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监狱”中的加沙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55:37

由于遭受严密封锁,加沙地带犹如一所巨大的“监狱”。目前这里遍布着12所难民营,居住着大约80万人,他们主要依靠联合国救济,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活在“监狱”中的加沙人 

 

5月31日凌晨,以色列军舰袭击驶往加沙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船。初步报告说,冲突中至少10人死亡,多人受伤,受伤者中包括4名以军士兵。但以色列拒不道歉,阿拉伯国家联盟和国际社会纷纷谴责以色列。

据了解,这是由50多个国家资助的国际救援船队于31日抵达加沙地带,声援遭受严密封锁的加沙人民,并向他们提供人道主义救援物资。船队共装载了1万多吨的医疗用品、建筑材料、帐篷、食品等物资。这是自2007年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封锁以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国际声援加沙运动。

该事件相扰至今,加沙这一似乎被长期“遗忘”的地区也终于再现国际媒体头条,加沙人的生存状况更是令人高度关注。6月5日,驶往加沙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船“雷切尔·科里”号再遭以色列海军拦截,以军登船,双方没有发生冲突。

 

企图“集体惩罚”哈马斯

2007年6月,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简称哈马斯)通过武力夺取对加沙地带的控制权后,以色列就对这个有着150万巴勒斯坦居民的地区实施严格封锁。

以色列称,因为哈马斯宗旨是通过武力抵抗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占领,而封锁加沙的主要目的就是以色列打击哈马斯势力,企图通过“集体惩罚”迫使哈马斯就范。

以色列还在加沙地带外围修建了10米高的厚重水泥隔离墙,每隔十几米就有一座岗楼,隔离墙以外300米是安全隔离区,闯入隔离区者将遭到无情射杀。

 

难民因战火无家可归

难民是巴勒斯坦问题的一部分。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历次战争中,遭受战火之苦的巴勒斯坦人被迫背井离乡、逃离故土,在巴勒斯坦及周边阿拉伯国家逃难、建立难民营,期望有朝一日能够回到家乡。60多年后的今天,已经是第三、第四代难民的巴勒斯坦人依然难以实现返乡梦。

位于加沙城西北部的沙伊特难民营是目前加沙地带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难民营。人们一眼就能分辨出那里与其它城区的不同,建筑物仅由灰色砖石搭建,无任何封顶及外部装修,钢筋外露,异常简陋。

在难民营,除主要街道外,所有街巷都非常狭窄,仅容一人通过,两旁建筑物鲜有玻璃,只是用一些面料或者塑料遮挡,不时有儿童光着脚丫跑过,眼光中充满恐惧。即使在烈日下,这里也冷冷清清。

老妇人伊斯巴特已经在沙伊特难民营居住了60多年。她祖籍黎巴嫩,生于现在的以色列北部港口城市海法。伊斯巴特在难民营里出生的大女儿现在已经55岁,而半个多世纪以来,她们从未能离开难民营半步。伊斯巴特说,对未来已经不抱任何幻想,只希望有朝一日让子孙们知道,加沙以外还有更多的土地和海洋。

伊斯巴特家只有两个空荡的房间,不足十平方米,凌乱散布着一些破旧家什,一个旧沙发是唯一的家具,伊斯巴特会整日坐在上面。

被问及靠什么生活时,她说:“就是这个!”随即从身边抄起一个奶粉袋大小的物品捂在胸前。只见银色袋子上用英文印有“联合国”、“全奶制品”、“非售卖品”等蓝色字样。

“我快80岁了,还有什么能力养活自己呢?儿女们养家糊口的担子也重,我就只能靠联合国的救济了!”伊斯巴特说,“这是燕麦粉,不到一星期就能吃光,这可是我一个月的口粮啊,没有援助我就只能等死了。”

伊斯巴特记得所有难民营里的艰辛:冬天冻死过人,新生儿死亡率高,现在小孩子依然缺医少药,整天只能在街上跑……

“你觉得这么艰难的环境是造成当地很多人支持哈马斯或者其它一些武装组织的原因么?”

“不管是哈马斯、法塔赫、还是杰哈德,他们都是巴勒斯坦人,就像一只手上的指头一样,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团结!”她说。

 

用珍稀物种充饥

根据国际规定,加沙西部沿海有15公里的捕鱼区,但目前以军仅允许加沙的渔民在距海岸线3公里的范围内打鱼,以军舰随时巡逻,向越线的渔船开火。

由于捕捞过度,加沙沿海的鱼虾几乎绝迹。加沙渔民和当地海洋官员称,由于加沙人的生活陷入绝望,一些珍稀物种已沦为饥饿人类的果腹食物。据《时代》报道,赤蠵龟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但加沙渔民打捞到赤蠵龟后,却高兴地将它们带回家吃掉。

  加沙海洋渔业联络官希斯说:“大鱼要在9公里海域外才能发现,但渔民们走不了那么远,他们只能捕捞能捞到的一切。”捕捞赤蠵龟只是加沙生态濒危的一个信号。希斯说,渔民们开始使用从埃及偷买的网眼更小的渔网,这已违反了海洋捕鱼规定,这样做最终将导致无鱼可捞。如果情况继续下去,将毁掉这里的生态环境。

  尽管加沙人捕鱼存在危险,但希斯说,捕鱼的人越来越多。“人们除此外没有其他办法,我们过去有100多条小船捕鱼,现在却有400多条。新渔民的介入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压力,一些非传统捕捞方式开始引入,比如用炸药或者下毒,这些方法比向海中排废水更加危险”,许多渔民称之为进行一场“生态战争”。渔民阿布说:“这是赤裸裸的恐怖主义,有时我们才像被捕捞的鱼”。

 

加沙成为“寄生城”

世界粮食计划署估计,近4年的封锁给加沙地带的民众生活造成严重的困苦,70%以上的加沙居民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国际社会的人道援助成为维系加沙民生的重要支柱,80%靠接受人道主义救济维生,且加沙正在变成一座“寄生城”。

目前,加沙城里还有唯一一位中国籍北京姑娘曲阳,15年前远嫁到加沙,现和她的孩子们生活都在“水深火热”当中。“因为封锁,我先生的建材生意早就做不下去了,原材料进不来。”曲阳说,“不只我们家,整个加沙都没有混凝土、钢材,战后加沙的废墟还是废墟。”

以色列禁止任何钢筋、水泥等物资进入加沙,因为担心哈马斯利用建筑材料构建军事设施,即使是联合国,也无法将建筑材料运入加沙。因此当地建筑材料匮乏,价格也相应暴涨,遭破坏的建筑也无法修复,断壁残垣只能凄凉地“滞留”原地,道路也是年久失修。

用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的话来说,加沙已成为一座巨大“监狱”。就连以色列最忠实的盟友美国也不得不承认,“加沙地带的人道危机现状是不能接受的。”长期封锁让加沙民众逐渐陷入绝望。

 

联合国养活80万难民

2008年12月-2009年1月,以军对加沙地带发起所谓“铸铅行动”。加沙共1400多人死亡、约5500人受伤;4000多座房屋被毁,1.7万座建筑遭损坏,1500家工厂受损,许多家庭丧失全部财产。另外,战争还造成加沙约5万人无家可归。此后,以色列全面提升封锁级别,加沙陷入持续的人道危机。

6月2日,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驻加沙地带办事处副主任克里斯·诺尔德哈说,联合国担负着养活加沙地带80万难民的重任。由于封锁,大量食品和药品无法进入加沙地带,许多人处于饥饿状态。医疗状况更加令人担忧,几年的封锁使当地医疗设备无法更新,许多人饱受疾病煎熬。

过去3年里,由于缺少建筑材料,联合国未能在加沙地带修建一所学校,而加沙地带需要新建100所学校。由于缺乏校舍,学校被迫分成早班和晚班授课。

联合国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加沙地带的地下水含盐量高,仅有约5%-10%的含水层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目前仅有11口水井正常运转,造成加沙地带60%以上的居民食品存在安全隐患。每天有1000多吨污水无法处理而直接排放到加沙地带西部海域,近海海域污染严重,沿海各处饮用水无法得到保障。偶尔会有运水车,不过要收费,每20升水大约3.4元港币,这个价格让多数难民无法承受,很多家庭只能选择又苦又涩的咸水。

另据巴勒斯坦中央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9年加沙地带有14万人失业,占加沙地带总劳动人口的近42%,其中年龄为20岁至24岁的青年失业率达到62.2%。

 

“地道经济”蓬勃兴起

由于加沙的巴勒斯坦人长年依赖国际的人道主义援助,以色列又对外界的援助一直心存戒备,多加阻挠。但加沙的民众没有坐以待毙,为突破以色列的封锁“各显神通”,“地道经济”蓬勃兴起。

紧邻埃及北部边境的巴方加沙地带南部拉法一带,看似普通的阿拉伯村镇地下,隐藏着纵横交错、直通埃及的数百条地道。以色列曾多次指责哈马斯利用这些地道走私武器,但对遭封锁而缺乏各种必需品的加沙居民来说,这些地道却不可或缺。

当地媒体称,光是要向哈马斯缴税的地道就达200多条。加上一些更隐秘的地道,加沙地道总数可能上千。据估计,加沙的商品中,至少有2/3需要用地道物流的方式运送。“挖掘这样一条地道我需付5万美元。”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道所有者说,“拉法有一半人靠地道生存,一旦失去地道,拉法上千个家庭都会挨饿。”

  在拉法街头,时常可看到一桶桶汽油、一盒盒香烟在地摊上兜售。当地人纳赛尔说,这些商品都通过地道从埃及偷运而来,价格比正常价格高数倍。一盒在埃及售价约为1美元的香烟到了加沙,身价飙升至5-6美元,但由于加沙地带物资奇缺,价格再高仍有市场。据联合国官员估计,进入加沙的生活物资有15%以上通过加沙南部地道偷运进来。

  地道产业为加沙逾1.2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这其中包括挖掘者、铲车司机、商人和一些工匠。在恶劣的就业环境下,除了与地道有关的事情,人们无事可做。一位不愿意透露真名的大学生说,自己在阿扎尔大学上学,课余时间,就帮着商人们挖地道,每天能赚大约28美元。

  虽然收入可观,但从事地道挖掘与走私也有巨大风险。挖地道作业难度大、施工复杂,而又由于工程简陋和土质、降雨等原因,地道坍塌事故常有发生。一名利用地道偷运货物者说,防毒面具是他们在地道“穿梭”时的必备工具,因为埃及方面为打击地道走私,有时会在埃及一侧的地道尽头放烟或直接将出口炸塌。

  加沙地带的地道迷宫一直令以色列方面寝食难安。以色列已投入数百万美元,动用大量军力,使用地下传感器等探测手段来对付加沙地带的地道网络,但收效甚微。

 

美媒:以色列应解除封锁

以色列袭击加沙的国际救援船队引来世界各国谴责,唯独美国的批评力度不够。《纽约时报》6月1日发表社论,要求美国政府权衡利弊,与世界各国一道严厉谴责以色列,早日解除对加沙封锁,减轻加沙人民痛苦,并以此促巴以冲突和平解决。

该报称,以色列对这件事的处理方式是完全错误的,一队突击队袭击挂有土耳其国旗的船只,导致10人丧生并引来了源源不断的批评。它损害了与曾经是其穆斯林世界最亲密的盟友土耳其的关系,给哈马斯领导的加沙政府作了大量的反面宣传,并使与西岸的巴勒斯坦当局的和平谈判复杂化了。它还使奥巴马政府更难说服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核计划实施新一轮制裁。

以色列和美国一定都在问一个更加重大的问题:封锁加沙有用吗?封锁能削弱哈马斯吗?还是只是在惩罚150万加沙居民并转移对哈马斯肆意妄为的注意力?哈马斯的肆意妄为包括其对以色列城市的轰炸和其拒绝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在这一点上,必须清楚的是封锁是不公正的,对以色列的长期安全也不利。

加沙目前的形势非常严峻。一直以来,以色列在埃及的帮助下对进出加沙的很多货物和大部分人都进行封锁。但6月1日,埃及解除了封锁,几千加沙人不顾一切便冲到边界,但是后来,当地警察表示不知道何时将开放边界,又将他们被送回了家。

6月1日,奥巴马总统对袭船事件也“深表遗憾”。但这样一种不冷不热的回应对以色列没有帮助。奥巴马先生需要声明以色列的袭击无法接受并支持公正的国际调查。美国还应该与其它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中国一道敦促以色列永久解除对加沙的封锁,这无疑会减轻加沙人民的痛苦。

(编辑 温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