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社古民居中穿行--金末玉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5:53:19
在南社古民居中穿行欧金匠 发表于 2008-11-13 16:15:00

南社古村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的南社乡,距可园只有17公里,进入茶山镇,天色将暗,不知是否真的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还是其他缘故,街两边的建筑多暗着灯,部分楼盘挂出招租的横幅,我扫视两边的街景,也寻找着我的目的地,当GPS定位告诉我目的地就在附近时,街道两边依然是南方城市最常见到的,一层是店铺二层以上是住宅或者是厂房的建筑,丝毫没有看出古村落群的迹象来,抬头看到交通旅游标识,告知“南社古民居”景点,前方过铁路隧道还有300米,穿过隧道,看到的是一所很现代化的幼儿园,沿着公路继续行驶大约300米,在路的尽头,就看到了书写有“南社古民居”的牌坊,牌坊后面是一个自由市场和一个社区公园,正对着道路是一个城门的门洞,我想门洞的后面应该隐藏了我要寻找的古建筑群了,正寻思停车的位置,看到门洞中有居民的汽车驶出来,我恶搞般地想:汽车驶入800年前的宋代村庄,是否会很怪异,也就直接开进了门洞,估计是下班了没有见到管理人员。

路面不是我想象中的青石板,是修整过的平整的水泥路面,车平稳地停到了村落的尽头的一个土坡下面,此时大多可供参观的建筑已经闭门,只有几盏或远或近的路灯,和几家开放的门店,其他的建筑就开始隐藏在夜色之中了,只留下了依稀的轮廓。心起一念,想夜探古村。看见前面有条夹道,背包迈步进去,在一个夹道的转角处,立着一个小小的神龛般的建筑,模糊地看到里面供养着两尊塑像,前面点着线香。当我再转过一个夹道时,前面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漆黑夹道,没有灯光,也没有声响,身后只是袅袅的青烟,这场景让我想到了某部电影的场景,心中开始发虚了,赶忙回身,快步离开,一直走出深深的夹道,来到有灯光的门店前,看到了店内的人,我才松下一口气来,心想我原来也这般胆小。反正明天上午还想过来写生,还是先找地方住下吃些东西,待到白天再说吧。古村中没有可以住宿的地方,只能回到街里去,临离开古村时,看到一个买票的亭子,上面写着8:30至下午5点,外来旅客需要买票进入,票价30元每位,看来我刚刚进来时,已经过了售票的时间,而且暗示我,只要不是在规定地时间,谁都可以自由进入古村的。还好我有早起的习惯。

 

 

回到300米之外的街上,到处是酒店,而且不乏四星级的酒店,我背包出来游玩,自然不需要什么规格了,但却让我想起2年前的一次长途旅行的反差,我深夜在京珠高速上下来,在湖北大悟附近来到一个镇上,满大街打听镇上有没有住宿的旅馆,被告知需要再行20多里的土路到县城去,当时腿都软了。

 

一夜无话,次日早起,果真买票亭还没有人上班,我将车停在外边,背包来到自由市场,象当地人一样,坐在长长的铁条案前,向老板要一份2元的肠粉,开始了我的早餐,对面一个1岁多大的婴儿,坐在阿婆的膝上,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我向他作了几个鬼脸,他没有反应,还是认真地看着我这个陌生人,倒是让我尴尬起来,难道他知道我没有买票?

 

 

穿过门洞,在晨光中,有着800年历史的古村落,完全展现在我的眼前,和昨日夜色中的模样迥然不同,我站在池塘的边上,迎着岭南立冬过后,第一场开始有些寒意的风,摊开我的速写本,画下了高低错落的,保留从宋以来、元明清各朝,以及夹杂有迟至现代建筑风格的村落的外景。古村的中心是四口高低不一连成一条长形的水塘,长形水塘是古村规划布局的重心,巷道形如梳状垂直水塘向四周延伸,包含普通民居、宗祠、房祠、家祠、书院、庙宇、门楼在内的建筑群被巷道分割,依此而展开,井然有序。这一切包含着怎样一个民间宗族的组织力量呀,他们是如何繁衍生息,面对近800年来社会的动荡变革,而完整地保留下来呢,会是近千年来中国民间社会所有民间村落的缩影吗? 这一切都需要认真的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来好好研究,我这个浮光掠影的旅者,面对它的辉煌历史,惊叹之余,只能画几笔草草的速写,来记录我自己所观察到的丁点信息。

 

水塘四周分布的主要是宗祠、房祠、家祠等代表性建筑,我倒喜欢沿着狭长的巷道徐行,寻找自己写生的视角。面对一条幽深狭长的夹道,民宅中空空荡荡早已没有人住,我在一个紧闭门前的石墩上坐了下来,开始描绘面前夹道两侧的古宅,四周静寂得可以听到笔在纸上划动的声,以及墙角的虫鸣声,一直到我要完成一张速写时,夹道的尽头,走来一位老者和一个儿童,老者有些驼背,肩上背着一个蔑制的背篓,静静地过来,并默然地从我身边过去,转身进入了另一个夹道,消失在夹道得深处,我突然想到,我刚才都没有注意到他们的衣着,有趣地幻想着他们着宋代装扮的样子。这种情形仿佛让我进入时间的隧道,在一个宁静的上午来到了宋代的村庄。

古村的古宅建筑面积真的是很大,很大一部分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废弃在那里,一些已经开始坍塌,墙头杂草丛生,部分房屋的里面还长满了野生的芋头和杂木。在一间的屋内一片狼藉,是搬家后没有规整的痕迹,墙上贴着2000年的美女年画,估计是这房间已经有8年没有人来过和打扫过,更不用说保养维护了。古旧建筑的改造,一直是城市建设者们所关注的问题,让居民从老宅中搬出来,开辟成为旅游的景点,居民再在新的地方建设更适合现代生活的新居住区,是一条思路,国内很多地方已经是这样在做了,但老宅面积广大,政府财力有限一般只会照顾到具体几个经典的建筑,而其他建筑在关注不足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每一间都得到很好保护的,而这时原居民一旦撤离,老宅势必成为没有人关注和维修的危宅了,坍塌成为必然。所以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原来认识一个法国客户,他向我称自己在欧洲有一座城堡,后来才知道,欧美政府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对一些想保护又无力保护的古建筑,是鼓励私人买下来,并住进去,在不改变其外部结构和外观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内部装饰和改变,因此就可以见到由旧城堡改成的私人住宅,或私人博物馆,五花八门。这些措施对保护历史建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实国内也是可以借鉴这样的作法,南社的保护,可以利用这些思路,东莞是世界轻工业的重镇,一定聚集了很多优秀的设计师,政府可以鼓励设计师们入住南社,在那里开辟自己的私人住宅和工作室,就像北京的798老工厂区被改造成现代艺术区一样,当然这是我的一厢情愿,如果真的可行,我想南社古民居又会成为另外一道风景。

 

文、图/欧群叶  来源/金末玉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