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盟国家考察后的家乡发展思路理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52:01

  前几天在新加坡,我有幸参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派出考察学习的机会,在考察东盟国家和结合以前在投资银行工作经验,想对我的家乡(美丽的黔东南)做出自己的发展看法。随着全球化和低碳时代的到来,地区之间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提升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区域政策的中心,在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信息化同步加速推进,使区位优势发展更加重要,但是低碳生活时代的要求中,生态文明化发展将是世界发展的主流,竞争中什么样来做好地区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战略的结合,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发展的一席之地。提升地区发展的竞争力备受关注。然而位于中国落后地区的贵州省黔东南州地区希望看到清楚的地区竞争力地位,理解地区竞争力的构成因素,掌握提升地区竞争力的有效对策。将是作为地区人的使命。区域竞争力既是国际学术界的一个前沿性研究问题,也是各个国家和地区预待面对的现实问题。贵州省黔东南州地区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作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黔东南是典型的生态良好而发展滞后地区,丰富的生物、能源、旅游、文化、人力等资源尚未得到科学的开发利用。地区发展的复杂性,加上竞争力研究和现实经济实力的落后,使得这个地区的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都难以从容应对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如何发展这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如何改变这个地区的落后面貌。借用国际成功案例和国内发展的经验,运用规范的、科学的发展模式为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做出指导,当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和国家产业政策,探索建立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的重要战略部署,要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找准战略定位,提升试验区品质品牌,在不断创新、扎实工作中推动试验区发展。试验区立足于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要求,加强建设规划,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发展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产业体系,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试验区建设焕发出勃勃生机。

  工业化后续发展之路在于生态和谐,生态文明区域是人类发展长久以来的梦想,也可以说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永恒的梦想。古代田园生活是在当时生产力不发达的条件下社会贤人规避动乱现实,追求身心愉乐的一种梦想,但是今天在贵州国家级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是在信息化与智能化条件下,人们既享受现代工业文明,又回归自然的一个现实追求,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一:内涵与特征

  外在表象:工业和生态交融,即工业在绿色中,绿色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运用农村农业的产业发展现代工业,农村既能够享受到工业发展带来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而在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上,则可以在生物产业、旅游产业与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合理发展。让人民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的条件都是现代化的,都能够分享到现代工业文明和发展之路。
  实质内涵:运用知识型的经济、智能化的技术、网络化的结构、生态化的环境、丰富民族化的文化、和谐性的社会。基本特征:生态环境忧佳的地区、全球化的生物、旅游产业对接、低碳化的区域生态,智能化的设施,巨型化的独特民族风情规模。  二:基本条件贵州黔东南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和现实性。
  (一) 时间性:  经济全球化使黔东南可以从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获得资源,世界发展格局的变动使黔东南有望为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中国的崛起赋予了黔东南发挥生态资源要素的责任;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相关技术的智能化削弱了黔东南作为内陆地区在传统运输成本上的劣势;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贵州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强劲的驱动力;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为黔东南赢得通过制度创新和试验的有利条件,低碳经济的发展中给黔东南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二)地域性:黔东南是西南出海大通道对接点,围绕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建设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开展了沿线产业布局和洛()()产业承接区等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工业区,交通上贵阳-新寨高等级公路黔东南段、凯里-麻江高速公路;铁路建设快速发展,湘黔铁路、黔桂铁路过境,湘黔铁路复线建设已全线竣工通车;黎平机场已正式通航;能源、邮电通讯等事业近年得到迅猛发展,对外开放投资环境日趋改善。  (三)人和性:  黔东南在改革开放后建设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就,是贵州省政府和州政府科学战略决策的结果,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实验去区的发展目标提出以后,受到全州人民的热烈欢迎与衷心拥护;国家对自治州发展政策也做出相应的对接,生态经济运行发展是人心所向,使黔东南建设生态文明区具有人和优势。

  三:重大意义

  黔东南建设生态文明区具有意义:作为一个长期历史定位与奋斗目标,它是团结凝聚全体人民的政治基础;它为黔东南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它丰富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内涵;它是全体黔东南人民通往全面幸福的重要路径;它将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它将为全球生态经济发展探索成功路径,它将是全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样本。

  四:追赶与借鉴

  黔东南应当对标、模仿、学习、借鉴世界先进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 1 新加坡通过前瞻性的科学规划,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城市建设,运用和谐理念管理城市,强化全社会的心件建设,在教短时间内简称了誉满全球的世界现代花园城市2 瑞士规避自身的资源不足的劣势,充分挖掘与发挥地处欧洲大陆中心的地缘优势,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成为内陆城市建设开放型国际大都市的优秀典范;3 韩国 充分发挥科技实力,大力发展外向型

  五:立足国家战略推进试验区起步

  一年来,试验区立足于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要求,加强建设规划,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发展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产业体系,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试验区建设焕发出勃勃生机。

  坚持以规划为先导。召开了试验区建设理论研讨会,完成了《黔东南州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总体思路研究报告》、《黔东南州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围绕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建设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开展了沿线产业布局和洛()()产业承接区等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工业区前瞻性研究。启动了从江洛()()产业转移承接区、丹寨金钟产业承接区和凯里炉山循环经济工业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将全州国土区域按工业发展区、城镇发展区、旅游发展区、生态保护区四个大类进行划分,全州区域布局基本形成。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着力抓好以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和谐旅游为主题的第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第一届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和第二届中国·贵州·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艺术节。通过精心组织活动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特色突出、影响深远的一会一展一节活动,为外界了解黔东南,提升黔东南知名度、美誉度搭建了宣传平台,延伸了景气指数,为黔东南倾力打造世界乡村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推动试验区起步发展。

  坚持以生态为引领。调整和扩大了公益林的覆盖范围,面积由77.7万公顷上升到98.01万公顷,比重提高了21%,更兼顾了水源涵养区、河流两岸、城镇周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交通干道沿线的保护,启动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若干措施。麻江、岑巩、镇远县实施了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麻江、黄平、施秉、镇远、岑巩5个县启动了石漠化治理工程,加大了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力度,组织实施好各类工程移民和异地移民搬迁等。通过这些措施,生态效益逐步显现,巩固和提高了生态比较优势。

  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对现有的工业企业进行整合提升,将全州69户铁合金(含工业硅)企业144万吨的产能整合为6家集团企业60万吨产能。将全州994家森工企业整合为244家。关闭、转移了对环境、城市污染较大的企业,淘汰了一批污染较大的落后产能,关闭了凯里造纸厂、启动凯里发电厂关闭程序,将凯里第一水泥厂从市区撤出。实施培育林浆、林板、林油产业带动作用大、基地建设配套的林产工业项目,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试验区的战略设想与品牌定位

  认真总结试验区一年来的建设,深入分析黔东南的优势和特点,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党中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机遇背景下,提出试验区建设的战略设想与品牌定位。

  试验区的战略设想。一是战略目标:实现生态经济发达、城乡人居环境舒适优美、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全面优化、民族文化欣欣向荣、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地区。二是战略设计:一面旗帜两基地,三大中心四大功能区。一面旗帜:高扬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旗帜;两基地:贵州省具有突出带动和结构提升功能的生态型产业基地、贵州省对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的前沿窗口和核心基地;三大中心:休闲旅游中心、民族风情文化中心、生态产业中心,这些中心都有相应的区域。四大功能区:城市功能区(做美小城镇,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居在园中、人在花中)、工业功能区(做大做强生态环保型产业,致力开发绿色特色产品,入驻项目,扩大规模,提高效益,聚集能量)、旅游功能区(做大旅游文章、提升品位)和生态功能区(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林业产业建设)。三是实现方式:人动、资源动、结构动。人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农业劳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资源动:开发资源、利用资源、提升资源;结构动:产业结构动,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产品结构动,产品结构由单一变成多元,由大众化变成特色化。四是战略资源:田园、河流、森林、文化、城镇、交通,这些资源通过四大功能区的规划一旦变成产业群,所有的资源都可转化成资本,试验区经济的发展与壮大只是个时间问题。五是战略重点:夯实基础。强化交通、水利、电力、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事业基础;借助外力。强化招商、招智、招项目、招政策;强练内功。用活机制、完善管理、强化素质、提高效能。这些战略重点一旦突破,试验区就会舒筋活血,还会强身健体。六是战略追求:和谐与卓越。这应该成为试验区发展的最高境界。

  试验区的品牌定位。以生态环境为特色、旅游资源为依托、三农发展为背景、城镇建设为形象,着力打好三张牌。一是原生的民族文化品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黔东南州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是发展旅游业之根本,是打造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依托所在。二是原始的自然生态品牌,既要实现生态产业化、又要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是生态文明的双重任务。三是原貌的历史遗存品牌。黔东南有独特的发展史、创业史、红色革命史、民间文化艺术史。将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历史资源这三张品牌有机的结合,既能丰富试验区的内涵,也能提升试验区形象品位,使试验区真正成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胜地、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家园迷人的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

  试验区的品质提升。可持续发展一旦成为我们不变的选择,开放就是发展的前提,创新就是发展的动力,体制是发展的保障,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灵魂,这应是实验区发展战略的品质要求。在这个要求下:一是开放姿态应更高。不仅有产业的开放,还应有资源的开放;不仅有区域的开放,还应有区域统筹的开放;不仅有经济方面的开放,更应有思想方面的开放。二是创新能力应更强。创新不只在技术层面,更在观念方法上。观念的落后,必然导致行动上的缩手缩脚。创新是能力也是品质,有了这种品质,无条件就是条件,没有后路,总有出路。三是制度方法应更灵活:试验区的发展,已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经济积累壮大,而是一种发展模式上的突破,方法制度上的突围。不是简单的跟上谁或超过谁,而是告诉别人我是谁。四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应更突出:把少数民族群众当作生态发展的主体和最大的受益者。

  在不断创新中推动试验区发展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部条件DYCMS_info_next与黔东南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已经为试验区提供了可能。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大胆创新,强力推进,就一定能探索出直接进入生态文明的成功之路。

  更加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的自觉意识。在试验实践中不断打破阻碍科学发展的各种框框套套,树立无禁即入无限即许的思想,敢想敢做,勇于探索,用大气魄、大手笔,努力做到起点更高、后来居上,在大实干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试验区的重大意义,加快培育全新的发展观、资源观和消费观,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牢固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理念,为试验区建设营造氛围、凝聚力量。

  扭住经济发展方式这个关键环节,坚持不懈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的革命。长期以来,西部地区以输出资源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带来经济一时增长的同时,也必然导致资源难以为继,环境不堪重负,生态脆弱退化。面对增长的诱惑,试验区要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支撑点,变革传统发展模式,着力推进关闭、淘汰、治理和整顿。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各方面制度创新。生态之路既是一条新路、一条好路,也是一条难路,难就难在是对传统发展观念、发展路径、发展模式的突破和超越。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通过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科技支撑机制、市场调节机制、绿色GDP”考核评价体系等一系列的试验区建设的机制制度,强化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和大范围资源重组,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进一步流入,为实现试验区建设铺平道路。

  坚持有形的手无形的手相结合,着力形成内生性自主增长机制。欠发达地区市场发育的滞后性和跨越式发展任务的紧迫性,决定了必须做到两手都要硬,即在健全市场机制的同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黔东南是生态资源的富矿,但生态资源开发和保护还处于导向型、初始化的阶段,远未达到市场导向型要求。要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生态文明的现代理念进行资源开发保护、产品打造和市场营销。同时根据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生态建设的要求,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有力地领导、组织和协调并主动驾驭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进程,强势推进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产业的培育,走资源重组、资源节约与资源永续利用之路。

  坚持以大项目、大企业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配置。按照大项目、大企业、大发展思路,进一步整合资源,统筹开发,以特色优势产业为载体,突破行政区域,打破行业界限,创新互动合作机制,构筑产品关联度高、产业链长、最终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结构。支持循环经济项目、红色记忆项目、民族风情项目做大做强,创建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建设生态环境工程,从而促进区域总系统协调、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