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阅读记忆之新千年:总理与农民[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54:30
 60年阅读记忆之新千年: 总理与农民[组图] 2010年08月15日14:24 新浪文化读书 摘自《中国生活记忆》 编著:陈煜  系列链接: 60年阅读记忆之50年代:小伙子要穿列宁装 姑娘们爱上工装裤[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50年代:公共食堂不要钱和举世罕见的“票证时代”[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50年代:全国遍地是炼钢铁的土高炉 没有铁矿石就砸锅[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50年代:城市交通基本靠走 第一代公车会发"当当"声[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50年代:印450万册的《高玉宝》和夜半鸡叫的“周扒皮”[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6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60年代:凭票供应和限量供应:造就中国市场排队特色[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60年代:衣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60年代:从蕃瓜弄到“高干楼” 生炉子要用蜂窝煤[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60年代:革命的生活色彩:未婚夫妻定情时互送红宝书[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60年代:孩子的游戏:赌糖纸、做弹弓、玩斗鸡[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70年代:“的确良”代表时髦前卫 穿喇叭裤感觉就像在裸奔[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70年代:住房筒子楼、地震棚和石库门[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70年代:文化生活:八个样板戏八亿人看八年[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70年代:阅读小人书和手抄本[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70年代:品牌“老三件”和上海货[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70年代:恢复高考 政治局讨论决定报名费收5毛[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80年代:穿“幸子衫”、“光夫衫”和红裙子[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80年代:独生成时代“特产”: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80年代:国家逐渐放开私人购车的限制[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80年代:卡式录音机、迪斯科与卡拉ok[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80年代:戴蛤蟆镜不撕商标 “大哥大” 是绝对的身份象征[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80年代:“万元户”成流行词 掀开了中国人致富的潮流[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90年代:穿着牛仔裤、“一步裙”引领时尚风潮[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90年代:王朔式的“痞子文化”与万人空巷的《渴望》[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90年代:川菜馆与四川火锅成大众选择[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90年代:自助餐流行,扶墙进,扶墙出的尴尬回忆[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90年代:“白骨精”首进公众视线 “小资”言必称张爱玲[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90年代:“丁克”流行,结婚不要孩子 传统家庭观念淡薄 [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新千年:“肚兜”上街与唐装再现[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新千年:没有房子的婚姻才是不幸福的[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新千年:第一个起诉性骚扰的人与新婚姻法[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新千年:总理与农民[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新千年:新千年怪事[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新千年:三鹿奶粉事件最后的黑手 原来就是草他妈[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新千年:非典,让我们戴上口罩 [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新千年:我们都是汶川人[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新千年:“鸟巢”盛宴[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新千年:中国生活记忆之2009年[组图]           开篇语:阅读属于我们自己的时代记忆    共和国成立以来的60年,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变迁,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丰富,无不折射出社会的进步。

  《中国生活记忆》,着力于反映这样的点滴进步。在结构上,自1949年共和国起始之年,至2009年,实行“计划单列”,将其中的时光按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新千年依次展开。每个年代的开篇,都有一个概括性的年代特征和生活记忆关键词;每个年代的结束,都有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语。这是为了给读者提供阅读便利。

  书中选取的,都是那些能够触动人们记忆深处的生活中的小事,比如50年代的“列宁装”、“布拉吉”、粮票和上海弄堂里的给水站,60年代的“红宝书”、弹弓、斗鸡,70年代的八个样板戏、小人书、36条腿和“三转一响”、爆米香、鸡毛换糖和喇叭裤,80年代的红裙子、假领子、迪斯科、邓丽君和“大哥大”,90年代的“一步裙”、踏脚裤、“菜篮子工程”、生猛海鲜、股票、超市和甲A联赛,新千年的“肚兜”、唐装、房奴、“人造美女”、超级女声和“动车组”??希望这些“鸡毛蒜皮”的生活点滴,能让经历者感叹,重新拾起对过去生活的记忆;能让后来者了解,生活原来是这样。

  谨以此书,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给勤劳勇敢、热爱生活的中国人民。         总理与农民        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劳动大军, 他们从事的工作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条件艰苦。农民工在城镇所从事的工种绝大多数是城镇人不愿干的高强度、高空、高温、有毒、有害且最脏、最累、最差的工作,如矿山、煤炭、化工、建筑、环卫、勤杂等行业。他们对城市建设、对经济发展作出的特殊贡献,有口皆碑。  

        但进入新千年后,不少的私人企业老板拖欠、扣发“农民工”的工资的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2005年国家有关部门就农民工欠薪问题,随机对山东,河北,浙江,北京等地的农民工做了一个调查,结论让人震惊:70%的受访农民工反映工资不同程度的遭到拖欠。在我国的西北,东北,华北,东南地区,此类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建筑,餐饮,制衣,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尤为明显。

        农民工“流血流汗又流泪”,为讨工钱,农民工爬塔吊、跳楼、被无端殴打甚至被追杀等事件常有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严重损害农民工的合法利益,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已成为社会突出问题。
         2003年10月24日下午5时许,总理到了重庆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10组三峡库区腹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问村民们:“大家还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一直坐在*左侧的农家妇女熊德明有些腼腆地说:“总理,我想,我想说说我家里打工的事。”她直接向总理提出了农民工欠薪的问题。  熊德明        听着熊德明的叙述,*双眉紧锁,沉吟片刻后说:“一会儿我到县里去,这事我一定要给县长说,欠农民的钱一定要还!”当天夜里11时多,熊德明和丈夫拿到了拖欠的2240元务工工资。

温家宝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与来自广东佛山的农民工代表胡小燕(右)握手。广州日报 雷声摄

温家宝总理听胡小燕发言时表情凝重(左图)。听完胡小燕的发言,温家宝总理说:“你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关心的问题。”“她这代表选得好,你看她慷慨激昂,大胆地谈自己的见解,一点不怵头。”
———温家宝对胡小燕大加赞赏“提高农民工收入,给农民工子女发放义务教育卡,留守儿童看望打工父母优惠车票……”———胡小燕一口气提出多个建议“梦总能实现的。你提这么多好的建议,会一条一条办成的。但得有个过程,需要时间。农民工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昨日总理的一番承诺让农民工代表胡小燕心潮澎湃。

        他们没有想到,中国会由此掀起一场“讨薪风暴”。

        2007年11月18日,广厦重庆一建公司的1181名农民工写信给总理,希望总理能听听农民工合唱团演唱的《农民工之歌》,还希望《农民工之歌》能走进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以鼓舞全国的农民工兄弟。12月1日,他们看到了总理的回信,总理说“非常高兴”。

        紧接着,中央电视台传来消息:农民工们唱响的《农民工之歌》,已确定进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单:

        “身上沾泥花,脸上挂汗花,为了一个梦啊,进城闯天下,昨天我是农民,今天当工人哪,城市的新主人意气风发。兄弟姐妹把胸膛挺起来,历经艰辛不怕风吹雨打,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未来,我们的人生一样好年华!”

        皇粮国税,据说起源于商鞅变法。

        而对9亿农民而言,2006年元旦最好的消息莫过于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农业税。农业税税种的取消,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
        只要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对交“公粮”的往事不会陌生。“公粮”就是农民要交给国家的,用收获的粮食来代替的农业税。交“公粮”是那时农民“双抢”过后的头等大事。

        “公粮”要晒好多天的太阳,农民把稻子晒得放在牙上一咬很脆很干为止,最后还得把晒好的稻子里面的空壳、稗子等风干净。就算这样还担心着到粮站交的时候能否过关呢。

        儿童陪着父母一起去交“公粮”,一般是等着父母交好“公粮”后买西瓜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元月1日至2日来到江苏省连云港市,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慰问苏北革命老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同苏北人民共度元旦。这是1月1日,温家宝在东海县平明镇汇盟米业有限公司,向来这里卖稻谷的村民周莉珍询问当天粮价,家里还有多少粮食。新华社记者李学仁 摄

        农民们倒并不太关心称多称少,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公粮”合格不合格。递烟归递烟,但丁是丁、卯是卯,“公粮”还是要验的,有个“粮官”手里拿个铁杆,往粮袋子里一插,再抽出来一看,合格不合格结果就出来了。“粮官”真牛啊!合格的是千恩万谢地过秤,不合格的只能照“粮官”吩咐把公粮再拉到大操场去晒。

        那个掌握着验收大权的管理员,屁股上挂着一串钥匙,走路哗啦哗啦直响。我那时十分羡慕他的权威,只想长大了也像他一样能有一大串钥匙。

        记得有一年秋后我们去交玉米,一大早把几百斤粮食送到粮站,那个管理员看也没看一眼,先让我们把全部粮食倒出来晾晒。站台上已经晾满了玉米,有几家晾了两三天还没通过验收,人们眼巴巴地跟着管理员转来转去,就等他开启金口。我家的晾出后,整天不停地翻晒,直到下午,管理员走过来只是象征性地看了一下,又让我们继续晒,我和父亲只好守在那里,一直捱到天黑还是没有验收。第二天,又晾了多半天,父母再三求告,他就是不说收,无奈之下,父亲私下里悄悄塞给他一盒大前门香烟,才打通他这道关卡,通过了验收。(寇克英:《曾记当年交公粮》,2008年7月29日《甘肃日报》)

        2007年12月1日,财务部、商务部启动家电下乡,山东、河南、四川三省为首批试点地区。

        之后,家电下乡在许多地方推广。

        根据农民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家电下乡产品的最高限价分别为:彩电单价不超过2000元;电冰箱(含冷柜)单价不超过2500元;手机单价不超过1000元;洗衣机单价不超过2000元。各型号产品的最高终端零售价不得高于产品中标价格。

        国家越来越关注“三农”问题,重视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

点击进入更多精彩>>>
60年阅读记忆之新千年:总理与农民[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新千年:“鸟巢”盛宴[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新千年:“鸟巢”盛宴[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新千年:“肚兜”上街与唐装再现[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新千年:第一个起诉性骚扰的人与新婚姻法[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新千年:新千年怪事[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新千年:中国生活记忆之2009年[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新千年:中国生活记忆之2009年[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新千年:没有房子的婚姻才是不幸福的[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新千年:非典,让我们戴上口罩 [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新千年:三鹿奶粉事件最后的黑手 原来就是草他妈[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60年代:衣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80年代:卡式录音机、迪斯科与卡拉ok[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70年代:阅读:小人书和手抄本[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70年代:阅读小人书和手抄本[组图] 60年阅读记忆 60年阅读记忆之70年代:阅 60年阅读记忆之70年代:住房:筒子楼、地震棚和石库门[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70年代:品牌观:“老三件”和上海货[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80年代:穿着:“幸子衫”、“光夫衫”和红裙子[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70年代:品牌“老三件”和上海货[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70年代:住房筒子楼、地震棚和石库门[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70年代:文化生活:八个样板戏八亿人看八年[组图] 60年阅读记忆之80年代:国家逐渐放开私人购车的限制[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