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突然增购日本国债,用意何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15:41

北京突然增购日本国债,用意何在?

2010-08-12 10:12:15

 

最近,多家媒体报道称:日本财务省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5月份新买入日本国债再创新高:7352亿日元,该数字超过今年1—4月的总和(5410亿日元),而前4月中国对日本国债购买量(5410亿日元)却是比2005年全年多了一倍以上……;尤其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形势最严峻的5月加快了购买日本国债的步伐,使得今年前5月增持日本国债总额超过1.27万亿日元。而以上并非中国购买日本国债的全部。因为日本公布的数据只考虑交易发起国。英国《金融时报》举例说明这一点:假如一家中国投资者通过伦敦的某家经纪商购买日本国债,那么这笔交易将记在英国名下。由于英国通过中国渠道购买日本国债的可能性较小,中国购买日本国债的数额可能还要大。

而日本国债的风险,要远远超过美国、欧元国的国债;是全球所有发达国家中风险最大的。日本债务危机是一个巨大的火药桶,它比欧元国更为严重。现在国际上一般认为政府债务占GDP比重的安全临界点是60%以下,但当前日本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高达214.3%,远超过希腊的120%!超过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线两倍多。日本债务危机随时可以引爆。只是,华尔街的投机大鳄们在等到引爆它的时机而已。

中国网络时事评论家时寒冰著文指出,中国大幅增持日本国债是往枪口上撞;而中国兴致勃勃地往枪口上撞,无疑将对猎人产生更大的诱惑力。

2010年6月21日,时寒冰在《两房退市:一个醒目的标志》一文中就写道:如果中国继续以某种条件换取人民币不升值,日元接下来将遭狙击,人民币对日元将间接升值……再接下来是东南亚。犹如剧本,从开始起,结局就定了。

中国增持日本国债,有三种说法:其一,出口原因;根据国外一些外汇分析师的分析,中国对日本国债的需求,很可能是推动日元走强的因素之一。自今年初以来,日元兑欧元累计升值20%以上。日本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如果中国是基于自身出口的因素,用这种方式力托日元,无疑是蠢到家的选择。国际投机大鳄们一旦展开狙击,日元将以比受债务危机困扰的欧元更快地贬值,这一狙击只是时间问题。其二,政治原因;有媒体评论说:“中国突然大量增持日本国债,本意是给日本民主党投下政治信任一票,希望能够在中日关系上有新进展,但鸠山由纪夫上任半年多便在日本右翼和美国连手打压下尴尬下台,而新上台的菅直人则一改过去亲华姿态,义无反顾地跟着美国走,反复宣扬要警惕中国军力膨胀。中国机关算尽,反而赔尽外汇储备,到头来恐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其三,分散风险原因;但这一说法非常牵强。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美国、德国和日本国债的收益率分别约为3%、2.6%和1.2%,日本国债的收益率最低,再加上其负债占GDP比重全球罕见,风险之大,无出其右者。

日本正面临着老年化问题,国内储蓄率下降,民众对债权的消化能力下降,如果外国投资者不提供融资,日本国债的安全系数就命悬一线。据报道,即使基于2010财年475万亿日元的GDP总量保守估算,日本的公共债务也已超过950万亿日元,摊到每个日本人身上的债务超过750万日元。但没有想到,在危急关头充当这个冤大头的会是中国!

日本新首相菅直人在国会发表就任后的首次政策演说时坦承:“日本财政已成为发达国家中最糟糕的情况,过度依赖国债已让财政持续恶化,就像希腊给欧元区带来的混乱一样,日本若再坐等,将有破产之患。”日本财务省官员也说:“国内投资者是日本国债维持稳定的主要因素,但这些投资者大部分是日本银行,如果银行遇到问题,日本国债市场就不会继续稳定下去。”连日本人都认识到了其国债的高危性,中国怎么会忽略或者漠视这种危险呢?!

纯粹从经济角度,对中国增购日本国债的行为,大致可以解读如下:对中国的意义,让外汇储备多样化、规避风险。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方多次作如此宣示。对日本的意义,可以舒缓日本债务压力,有助于日本经济复苏。

然而,日本方面,尤其民间舆论,并不“领情”,反而对中国突然增持日本国债,感到不安,质疑多于欢迎。因为日本国债多为内债,即多为日本国民和企业消化,海外投资仅占全部国债的4.6%,来自中国的突然增购,令日本人吃惊。

事实上,中国投资日本国债,也未必能达到获利目的。因为,相对于美国国债,日本国债收益率低,比如10年期国债,美国国债收益率达3%以上,而日本国债收益率只有1.1%。中国无从获利,日本也不领情,中国何故一意孤行?

联想近期国际形势,似乎可从中挖掘端倪。由美国、日本、韩国和更多亚洲国家组成的联盟,遏制中国野心,加固对中国政权的环形包围圈。近期,从黄海、南海到环太平洋,都能让中国感受到这个包围圈的强大压力。于是,中国仅显示硬实力还不够,还要施展软实力。而当今中国的“软实力”不在于没落的意识形态,而在于可以集中支配的经济实力。就像中国以大量持有美国国债来放大它在美国朝野的话语权一样,以大量持有日本国债,来放大它在日本朝野的话语权;以经贸绳索来牵制日本。中国的战略目的昭然若揭:企图用经贸绳索,来勒住日本的脖子,迫使日本就范。

联想今年4月和7月,中国海军舰队两度开到日本近海,结果却是在日本国内,支持修改和平宪法的日本民众,急剧增加;日本政府决定扩充部署潜艇部队,并重新强化美日军事同盟,都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换言之,正是日益显著的“中国威胁”,推动日本重新武装、重振军备。根据这一情况判断,中国施展经济战术,引发的后果将同样不堪设想。

现在,日本网络上出现了警惕中国增购日本国债的广泛意见,而纸面媒体也在宣扬对中国的“防范”和“警惕”。

《日本经济新闻》说,中国2008年秋遭遇美国次贷危机后,增加欧洲投资、增持欧元,现在又遇到欧盟一些国家财政危机,再改变政策,很可能又以庞大的外汇储备来购买日本国债,增加所持日元的比率;中国大量投资日本国债虽有利于日本大量发行的国债消化,抑制日本财政不安,但此举会继续推高日元,令打击出口的日元升值问题长期化。

日本网络上则出现警惕中国增购日本国债的广泛意见,有网民说,中国以持有庞大的美国国债乘了美国之危、要挟美国,现在又大量增购日本国债,心怀叵测。

另据报道,有些中国人迁往日本,目的是要套取日本福利;据说,这些初来乍到的中国人,对日本公共福利政策,比当地日本人还了如指掌。以至于在日本,不仅有“中国威胁论”,还有“中国人威胁论”。

早有学者研究表明,日本早在20年前就已经陷入资产负债表陷阱。过度负债者全力偿还债务的经济体有以下3个特征:信贷和银行资金供应停止增长,这不是因为银行不愿放贷,而是因为企业和家庭不愿借钱;常规的货币政策基本失效;私人部门改善资产负债表的愿望,使政府以最后贷款人的身份出现。其结果是,在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调整结束前,旨在使货币及财政政策“正常化”的所有努力都宣告失败。对此,中国了如指掌。

美国永远不用担心偿还国债的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胆敢硬着头皮向美国索债。但日本不是美国,可以通过债务的扩张实现国力的扩张,稀释债务;更要命的是,日元资产的流动性远远低于美元、欧元,一旦持有者被套很难抛售套现,关键的时候,国外的机构不愿意去买日本的国债,找不到愿意接盘的,砸在自己手里。对此,中国也了如指掌。

中国增持美国国债和美国股票后,次贷危机爆发,美元贬值;然后,转而增持欧元国债避险,随后欧元区债务危机就爆发。中国外汇储备成为红颜祸水,流到哪里哪里出事,或者说,哪里将要出事就留到哪里,难道仅仅是偶然吗?!这不是一句缺乏远见和洞察力就可以解释的。

背后有深刻的政治意识形态在作祟。中国的事情,并不是按照规律去办,而是按照官僚的意志去办。由官僚而不是真正懂得投资和爱护这个国家财富的人去主导财富的保值,除了风险之大,难以估量以外,是官僚们希望用经济“实力”去影响或控制西方世界。但这样的行为,事实已经证明是毫无用处的。在上个世纪,中国曾勒紧裤带支援亚非拉,当时官方号称“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但到最后,无不和中国翻脸,中国不仅成为孤家寡人,更重要的是自己国衰民穷,中国国民经济到达崩溃边缘。目前,虽然已经国家不差钱了,但人们仍然贫穷。况且,中国用经济“实力”也并没有达到令欧美对中国稍加辞色的目的。该抨击时就抨击,该制裁时就制裁,该联合军演时就联合军演,该围剿是还照例围剿。当然,也是该“服软”时就“服软”,一切都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全不受中国“影响”,更谈不上受到“控制”。如今的日本,虽然中国持其国债,但朝野都不卖中国的帐,这次韩美军演,在日本海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如此展示经济硬实力或软实力的方式,只有四个字来形容:愚蠢之极!

众所周知,中国的庞大外汇储备,主要依靠增发基础货币积累下来的;它是国内通货膨胀的重要源动力,也是国民生活压力沉重的根源之一。既然无法确保外汇储备的升值,不如减少外汇储备,藏汇于企业、藏汇于民。同时,应该改变重货币储备而轻实物储备的倾向,多储备资源尤其稀缺资源,在资源为王的时代,储备稀缺资源比储备任何货币都更能确保财富升值。即使向货币方面配置,应该考虑那些更有前途的货币,比如加元、澳元等有丰富资源依托的货币,而不应该在垃圾货币中打转转。总之,外汇储备应该造福于民,而不应该成为民众噩梦的源头。期待国家的智囊团队,以民族利益为唯一出发点,拿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再沿用上世纪毛泽东时代的意识形态决定一切的思维,注定是要重蹈1960、1970年代覆辙的。但这个苦难的民族,实在是再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