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特殊地质汶川地震等4原因致舟曲特大山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29:15

http://news.qq.com/a/20100809/000637.htm

专家:特殊地质汶川地震等4原因致舟曲特大山洪


 

引用:

 



新华网甘肃舟曲8月9日电(记者宋常青)记者9日凌晨2时许从舟曲县指挥部召开的会议上了解到,经国土资源部、甘肃国土资源部门等专家现场查看和综合分析,初步认为四因素导致舟曲特大山洪地质灾害发生。


 


一是舟曲当地地形地貌和特殊地质构造,是导致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专家分析认为,舟曲县城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比较破碎,风化程度也很厉害,比较容易发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


 


二是汶川地震的影响是重要因素之一。舟曲县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舟曲县城周边山体松动、岩层破碎。因地震造成的山体松动等需要3到5年时间才能消除,但目前距离汶川地震发生仅2年多时间。


 


三是舟曲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上半年的持续干旱,造成城区周边岩石解体,部分山体、岩石裂缝暴露在外,使雨水容易进入,导致滑坡。


 


四是遭遇强降雨。7日晚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持续40多分钟,降雨量达到90多毫米,形成了泥石流,直接造成特大山洪地质灾害发生。


 


目前,现场专家和国土资源部门工作人员正在对县城周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http://news.qq.com/a/20100808/001262.htm

地质专家杨勇分析舟曲爆发特大泥石流原因

 

引用:

 




资料图片:地质专家、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杨勇


 


8月7日晚至8日凌晨,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当地两万多人受灾。目前灾害已导致127人遇难,2000多人失踪。腾讯绿色频道连线采访地质专家、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杨勇,分析这次特大泥石流爆发的可能原因:


 


1、此次连续的强降雨可能是主要原因


 


2、甘肃舟曲县本身就处在汶川地震活跃带上,地质结构很不稳定,但极端天气下灾后次生灾害的预防工作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3、灾后大型工程的建设引起了当地地质结构的松动,甚至是堵塞了泄洪河道,形成了堰塞湖,譬如兰州至成都的铁路的修建,沿途随地倾倒了很多工程废渣,这些废渣在强降雨条件下,很容易垮塌并被冲进河道,堵塞泄洪河道。


 


4、白龙江上游兴建了一些大型水利工程项目,这些工程的开挖施工导致当地地质结构松动,很容易诱发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专家建议:


 


一定要对极端天气下的灾后次生灾害的预防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一定要规范地质活跃带上的工程施工;在城市速度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洪能力。


 


 


PS:可惜,只是个事后诸葛亮呀!  

泥石流形成原因——最杯具的是,舟曲县居然将所有不利条件全都具备了!

 

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0/08-08/2453418.shtml


 

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已致127人遇难1294人失踪


 

 


 

201008月08日 23:1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甘肃舟曲8月8日电(记者宋常青)记者从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现场指挥部获悉,截至8日21时,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27人遇难,88人受伤,初步统计,失踪人员1294人。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正在进一步核实,各地救援力量和资源已迅速向舟曲集结。


 

8月8日凌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因强降雨引发滑坡泥石流,堵塞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形成堰塞湖,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电力、交通、通讯中断。据介绍,灾害造成5公里长、500米宽区域被夷为平地,这一区域居住有近2000人,已查清被掩埋300户左右。


 

灾情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明确指示。要求甘肃省和有关部门当前要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科学处置堰塞湖,迅速抢修重要基础设施;共军、武警部队要全力支持抢险救灾。


 

8日中午12时,温家宝总理率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赶赴受灾地区,在专机上决定成立国务院舟曲抗洪抢险救灾临时指挥部,确定了9项工作,包括:第一位的任务是救人;想方设法安置受灾群众;要迅速、及时、准确通过新闻媒体发布灾情和抢险救灾进展情况等。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和舟曲县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经过当地干部群众和抵达现场的共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公安干警、消防官兵的全力抢救,已从废墟中救出受灾群众680多人。


 

目前,抢险救援工作已取得初步进展:通往灾区的1条国道和两条省道已经基本恢复,城区电力和移动通信部分恢复。灾害造成舟曲县自来水供水系统瘫痪,一些水井被污染,当地政府已经找到一口井,将为受灾群众提供饮用水。 8日14时许,记者跟随甘南藏族自治州消防支队的官兵乘坐橡皮艇进入被淹的主城区,沿白龙江两岸的楼房基本被淹,淹没最深的地段楼房一楼仅剩一个招牌。沿路的绿化树有的只露出了1个树梢,一些绿化树基本已经淹没在水面下,公路两侧6米高的路灯杆,只有部分露在水面上。

在救援过程中,橡皮艇上的消防战士每经过一处楼房,都要大声喊“有没有人”,一些消防战士自己跳下水,把橡皮艇上的位置让给受灾群众。


 

赵长华是一名退休职工,在被水围困的舟曲县青峰宾馆传达室打工,获救后他说:“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水,转眼就上来了。”赵长华用一张小纸条记录了8日凌晨宾馆被水围困的一些细节:“1点15分,水开始从1楼上涨,到2楼仅剩4个台阶”“2点40分,2楼开始进水,很快2楼到3楼只剩5个台阶”……


 

截至8日20时,当地政府已经调集了3000多顶帐篷,并紧急搭建起来,以安置受灾群众。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受灾民众已经进入帐篷居住。同时,部分受灾民众通过投亲靠友等方式安置。


 

中国各界正在全力动员投入救援工作。中央财政8日向甘肃省紧急下拨综合财力补助资金5亿元,用于抢险救灾、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济、伤员救治和卫生防疫、基础设施修复和堰塞湖处理以及因灾倒塌房屋恢复重建等。


 

国家减灾委、民政部8日16时决定,将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等级提升至二级。国家防总、中国气象局已分别启动应急响应,应对舟曲泥石流灾害。国家防总工作组已紧急赶往现场协助抢险救灾。卫生部主要负责人8日已经抵达灾区,并紧急抽调卫生应急医疗防疫专家赶赴灾区。


 

军、武警和公安力量迅速行动,驰援灾区。空军已先后派出3架直升机、2架航测机和1架伊尔-76运输机赴甘肃天水执行舟曲救灾任务。武警部队紧急调集2100余名官兵急赴灾区抢险救灾。四川、陕西、湖北、广东、内蒙古等省区的公安特警和公安消防、边防官兵1780名警力驰援灾区。兰州军区医疗队已抵达舟曲灾区展开救援工作。 据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府办公室介绍,舟曲县特大洪灾发生后,县城区4万多居民用水完全中断,米、面、油等严重紧缺,特别是饮用水和方便食品尤为欠缺。

截至目前,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甘肃省红十字会已向泥石流灾区提供价值70余万元的紧急援助,包括2000件方便食品、1000件纯净水等。民政部与铁道部在灾后迅速启动应急联动机制,第一时间即从民政部中央救灾物资西安储备库向灾区组织调运5000顶单帐篷、2万件棉大衣、5000条睡袋等物资,帮助受灾民众解决基本生活困难。


 

中国民众以多种方式表达对舟曲灾区的关心,在多个社交网站和微博上,舟曲泥石流都是最受关注的话题,来自灾区的最新消息、对受灾同胞的祝福被多次转发,爱心接力在继续。


 

 


 

 


 

★来自2005年的警示★


 


 

http://news.qq.com/a/20051228/000001.htm


 

引用:

 


关注甘肃白龙江水土流失:洪水泥石流灾害不断


 


200512月28日05:42 兰州晨报 冯保 阎世德


 




洪水泛滥成灾



土地贫瘠



水土流失严重



山体裂开缝隙


  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的甘南舟曲县向来以山清水秀闻名于世,滔滔白龙江横穿全县,宛如飘逸的哈达,穿林海,越深谷,增色不少。然而,随着社会生产活动的加剧,舟曲县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白龙江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发生了恶性变化,由此诱发的洪水、滑坡、泥石流灾害不断,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存安全……


  洪水:泛滥成灾的猛兽


  水资源丰裕是舟曲县得天独厚的条件,白龙江、拱坝河、博峪河横贯县境南北,被当地群众誉为三条飘逸的哈达。然而,近年来每到汛期,三条河流河水暴涨,洪水冲出河堤、漫进村庄,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着沿岸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今年“十一”长假期间,白龙江爆发了5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沿岸8个乡镇64个行政村6.3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025万元。“一江两河”频频爆发的洪灾让沿岸群众到了谈水色变的地步。此外,冰雹和暴雨引发的局部山洪也侵扰着当地群众。据《舟曲县志》记载,1950年至1990年,舟曲境内有记载的较严重的雹灾、暴雨、山洪灾害多达23次,其中1970年6月的一次雹灾中,最大冰雹重约100克,农田受灾1.3万亩;1987年4月,全县有14个乡遭冰雹袭击,同时有十多个乡遭遇大暴雨,受损严重。当地群众说,天空中飘过一片云,就有可能带来暴雨、冰雹或山洪。


  滑坡:悬在头顶的利剑


  凡到过舟曲的人都忘了不了那里的地名:锁儿头、泄流坡、南峪、谢家坡等,但记住它们不是因为那里风景秀丽而令人难忘,而是因为它们是一些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大危险滑坡地带。据统计,舟曲县共有滑坡隐患点43处,白龙江河谷是滑坡灾害分布最集中的地带,舟曲城区是全县滑坡危害最严重的地区,省道313线仅两河口至县城17公里的路段两侧就分布着13处灾害性滑坡,滑坡灾害点遍布全县22个乡的116个村社。如此密集且活动频繁的滑坡分布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属罕见。


  记者了解到,滑坡灾害经常毁坏公路、桥梁,阻断交通,危害十分严重,一旦爆发,方圆很大地域都可能遭遇毁灭性的灾难。1981年以来,泄流坡发生过8次大规模的滑坡,而1981年4月9日的山体大滑动,下移土石方3400万立方米,导致白龙江阻流,回水8公里,积水1300万立方米,形成自然水库,回水头到达县城以上,公路中断,淹没土地814亩,粮食损失18.42万公斤,房屋倒塌829间,受灾群众151户,直接经济损失151万元。此事还曾惊动了国务院,当时的甘肃省省长李登瀛亲临现场指挥,兰州军区某部出动两个工兵连,连续奋战20昼夜才排除了河道障碍,解除了险情。


  近日泄流坡又出现了险情,山体裂开了好几个大缝隙。这里的山体常年蠕动,土质像豆腐一样松软,不断有碎土块从山上滑落下来。省道313线从坡前穿过,过往车辆路过此处时全部加速行驶,一刻也不敢停留。县上有关领导告诉记者,此处每天都有大量的碎土块滑落在路面上,每天早晨都要用推土机清理路面。


  汽车沿省道313线行驶时,频频出现一块块由政府设立的滑坡群防点警示路碑,犹如一把把达摩克利斯剑高悬在当地人民的头上……


  泥石流:无处不在的威胁


  与滑坡一样,泥石流灾害隐患点同样分布广泛,舟曲全县共有86处之多,白龙江河谷犹为集中,仅两河口至县城就有12条灾害性泥石流沟道,寨子沟、硝水沟、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等高频泥石流沟直接威胁着县城的安全。


  在舟曲,泥石流冲毁公路、桥梁的事每年都有发生,三眼峪沟泥石流仅1978年、1989年和1992年三次爆发就造成842间房屋毁坏,死2人伤194人,近期还曾冲毁公路桥1座及县城内桥梁3座。舟曲有相当数量的耕地是群众从泥石流堆积扇上开垦出来的,群众修建的排导沟多不能满足泥石流排导要求,泥石流一旦爆发, 耕地首当其冲。当地领导告诉记者,滑坡和泥石流是舟曲境内的两种主要山地灾害。这些灾害稳定性差,易发程度高,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了严重威胁。据统计,近年来滑坡、泥石流灾害已造成1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376.6万元。(文/图 本报记者冯保 阎世德)




山体构造本不稳定



山体滑坡


  据《舟曲县志》记载:“舟曲山地,层峦叠嶂,万山皆翠……50年代县境森林覆盖面大,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平衡,空气清新湿润……以后由于大面积开荒、毁林,……水土流失严重”。如今,生活在白龙江畔的舟曲人民缘何频受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侵扰呢?是地质构造因素,还是人类自身的原因直接导致和诱发了这些灾害?


  地质:山体构造本不稳定


  记者了解到,舟曲的地质构造本身就存在不稳定因素。舟曲地质历经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呈东南-西北隆起延伸,在长期挤压、扩张、褶皱和不断复合过程中,形成地质体不连续、不完整、不稳定,造成多期性断裂构造。如今舟曲境内山高沟深,地形起伏强烈,褶皱断裂发育,软岩分布广,岩体破碎。舟曲县水利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舟曲的地质山体构造本就十分松散,这是孕育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温床。


  砍伐:生态环境超限破坏


  据史料记载,舟曲境内过去一直森林茂密,林木采伐始于明清时期,但真正造成破坏是近50年的事1958年“大跃进”时期,这里的森林资源遭受到掠夺性破坏。据统计,从1952年8月舟曲林业局成立到1990年,累计采伐森林189.75万亩,许多地方的森林成为残败的次生林。加上民用木材和乱砍滥伐、倒卖盗用,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立方米的速度减少,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


  开垦:坡地破坏地质环境


  记者同时了解到,当地农民大规模的开垦坡地使舟曲的地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舟曲县政府有关领导告诉记者,舟曲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9.1%,但耕地中川地仅有1.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0.5%,如此单一的产业结构模式迫使农民通过开垦陡坡地增加土地面积而获得利益,近40年间,全县总播种面积从10.63万亩增加到了21.53万亩,平均每年增加2725亩,据了解,县内各乡40度以下的坡地如今已被大部分开垦。有关领导感叹道,开垦坡地不仅严重破坏了植被,而且破坏了地质环境,开垦出的土地不仅未给当地群众带来经济效益,反而造成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加剧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


  修路:开挖山体引发灾害


  据了解,舟曲县解放前仅有县城到两河口的公路17公里,新中国成立后,修通拓宽了两河口至郎木寺的两郎公路,此后几年又基本修通了至各乡政府所在地的公路。2002年,又将两郎公路拓宽至10米。公路交通的长足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建设,但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修路需切坡削方、炸山开路,导致岩体松动、坡脚开挖,从而引发了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更激活了昔日的老滑坡。县水利局调查分析后断定,省道313公路两侧灾害密集发育就与挖坡修路有极大的关系。另据介绍,由于地形所限,舟曲发育的滑坡体上大多有村民居住,如锁儿头滑坡、南山滑坡、南桥滑坡、中牌滑坡、谢家滑坡等,这些居民大都存在水源短缺的问题,居民饮水、农田灌溉都需修建引水工程,渠道渗漏和农田、林地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导致滑坡变形失稳,从而引发灾害。据讲,1981年的泄流坡大滑坡就是由于坡上的居民灌溉时泄漏而引发的。


  反思:地质保护任道重远


  除特殊的地质构造外,人为破坏是舟曲县连年遭受多重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据《舟曲县志》记载及县上的调查材料显示,古代的舟曲虽因位于大断裂带上而曾发生过一些重大的自然灾害,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真正频繁起来的记载始于民国以后,近年来更是几乎年年都要爆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已引起人们的警惕,当地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意识在逐渐增强,舟曲县也已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县,各级政府加大了那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据县领导介绍,该县目前已基本遏制了大规模的林木砍伐和坡地开垦。但记者了解到,如今舟曲县的水土流失已经非常严重,据统计,自1958年以来,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发生恶性变化,全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245平方公里(186.75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42%,其中耕地流失面积8.18万亩,如何整治像泄流坡一样的滑坡地带已经成了世界性的难题。(文/图 本报记者冯保 阎世德)


 


 

★来自2008年的警示★


 


 

《深圳特区报》


 

http://sztqb.sznews.com/html/2008-06/18/content_221448.htm


 

 

引用:

 


泥石流滑坡频发威胁甘南重建


 


200806月18日 星期三


 


舟曲县最缺的有两样:一是资金,二是水土治理的专家


特派记者 王轲真



 
  山高沟深,山体裸露,每逢下雨就引发不同程度的泥石流,这是记者一行十几天来在甘肃南部地震重灾区采访所留下的普遍印象。在甘南舟曲,水土流失更为严重,我们所经过的道路几乎每天都要应对滑坡造成的交通中断。舟曲县县长迭目江腾说,甘南灾后重建,最缺的有两样,一是资金,二是水土治理的专家。


 


  24日前完成样板间


 


  记者今天进山探访本次地震重灾村江盘乡姚家棱村,深深感到当地农民的困境。沿陡峭的山路迤逦而行,转弯处几乎一个车轮要悬在山坡上才能通过,转得人头晕眼花,一个小时后我们终于来到村子门口。村民们正忙着运砖石水泥,作为重建房的试点,姚家棱村这次也在抓紧时间盖样板间。村支书刘明朝介绍,现在村里不缺人手,能够在24日前完成样板间,并让重建的村民入住。不过,困扰村民的不只是重建房屋的问题,而是如何改变靠天吃饭的问题。这个村有74户319人,每家只能在陡峭的山坡分到7分地,靠农田只能维持5个月的生活。因此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外面打工,靠劳务输出挣回收入养家。


 


  “我们世世代代住在山上,”村民刘明朝介绍,为耕种土地,村子所在的大山在多年前被开垦成梯田,种植小麦、花椒等作物。在退耕还林前,农田所在的陡坡每遇大雨就会泥沙俱下,农民收成没有保证。频繁的泥石流滑坡也造成进山的土路在雨雪天被迫中断。村民生活相对闭塞。


 


  人均耕地少、交通不便,使灾后重建面临重重困难。而最大的问题,就是地少人多而在重建选址上无法回避滑坡泥石流威胁。


 


  世界第一大泄流坡


 


  “我们舟曲过去为国家贡献了上百亿立方的木材,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迭目江腾回忆舟曲在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历史,这里曾经是水草丰茂、山林葱翠的陇上江南,但在持续大规模砍伐后,失去植被的山体逐渐风化流失,每遇狂风暴雨就会出现泥石流甚至塌方。20年前,在舟曲通往陇南的白龙江上出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山体塌方,垮塌的山体将白龙江拦腰截断,高峡平湖在一夜间出现,直接威胁上游舟曲县城和下游的武都县城。当时军方出动飞机,配合地面的疏通导流,将淤塞的堤坝炸毁,才使白龙江洪峰顺利下泄。这次山体塌方形成了今天的“泄流坡”。日本地质专家曾多次来这里考察,认定为世界第一大泄流坡,全面治理的费用将是天文数字。


 


  时至今日,车子行过212国道泄流坡路段,仍会感到一侧山体缓慢滑坡的力量。据接载记者一行采访的司机介绍,每次经过这里,都会感觉到山体在向白龙江一侧平移,如果不是每天由护路工人在清理路面,不出三天路面就会变窄。遭逢大暴雨,这条路无一例外要因滑坡而中断。


 


  迭目江腾介绍,最新的调查发现,舟曲全县有60多处滑坡,13处滑坡严重,威胁着下游村庄的安全。滑坡已经成为重建工作绕不过的坎。


 


  重建应与生态保护同步


 


  处于白龙江上游的舟曲,在藏语里就是白龙江的意思,舟曲县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藏语命名的县。全县13万人口中,有4万人要外出打工,去年外出务工的收入超过亿元,是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但在灾害面前,今年前5个月,外出打工的人口中超过1万人被迫返乡,今年劳务输出的收入损失可能超过4000万元,使灾后重建面临更大的压力。


 


  “我们正与长江水利委员会商谈白龙江上游水土治理与生态保护项目,希望灾后重建能够促进生态保护的系统治理,”迭目江腾表示,灾后重建至少需要3年时间,是个持续的过程。舟曲希望将灾后重建与水源保护水土治理结合为一个系统性工程。


 


  据了解,当地特殊的地质状况已经在上世纪80年代断定为泥石流易爆发区,最佳的决策是居民搬迁。当地政府决定以土地置换的方式,将处于危险边坡的村庄迁走,仅此一项,就需要数千万元的安置费用,再加上倒塌危房群众的房屋重建数亿元,舟曲本身无法承担。迭目江腾表示,舟曲希望从农业贫困县走上一条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争取将荒山野岭恢复成曾经的原始森林地貌,从山水资源上做文章、求发展



 

 



 


 

 感动中国

是他在鼓励被困群众坚持住



 

为什么眼中总是噙满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