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从"血浓于水" 到"志同道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59:32
 "血浓于水" 算是一句在中国大陆媒体上与"爱国"这个词眼出现频率几乎一样高的话,它的表意是血的浓度大于水 。它的蕴意是民族、种族感情至上。而引申意是亲情重于一切。在中国大陆上人们把它奉为至理名言,正是对这句话的信仰,中国大陆在几千年来虽历经无数次的分裂最后总能达到统一.但是这里我们不妨来一个逆向思维:为什么在历经了战争流血千辛万苦而达成了统一后,总有那么多的分裂割据?单单一个"血浓于水"是解释不了这些现象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南宋时期,金兵大兵压境,当岳飞等将领在与外敌浴血奋战时,那个奸臣秦烩好象完全不懂"血浓于水"这个道理,一心与金求和,怂恿宋朝皇帝连发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撤兵,并解除了他的职务,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忠良.导致宋王朝的崩溃.近至上个世纪八年抗战时期,"血浓于水"这个大道理仍然管不住国共之间频频发生的政治与军事方面的摩擦,志不同道不和,"三民主义"仍然容不下"共产主义".再看一个"志同道合"的例子.在上个世纪初,当"废除帝制,走向共和"成为全中国人的共同价值观后,纵然袁世凯1915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然而全国人民戮力同心,共同反抗,顷刻之间,袁世凯内外交困,被迫宣布撤消帝制,恢复民国。

  让我们再把目光投向世界,新加坡建国之初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种族冲突事件,根本的原因在于一个种族视自己为"血"视另一个种族为"水"为了提醒国民警惕种族问题,新加坡把7月21日定为种族和谐日。每到种族和谐日,政府举办很多活动促进种族了解,比如马来人教华人如何做各种糕点,学校的印度孩子教同学们如何把6米长的纱丽缠成美丽的衣服,马来武术silat和中华武术的对练表演,还有印度人和马来人的华乐演奏等等。对新加坡的学校来说,种族和谐日是非常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孩子们要了解其他种族的文化,学会彼此尊重。相对而言,中国的学校里充斥着华人沙文主义的教育,老师告诉学生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孩子们唱着“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历史课几乎都是华人的历史,其他民族的历史则被忽略。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很多人把“犯我强汉,虽远必诛”作为他们的签名。中国汉人们很少认识到汉族不过是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个,甚至把中国等同于汉人的国家。众所周知,美国历史上,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正是由于"志不同道不和",一方要发展新兴的资本主义文明,一方要保留奴隶制度,白人之间爆发了南北战争,国家滑落到了分裂的边沿,在这个时期你给美国人讲"血浓于水"的大道理没有人会理睬你.美利坚合众国也是一个由不同种族的人们组成的国家,白人,黑人,黄种人,棕色民族,他们的立国之本好象不是建立在"血浓于水"的基础上,尽管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种族歧视,但是通过一个"大溶锅"(英文big melting pot)的体制,在共同的信念下,美国社会没有因为种族问题发生过战乱分裂.

  因此,希望海峡两岸的中华民族的民众和当政者明白一个道理:单靠"血浓于水"不是走向统一的王道,建立在同床异梦基础上的统一不是真正的统一,真正的拆不散打不掉的统一应当是全民族的志同与道合,英明的当政者应当让全民族来选择共同的价值观,就像一个大家庭,父母慈爱开明,儿女们都很厚道淳朴,四世同堂是自然而然的事,若父母拉一个打一个,儿女中有的懒惰,有的精于算计,那么"血浓于水"的大道理最终还是箍不住一个四分五裂的水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