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甜在岁月中穿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05:04

种杏的人家真幸福

去教育局开会的路上,我看见许多卖杏的,我知道附近有杏行、瓜地,适于人居。去年我去这里的树上摘过许多杏,地里摘过许多瓜,不,是买过。下雨了,正是买杏的好时候。刚一下车子,我就觉得嘴里泛酸,吞咽下去已经像吃了一颗酸杏,生物老师说,这叫条件反射。

卖主说,这是刚摘下来的,放上几天就会又甜又面了。我不信,因为我每次都没放够过天。

小时候,杏树很罕见,我家往西有有一小片杏树,那个丑陋的老太婆像狼狗一样盯住每一个从树下经过的小孩,别说偷杏了,我看见她就害怕。附近村庄有,大孩子们跑去偷杏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组织上不要小孩女孩,我就偷拿了妈妈的钱,带着老师家的小三妮儿,两毛钱买了一大兜杏。回家被骂一顿。

后来到外乡镇上学,总经过的那个村口有棵很大的杏树,可是没有一颗杏落到我头上,如果真有砸到我头上的,我也发现不了什么引力,一个字:酸,俩字:真酸,

我想,有杏树的那家人、那个村子的人真幸福。呵呵,多没出息的幸福追求啊。

 

四分之一的苹果最好吃

包装讲究的进口苹果,鲜红香甜的克隆蛇果,长有吉祥字的烟台富士,穆李村果园里刚摘下的红富士,在春节和苹果上市的时候,曾经成箱的出现在我家客厅里,或者我买来放到人家的客厅里。

这些苹果个大匀称,色泽鲜艳,口感纯正。吃的兴趣却坚持不了多久,有时候,开箱后忙起来忘了,苹果放得起皱失水、溃烂,扔掉。有时候一个大苹果一次没吃完,放在那里氧化生锈了,再无食欲,扔掉。也并没有觉得浪费和惭愧。

小时候,平时很少见到苹果,有也是那种青青的、涩涩的落果。更不敢奢望一个人抱着一个大红苹果啃个够。

中秋节的晚上,妈妈把一个大苹果切成四瓣,果核切开变成蝴蝶形状。分给我们四个,四分之一的苹果,那清香,那芬芳,那甜脆,真好吃。

我现在看见切成四分之一的苹果,还是能鲜明的想到那个美妙的味道,这感觉是现在这些精美成箱的苹果所没有的。

甜瓜以前是绿色

圆圆的白甜瓜一车车一袋袋被拉到各地集市上去填满主妇的菜篮。这些规模种植的甜瓜成了某些乡镇的支柱产业或者叫特色产业。每年我和孩子要消耗掉好多甜瓜才算正常过了夏天。

上个星期天,我带儿子去乡镇瓜市买瓜,去年在这里要过几十斤,那些王婆们张嘴就问我:“这一车子要完了不?要一袋子不卖哈。”好不容易有个论袋子卖的,可是一袋子一百二十斤,跟我沉了,我带不动,转悠一圈也没买一个瓜,最后在超市买了十斤。

小时候的甜瓜不是这样的,样子也是圆滚滚的,可是是那种青黄不接的花纹,瓜瓤橘红色。长圆形的又叫“地黄瓜”“苏瓜”,比圆的脆,但是味道有些泛酸。更长圆的那样的叫艮(我不会写)瓜,和我的胳膊一样,现在才知道那其实是不能被叫做瓜的,充其量是菜。

妈妈带着瓜香从集市上回来了,把甜瓜切成两半,我们不顾“把瓜瓤挖掉,吃了要烂嘴的”的告诫,吃得口舌生津,两腮蹭甜了。我从小爱吃瓜瓤,却也长了一个好嘴,从不烂嘴角。

这样一想,生活也挺美好啊。我就想起来小时候老师说的话,感谢共产党啊,热爱新中国吧。

看来,丰富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得来容易,数量众多,就不再向往、珍惜,不再品味回忆,破坏了人的幸福感。

 

 美食也可以装点生活

我对吃有着特殊的关注和热情,也喜欢实践和探究,中央2台美食栏目常看,连偶尔上街的理由也是“我吃点啥啊?”这是作为一个好厨师的潜质,我要是不做教师,也会成为一名好厨师的。

馄饨、水饺、面条、馒头、茶叶蛋等家常饭,我都喜欢吃自己做的。

饮水思源。

我跟奶奶学做的千层卷。每一大层含很多小层,每一层薄如白纸,咸咸的,香香的,松松的,软软的。

跟妈妈学的蒸面条。先煸炒肉片,放入豆角之类的青菜继续翻炒,多加水,放好各种调料,汤浓出味后盛出来,在锅底留少许菜,刚买的干面条直接下锅。铺一层干面条浇一层菜,大火烧开焖上几分钟,抄匀成盘,青菜、肉片、汤,相互滋润,软硬适中,不干不粘不糊。最好一次多做点,下顿回锅一馏。煮点稀饭,很好。

跟婆婆学的煮豆沙馅和烙饼并举一反三加以改进,各类鸡蛋饼、油饼、煎饼只翻一次,一面刷油,这样烙出的饼,有油面金黄亮泽,好看,没油的一面白净松软,好拿。如有撒上黑芝麻、火腿丁、青菜末,就更好。

跟表姐学的做糖醋鱼,焦脆酸甜的外衣比鱼好吃。我不善于做的就是鱼,嫌腥,最不放心吃的也是鱼,怕刺。

跟秀霞学做拔丝地瓜,干面香甜的泗水地瓜切片油炸,起锅沥净,锅底少许油,加入白糖慢火熬制,变红拉丝后倒入地瓜迅速翻炒,马上出锅立刻吃,烫毁我家馋儿。

跟三哥学会了各种丸子,四喜丸子、大白丸,肉丸子、龙须丸子。关键环节是搅肉,加味精、香油、调味料顺时针一个劲傻搅,忒累,最后加盐,一加盐马上难搅了,再加丁点淀粉,继续搅,直到能在清水中飘起来不散就可以了。我肩周炎疼得很厉害,就不再做了。

跟卖白吉馍的学做白吉馍,半发面烙干饼,鼓起好大的泡,焦脆有嚼劲,夹进剁好的肉丁菜丁,价值五元。

跟不知道是谁学的红烧肘子、猪蹄、鸡爪。过年的时候待客,都以为是买的。

还有其他,不谝能了,一说就饿。我发现,只要大胆敢做,就进步的快,做好了炫耀炫耀,做不好偷偷扔掉。

这些拿不出门的手艺,养活家人还绰绰有余。把儿子驯养成食肉动物的习性,现在从养生学的角度讲,很多过于油腻的饭食是垃圾菜。

现在老了,忙了,累了,瘦了,所以我现在很少做这些了。我拍下做的一些饭菜,相机像素高,照得色泽鲜亮,比做得好,我做了电子菜谱相册,自己看着玩。

我的目标和兴趣从厨房转向书房了,油烟气、脂粉气、市井气、书香气都是女人特征,如何品质,看你自己的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