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强求环境 不如改变自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13:33
          

                      与其强求环境  不如改变自己

                    ----学习《方法总比问题多》体会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只猫头鹰想搬家。斑鸠奇怪地问:“为什么呀?”“我的生活昼夜颠倒,喜欢在夜里唱歌,吵得大家睡不好觉,谁都讨厌我。”猫头鹰哭丧着脸说。斑鸠说:“哦,是这样啊!那你不必搬了。”“为什么?”“你完全可以改变自己啊。首先,你可不可以白天工作,晚上睡觉,和其它动物一样呢?如果不行,那你可不可以在晚上不要唱歌呢?如果晚上一定要唱歌,能不能唱一些轻柔动听的歌呢?如果你不改变自己,搬到哪里去,大家还是不会喜欢你。”

尽管这只是一则寓言,但其中却包含了大智慧。

类似的情景,在我们很多人身上是否发生过呢?

我们似乎对工作、生活总有太多的不满:单调乏味、没有情趣,没有发展的机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是,我们就想换一个工作、换一种生活环境,总觉得这样就可以重新开始,一切就会变得称心如意。事实如此吗?

1、兴趣重要,责任更重要

没错,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专业不对口、性格怪异,不能友好的与他人相处、领导安排的工作有抵触情绪、做人做事都以自我为中心、有太多的理由抱怨、把工作当成一种巨大的负担等等------。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除了将自己推向往下滑的无底洞,没有任何益处。

大家都知道,当今社会有一份固定的职业已很不容易,任何事情不会因为你个人的意愿而改变,条件不具备的时候不要强求。例如:同学聚会常谈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当年的职业选择,有的人幻想自己想做一名法官;有的人想当一名老师,但都没有随心所愿,有自己的原因,成绩不行,有父母不懂择业的问题等。很多年以后发现愿望只是海市蜃楼。我小的时候同样面临这样的困惑,希望能有穿着制服执法的工作,当父母为我选择护士的职业时,我大哭了一场,因为我不喜欢医院的气味,学解剖课时的肌肉、骨骼,让我感到一种寒气,但真正接触救死扶伤,驱除病魔给人带来的快乐时,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价值。

当外在的条件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试着改变一下自己!工作不能光凭兴趣,更重要的是责任。所有能帮助我们成长的工作,哪怕是自己不喜欢的,也值得我们去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很多人文知识的书籍已经告诉我们答案: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去区分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工作,而只会看工作对自己的成长有没有帮助。

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现在不感兴趣,不等于永远不感兴趣,因为兴趣可以培养。

不管感兴趣的工作,还是不感兴趣的工作,如果用心去做,都可以创造好的价值。

明白了这三点,就不会过多的苛求外在的环境,而是从改变自己开始。或许,你会发现,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不管做什么样的事情,都是快乐的,也都是重要的,都能让你感受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好工作,人人羡慕。但好工作并不是靠羡慕得来的。与其羡慕别人的好工作,不如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才是成功的最好途径。例如:我的一个同事,虽然我和他在一起工作时间不长,但从他身上我看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优良品德,首先他和同事的友好相处,从不为一点小事较真,特别能忍让、宽容,把对让给病人、让给别人,对朋友和同事以诚相待,能帮助别人的不惜放弃休息和付出辛劳,接触过他的人最后都能成为他的朋友。其次,支持和尊重领导,不以自己的喜好定夺,什么事情顾全大局和领导保持一致,或者提出好的建议,或者帮助领导做不同意见同事的工作,从而使科室工作能和医院的大局想符合。第三,做好本职工作,按规定和要求履行自己的职责,从没有出现纠纷。另外把荣誉让给别人,从不去计较。根据他的各方面的能力,领导把他调到了一个适合他发展的部门,大家都很羡慕,我想与他平时的做人做事分不开的。

梦想要成为现实,不是靠想得来的,也不是靠羡慕得来的,而必须在行动中实现,与其等着成功像天上掉馅饼一样落在自己头上,不如先改变,踏踏实实结好自己手中的网,网成了,机会之鱼自然就会捕上来。

3、给人一个仰视你的机会

为什么自己在单位总像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为什么自己总是得不到同事的认可,领导对自己也总是不冷不热?是领导不识才?同事嫉贤妒能?还是别的原因?

有的人相处时间不长就会暴露出自己的缺点从这个科得不到领导的认可,调到那个科和大家水火不容,人际关系紧张,工作服务的科室连连投诉,事实上这是做人的失败,分析原因做人不懂得尊重他人,做事没有责任心。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得到别人的尊重,机会也不会毫无理由地属于你,当我们抱怨别人不重视自己的时候,不妨先问问自己,我是否给一个别人仰视自己的理由?如果没有,那么,就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这就是《方法总比问题多》带给我最深的一部分感受,愿与大家一同分享。

                                   

 

 

201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