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打出新中国海军威风的四岛争夺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31:13
解密:打出新中国海军威风的四岛争夺战 
2010年06月28日 11:09:55  来源:新华网综合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文章摘自 《新中国海战档案》 作者:崔京生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周恩来检阅中国海军     1952年11月8日,华东海军迎来了新任司令员陶勇。     陶勇,原名张道庸,1912年1月生于安徽省霍邱县一个农民家庭。1929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军连长、团长、师长、新四军苏皖支队司令员,华野第四纵队司令员,第九兵团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值得一提的是,在陈毅、粟裕领导下,1942年新四军成立了第一支海上武装:新四军海防团。团长陶勇。海防团创立之初,仅3条“黄花船”,百十号人,在陶勇率领下转战南北,收编海匪孙二虎,策动敌伪新亚救国军副司令员陆洲舫起义,一年多时间里扩编为3个团,成立了新四军苏北海防纵队。《新四军水兵战歌》中唱道:“我们是中国未来的新海军,我们要担负起海上的使命……”     毛泽东1953年视察华东海军舰队,曾握住陶勇手赞誉:“我久仰大名,你的仗打得好呵!”     陶勇到任后,转年根据海军统一部署,在浙东地区进行了国防工程战役勘察。勘察中,根据朝鲜战场经验总结出一整套基地建设原则,提出了“重点建设与分散配置、地面工程与地下工程、固定设施与机动设施相结合”的海军基地建设方针及方案。后经全体勘察人员、中外专家的精心运筹,共同努力,华东军区海军的整体作战指挥体系、舰艇停泊体系、海岸防御体系及海军航空兵基地配置等基本部署和国防工程建设逐步全面形成,并开始抓紧建设。     这年,扩编后的炮艇大队进驻海门,成立了温台巡防区。     军港码头由一个变为两个,有了专用输油、送水管路。陆地上成立了黄礁观通站,直接归巡防区管,站里没有雷达,还是凭望远镜观察瞭望,太阳一落山就成了“盲”站。鱼山过来的特务仍然和陈雪江他们保持着良好关系。这些人化装成商人,弄一些走私手表在镇上兜售。魏垣武花了80元人民币买了只21钻英纳格手表,一直戴到他离休还走得非常准。     营区周围环境也有所改善,海门镇上不仅有邮电局、银行,还有一个电影院。这一年,码头上有了女军人的身影,她们是巡防区领导的家属。当地人没见过女海军,每当她们走出营区就追在屁股后面围观,成为当地一条靓丽风景线。     原有的组织结构调整后,巡防区人员和装备都有待于加强充实。不久,上级把改装日本渔轮的实验任务交给陈雪江,答应改装成功拨一部分舰艇扩充巡防区。     这也是陈雪江一直翘首企盼的。前不久,他去上海开会看见这批因进犯舟山渔场而被我国扣留的日本渔轮。一看见这种形似军舰,浑身铁甲的渔船就喜欢上,比起自己手中的炮艇来,这种轮船吨位大(排水量100吨)、机器性能好、速度快,一旦装上武器远比小炮艇强得多。他当时就建议华东海军司令部改装这批日本渔轮充实部队。     不久,日本渔轮驶进海门港。跟着安装的炮也到了,是陆军战防炮。具体改装方案是:舰首安装一门37毫米口径战防炮,舰尾安装一门57毫米口径战防炮,两舷各安装一门25毫米口径机关炮。     在上海方面派来的技术人员指导下,安装工作很快完成。陈雪江亲自出马,指挥试射。他有了上一次试射“25”炮的经验,船开到海门口内河汊,选好地方,放慢速度,发布口令:“目标敌碉堡,预备——放!”     “轰!”     随着惊天动地一声巨响,渔轮原地颤抖,停止前进。[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