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波:讲官话不是爱好而是要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9:28:56

刘洪波:讲官话不是爱好而是要求

2010年06月28日07:30南方网刘洪波我要评论(6) 字号:T|T

刘洪波 长江日报评论员

这几天,“官话”突然受到关注。

江苏睢宁评选“最差讲话稿”,《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抓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以无边无际、言不及义而高票当选。

另一面,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与毕业生话别,生动实在,寄语情深,风格时尚,引得学生狂呼“根叔”。

这两件事,多少都有些娱乐性。另一件事,则引得许多网民愤怒。江西正有大汛,抚河决口,央视《24小时》栏目连线江西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平其浚,平先生在电话中反复强调各级领导有“重要指示”,主持人不得不打断话头,问他决口有多大,群众转移安置了没有,才将平先生拉回正题。

官话是官腔官调官气凝聚起来的一种特殊话语,说它无边无际、言不及义,多少埋没其重要的功能。几乎每一句官话,都是别有用心勾兑出来的。它类似于语言的公式,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体现了官场语言交流的精髓。如果要开会,那么必然要有公文的套用,一级级的精神,一路讲来,然而,里面也必然要艺术地显示出本届领导出任以来,发展怎样进入了历史最好的时期。如果出了一件“坏事”,官话的公式就是从上到下各级领导有重要指示,当地主要负责人在场救援或善后。

官话是一种有高度方向性的语言。以下对上,必充溢呈献或请旨之色;以上对下,必作命令指挥状,兼带亲切抚慰之意。但若遇到问题,上官对下官就要喝斥开道,官员对民众则务须显示泰山崩而神色自若的镇定。

官话是“处处用心”与“无动于衷”的结合体。处处用心,在于官话中的遣辞造句,无不讲来历,无不讲分寸,无不讲“深意存焉”,官话往往反复打磨而成。无动于衷,在于官话虽然包含深心,但基本不可以掺杂活生生的人的情感,照本宣科不只是一种讲话样式,而且是一种心理状态。

官话是一种装饰性的语言,而不是一种真实表达的语言。说官话,只要“用心”,不必“动心”,不动声色或者声色俱厉,都是完成规定情景的角色要求,官话是一种表演台词,以体现出上下之间、同级之间、官民之间的区别为基本功能。

说官话首先不是一种爱好,而是一种要求。讲官话的人,未必喜欢这样做,问题在于如果不这样做,往往不符合规定情景。政治越来越舞台化、程式化,而不是一种生动的现实生活,所以一个不说官话的官,看起来就不像是官,这个评价不是褒奖,而是一种否定,表示他不会当官。

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太多的官样文章,是因为唯官样文章才足以完成公共生活的装饰。官要像官,民要像民,官要打官腔,民要听调用。官样文章不仅使官员看起来高度相似,从而显得大家都在想一样的事情,而且用之于台面,使得台面显得规范、有气场。台面一拆,官话就消失,酒话就登场。我知道不少官员,其实与普通人一样,下得台面,照样爱相互传传有趣的短信,说说荤素不等的段子,可见讲官话主要不是爱好,而是要求。

无可否认,总是有个别人会偏离官话的轨道的。偏离也有多种,一种是语言风格的偏离,谈笑风生,但官话精神不变,一般来说,在任一官样场合,最高长官拥有“谈笑风生权”,其他人拥有“表情配合权”。一种是精神规范的偏离,例如郑州的逯军局长对记者很烦,问“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这是不符合官话的精神规范的,但也未必不是道出一种真相。

语言风趣而精神陈腐,这种情况,并不鲜见。例如,上世纪80年代有几个专事演讲,劝导青年要正确认识“娘打儿子”的青年导师,一般而言总是和蔼可亲,但到深圳蛇口与青年座谈,认为特区青年中有的是创业的,有的是淘金的,不要做淘金者,青年们与之讨论了一下,就引得他们大为光火。

真实的政治,必然要求真实的官话,必然使官话与民话之间的差别缩小。因为真实的政治之下,不同于民话的官话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利于为政者向民众说清楚事情。官话泛滥,不是语言风格的问题,不是语言习惯的问题,总体而言,是政治文化环境的问题。号召官员改变语言风格,作用不大。改变社会治理的办法,官话自然慢慢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