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很黄很暴力”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47:32

东北人“很黄很暴力”吗?

文/蝴颜恋羽

    “很黄很暴力”作为网络上的流行语,也作为贬义词,通指的是一种社会阴暗现象。顾名思义,“黄”自然离不开色情,“暴力”应该就是寻衅滋事。

    现今社会,许多人自认为对东北文化及东北人有一定的了解,就信口开河地总结出东北人的种种劣行,其实却存在着片面的认识和明显的偏见。

    东北地区以发展重工业为主,随着改革开放后的经济体制转型,当地的工业企业陷入了经济社会转轨后的停滞现象。再加上原有的矿产资源匮乏枯竭,极大地影响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因为经济的落后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降低,各地对东北的错误认识更为夸张与偏激。

    二人转,作为东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东北地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表演文艺形式它的演出诙谐幽默,通俗风趣。出中,二人转演员有说有唱,载歌载舞,有时会穿插一些称不上高雅但能取悦观众的“荤嗑”,引得人们哈哈一笑。二人转是一种来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的传统地方文艺,在实行绿色表演的改进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它不过就是一种茶余饭后可供人捧腹的娱乐喜剧,不能因为其存在着一些不足就全盘否定东北文化的价值。

    说到东北人,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东北人的真诚、大气、直爽、热情和豪放。而某些人却认为东北人一肚子“男盗女娼”,是肤浅低俗的。为什么会这样主观呢?东北经济比较落后,可是目前的经济落后是由历史留下的特殊原因造成的,绝不能认定这是东北人的优劣长短使然。笔者认为,把这个观点完全归罪于东北地方民俗文化很不公平。

    有专家论证,东北地区人均受教育水平位居全国之首。由此可见,东北人不是没有文化,没有思想,没有素质。我想,如果我国当年改革开放的扶持对象定在东北地区,那么东北的经济和现在的沿海地区(当时的深圳只是一个渔村)一样可以发展得很好,一样可以奋起腾飞,人们的生活水平一样可以提高更多。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经济社会的瞬息万变,东北大部分工厂企业倒闭,生活陡然之间把东北人推向了失业的残酷穷困边缘,失业的女人和男人一样被贫困包围着,可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又不可能放弃生存保障的物质需求。当金钱万能、权贵至上,已沦为社会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金钱的诱惑,部分女人的理性和尊严可谓不堪一击,虚荣心被彻底摧毁了道德底线。

    “小姐”,是改革开放以后死灰复燃的特殊职业,是名副其实的“青春饭”。民间俗语:笑贫不笑娼。于是,一些爱慕虚荣、好逸恶劳的女人便凭着姿色背井离乡做起“小姐”的营生。试问一句,这世上恐怕从来就不缺少穷人,除了东北,全国其他的地方就那么富足文明?仔细想想,“小姐”这一行业,是单为“男盗女娼”的东北人所设立的?全国东西南北各个地区,又有哪个地方的姐妹没有做小姐的?难道,这不是现今社会的阴暗腐败作的孽吗?

    除了东北女人的名声,东北男人也似乎很不招人待见。究竟什么原因呢?他们血气方刚,性情暴躁,没有江南男子的文儒之气,喜欢用赤裸裸的情感来表达性格——该出手时就出手。于是,就有了某些人骂东北人很野蛮、很粗鲁、很暴力。遇到意外和发生状况,男人没有脾气,没有个性还是男人吗?被别人打了,不反抗,被别人骂了,不吭声。这就意味着有素质?有涵养?有修为?

    记得抗日战争时期,就是这样一群“很暴力”的东北爷们,自发成立了抗日队伍——“东北抗联”。他们没有先进的武器,没有精良的装备,也没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但是,就是这支浑身是胆、英勇无畏的人民队伍,在缺衣少粮、敌我悬殊的极其困难条件下,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发挥出坚强不屈的作战能力。他们依靠的是什么?就是顽强的意志和敢打敢拼的精神。在长达十四年之久的艰苦环境下,没有依靠外援,击败了日本侵略者,为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不错,东北文化和东北人自然有一定的缺点然,这世上未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如果把全国各个地区看做是构成国家的骨骼,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是依附在上面的细胞。东北人与全国任何地方的人一样,都是黑眼睛、黄皮肤的炎黄子孙,都存在着优点和不足之处。既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身处的地域又有何高低贵贱之分?我们不能因为目前东北经济落后,而就全盘否定它的人文价值,任何地方的人都没有资格嘲笑东北人!他们也需要理解和尊重!

    我是不赞成鄙视东北人的。哪个地方都有不良现象,哪个地方都有害群之马,大家都应该深刻认识,一分为二,不要一概而论、以偏概全。古人云: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