能上升。
笔者在数年前有过一次堪称经典的呵护股价经历。当时手中的筹码是300万股,资金100多万,股价从11元跌到8元以下。通过一个月的呵护,股价上升了2元多,手中筹码依然300万股但资金增加了100多元,持仓成本明显降低。
如何做到以最小的代价获甚至负代价达到呵护股价的最大效益,这应该是每一个真正的职业操盘手所必须面对的技术性问题。(潘伟君原创)
呵护股价是操盘手职责(下)
呵护股价与以前庄家所采用的护盘手段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关键是持有筹码的数量不一样。所谓庄家就是手中至少持有六成以上流通股的主力,但几乎没有一家基金会独自持有超过一半的流通股,这就决定了呵护与护盘的本质性差异。
护盘就是不让股价下跌,或者使股价的跌幅远远小于大盘,主力的操作带有更多的主动性。呵护则不同,之所以把它称为呵护就是因为操作上必须小心谨慎,因为主力的操作更多的体现是被动性。
前期本栏已经说过,操盘手呵护的对象必须具备一些条件,因此在呵护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这些条件不变。由于新进主力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呵护的结果也不大可能使股价大幅度上升,所以唯一可能会变化的就是成交量,所以在呵护过程中必须做到小心谨慎,不要惊动大的抛盘。
以下是常用的呵护方法:
做收盘价。做收盘价并不是在最后往上猛打一笔,而是在最后一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内准确判断大盘的运行方向,如果大盘可能回升并且上档压盘不大则可尝试往上做,我曾经将其定义为“黄金一小时”。
先砸后拉。如果盘中有一些较大的接盘而大盘有再下一城之势,可果断将下面的大接盘砸掉并在更低的价位压出稍大的抛盘,这样在接下来大盘的跳水过程中抛盘就只能砸向更低更容易成交的价位,而且上面的压盘会很少,一旦大盘止跌就撤掉自己的压盘迅速将股价打高,如果能够配合做收盘价那就更好。
小单多笔成交。呵护股价的关键是不能惊动大抛单,所以无论是买进还是卖出都不能下大单,比如卖出一万股最好分成三笔以上,而且间隔的时间要长,因为交易所最快6秒钟传送一次数据,如果在6秒钟内连续成交三笔还是有可能被作为一笔单子传出来。小笔多单的作用就是使得股价的运行更具市场性。
股价呵护过程中有些事情是绝对必须注意的:
尽量不增加仓位。呵护股价的唯一目的是以尽可能低的代价使股价走的更强,因此每次都必须将增加的筹码成本记录下来,随时寻找减仓的机会,即使有一些小小的亏损比如贴一些手续费之类也必须减掉。
顺势而为。主力绝不逆势操作,除非是庄家。如果大盘猛跌,只要呵护股价使之跌幅小于大盘即可。
绝不以大欺小。我们只是呵护股价,因此千万不要表现出主力的样子,比如绝不可以在下面连续挂几档大接盘,搞的象庄家一样。要知道散户一旦大量抛出主力是无法抵挡的。
呵护股价其实并不只是基金操盘手所要做的事情,任何一个投资者,只要单一品种持有数量较大,而该品种又符合呵护的条件,那么就必须进行呵护,所以任何一个职业操盘手都必须具备良好的呵护股价能力。(潘伟君原创)
说主力,谁是主力?揭密主力基本的操作手段
任何结论的成立都与条件密切相关,比如我们对于主力行为的判断也一定是建立在主力的某些共性条件之上的。一旦主力不具备这些共性,那么结论自然也就不一定成立。对于市场上形形色色的主力来说,由于资金来源、参与目的、操作人员等等各个方面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希望从中作出共性的归纳也绝非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但由于主力的目的就是利用市场的一些基本特征获利,所以无论如何,有一些简单的特点我们还是可以作为主力的共性而假设其无条件成立的。
主力一定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操作手段:
首先是在多家营业部开设多个帐号。尽管是违规的,但总有合法的途径可以做到这一点。对于基金或者保险资金或者QFII资金来说只要相互联手,也同样可以做到。其次是在交易中挂出大笔的买卖单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市场造成买盘或者卖盘多的假象,从而吸引市场上其它投资者大量买进或者卖出。最后是具备大笔对敲的能力。这种操作手法是属于不转移所有权的即时交易,目前归入违规行为一类,但对于分散的营业部和帐号,还是有很多办法可以做到合法操作。
同时,作为具体的操盘手或者决策人员,一定具备以下一些所谓的基本知识:
首先是股价运行的基本形态,特别是平台的突破、头肩顶(底)和双顶(底)三种形态。其次是量价关系,主要是价升量升(看涨)和价跌量升(看跌)这两种。最后是一些操盘的常识,主要是大压盘要跌、大买单要涨和大的成交量能够引起市场注意这三种。
以上一些特性可以作为主力的共性而假设成立,本栏的有关主力的分析结论也大多假设主力具备以上共性。尽管实际上一定存在并不具备以上共性的主力,但有关的结论仍旧成立,这在统计学上也是允许的(只要这种主力少到我们可以把它归入“小概率”一类的事件中)。还必须指出的是以上所谓主力必备的一些基本知识往往是错误的,只是市场对此的认识还不足。
大单退出手不软
在目前市场清淡的情况下,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以前持有几万股也许不是什么大事,要出也就出了,但现在同样的资金换成的筹码可能就是几十万股,要出可就困难了。
仔细分析了K线图,发现该股有时侯会出现较大的量,成交放大到100万股甚至更多。问了朋友,说该股有主力,有时侯会动一下。但往往只有一天的功力,估计还是以护盘为主。
"那为什么不在主力运作时出货呢?"
朋友告诉我已经作过这样的努力,为了不吓着主力便不敢硬对着接盘砸,只是放一些盘子挂在上面。但挂出去几次,主力就放弃了运作,成交又萎缩了。
主力的意图就是护盘,有时侯会在盘中倒腾一些量,希望带来一些市场买单。但如果出现大的抛盘则肯定会缩回去。
但如果没有主力的参与,朋友的单子是无法出掉的。说得明白点,朋友的单子只有出给主力。由于主力隔三差五地还出来活动一番,因此机会是肯定有的,只是朋友原来这种直接的出货方式行不通。
既然主力一直在骗市场,那么我们也要讲究一些方式方法。
首先要绝对安静,绝不能惊动市场,做法上就是不动。估计主力在观察了几天后因为盘中没有大抛盘就又会出来活动。如果某天接抛盘多起来了,说明主力动了,朋友的单子还是不能动。随着交易的进行主力的胆子开始大起来,盘中会挂出更多的接抛盘,这时可以亮剑了,而这第一剑一定要狠,将下档五个价位的接盘全部砸掉,一般可以成交十几万股以上。这时主力肯定大吃一惊,但不会采取任何动作。因为按照习惯性思维,这张单子有可能是一次性交易,一次就全部出完的可能性较大。接着应该马上抛小单,或者挂出去一些小单。因为有大单砸出必然会有市场跟风的卖单杀出,主力绝不会认为这些小单子仍然来自于刚才未完成的大单子。由于没有大单子跟出来,主力肯定会认为刚才确实是一张一次性的大单子而重新振作精神进行运作。随着接抛盘多了起来,前面的情况又出现了,这时候该出最后一剑了,将下档五个价位的接盘再次全部一笔砸掉。经过两次受惊,主力绝对会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市场上一定有一张不知道有多大的单子在等着接盘,主力不得不放弃了。
只要有两次大的机会和中间一些小的机会,这样的操作就能基本完成任务。至于剩下的几万股哪怕是十多万股在余下的几天里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几天后朋友等到了主力出动的机会,结果当天就凯旋。主力在下午2点半的第二次被动接筹之后放弃了运作,甚至连收盘价也没有护。
尾市拉抬的用意
某股票的股价并不在涨升阶段,成交量也相当平常,但在尾市的最后一刻出现了一笔或者几笔明显属于大量的成交单子,而且导致的结果是股价突然直线上冲使得收盘价回升。对于一些阅历较深的投资朋友来说对此是不会感到惊讶的。但在具体的理解上还是有不小的差别。
首先,闭着眼睛说这是主力拉升的前奏,这是最直接的理解。确实存在这种现象,主力在拉升股价的前一天将收盘价故意拔高,也许第二天的起点会高一些。但现在的投资者已经非常老练了,如果拉了收盘价而第二天主力没有参与,那么股价必定低开,市场绝不会认同主力强行拉抬的收盘价,因此现在已经很少有主力会为了拉升股价而采用拉高收盘价的方法。
其次,闭着眼睛说是主力在护盘,目的是不让股价下跌,这是自以为成熟的理解。既然主力尾市拉升股价并不是为了要在第二天继续推升股价,那么可以理解为维护股价,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护盘,不过更确切地说护的是收盘价的盘。
最后,如果投资朋友说一定要仔细分析过盘中的每笔交易后才能下结论,那么就是属于比较理性的理解了。确实,如果没有盘中交易过程的观察,我们很难对这一现象得出明确的结论。下面根据盘中的交易分析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该股全天的成交非常平淡,大单子也很少见,因此结论就是“主力护盘”。这个结论前面已经提过。但如果在分析了盘中交易以后再做出这个相同的结论,就是一个理性投资者的境界。
第二种情况是盘中有主动性往下打压的单子,比如一旦下方出现稍大的单子就立刻有主动性的单子砸出来,股价的盘中走势明显弱于大盘。因此结论也是“主力护盘”。
第三种情况是盘中出现过一些较大的成交量但都是在一个特定的较低的价位附近出现,而且单子比平常的单子要大。比如一般的买卖单都是几十手,但这些较大的单子都是100手以上。这是有大单子在进行盘中交换,其价格是有“默契”的,因此在交换完成以后主力还会将价格拉回到原来的位置。这种现象的背后可能是主力将一部分筹码在一定的价格附近通过市场转让给其他投资者,或者是其它要退出者将某张大单子还给主力。
第四种情况是有主力出货,盘中观察不断有主动性打压盘出来,一旦有稍大一些的接盘就会被砸掉,与第二种情况一样,但结论却与“主力护盘”完全不同,而是“主力出货”,拉抬收盘价的目的是为了第二天能够更好地出货。现在的关键是如何与第二种情况区别,这才是真正的智力较量。判断的一个要点是出货狠不狠,另外还可以估计一下做收盘价所用的量与盘中出货量的比例。如果做收盘价的量不到出货量的两成则是出货者为了第二天更好地出货,反之就可以确认是“主力护盘”了,出货者是绝不会再花大资金去做收盘价的。
大单的出逃
我们有时候会发现一些股票突然大幅度下跌,成交量也明显放大,显然是有大单出逃,这使得我们对以后的操作难以把握。比如手中有筹码,是继续持有还是抛?比如原来就准备买进的是不是还要买?其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搞清楚大单出逃的情况。
以前有些操盘手权力比较大,像一些手持数千万资金的券商操盘手自己就可以决定大单的进出。现在一般都会有交易指令单,交易价格明确,期限也明确。但由于操盘手担心夜长梦多,惟恐股价跌破底线,所以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努力完成指令,只要股价还没有跌破底线,操盘手就会坚决出货,使得股价的跌幅远大于大盘的跌幅,成交量也明显放出。所以只要成交量过大就表明大单还没有完成。
现在绝大多数的股票成交稀少,因此要完成一张卖出的大单子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操盘手还是会想一些办法,比如做一次超短线的主力。
假设某股日成交在50万股以下,价格在7元,现在必须在一周内卖出150万股,底线是6.30元,同时大盘以盘整为主。如果要在第一天就想出完的话股价会封住跌停,根本出不了多少,然后操盘手再天天等着股价回升到6.30元出货,一周后仍然完不成任务。
可以用做超短线主力的方法就是当天在6.65元的上方坚决出,接近收盘时照顾一下收盘价,绝不要让股价停留在最低价附近,买进的筹码越少越好,比如限制在2万股以内。第二天或者第三天要做的就是绝不主动往下打压出货,但尽可能满足下档较大的买单需求,然后利用最后一小时的黄金交易时段翻手做多,上档甚至应该打掉一些自己的大单子,特别要注意收盘价,尽可能做高,但绝不是最后一笔做高。这样经过一到两天的努力,收盘价应该回到6.78元以上。接下来的一天就是“养而杀”了,估计在6.65元以下会出现较大接盘,坚决出,最后一路杀到6.30元,当天可以完成任务。
这种模式的效果比较好,现在还在用,因此我们要了解这种模式,这对于我们判断这张大单是否完成有重要作用。注意,在第二天甚至第三天该股的成交量已经接近平常的成交量,但绝不可轻易认为大单已经完成,因为盘中有人护盘,这是不正常的。只有当成交量恢复如初而且又没有护盘动作时才说明大单已经完成。
大单的出逃并不一定表明上市公司有问题,比如基金为了对付赎回等原因不得不卖掉一些筹码也是有的。如果是这种情况,我们按照既定方针,持有的继续持有,要买进就买进。我们的交易策略并不会因为某些大单的出现而改变,只有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发生了变化才会导致我们改变策略。(潘伟君)
k线图的对话作用
我在《追求完美》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之一就是“K线图是主力与市场对话的唯一方式”,得到了不少朋友的共识,但也有一些朋友难以理解。
所谓主力,我们的定义是掌握大量流通股并且维护股价运作的投资者,这里并不局限于个人。主力的特点是掌握公司一定的基本面情况,能够预知公司未来的积极变化,提前在市场尚未知觉时大量介入并锁定筹码,然后借公司基本面的逐步变化而主动上推股价,最终达到获利的目的。由于这类由主力介入的股票其股价的上升幅度一般要远大于市场,因此这类股票也就成了市场上被追逐的热门。
这里我们先来分析普通投资朋友的投资方法。我们现在都知道,投资就是买好股票,而好股票的标准就是会涨或者说是会大涨的股票。什么样的股票才会涨?我们知道有多种原因,比如由于业绩大幅度提高,比如获得了好的资产,比如行业回暖,比如某种产品打开了销路,比如享受到了优惠政策等等。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当市场知道结果的时候股价通常已有所反映。显然,在公司研究这一方面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无法与主力抗衡的。由于持有大量资金的主力绝不会打无准备之仗,所以只要是被主力看中的公司一定会有基本面上的保证。因此我们紧跟主力的步伐是不错的。但我们并不认识主力,所以只能通过K线图来揣摩主力的意图。
正当我们满世界寻找主力的时候也许主力也很有可能在积极地运作股价以试图吸引市场的注意。作为主力,在建仓期间肯定不愿意市场介入,但一旦进入股价的拉升阶段则会十分希望市场的大量跟进,而此时尽管可能股价已经离开底部,但及时跟进依然会有可观的收益。主力此时希望市场跟进的真正意图是提高市场筹码的换手率,从而达到提高市场持有筹码成本的目的。然而市场只是一个概念,主力根本无法通过其它方法具体地去告诉每一个投资人。所以,K线图成了主力的必选工具。主力只有通过精心维护出来的K线图才能与市场进行对话。
也许有投资朋友对于“K线图是主力与市场对话的唯一方式”中的“唯一”两个字不以为然,比如主力可以通过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的形式告知市场。但这种形式只能告诉市场公司发生了什么变化,但不可能告诉市场公司的股价将会怎么样,而对于投资朋友来说,公司已经怎么样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司的股价将会怎么样。又比如通过媒体上的个股推荐。但那是老黄历了,随着市场的逐步扩大,因媒体的推荐而带来的买盘已经少之又少。
无论如何,我们必须重视K线图,而且要从源头开始重视,也就是从每天交易时交易所实时提供的上下各五个买卖盘开始重视,这是K线图的基础,是K线图形成的最最基本的数据。(潘伟君)
巧妙撤单 利用股价下跌看不到挂单而秘密撤单
面对某些股票的走势,我们经常会问:有人在其中活动吗?这里所谓的“有人”其实就是“主力”的意思。而要得出最终的结论确实比较难,每个人会有每个人的判断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方法是具有共性的,比如我们在行情的演变过程中所看到的上下五个价位的接抛盘是否真实就是一个基本点。如果挂出来的接抛盘有很多是主力故意挂出来的,那就是有人在其中活动了,因为这些挂单不是市场的自然挂单。当然,如何判断挂单的属性也是各有高招,而且涉及的方方面面也很多,笔者也不过是抓取其中的点滴来加以判断。
从性质上来说,挂单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当我们看到盘面上的接抛盘时其实只是看到了一种静态的状态,但交易一直在进行,因此挂单会出现变化,特别是某些大单会突然出现或者消失,这往往是我们更需要关注的。
某股时价为6.74元对6.75元,上方每一个价位都在万股以上,而底下的接盘都在万股以内,感觉是市场抛压沉重,特别是在目前大盘不好的情况下。但也有可能给我们一个暗示:似乎有主力故意压盘。接着伴随大盘的下跌该股的股价也继续下跌,一直到6.70元才停止。这时上档的抛盘价位是从6.70元到6.74元,其中并没有超过万股以上的压盘。注意,原来6.75元以上有大抛盘的价位已经看不到了。随着大盘出现盘中回升,照理该股也应该有所回升,但正当6.70元的压盘被打掉之际却在该价位上又压出了2万余股。也许这是市场的散单,但也有可能是主力希望股价慢一些回升以便让主力有时间做一些其它的事情。终于这笔大单也全部成交了。随着买单的进场股价逐级回升,不久价位回升到原来的6.75元,这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上档的五个价位居然没有一个价位的压盘超过万股!如果我们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的话就会被主力所蒙骗过去。当然,有可能随着大盘的回升市场的抛单纷纷撤掉,但这取决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大盘飙升,一种是大抛单离开低位比较近。但这时大盘回升的力度并不大,可以排除第一种情况。股价的前一个低点在6.70元,在当天交易的范围内6.75元以上的价格已经远离该点。因此这种撤单的现象只能解释为非市场性的,也就是说前面的挂单应该是主力所为,而这时主力趁股价还没有回升之际已经将上面的大单撤了下来。这种利用股价下跌看不到挂在上面的大单然后秘密撤单的手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很容易欺骗市场从而掩盖自己的目的。
从整个压单到撤单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一些信息:有主力在运作,主力不愿意对倒,主力并不是仓位十分重的强庄,主力不愿意在此价位将筹码让给市场,主力有可能在增加仓位或者是让他人增加一些仓位。
显然,以上这些结论对于我们的具体操作是十分有益的。(潘伟君)
机构未必强过散户
大盘在连续调整多日之后突然拉出一根大阳线,于是就听到了类似的声音:主力已经在低位建仓,将散户震出去之后便顺势拉抬云云。总之一句话:散户再一次被主力耍了。
实际上在每一次大盘下调之际市场总有一种散户被套的舆论,好像机构主力早已跑得精光,只剩下散户在举杠铃。机构主力有那么大的能耐吗?十年前我也同样被困惑过,直到自己成为职业操盘手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机构主力和散户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先看结果。去年大盘年线收阴,散户们自然是亏多赚少,那么机构主力呢?据媒体公布的调查结果,至少大部分券商亏损,主要亏在自营和委托理财业务上。已经推出的基金年报也表明绝大部分是亏损的,因此券商和基金两大主力去年已经成为输家。至于私募基金之类,尽管没有这方面的公开信息,但私下里的一些传闻表明日子似乎更加难过,因为私募基金陷入泥潭并非去年而是早得多。
显然,机构主力并不比散户成功。而且由于机构主力的资金量庞大,可以肯定地说,市场上绝大部分的筹码是套在机构主力的手中。
这样的结果尽管难以令人相信,但应该是事实。
机构主力和散户一样,都是作为投资者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上,都是在判断大势走好或将要走好的情况下买入被认为会上涨的股票,然后等待上涨后卖出,完成一次投资过程。唯一的差别就是投入的资金数量。
当然,一些大的机构主力其整个决策过程相对于散户来说要复杂得多,但这并不一定就能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投资者往往认为机构主力会有很多消息,实际上很多散户朋友也会有很多消息。结果呢?在这两年的调整市里鲜见有靠消息发起来的散户。机构主力也一样,所谓的"吃药"现象在机构主力中并不少见,只不过"药"的量不一样。
散户朋友也许套了几千股,割了不过几百块钱。机构主力可能就会被套住几十万股,要割也割不掉,帐面亏损连想也不敢想。散户非常客观,认为自己不可能是专家,因此对股票难以把握。但机构主力则有这方面的专家,应该能够找出好股票。
专家也许找到了好股票,但股价依然下跌,这是常见的事。
研究上市公司和研究大盘完全不同,而且每个人的悟性也不同,我们不能要求行业研究员每一次都能准确地把握住大势。更何况,每一次都能把握住大势的人少之又少。
因此机构主力与散户在股票面前是完全平等的。
从挂单的变化来判断主力意图
2005年07月18日
面对某些股票的走势,我们经常会问:有人在其中活动吗?这里所谓的“有人”其实就是“主力”的意思。而要得出最终的结论确实比较难,每个人会有每个人的判断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方法是具有共性的,比如我们在行情的演变过程中所看到的上下五个价位的接抛盘是否真实就是一个基本点。如果挂出来的接抛盘有很多是主力故意挂出来的,那就是有人在其中活动了,因为这些挂单不是市场的自然挂单。当然,如何判断挂单的属性也是各有高招,而且涉及的方方面面也很多,笔者也不过是抓取其中的点滴来加以判断。
从性质上来说,挂单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当我们看到盘面上的接抛盘时其实只是看到了一种静态的状态,但交易一直在进行,因此挂单会出现变化,特别是某些大单会突然出现或者消失,这往往是我们更需要关注的。
某股时价为6.74元对6.75元,上方每一个价位都在万股以上,而底下的接盘都在万股以内,感觉是市场抛压沉重,特别是在目前大盘不好的情况下。但也有可能给我们一个暗示:似乎有主力故意压盘。接着伴随大盘的下跌该股的股价也继续下跌,一直到6.70元才停止。这时上档的抛盘价位是从6.70元到6.74元,其中并没有超过万股以上的压盘。注意,原来6.75元以上有大抛盘的价位已经看不到了。随着大盘出现盘中回升,照理该股也应该有所回升,但正当6.70元的压盘被打掉之际却在该价位上又压出了2万余股。也许这是市场的散单,但也有可能是主力希望股价慢一些回升以便让主力有时间做一些其它的事情。终于这笔大单也全部成交了。随着买单的进场股价逐级回升,不久价位回升到原来的6.75元,这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上档的五个价位居然没有一个价位的压盘超过万股!如果我们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的话就会被主力所蒙骗过去。当然,有可能随着大盘的回升市场的抛单纷纷撤掉,但这取决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大盘飙升,一种是大抛单离开低位比较近。但这时大盘回升的力度并不大,可以排除第一种情况。股价的前一个低点在6.70元,在当天交易的范围内6.75元以上的价格已经远离该点。因此这种撤单的现象只能解释为非市场性的,也就是说前面的挂单应该是主力所为,而这时主力趁股价还没有回升之际已经将上面的大单撤了下来。这种利用股价下跌看不到挂在上面的大单然后秘密撤单的手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很容易欺骗市场从而掩盖自己的目的。
从整个压单到撤单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一些信息:有主力在运作,主力不愿意对倒,主力并不是仓位十分重的强庄,主力不愿意在此价位将筹码让给市场,主力有可能在增加仓位或者是让他人增加一些仓位。
显然,以上这些结论对于我们的具体操作是十分有益的。
若阻截式大单频现 则行情值得细细品味
2005-7-28 9:18:39
中出现大单是常有的事,但如果某一类大单频频露脸就值得细细品味了,比如阻截式的大单。
所谓阻截式的大单是指这样一种情况:当上档抛盘较大时在第一接盘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大单。比如某股现在的价位是6.94元对6.95元,从6.95元到6.99元的五档压盘以万股左右,第一压盘6.95元更是有4万余股,接盘方面,下档四个价位全部为数千股接单,唯有第一接盘6.94元出现了5万余股的接单。显然,一般情况下至少短时间内6.94元以下的接单是不可能成交的,因此本栏把6.94元的大接单称为“阻截式大单”。
由于下档除了第一接盘以外其它的接盘都比较小,所以如果市场上要抛出来的筹码绝不会因为第一接盘大而不敢出来,反而会更愿意对着第一接单砸下去。但我们没有看到大单砸出来,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市场上想抛的大单不多,或者干脆说市场的大单已经不多了。再分析买盘。既然第一接盘比较大,而且短时间也没有变化,那么要想挂在下面的话比较难以快速成交,如果希望在短时间内成交的话就应该对准第一卖单去打,因为第一卖单本身的抛盘量也不小。由于再上面的抛盘不大,如果这个价位不买进的话说不定被别人买掉以后股价就上去了。这种心态在大盘盘中回升的时候会经常出现。从这里我们又得出一个结论:市场上真正想买的单子会对准上档的第一大抛单打。
再进行深入分析。说市场上想抛的大单子不多只不过是一种理论上的结论,其实不论股价在什么位置,哪怕是在多少年来的最低价,市场上永远会有想出来的大单子。确实没有大单子抛出来的真正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真正的所谓市场上的大单子已经很少了,或者说大量的单子已经被主力封存,所以结论就是主力已经进驻这家股票。至于“阻截式大单”只是主力的一种操作手法而已,其真正的目的无非是希望市场能够将第一卖单打掉。至于上面的抛盘到底是市场上的还是主力自己的则仅从“阻截式大单”这一点还很难看出来,但有一点很明显,目前不是主力的建仓阶段,否则主力不会愿意让市场买。另外这与主力的成本区也没有关系,主力的成本也许更高也许更低,反正主力希望市场买盘跟进就是不愿意增加过多仓位的信号。但由于“阻截式接单”还是有可能成交的,至少会有一部分成交,因此目前的价位主力还是觉得比较低,即使迫不得已增加一部分筹码也是可以接受的。
总而言之,“阻截式大单”的出现表明盘中有主力在运作,目前的价位主力认为不高,但主力希望通过适当的换手将股价推高。
如果“阻截式大单”只是偶尔出现一次,或者出现以后股价并没有出现向上的推升,那么本栏所谓“阻截式大单”的有关结论并不一定成立。(潘伟君)
小单的真实感
2005-08-20 11:03:22
在沪深两市交易所传出来的交易信息中,有上下各五个价位的买卖挂单,这是操盘手最为看中的,它对于我们了解二级市场的股票特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该股是否有主力,主力是否在活动,主力是否被套,主力资金是否充沛,主力是否有推高股价意愿等等。本栏曾经讨论过一些大单的情况就是出于这一目的。
就正常的交易过程而言,一旦出现大单就表明有更多的资金或者筹码介入,也就说明该股的基本面将会发生一些变化,或者是市场的整体会发生一些变化,这就会提示投资朋友买进或者卖出。作为主力来说自然是深知这一点的,因此为了吸引市场的关注就必须耍一些手段。我在《追求完美》一书中提出过这样的观点:"K线图是主力与市场对话的唯一方法",这是我多年理论和经验的总结。也就是说主力只有通过K线图才能与市场进行对话,才能告诉市场一些东西,包括谎言。而K线图的原始数据就是上下五个价位的挂单。这样一来,主力要与市场进行对话的第一步就是在挂单上做文章。
尽管主力可以有多种方式在挂单上做文章,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只能增加挂单的数量而不能减少市场挂单的数量。反过来说,如果所有价位的挂单都非常小,那么该股应该是没有主力参与的了。这似乎是一个否定的结论,但实际上还是可以得到一些肯定的结果的,只是我们要灵活运用。
某股近期一直有主力活动,当天也不例外,股价在8.26元以下波动,上档最高看到8.30元,五个价位全部都是几万股的挂单,下方的接单也是同样的数量级,而以前该股的正常挂单只有几千股。随着交易的进行,情况发生了变化,万股以上的买单开始进场扫货,逐步将股价往上推,这时,原来看不到的价位出现了,从8.30元一直到8.40元,而且其中并非每隔一分钱都有挂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上档的挂单除了8.40元以外都是几千股以下的小单子!显然,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上的挂单,才是市场的真实情况。我们可以肯定,该股今天并没有大量的抛单要出来。至于前面的大单子,应该是主力刻意所为。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主力自己挂单,目的是掌握股价的运行节奏。另一个是主力与大单子之间的交易,比如某张大单子要出货,主力压在该区域进行消化。
这里有两种情况需要说明。一种是在以前的庄股时代,即使挂单非常小也完全有可能是主力所为。因为有些主力做过了头,外面几乎没有筹码,如果主力连小单也不挂出去的话可能上下挂单都没有了,那是非常悲惨的。现在这种情况还有,只是非常少罢了。另一种是有些主力会在股价上推的过程中一路将大单子挂上去,这样也就不会有小单的情况出现了。
显然,当我们将主要精力都放在研究大单子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了小单子的现象,无论怎么说,小单子的真实感更强。
底部放大量的含义
作者:潘伟君
大盘总算有些止跌的特征了,晚上的电话也多了起来。根据一般的心理特征,上证指数只要出现一条很短的上升通道,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朋友认可上升趋势,在人所皆知的"不要与趋势作对"的信念支配下,也是在目前惟有做多才有可能盈利的市场背景下,"买什么"这个问题已经与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毁灭"同等重要了。
好多投资朋友似乎都有同样的想法,重点出击"底部放大量"的股票,因为这些股票肯定有主力入驻,跑赢大盘不在话下。其实这还是一种跟庄的操作手法,潜台词无非是"主力已经在底部建仓"等等。
根据多年的跟庄经验,如此跟进风险肯定多于收益,因为判断"建仓"并非如此简单。
假设某股从8元跌到4元,然后在此位置出现明显放量,比如从下跌中的日成交从10-20万股放大到100万股以上,同期大盘继续跌到1400点以下但该股在见底4元后回升到4元2角处盘整,现在随大盘回升走稳而同步上扬至4元5角左右,日成交量依然在百万股以上。
这是典型的底部放大量股票,关键还是在于这个所谓的量到底是什么样的量。
量表示买进和卖出两方面的成交结果。当股价跌到历史性的低位时爆出数倍的成交量表明买盘和卖盘同时增加。本栏多次提到,对于任何一家股票来说,抛盘永远不愁而接盘往往难求。因为手拿筹码的人会始终关注着股票,一旦形势不好筹码就会抛出。而作为接盘一方的持币待购者却截然不同,他们的选择范围有近两千家股票,在大盘下跌的过程中甚至不会去关注任何一家股票。所以这突然爆出的成交量中的买单就几乎可以肯定是非市场性因素了,也就是主力。
那么抛盘呢?该股也许在8元时有过一些利淡消息,但这些消息的影响绝不会在4元时才体现,所以,抛盘同样是非市场性的。当然,最后几天该股并没有随大盘下跌,确实是有人在此进行了护盘,抛盘多一些也有可能,但绝不会是数倍。根据经验,放大一倍已经是比较乐观的了,有时侯因为有护盘甚至还要缩量。
现在我们清楚了,这突然放大的成交量都是非市场性的,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主力在此进行了大量的对倒。既然是对倒就必然不是建仓。
接下来的问题是很自然的,主力对倒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我们做股票要从主力的立场进行思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很显然,主力的愿望就是引起市场资金的关注,从而带来买单。其背景有两种:一种是被套主力欲将股价推到一定高度后谋图出局。这种主力并非庄家,不过是仓位较重而已;另一种情况是被套老庄出于帐面净值的考虑,希望股价回升到一定的位置,所以用对倒来吸引市场的买盘。
不管哪一种情况,要想靠这种股票远远跑赢大盘是困难的,当然要赚些小菜钱未必不行。
至少我们可以肯定一点:底部放大量的股票决不是新庄股。
“放量涨停”揭秘
【2005.07.25 08:22】 上海证券报/潘伟君
经常会有个股走出涨停行情,其中有各种类型的涨停,比如大量涨停就是一种。所谓大量涨停就是在股价涨停时成交放出了大量。
比如2005年7月12日襄阳轴承(000678)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当天该股报收于2.84元的涨停价,日成交达到793万股。当时100天的平均成交量是75万股,50天的平均成交量是85万股,因此当天的成交量已经达到平均值的10倍,而它的流通盘仅仅只有不到8000万股!这可以说是明显的放巨量涨停案例。
基本面上该股当天公告今年半年报的业绩达到去年同期的10倍。仔细分析,去年中报0.006元,因此今年半年报应该是0.06元。根据公司有关公告,早在数月前公司就称今年的业绩将翻倍,而去年的业绩是0.078元。因此今年的半年报业绩应该早就被市场所知晓,这一则公告绝不会引来那么大的买盘,更何况该股刚刚在前一天创出了2.45元的历史性低价,因此在目前的价位绝对不可能出现那么多的抛盘。显然这一成交量并非真正的市场所为。
分析该股近期走势,股价处于从3元破位后的连续下跌势头中,其中并没有明显的停顿,而且日成交量一直维持在50万股左右。直到前两个交易日才开始出现异动,盘中出现两笔大单子,一笔为20万股,另一笔则为30万股,当天成交175万股。前一个交易日成交则放大到356万股,盘中出现较大的接抛单。
以上的分析得出两个结论:第一,该股一定有主力在其中运作,该主力对上市公司本身比较了解,对于公司何时推出预盈公告非常清楚;第二,该主力愿意让市场在目前价位跟进。这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股票,尽管其中也有主力,但是在一些很低的价位还是愿意让市场跟进。第一个结论提示我们可以关注这家股票,第二个结论则可以进一步具体分析。
主力为什么愿意而且很明显是故意做出成交量来吸引市场跟进?这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主力的仓位已经达到预期的要求,无法再增加仓位,但持有的仓位并没有达到控盘的程度;另一种是主力已经被高高地套在上面,即使再增加部分仓位也无法把成本有效地降下来。但具体到本案,由于股价的涨停并非属于尾市的偷袭,因此主力在此历史低价区企图拉高出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主力最终是否会继续推升股价的关键其实还是取决于基本面。根据公司公告业绩翻倍的预期,前两天2.45元的价位显然是过低了,但现在已经接近3元,似乎上升空间不大。但仔细分析,该公司的轴承在全国的重卡市场上占有率相当高,更重要的是钢材的成本占到了极大的比例,因此目前大幅度下跌的钢材价格绝对不是可以忽略的因素。由于该股总盘子仅1.4亿股,属于迷你型小盘股,一旦钢材价格下跌的效应体现出来,业绩再次出现大幅度增长显然是可能的。
所以,这一次大量涨停的走势,确实值得作为案例好好分析分析。
机构操纵技术指标释 疑2003年4月2日 11:27
看机构操盘手揭秘,应能满足投资大众的好奇心
晚上与朋友聚会,几个都是职业操盘手,无意间说到了技术指标,似乎对此分歧较大。
对于做过强庄的操盘手来说,技术指标从来就不放在眼里。的确,如果增加筹码无所谓的话,技术指标确实没有什么意义。但强庄时代已经不再,如果一味相信自己的资金实力,最终一定会落到连跳楼也找不到地方的下场。
但技术指标也不是圣经。道理很简单,如果靠技术指标能够获利,那么股票市场就成了提款机。
实际上技术指标只是一些统计指标,它反映了股价变动的一些特征,从中我们能够掌握股价运行中一些无法直接看到的变化。从这一点上来说,技术指标的研究应该是K线形态分析以后必不可少的一步。
作为操盘手,不可能被动地跟在技术指标后面。但目前市场对技术指标还是比较认同的,因此在操作中就不得不认真对待技术指标了。
项目的运作结果就是要让股价涨得比大盘多而跌得比大盘少。如果与大盘齐涨共跌就毫无意义了。
仔细分析一下可以知道,一般的技术分析指标分析的都是一段时间内股价的一些相对变化,请注意是相对变化,因此充分利用这个相对性就成了操盘手的独门暗器。
具体在运作中首先要打出三招。
第一招是在指标即将见顶前尽量将股价推高。市场在计算调整幅度时是从最高价算起的,因此推高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指标见顶后的回落中不让股价跌得太深。
第二招是在第一天回落时加大出货的力度,形成宽幅震荡的态势。由于离上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太远,因此在低点附近抛盘很少,操盘手可以出掉不少筹码。
第三招是在隔天奋力上推。由于前一天跌幅较大,一般来说除非第二天大盘大跌,否则市场会有一批买单进场。
经过了这样一个来回的折腾以后,市场上会平静下来。这时主力如果不再对倒的话成交量将迅速回落,股价进入调整状态,技术指标也相应地进入回落状态。
强势股的技术指标调整一般到中位区即可,因此调整时间一般在一周左右。由于有了前面的三招,操盘手完全可以利用技术指标的相对性做到股价的强势调整。
市场上看中的技术指标实际上没有几个,只要操盘手精通这几个技术指标,那么要在股价跌幅不是很大的情况下让技术指标快速调整到位是完全可行的。
至于如何利用技术指标的相对性从而实现对技术指标的操纵将在以后陆续讨论。
增量资金与成交量
悠长的假日,带来更多的是同行以及亲朋好友的相聚和探讨。这次的国庆恰逢大盘上涨,于是谈论股票的也就比上次五一长假多了起来。但感觉市场中的绝大部分人思维方式依然停留在数年以前。分析的手段也不外乎是老一套的方法,比如波浪理论、周期理论、技术指标等等。其实我们如果完全排除个人的主观倾向冷静地想一想就可以知道,这些理论的学习都非常简单,除极个别技术指标需要了解一点统计学的知识以外只要具备初中文化程度就完全可以对付。如果靠这些理论就可以预测股价的走势,岂不成了天下最大的笑话?
当然现在也有不少人或者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尝试着运用其它一些方法。但我们必须牢记,在证明定理的过程中,用的任何一条公理都必须经过无任何差错的检验,否则就无法保证定理证明过程的正确性。
有一个结论似乎到处在被作为公理进行使用,这就是"在上涨过程中,放大的成交量就是新的增量资金"。
公理就是不需要证明的规律,意思是任何一次试验都不可能出错。具体到这条公理,就是说放量上涨就是增量资金所为。比如近阶段大盘在上涨过程中成交了1000个亿,结论就是有1000亿的增量资金加入到市场中。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结论,因为这只是多种结果中的一种,也正是由于它不是唯一的结果,所以它就绝不可能成为公理。
让我们设想一个简化了的交易,并且不考虑印花税和手续费。现有甲乙丙三个投资者,其中甲有一万元资金而乙和丙只有股票。今天甲从乙的手中买进了价值一万元的股票,乙持有一万元资金。明天乙从丙手里买进价值一万元的股票,丙持有一万元资金。后天丙又从甲手里买进了价值一万元的股票,这时候的情况如何?很有意思,这一万元又回到了甲的手中,但是股票的价格可能会变化。这一交易过程告诉我们两点:第一,在每一次交易结束后这一万元的资金始终存在,只是归属于不同的投资者。第二,三天以后也许股价上涨了,但这一万元还在甲的手中,这一万元资金只是作为市场的润滑剂而起到了一个维持交易的作用。
以上过程同时告诉我们,市值的增长与新增资金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举个极端的例子,一家股票市值10个亿,某强庄用10个亿将其全部买进,然后每天自己用100股往上对倒,不久市值因股价上涨而达到20个亿,但庄家并没有增加新的资金!
当然,通过一二级市场融资增加的市值是必须通过增加资金来实现的。
全国证券营业部多达数千家,每家存量资金少说也有几千万,要维持日均数百亿的成交量并不是大问题。
所以说,大盘放量上涨并不一定需要增量资金。只有在一种极端的情况下才必须依靠增量资金,那就是每天卖出股票的资金绝大部分都离开了市场。因此,我们只能说"放大的成交量有可能是增量资金",仅此而已。
封不住的涨停
股价涨停了,但是交易的形态有多种多样,其中常有的一种现象是股价涨停后屡屡被打开,但打开以后的回落幅度并不大而且最后还是报收在涨停价。举一个现成的案例。2005年11月11日,*ST天然碱(000683)在开盘后四分钟达到涨停价位,然后是不断地打开涨停、适度回落、上冲涨停,全天这样的来回有十几次之多,最后九分钟一直都是涨停。这是一种比较标准的封不住涨停的走势,但这种走势本身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未来的走势。
在证券投资过程中,我们已经学过不少所谓的经典理论和时髦理论,但有一点是万万不能忘记的,那就是所有的结论都是有条件的,条件不同一定会导致结论的不同。交易中会出现一些经典的形态但其真正的启示却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就本案例来说,股价涨停似乎告诉我们买盘很多,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卖盘也很多,而且它并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一点只有靠我们自己去了解。
日K线图显示,该股前两天的走势强于大盘,成交量突然超过400万股,放大四倍以上,而当天更是达到1000万股的三年多来的天量,属于量能异动。当然,基本面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当天的一则公告显示,公司一次股权对换将明显提高未来的业绩。显然,量能异动的原因找到了,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最终解决,因为我们无法相信这一则消息竟然无法使股价上涨5%(ST公司涨停只有5%),而且当天的成交量居然超过前两天已经暴涨的成交量之和。根据经验,如此重要的股权对换不可能完全瞒得过市场,因此必定会有一些先知先觉者提前买进筹码。但这毕竟只是一小部分的投资者,而且公司远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很难想象两天前因为要公布这一消息而突然涌入如此大量的买盘。显然,前两天共800多万股的成交量并不真实,其中一定有主力在运作。而当天随着消息的明朗,主力一定成为涨停价附近的最大卖家。
形成这一形态的原因已经明了,现在我们要分析这一状况对股价未来走势的影响。
日K线图显示,该股已经接近年内高点,投资者对其冲破高点必然充满信心,但市场往往会忽视或者误解主力的意图。分析已经表明其短期走势受控于主力,由于主力在涨停价附近实施了减仓,那么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主力逐步减仓退出。基于基本面的因素,这一可能性可以排除。因此只能是另外一种可能,即主力的波段操作所为。如此,则股价在主力买回这些筹码之前难以继续上行,也就是说股价短期应该以回落整理为主,但未来新高依然可期。
本案例的分析说明,对于一种交易形态,我们不能轻易地下结论,只有结合日K线图以及基本面甚至盘中主力的状况进行细致的分析,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才能帮助我们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