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英雄牛玉琴 殷玉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33:22
走近治沙英雄牛玉琴 感受奋斗的美丽
——榆林青少年宫学员开展“寻找美丽中华人物”活动
中国共青团网  www.gqt.org.cn   2008年05月04日

牛玉琴,一个用愚公精神带领全村群众不断向沙漠宣战,逼退流沙还原塞上美景的巾帼英雄,经过20多年的努力和辛劳,她以满腔热情,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种树种草,绿化沙漠,用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不懈的努力和无限的辛苦,将11万亩昔日流沙肆虐的荒漠变成了今天充满勃勃生机的全国农业沙漠旅游基地,她无愧于“美丽的中华人物”之称号,近日,共青团榆林市委、榆林市青少年宫组织优秀学员走进位于靖边的农业沙漠基地,寻访党的十七大代表、治沙英雄牛玉琴。
从“一棵树”到2700万棵,从11万亩茫茫荒沙到林草覆盖率达80%,治沙英雄牛玉琴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但在她的讲述中则平淡如常:“其实,这是我的责任,我要当好致富的带头人,沙漠绿化的带头人。”牛玉琴的讲述使一双双稚气未脱的眼神多了一份坚定。

在国家林业局拨专款在她的院子里修建起“牛玉琴治沙博物馆”里,面对“全国十大绿化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治沙英雄”、“全国劳动模范”、“联合国优秀林农奖”……作为为获奖最多的中国农民,她依然宠辱不惊,“我治沙种树,不是奔着这些荣誉去干的。最初就是为了吃饱肚子,摆脱贫困。把荒沙治绿了,党和人民肯定我,给了我这么多荣誉。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地种,个人就是再有心劲,也改变不了苦日子啊。”感叹之余,孩子们似乎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明白了个人命运和国家发展紧密相联。
在牛玉琴投资兴建的“旺琴小学”,来自城区的少年宫学员为“旺琴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一些学习用品,他们一起交流,也许因为牛玉琴的缘故,他们多了一份亲近,很快成为了好朋友,一起唱歌,一起跳舞,在育苗基地,孩子们和治沙英雄一起植下希望的树苗,相信治沙英雄的精神已在一颗颗幼小的心灵中扎根,为祖国为家乡而奋斗的决心已经发芽。

此次“寻访美丽的中华人物”活动以积极倡导和实践“赏识、创意、体验、伙伴”的青少年社会教育理念为宗旨,通过广泛挖掘和整合自然、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社会教育资源的形式,得到广大青少年的普遍欢迎和热情参与,通过寻访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此次寻访是青少年宫继去年“走进大草原寻找美丽中华风光”之后的又一项寻访活动,对于进一步营造关心和帮助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社会教育氛围具有积极意义。
治沙英雄殷玉珍的故事
本报记者华挺 通讯员赵欣然 刊发时间:2008-07-10 08:41:24 光明日报
鄂尔多斯市火炬传递的第三棒是一位面色红润却又满是沧桑感的中年妇女,她就是鄂尔多斯的治沙英雄、22年造林7万多亩的殷玉珍。在记者的镜头前,她的笑容纯朴而自然,她说:“在家乡传递火炬,我很高兴。火炬传递带给
我希望。我的梦想是实现绿色奥运。这是我心中永恒的追求。”  1985年,年仅20岁的殷玉珍嫁到了内蒙古毛乌素沙漠的腹地——乌审旗的井背塘。她说当时他们居住在“巴掌大”的地窖洞房“像个火柴匣匣”,每天早晨都得刨开沙子,才能开门进出,方圆几十里是茫茫无际的沙漠,荒凉得不见人影。殷玉珍从此开始了长达22年的治沙之旅,并探索出一套治理流动沙丘的好办法:层层设防,步步为营。这大大加快了治沙速度,也提高了林木的成活率。现在,她每年植树的控制面积都在3000亩以上,共有7万亩沙漠变成了绿洲。
殷玉珍告诉记者,本来她有机会参加奥运圣火在希腊雅典的传递,但是由于如果参加国外传递就不能再成为国内的火炬手,最终她选择了家乡鄂尔多斯。“我爱这块土地,也爱种树。希望北京奥运会没有沙尘暴,这就是我的目标。”(本报鄂尔多斯7月9日电)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