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远: 我国“国名”的变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39:44
我国“国名”的变迁
大清国——支那——中华民国——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19世纪我国国名是什么?现在我国还可称作“支那”吗?……对于这些重要的问题,本文提供了答案。每个中国人必须牢记。
最初,“支那”并不是歧视我国的称呼。明治维新时代,日本人侮辱中国人的绰号是“豚尾奴”(把辫子叫做猪尾巴)。当时第一批留日学生十三人中有四人退学归国,原因之一就是忍受不住“猪尾巴!猪尾巴!”之类的嘲弄和侮辱。
“清国”和“支那”并用
19世纪鸦片战争之后,国际上一般称呼我国为“清国”、“大清国”或“大清帝国”。同时使用“支那”的称呼。当时,中国人对于“支那”这个词,还没有产生什么反感。因为“支那”这一词乃是古代中国人用汉字音译印度语而来,千百年一直沿用。
《辞海》解释:“梵语谓中国为支那。” 在梵文的经典中以Shina称呼中国;据说是来自於“秦”(chin)发音的转变。《宋史·天竺国传》:“天竺表来,译云伏愿支那皇帝福寿圆满”。又例如:中印半岛亦称为“印度支那”。
西学东渐后,西语“China”传入日本。1713年日本儒者新井白石在译介荷兰语地理书籍时首次将“China”对译为“支那”。
甲午战争(1894年)以后,“支那”这个称号,便在日本流行起来了。当时日本政府在正式场合把中日甲午战争称为“日清战争”,而一般的民间报刊,则称为 “日支战争”。
“日本胜利!支那败北!”——在日本的清国人走到街头,总是听到日本小孩子这类侮辱性的叫嚷,而日本警察却总是视若无睹,袖手旁观。
排满情绪中改称“支那”
戊戌变法失败后,我国留日人士在排满情绪中,往往不再自称“清国人”,而改称“支那人”。例如,留日学生发行的《大陆》杂志发刊词,有这么一句话,“善哉!我支那之大陆乎?…………陋哉!我支那之大陆乎?”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章太炎等在日本东京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指“甲申年”明朝政府亡于满清军队),喊出了“光复汉族,还我河山”的誓言;
同年杨度文章《支那教育》发表在梁启超的《新民丛报》上;
1904年,宋教仁、黄兴等人在东京创办;题名为《二十世纪之支那》的杂志,后成为同盟会党刊《民报》;
梁启超的笔名之一即为“支那少年”;他的著作《李鸿章》封面上用“支那之怪杰”作为题签;
康有为次女康同璧曾在诗中称“我是支那第一人”;
日本早稻田大学清国留学生部存有好几册毕业纪念题名录《鸿迹贴》。其中第四册(1907年度的一部分)共有95人执笔题名,有33人只写名字,不附籍贯;但在附籍贯的62人中,其中有18人写支那,12写清国,7人写中国或中华,25人不附国号。留学生在这里使用“支那”作国号,含有否定满清政权的革命意义。
直到1911年版《普通百科大词典》中,所收“支那”和“支那语”等条目,并不含有恶义。
中华民国与“支那共和国”
1907年7月5日《民报》第十五号上,章太炎发表“中华民国解”一文,提出以“中华民国”作为推翻满清后的新国号。辛亥革命胜利,1912年初清帝退位,孙中山在南京宣布成立“中华民国”。
孙中山的革命伙伴,日本人梅屋庄吉,1912年在日本发起成立“支那共和国公认期成同盟会”,呼吁日本政府正式承认“支那共和国”。
但是,由於当时中国还没有完全统一,处於军阀割据混战之下,1913年7月日本政府明文规定:今後不论中国的国号如何变化,日本均以“支那”称呼中国。
1913年10月,日本政府趁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之际宣布正式承认中华民国。在给中方的中文文本中虽然使用了“中华民国”的称谓,但在递交给日本天皇的奏文中却使用了“支那共和国”的称谓。北洋政府发现日本对中称呼不统一这一情况后,马上指示驻日代理公使同日本外务省进行交涉。可是,交涉过程中,日本外务省自始至终坚持不肯放弃在日文文本中使用“支那共和国”称呼中国的既定政策。
中国人经过艰苦奋斗终于结束封建帝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并拥有了崭新的国号时,作为近邻的日本却不立即予以承认,甚至单方面给中国取了一个“支那共和国”的汉字国号。对中国人来讲,简直没有什么事比这更令人难堪的了。
中国人民听到日本人口称“支那”而感到不快,是在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日本出兵西伯利亚、巴黎和会期间,日本帝国主义野心接二连三暴露之后。
“五四”运动中爱国师生们纷纷上书,抗议日本使用“支那”和“支那共和国”的名称。中国政府为此专程向日本提出照会,认为“支那”一词“与现在之中国毫无关系,今后称呼中国,英文须写  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中文须大写‘中华民国’。倘若日本公文使用‘支那’之类文字,中国外交部可断然拒受”。
中日民族矛盾的标志
而日本方面却认为“中华”一词暗藏着对日本的轻视。当时《东京朝日新闻》对中国政府要求日本使用“中华民国”提出不满,认为:“‘中’及‘华’之语,是自古以来支那对夷狄傲慢的自称……今日对外拟用‘中华’之名,其实含有鄙视列国为夷狄之意,可谓无礼之极。故此,在讨论使用不使用‘支那’称呼之前,实宜先行以适当文字,取代‘中华’二字的称呼。况且,支那政府并不能判明‘支那’一语的起源。此语自远古时代使用以来,并无包含侮辱之意。就法理而言,支那政府理论上可决议正其国名为‘中华民国’,而不作支那。惟坚决拒绝一切习惯使用之称谓,态度未免太过激烈。尤其中华民国本身写做英文名称作 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其中的  China,敢问难道不是支那吗?”
本来只是音译的中性词“支那”,从此成为中日民族矛盾的标志。先后留学日本的郁达夫、陈独秀等人也在文章中对“支那”称谓进行了驳斥。
1937年发生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但是日本侵略军把七七事变叫做“支那事变”。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国主义者一直把中国称为“支那”,以表示对不承认抗日的中国政府。
第二次世界大结束後,无条件投降的日本政府,1946年向全国发出《关於回避使用‘支那’称呼之事宜》的通告。此後“支那”这个词完全从日本政府的公文、教科书、报刊杂志中消失。
由於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以“支那”称呼中国,所以“支那”被视为对中国的一种蔑称。日本战败後完全接受中国的外交条件,官方在公开场合不再使用“支那”一词。
维护祖国尊严,废除“支那”的称呼
但是目前还有人认为将“支那”视为蔑称是一种误解。他们认为正如英语中 China 不是蔑称一样,“支那”只是对中国这一地域的客观称呼。然而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如果一个称呼在听者心目中是蔑称,那就是不允许的!譬如非裔美国人(即美国黑人)中,很多美国公民在种族上属尼格罗人种,但称呼一个黑人是“尼格罗(Negro)”则被视为蔑称。又如英语中 Chinaman (中国佬)从字面上是“中国人”的意思,但现实中属于贬称。再如:日本自称的 やまと 的汉字写法可以是“大和”,也可作“倭”,但现代中文称呼日本人为“倭”或“倭人”往往有轻蔑的意思。
所以,现在若再用“支那”的称呼,是对于中国尊严的侵犯,决不允许再使用“支那”的蔑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