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2:58:48
  食疗基础知识(转载)

对症食疗(转载)(值得一看)

歧黄随摘 2009-04-24 17:39:21 阅读473 评论0 字号:大中

 食  疗

补气类食物

补气类食物有补益脾气、肺气、心气等的作用,宜于消除或改善气虚证。这里主要介绍补益脾气的食物。补气类食物在使用时,有时易致气机壅滞,出现胸闷、腹胀、食欲不振等现象,可适当配用行气类食物如橘皮,砂仁等同用。

马铃薯(洋芋、土豆、山药蛋)  味甘、性平。作用: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红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香菇  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山药  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栗子  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红枣(大枣)  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鸡肉  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兔肉  味甘、性凉。作用: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猪肚(猪胃)  味甘、性温。作用:补益脾胃。宜于虚弱、泄泻,近代用于胃下垂消化性溃疡

牛肚(牛百叶)  味甘、性温。作用:益脾胃,补五脏。宜于病后气虚,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羊肚(羊胃) 味甘、性温。作用:补虚弱、益脾胃。宜于形体瘦弱、脾胃虚寒。

牛肉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中气下陷,慢性泄泻。

桂鱼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虚寒证、寒湿证忌食。

泥鳅 味甘、性平,归脾、肺经。作用:补中益气,利水祛湿。宜于中气不足、泄泻、脱肛。

粳米(大米、硬米)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宜于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呕吐、泄泻。

籼米  味甘、性温,归肺、脾、心经。作用:补脾胃,养五脏。宜于脾虚湿盛腹泻。热证、湿热证、阴虚证忌食。

糯米(江米)  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作用,补中益气,补肺敛汗。宜于脾虚腹泻,近代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粘滞难化,食积证、气滞证、湿证、脾虚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

扁豆  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作用,健脾化湿,清暑和中。宜于脾虚湿盛,食少便稀,暑湿吐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豇豆  味甘、性平,归脾、肾经。作用:健脾,补肾。宜于脾胃虚弱,腹泻,呕吐。气滞证和便秘者忌食。

蜂蜜  味甘、性平,归脾、肺、大肠经。作用:补脾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宜于脾胃虚弱胃痛,津亏肠燥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溃疡。湿证、湿热证、胃胀腹胀、呕吐、便稀者忌食;不宜与葱、莴苣同食。

补气类食物对脾虚证有治疗作用,请浏览脾虚证的饮食治疗

脾虚证的饮食治疗

脾虚证是因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不足的病证。因为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证。

1. 脾虚证的临床表现及宜忌食物

临床表现:

精神疲倦、少气懒言、疲乏无力,食后困倦、食欲不振,食后或午后腹胀,大便稀;舌体胖或有齿印,脉虚弱。

宜食食物:

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籼米、锅巴(焦锅)、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豇豆、牛肉、鸡肉、兔肉、牛肚、猪肚、桂鱼、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忌食食物:

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苋莱、茭白、莴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绿豆、豆腐、莜麦等。

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如鸭肉、猪肉、甲鱼肉、牡蛎肉、牛奶、芝麻等。

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如荞麦;山楂、萝卜、香菜等。

2.食疗参考方

a. 粳米粥:粳米50克,葡萄干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b. 香菇牛肉汤:香菇10克泡好,瘦牛肉30克先用粉面裹好,汤沸后入香菇,再拨进牛肉片,同时点入适量味精、食盐、香油,煮沸后即可。

c. 炒牛肚土豆丝:熟牛肚50克切丝,土豆(马铃薯)80克,切丝后以清水淘洗掉表面淀粉,油锅热后加入少许葱丝和碎蒜,遂入肚丝土豆丝爆炒,并点入适量牛肉汤和盐、味精,土豆丝丸成熟即可。

d. 扁豆馅包子:鲜扁豆两份,鸡肉一份,剁碎后加盐、味精、鲜姜汁和花椒水拌匀作馅,以小麦粉起面作皮,捏成包子后,置笼中,旺火蒸20分钟。

补阳类食物

补阳类食物有补益人体的作用,能增强五脏的功能以及抗寒能力,宜于阳虚证。补阳食物大多性温热,热性体质、热证、阴虚火旺证忌食。

河虾  味甘、性温,归肾、肝经。作用:补肾壮阳,通乳托毒。宜于脾、肾阳虚的腹泻。热证、阴虚火旺者及荨麻疹、哮喘者忌食。

海虾  味甘,性温。作用:补肾壮阳,滋阴养血,开胃。宜于血虚肠燥便秘。热证、阴虚火旺、腹泻、痰湿内盛者忌食。

海参 味甘咸、性温,归心、肾、大肠经。作用:补肾益精,养血润燥。宜于血虚肠燥便秘。腹泄便溏及痰湿内盛忌食。

鲃鱼 味甘、性热。补肾壮阳,温中补虚。宜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脾肾阳虚,大便溏泄。热证、阴虚火旺者忌食。

核桃仁(胡桃仁)  味甘、性温,归肾、肺经。作用,补肾强腰,固精止遗,温肺定喘,润肠通便。宜于脾、肾阳虚便秘,肠燥便秘。热证、阴虚火旺证、泄泻者忌食。

羊肉  味甘、性温,归肾、脾经。作用:补虚益气,温中暖下。宜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虚冷反胃。热证、阴虚火旺、疮病者忌食,不宜与荞麦、南瓜同食。

狗肉  味咸、性温,归脾、胃、肾经。作用:补中益气,温肾助阳。宜于脾胃虚寒,胃腹冷痛。热证、阴虚火旺及儿童忌食;不宜与菱、蒜同食;不宜与杏仁同用。

淡菜  味甘咸、性温,归肝、肾经。作用:补肾益精,温肾散寒。宜于阳虚证、肾阳虚泄泻。

补阳类食物对脾肾阳虚证有治疗作用,请浏览脾肾阳虚的饮食治疗

脾肾阳虚证的饮食治疗

脾肾阳虚证是由于素体阳气虚,或年老体弱,阳气不足,或脾阳虚日久,波及肾阳,导致脾、肾阳气均不足的病证。脾虚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或腹泻,或便秘。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常出现或伴有此证。

1. 脾肾阳虚证临床表现及宜忌食物

临床表现:

阳虚泄泻者:泄泻多于黎明之前发生,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阳虚便秘者,大便艰涩、排出困难、腹中冷痛;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有面色苍白、手脚发凉、喜暖怕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

宜食食物:

性质温热、具有补益肾阳、温暖脾阳作用的食物,如籼米、狗肉、羊肉、鸡肉、猪肚、淡莱、韭菜、辣椒、刀豆、肉桂等。

阳虚便秘者更宜食既温补又通便的食物,如核桃仁、薤白、海参、海虾等。

阳虚泄泻者更宜食既温补又止泻的食物,如糯米、链鱼、河虾、干姜、花椒等;具有收涩止泻的食物,如石榴、乌梅、莲子、芡实等。

忌食食物:

性质寒凉、易伤阳气,或滋腻味厚难以消化的食物,如粳米、荞麦、莜麦、豆腐、猪肉、鸭肉、松子、花生、黑木耳、苦瓜、茭白、芹菜、冬瓜、茄子、空心莱、菠菜、龙眼、香蕉、蜂蜜等。

阳虚便秘者还需忌食收涩止泻、可加重便秘的食物,如莲子、石榴、芡实、乌梅、糯米、河虾等。

阳虚泄泻还需忌食具有润下通便作用的食物,如核桃仁、芝麻、银耳、海参、海虾、牛奶、兔肉、龙眼、桃子、萝卜等。

2.食疗参考方

a. 羊肉羹:煮熟的瘦羊肉80克,用刀背砍成泥状,置碗中,注入60毫升羊肉汤,放少许鲜姜汁、蒜泥、料酒、味精、盐、淀粉,拌匀后置笼上蒸45分钟,热食。

b. 尖椒鸡丁:尖辣椒100克,掰成拇指甲大小;鸡胸脯肉60克,切成丁块,以料酒、盐、鲜姜汁、蒜泥煨好后,入油锅过至九成熟捞起,然后以油锅旺火爆炒尖椒至七成熟,放入鸡丁,炒熟后置盘中,以鸡汤加入适量盐、味精勾欠,浇汁于鸡丁、尖椒上即可,热食。

c. 核桃仁粥(宜于阳虚便秘):核桃仁30克,研成膏状,注入50毫升热水拌匀滤汁;籼米50克煮粥,米熟烂后将核桃汁加入再煮,待无核桃生油气后即可,热食。

d. 糯米粥(宜于阳虚泄泻):糯米50克,狗肉汤250毫升,文火炖煮成稀糊状,加适量胡椒、味精即可,热食。 

补血类食物

补血类食物有滋补人体之血的作用,宜于治疗血虚证。此类食物多味甘质腻,容易碍胃,故应用时多配用行气健脾的食物,如砂仁、萝卜等。湿证、脘腹胀满者及便稀者忌食。

胡萝卜(黄萝卜、红萝卜)  味甘、性平,归脾、肺经。作用:养血明目,健脾补气化滞。宜于血虚肠燥便秘,脾虚食滞不化。

菠菜  味甘、性凉,归胃、大肠经。作用:养血,止血,润燥。宜于血热吐血、便血,血虚肠燥便秘。虚寒证、腹泻以及尿路结石者忌食。

龙眼肉  味甘、性温,归心、脾经。作用: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宜于脾虚证兼有心悸、失眠、健忘等。湿证、热证、气滞证、胃腹胀满、食少便稀者忌食。

荔枝  味甘酸、性温,归脾、肝经。作用:补脾养血,生津止渴,理气止痛。宜于虚寒胃痛,腹痛、腹泻;气滞胃痛、腹痛,呃逆。热证、阴虚火旺者忌食。

葡萄  味甘酸、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血,强筋骨,利小便。宜于血虚便秘,脾虚食少,脾虚水停以及湿证。外感表证者(感冒)忌食。

花生  味甘、性平,归肺、脾经。作用:补血,化瘀,止咳,止呕。宜于瘀血胃痛,血虚便秘,反胃呕吐。湿证、气滞证、腹泻者忌食;不宜与香瓜同食。

花生油 味甘、性平。作用:滋补,润肠。宜于肠燥便秘。腹泻便溏者忌食。

乌贼(墨鱼) 味咸、性平,归肝、肾经。作用:养血滋阴。宜于胃病吐血,肠病便血及胃肠道出血引起的贫血。

补血类食物对血虚证有治疗作用,请浏览血虚肠燥证的饮食治疗

血虚肠燥证的饮食治疗

 血虚肠燥证是由于失血或脾胃虚弱、思虑过度导致人体血分和阴液不足,大肠不能受到阴血的润泽而产生干燥的病证。习惯性便秘常出现或伴有此证。

1. 血虚肠操的临床表现及宜忌食物

临床表现:

大便干燥、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唇舌色淡、脉细。

宜食食物:

具有补血养血、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如猪肉、鸭肉、牛奶、鸡蛋、燕窝、黑木耳、银耳、海参、红枣、龙眼、荔枝、葡萄、花生、松子、芝麻、桃、红糖、胡萝、菠菜等。

血的生成要依靠脾胃吸收食物中营养物质,因此,补益脾胃之气,可以帮助补养阴血,所以本证的宜食食物还要用补益脾气的食物如粳米、锅巴、熟藕、牛肉、免肉、马铃薯、香菇等。

忌食食物:

性温热、味幸而燥,易助热耗伤阴血的食物,如籼米、狗肉、羊肉、链鱼、草鱼、辣椒、肉桂、干姜、花椒、胡椒、小茴香、芥菜、橘皮、大蒜、白蔻等。

    具有收涩作用的食品,如乌梅、莲子、芡实、石榴等,更使大便滞涩不通,也应忌食。 

  2.食疗参考方

a. 松子粥:松子仁30克、粳米50克、银耳10克,先以清水将粳米、松子文火炖煮九成熟,再入银耳,煮至熟烂。

b. 菠菜汤:新鲜菠菜100克,切段;干黑木耳10克,泡好;瘦猪肉50克,切薄片,以少量鲜姜汁、料酒、盐、味精煨好。汤沸后,加入菠莱、黑本耳,同肘拨入猪肉,汤沸片刻即可,汤中加适量盐、味精、香油。

c. 芝麻花生饼:芝麻30克,炒香捣碎;花生20克,炒熟捣碎;红糖30克,上三者和匀作馅;小麦粉发面100克和匀,将馅包入,擀成饼状,置烤箱中烤熟。

补阴类食物

补阴类食物有补益人体阴液、滋润脏腑的作用,宜于阴虚证。该类食物多甘寒滋腻,也易碍胃,故脾胃虚弱、湿证、气滞证腹胀、腹泻者忌食。

苹果  味甘、性凉。作用:健脾补气益胃,生津润燥。宜于脾虚食少,胃阴亏虚,阴虚胃痛。

燕窝  味甘、性平,归脾、胃、肾经。作用:养阴润燥,益气和中。宜于阴虚胃痛,津亏便秘,胃热吐血。

银耳  味甘、性平。作用:滋阴润肺,养胃生津。宜于阴虚胃痛,肠燥津亏便秘。腹泻、外感者忌食。

百合 味甘微苦、性凉,归肺、心经。健脾滋胃,清心安神。宜于胃阴虚兼有心烦失眠者。虚寒泄泻者忌食。

   松子  味甘、性微温,归脾、肺、大肠经。作用:养液熄风,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宜于津亏肠燥便秘。湿证、腹泻者忌食。

   蕃茄(西红柿)  味甘酸、性微寒。作用:生津止渴,养胃消食。宜于阴虚胃痛,食少纳呆。虚寒证忌食。

鸭肉  味甘咸、性凉,归肺、肾、脾经。作用:滋阴清热,利水消肿。宜于阴虚胃痛。脾虚、阳虚腹泻者忌食。

鸡蛋  味甘、性平。作用:滋阴润燥,清咽开音,养血安胎。宜于阴虚胃痛,便秘。气滞证、食积证、湿证和外感者忌食。

猪肉  味甘咸、性平,归脾、胃、肾经。作用:滋阴润燥。宜于阴虚胃痛,便秘。湿证、脾虚证、外感者忌食。

牛奶  味甘、性平,归肺、胃经。作用:补肺胃,生津液,润大肠。宜于阴虚胃痛,津亏便秘;近代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病、习惯性便秘。腹泻、脾虚证、湿证者忌食。

甲鱼(鳖)  味甘、性平,归肝经。作用,滋阴、凉血。对胃肠病无治疗作用。脾虚胃弱者忌食,不宜与苋菜、鸡蛋同食。

牡蛎肉  味甘咸、性平。作用:滋阴养血,宁心安神,解毒。对胃肠病无治疗作用。脾虚胃弱,消化不良者忌食。

鱼翅  味甘咸、性平。作用:益气、补脏.宜于脾虚体质、倦怠乏力、食欲减退;常服可以无病强身。

干贝  味甘咸、性平。作用:滋阴补肾,调中开胃。宜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芝麻  味甘、性平,归肝、肾经。作用:补肝肾、润大肠。宜于津亏肠燥便秘。脾虚证、腹泻者忌食。

麻油(胡麻油)味甘、性凉,归胃经。作用:可滋补五脏、养胃润燥。宜于肠燥便秘。腹泻便溏者忌食。

补阴类食物对阴虚证有治疗作用,请浏览胃阴虚证的饮食治疗

胃阴虚证的饮食治疗

胃阴虚证是由于素体阴虚,或偏食辛辣食品耗伤胃阴,或热证灼伤胃阴,引起人体胃中阴液不足的病证。胃喜润而怕燥,胃阴不足也即胃燥,使胃失润养,发生隐痛和口咽干燥等症状。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炎多出现或伴有胃阴虚证。

1. 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及宜忌食物

临床表现:

胃部隐隐疼痛、口燥咽干、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宜食食物:

具有滋养胃阴作用的食物,如小麦、牛奶、鸡蛋、猪肉、鸭肉等。具有润养胃津作用的食物,如银耳、燕窝、枇杷、梨、苹果、蕃茄、乌梅、豆腐等。

忌食食物:

性质温热,有助热伤阴作用的食物,如籼米、核桃仁、狗肉、羊肉、鸡肉、河虾、海虾、海参、草鱼、链鱼等。

味辛辣、性温热而燥,易助热耗阴的食物,如韭菜、茴香菜、芥菜、薤白、荔枝、辣椒肉桂、干姜、花椒、胡椒、小茴香、大蒜、白蔻等。

2.食疗参考方

a. 银耳汤:干银耳15克,置大碗中,加冰糖10克、清水200毫升,上笼蒸1小时左右即可。

b. 白鸭小麦粥:将清水煮熟后的白鸭胸脯肉50克,用刀背捣成泥,加少量鲜姜汁和料酒和匀,30分钟后与去壳的整粒小麦80克置锅中,加入煮白鸭的清汤,去掉浮油,文火炖煮,熟后加适量盐和味精。

c. 凉拌豆腐肉丝:嫩豆腐100克,蒸熟后晾凉,用手抓烂;瘦熟猪肉50克,切丝;将豆腐和肉丝加盐、味精、香油,拌匀,表面浇一层蕃茄酱。

温里散寒类食物

温里散寒类食物有温暖脏腑,祛散里寒的作用,宜于治疗里寒证。此类食物大多味辛性温热,故热性体质、热证、阴虚证忌食;小儿及孕妇也应慎用。属于调料的,用量不宜大。

辣椒  味辛、性热,归心、脾经。作用:温中散寒,健胃消食。宜于胃寒胃痛,食欲不振。热证、阴虚证,妇女经、孕期忌食。

韭菜  味辛、性温。作用:温中,下气,散血。宜于脘腹冷痛,噎膈反胃,寒证腹泻,瘀血胃痛。热证、阴虚证忌食,不宜与蜂蜜同食。

鲢鱼  味甘、性温,归脾、肺经。作用:温中益气。宜于脾胃虚寒,食欲不振,寒性腹泻。热证、阴虚证、皮肤病者忌食。

草鱼  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暖胃,补虚。宜于胃寒冷痛。热证、阴虚证忌食。

肉桂(桂皮)  味辛甘、性大热,归胃、脾、肝经。作用:补火助阳,温暖脾胃,温通经脉,祛寒止痛。宜于脾胃虚寒,胃腹冷痛,食少便稀。热证、阴虚证、孕妇忌食。

干姜  味辛、性热,归心、肺、脾、肾经。作用:温中祛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逐寒除痹。宜于胃腹冷痛,虚寒吐泻。忌食同肉桂。

生姜(鲜姜)  味辛、性温,归肺、胃、脾经。作用: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宜于胃寒恶心呕吐,近代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热证,阴虚证忌食。

花椒  味辛、性热,归脾、肺、肾经。作用:温中散寒,止痛,燥湿,杀虫。宜忌同干姜。

胡椒  味辛、性热,归胃、大肠经。作用:温中解毒,散寒下气。宜忌同干姜。

小茴香  味辛、性温,归肝、肾、脾、胃经。作用;温肾散寒,理气止痛,和胃止呕。宜于胃腹冷痛,胃寒呕吐。热证、阴虚证忌食。

茴香菜  味辛甘、性温。作用:温胃散寒,健脾助食。宜于虚寒胃痛,胃弱食少。忌食同小茴香。

红糖  味甘、性温,归肝、脾、胃经。作用: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活血化瘀。宜于虚寒胃腹痛,瘀血胃腹痛。湿证、热证忌食。

温里散寒类食物对脾胃虚寒证有治疗作用,请浏览脾胃虚寒证的饮食治疗

脾胃虚寒证的饮食治疗

 脾胃虚寒证是由于素体脾气虚,或脾虚日久,波及脾阳,使脾阳也虚。或贪食生冷,损伤脾阻,导致脾阳虚不能温暖胃肠,寒气自内而生的病证。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常出现或伴有脾胃虚寒证。

1. 脾胃虚寒证的临床表现及宜忌食物

临床表现:

胃痛或腹痛隐隐、喜暖喜按、空腹时痛甚、进食后痛减,泛吐清水,纳食不香,精神不振,倦怠乏力,手足发冷,大便溏稀,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宜食食物:性温味甘辛,具有健脾补气、温暖肠胃及祛寒作用的食物,如籼米、羊肉、鸡肉、牛肚、猪肚、链鱼、草鱼、荔枝、辣椒、韭菜、茴香莱、芥菜、肉桂、干姜、生姜、花椒、胡椒、小茴香、白蔻、红糖等。

忌食食物:

性质寒凉、易损伤脾胃阳气的食物,如荞麦、莜麦、绿豆、豆腐、菠菜、空心菜、茄子、黑木耳、金针莱、莴苣、冬瓜、芹菜、苋莱、茭白、黄瓜、苦瓜、西瓜、柿子、香蕉、枇杷、梨、桃子等。

味厚滋腻,难以消化,易阻碍脾胃运化的食物,如猪肉、鸭肉、甲鱼肉、牡蛎肉、糯米等。

具有利气消食作用,可损伤正气、加重虚寒的食物,如山楂、萝卜、薤白、香菜等。

2.食疗参考方

a. 红枣籼米粥:大红枣7枚、籼米50克,共同于清水中以文火久炖至熟烂,加入红糖10克,热食。

b. 肚丝汤:牛肚或猪肚洗净后,用清水煮沸3分钟后捞起,倒去原汤,再加入干净清水文火炖煮至七成熟,加入适量盐、料酒、花椒、小茴香再煮,待熟透后再捞起,晾至不烫手,切丝100克,盛入大碗中,加入鲜姜三片、味精适量,将第二次煮肚的汤倒入肚丝碗中没满肚丝,上笼蒸45分钟即可,热食。

c. 茴香菜包子:茴香菜100克、剁碎,去骨去皮鸡肉50克、剁碎,两者搅拌均匀,加入适量鲜姜汁、花椒粉、味精、盐、香油,拌匀作馅;以和好的小麦粉发面擀皮,置馅于皮中,捏成包子,于笼上旺火蒸20分钟即好,热食。

脾胃寒湿证的饮食治疗

于饮食生冷、饮食不、误食毒物,导致脾阳受伤,寒湿由内而生的病证。寒湿侵犯脾胃,最易引起升降失常,导致恶心呕吐和泄泻。此证最常见于急性肠胃炎、食物中毒等病。

1. 脾胃寒湿证的临床表现及宜忌食

临床表现:

恶心、呕吐、胃脘满闷、厌食、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或伴有忽冷忽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等感冒症状,舌苔白腻,脉濡缓。

宜食食物:

味淡,具有利水除湿作用的食物,如鲤鱼、茯苓、薏米、扁豆、葡萄等。

性温,有芳香气味,具有芳香化湿作用的食物,如白蔻,砂仁、橘皮等。

忌食食物:

滋腻味厚、易生湿、助湿的食物,如糯米、山药、桂鱼、海参、猪肉、鸭肉、牛奶、鸡蛋、红枣、龙眼、橘子、枇杷、红糖等。

性寒凉或具有滑肠泻下作用的食物,如苦瓜、绿豆、西瓜、柿子、菠菜、花生、松子等。

具有收涩作用,可滞留湿邪的食物,如乌梅、石榴、莲子、芡实等。

2.食疗参考方

a. 茯苓饮:茯苓30克,用清水文火煮30分钟后,加入6克白蔻,再煮10分钟,去渣取汁,热饮。

    b. 薏米粥:生薏米30克,以文火炖煮40分钟后,加入葡萄干10克,煮熟烂后热服。

理气类食物

理气类食物有疏畅气机,解郁降气的作用,宜于治疗气滞证、气逆证。理气类食物多辛燥,易耗气伤阴,故气虚及阴虚证忌食。

橘子  味甘酸、性凉,归胃、肺经。作用:开胃理气,生津润肺。宜于气滞胃腹疼痛,呕逆,食欲不振。湿证、痰饮者忌食。

薤白(小独蒜)  味辛苦、性温,归肺、胃、大肠经。作用: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宜于胃肠气滞疼痛,干呕,大便不畅。热证、气虚证、阴虚证忌食。

大头莱(芜青)  味辛、甘、苦、性平。作用:下气宽中,清利湿热。宜于食积不化,胃腹胀满,湿热胃痛,湿热腹泻。

芥菜  味辛、性温,归肺、胃经。作用:利膈开胃,宣肺豁痰。宜于气滞胃寒腹痛。热证、阴虚证忌食

橘饼  味甘,性平。作用:消食助运,下气宽中。宜于食后胃腹胀满。

橘皮(陈皮)  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作用:理气调中,燥湿化痰。宜于脾胃气滞,胃腹胀满,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痰湿困脾。实证、热证、阴虚证忌食。

槟榔 味苦、性温,归肺、胃、大肠经。作用:破积,下气,行水。宜于食积气滞,腹胀便秘。脾虚便溏及体质虚弱者忌食。

荞麦  味甘、性凉,归脾、胃、大肠经。作用:下气宽肠,消食导滞。宜于食积胃腹疼痛,腹泻。虚寒证、脾虚证忌食。

刀豆  味甘、性温,归胃、肾经。作用:温中下气,益肾补元。宜于虚寒呃逆,呕吐,腹胀,胃痛。热证忌食。

豌豆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理脾胃,利小便,通乳汁。宜于气滞胃腹疼痛,霍乱吐泻。

玫瑰花  味甘、性温,归肝、脾经。作用:疏肝理气,和血调经。宜于肝郁气滞胃腹胀痛。

玫瑰花露(玫瑰花的蒸馏液)  味淡。作用与玫瑰花相同。

茉莉花  味辛甘、性温。作用:理气和中。宜于气滞胃腹疼痛。

白梅花  味酸涩、性平,归肝、胃经。作用:琉肝解郁,和胃化痰。宜于肝郁气滞,胃腹疼痛,咽中似有物梗的梅核气

甘蓝(洋白菜、卷心菜)  味甘、性平。作用:行气宽中。宜于气滞胃胀、胃痛;近代用于消化性溃疡

理气类食物对气滞证有治疗作用,请浏览气滞证的饮食治疗

气滞证的饮食治疗

气滞证是由于情志不畅、饮食失调、安逸过度等原因引起人的某部位或某脏腑气机运行滞涩不畅的病证。胃肠属腑,以通降为宜,气滞则通降障碍,发生胀、痛等症状。食管炎慢性胃炎胃粘膜脱垂消化性溃疡结肠易激综合征以及习惯性便秘者都可出现或伴有气滞证。

1. 气滞证的临床表现及宜忌食物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闷胀和疼痛。如气滞于胃则胃痛,气滞于腹则腹痛。疼痛的性质为胀痛,常常是胀重于痛;疼痛的发作时重时轻,部位不固定,表现为窜动作痛;气滞证往往与精神因素有关,情志不畅时症状加重,嗳气或矢气后症状减轻,脉象多为弦脉。

宜食食物:

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都有止痛、消胀、除满的功效,如玫瑰花、玫瑰花露,茉莉花、白梅花、茉莉茶等,其有疏肝的作用;豌豆,刀豆、荔枝、橘子、橘饼、橘皮、小独蒜(薤白)、大头菜、芥菜、甘蓝、荞麦、胡萝卜、砂仁、白蔻等具有理气的作用。

忌食食物:

滋腻味厚而阻滞气机的食物,如糯米、栗子、鸡蛋、红枣、花生、龙眼肉、蜂蜜等。

产气而助胀生满的食物,如扁豆、豇豆、黄豆、蚕豆、豆腐、山药等。

具有收涩作用,防碍气机升降和运行的食物,如莲子、芡实、石榴、乌梅等。

2.食疗参考方

a. 豌豆粥:豌豆80克,用少量水煮烂后,加玫瑰花露100毫升,煮沸后即可。

b. 牛肉炖胡萝卜:瘦牛肉100克,切小块,加水、适量盐、橘皮、山楂,先以文火炖煮至熟烂,再加入胡萝卜条200克、砂仁6克,待胡萝卜炖熟即可。

c. 甘蓝荞面条:甘蓝(卷心菜、元白菜)100克切细丝,爆炒后加咸牛肉汤、味精再煮沸,置碗中作氽;以荞面粉100克用开水烫和成硬面团,用削刀削成薄条入沸水锅,熟后捞起置入氽中,点数滴香油,撒十几片洗净的鲜玫瑰花瓣于面上。

食积食滞证的饮食治疗

食积证是由于暴饮暴食、饮食过多,或空腹大量食柿子,因饮食物不能被正常消化,积存留滞于胃肠,导致脾胃升降失常的病证。消化不良、厌食症、胃柿石症、吸收不良综合征等疾病常出现或伴有食积证。

1.食积证的临床表现及宜忌食物

临床表现:

食积于胃为主者:胃脘胀满疼痛、嗳气味酸腐而臭、反酸,或吐不消化食物,吐后或矢气后胃脘胀痛减轻;食滞于肠为主者:腹痛肠鸣、泻下粪便恶臭如坏鸡蛋,泻后腹痛减轻。上两者的共同之处,是均有厌食或闻到、看到食物即感恶心,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宜食食物:

具有消食、导滞、和胃作用的食物,如荞麦、大麦、锅巴、干贝、山楂、葡萄干、萝卜、香菜、蕃茄、橘皮。米露等。

忌食食物:

滋腻或油质,难以消化的食物,如糯米、扁豆、猪肉、鸭肉、牡蛎肉、甲鱼肉、海参、牛奶、鸡蛋、龙眼、红枣、花生、核桃、松子、芝麻、菠菜、蜂蜜等。

具有收涩作用的食品,如乌梅、莲子、芡实、石榴等可滞留食积,也需忌食。

2.食疗参考方

a. 葡萄饮:葡萄干15克,于200毫升米露中文火炖煮10分钟,去渣温饮。

b. 什锦锅巴:干贝15克,泡发好;萝卜50克,切丝;干山楂片炒黄、泡软。上述原料入抽锅爆炒后加蕃茄酱50克,放适量盐,味精和水,同时用粳米饭的锅巴80克于锅底或烤箱中烤烫后置盘中,趁热将什锦莱和汤汁浇置于锅巴上即成。

活血止血类食物

活血、止血类食物,都属于理血类食物。理血类食物又分两种:一种可促进人体气血运行,宜于治疗血瘀证,称为活血类食物,妇女月经期,妊娠期忌食。另一种有止血作用,宜于吐血,便血证,叫做止血类食物。

茄子  味甘、性凉,归脾、胃、大肠经。作用:清热止血。宜于便血,便秘。虚寒泄泻、孕妇忌食。

柿子  味甘涩、性寒,归心、肺、大肠经。作用:润肺止咳,凉血止血,涩肠止泻。宜于热证吐血,便血,反胃,呃逆。虚寒证、湿证忌食。

藕  味甘、性寒,归心、脾、胃经。作用,生用凉血散瘀,清热生津,熟用健脾开胃,养血生肌,止泻。生用宜于瘀血胃腹疼痛,吐血,便血,寒证忌食。熟用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泄泻。

空心菜(蕹菜)  味甘、性寒,归肠、胃经。作用;凉血止血,滑肠通便,清热利湿。宜于血热吐血,便血,湿热胃痛,肠胃燥热便秘。虚寒证、泄泻者忌食。

黑木耳  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作用:凉血止血。宜于血热吐血、便血,大便干燥。虚寒证、脾虚泄泻者忌食。

慈姑(白地粟)  味苦甘、性微寒,归心、肝、肺经。作用:行血通淋,滑胎利窍,化痰止咳。宜于瘀血胃痛,腹痛。孕妇、出血者忌食。

桃子  味甘酸、性温。作用:活血消积,补气生津。宜于瘀血胃腹痛,津亏便秘。虚寒证忌食。

醋  味酸苦、性温,归肝、胃经。作用:活血祛瘀,止血,安蛔、解毒。宜于瘀血胃腹疼痛,食欲不振,吐血、便血。外感者忌食,不宜与茯苓同食。

活血类食物对血瘀胃络证有治疗作用,请浏览血瘀胃络证的饮食治疗

血瘀胃络证的饮食治疗

血瘀胃络证是由于胃病日久,或气滞脾虚,导致血行不畅,瘀滞于胃的病证。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炎等病常出现或伴有此证。

1. 血瘀胃络证的临床现及宜忌食物

临床表现:胃部疼痛、痛如针刺或刀割,痛处固定而拒按,食后或夜间疼痛加重,或可见呕血、黑便,舌质紫暗,脉涩。谗。

宜食食物:

具有活血、化瘀、止痛作用的食物如生藕、花生、山楂、萝卜、韭菜、红糖、醋、桃子等。

血液的运行需要气机推动,气行侧血脉通畅而不会瘀滞,故血瘀证还需加用理气类食物,如玫瑰花、茉莉花、豌豆、甘蓝、芥菜、橘皮等。

忌食食物:

具有阻滞气机的食物,如糯米、扁豆、豇豆、蚕豆、豆腐、鸡蛋、山药、红枣、龙眼、蜂蜜等。

具有收涩作用的食物也可使气机滞涩,加重瘀血,这类食物,如莲子、芡实、酸石榴、乌梅等。

2.食疗参考方

a. 花生粥:去壳花生80克,用清水泡3个小时后去皮,捣成黄豆大小的颗粒状,加清水用文火炖2个小时后,乘热加入红糖15克即可。

b. 糖醋萝卜:白萝卜100克,切丝;红糖15克,醋50毫升,也可放些盐,将萝卜丝置糖醋汁中浸泡片刻后,即可食用(注意,消化性溃疡活动期、胃酸过高者不宜)。

c. 橘皮茶:干橘皮10克,开水沏泡后热饮。

消食类食物

消食类食物有促进食物消化的作用,宜于治疗饮食积滞证。有些消食食物易伤正气,因此脾虚胃弱者忌食消食食物。

山楂  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作用:消食化积,活血化瘀。宜于肉食积滞,胃腹胀满,积滞泄泻,瘀血胃腹痛。脾虚胃弱及空腹时忌食;不宜与人参同食。

萝卜  味辛甘、性凉,归肺、胃经。作用:消食化积,下气宽中,清化热痰,散瘀止血。宜于食积胀满,消化不良,反胃吐酸,积滞泄泻,瘀血胃腹痛,吐血,便血。虚寒泄泻、气虚证忌食;不宜与胡萝卜、黄瓜同食。

香菜  味辛、性温,归肺、胃经。作用,消食下气,发汗透疹。宜于食滞胃痛,胃腹痞闷。脾虚证及消化性溃疡病患者忌食。

大麦  味甘咸、性凉,归脾、胃经。作用:消食健脾,清暑解热。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食滞泄泻。

麦芽 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作用:消食,和中。宜于食积不化,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嗳气吞酸,呕吐泄泻。脾虚体弱、孕妇和产妇哺乳期忌食。

锅巴(锅焦)  味苦甘、性平。作用,补气健脾,消食止泻。宜于脾虚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脾虚泄泻,胃寒恶心呕吐

大蒜  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作用:消食健脾,解毒杀虫。宜于胃弱食少,消化不良。阴虚证、热证忌食;不宜与蜂蜜同食。

米露(稻米的蒸馏液)  作用:和中纳食,清肺开胃。宜于脾胃不和,食欲不振,积滞胀满。

猪脾 味甘涩、性平。作用:健脾胃,助消化。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不消化。

消食类食物对食积食滞证有治疗作用,请浏览食积食滞证的饮食治疗

祛湿类食物

祛湿类食物有促进水湿排出的作用,宜于治疗湿证。

南瓜  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脾利水,解毒杀虫。宜于脾虚食少腹胀,脾虚水饮停胃。

鲤鱼  味甘、性平,归脾、肾经。作用:利水消肿,下气,通乳。宜于脾虚水停于胃,寒湿泄泻。外感病者忌食。

茯苓  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作用:利水渗湿,健脾补气止泻,宁心安神。宜于脾虚水停于胃,寒湿腹泻。不宜与米醋同食。

荠菜  味甘、性凉,归肝、胃经。作用:清热利水,凉血止血,平肝降压。宜于湿热胃痛,湿热泄泻,血热吐血、便血。

金针菜(黄花菜)  味甘、性凉。作用:清热利湿,解毒,通乳。宜于湿热胃痛,湿热泄泻。虚寒证忌食。

莴苣  味甘苦、性凉,归肠、胃经。作用:清热利尿,通乳。宜忌同金针莱。

冬瓜  味甘淡、性凉,归肺、大小肠、膀胱经。作用:利水消痰,消热解毒。宜于湿热泄泻。虚寒泄泻者忌食。

鲫鱼  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作用:补脾利水。宜于脾虚水停于胃,脾虚泄泻。不宜油炸,不宜与荠菜同食。

蚕豆  味甘、性平。作用:清热利湿,健脾涩精。宜于湿热泄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赤小豆  味甘酸、性平,归心、小肠经。作用:利水除湿,通乳,解毒排脓。宜于湿热泄泻。

莜麦 味甘、性凉。作用:补气益力,除湿止泻。宜于脾虚泄泻,湿盛泄泻。不易消化,不宜多食;虚寒证忌食。

薏苡仁(薏米)  味甘淡、性凉,归脾、肺、肾经。作用:健脾利湿,清热排脓。宜于脾虚水停于胃,脾虚泄泻,寒湿泄泻。

玉米  味甘、性平。作用:补中健胃,除湿利水。宜于脾虚泄泻,湿热泄泻。

砂仁  味辛、性温,归脾、胃经。作用:化湿行气,温中止泄,安胎。宜于气滞湿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腹胀痛,寒湿泄泻。不宜久煮。

白豆蔻  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作用,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健胃消滞,解酒。宜于气滞湿阻,胃胀腹痛,食欲不振,呕吐。热证、阴虚证忌食,不宜久煮。

清热类食物

清热类食物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宜于治疗热证。此类食物性多寒凉,故寒性体质、虚寒证及产后妇女忌食。

香蕉  味甘、性寒。作用,清热解毒,润肠。宜于肠燥便秘;近代用于习惯性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西瓜  味甘、性寒,归心、胃、膀胱经。作用: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尿。宜于胃部灼痛,胃热口臭。虚寒证、湿证忌食。

芹菜  味甘苦、性凉,归肝、胃经。作用:平肝清热、祛风利湿。宜于肝胃郁热胃痛,胃热口臭,肠胃燥热便秘。虚寒证、泄泻者忌食。

白菜(菘菜、小白菜)  味甘、性平,归肠、胃经。作用:解热除烦,通利肠胃。宜于肠胃燥热便秘。

苋菜  味甘、性凉。作用:清热解毒,通利二便。宜于湿热泄泻,胃热口臭,肠胃燥热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茭白  味甘、性寒,归肺、脾经。作用: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利湿通便。宜于湿热泄泻,胃热口臭,肠胃燥热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不宜与蜂蜜同食。

苦瓜  味苦、性寒,归心、脾、胃经。作用:清热利湿,解毒明目。宜于湿热泄泻,胃热口臭,胃热疼痛。虚寒证忌食。

黄瓜  味甘、性凉,归脾、胃、大肠经。作用:清热,解毒,利水。宜于胃热口臭,湿热泄泻。虚寒证忌食;不宜与白萝卜、芹菜同食。

枇杷  味甘酸、性凉,归肺、肝经。作用:润肺止咳,生津止渴,下气止呕。宜于胃热口臭,胃热呕吐。湿证、虚寒证忌食。

梨  味甘酸、性凉,归肺、胃经。作用: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宜于胃热吐血,胃热口臭,肠燥便秘。虚寒证忌食。

小米(粟米)  味甘咸、性凉,归肾、脾、胃经。作用,清热和中,利尿通淋。宜于脾虚胃热,反胃呕吐,泄泻。不宜与杏仁同食。

绿豆  味甘、性凉,归心、胃经。作用:清热解毒,消暑利尿。宜于胃热疼痛,胃热口臭,湿热泄泻。虚寒泄泻者忌食。

绿豆芽  同绿豆。

豆腐  味甘、性寒,归脾、胃、大肠经。作用:清热和中,生津止渴。宜于胃热疼痛,阳虚胃痛,肠燥便秘。气滞、胃腹胀满者忌食。

黄豆  味甘,性平。作用和宜忌同豆腐。

小麦  味甘、性凉,归心、脾、肾经。作用:养心安神,清热止渴。宜于胃热疼痛,湿热泄泻。

葛根(粉葛)  味甘辛、性平,归脾、胃经。作用:清热解肌,升阳止泻,宣散透疹,生津止渴。宜于久泻,近代用于胃下垂

清热类食物对胃肠热证有治疗作用,请浏览胃肠热证的饮食治疗

胃肠湿热证的饮食治疗

胃肠湿热证是由于偏食肥腻、辛辣、甘甜食物或饮酒,以及湿邪化热,引起湿热蕴阻肠胃的病证。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常出现或伴有此证。

1. 胃肠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及宜忌食物

临床表现:

以胃腑湿热为主的症状:胃部疼痛伴有灼热、烧心感,口干、口苦;以肠道湿热为主的症状:腹痛、泄泻、泻下急迫、泻而不爽、肛门灼热、粪色黄褐而臭;以上两者的共同点是      均有口粘、口渴但不想饮水,小便黄,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宜食食物:

性质寒凉、味淡或苦,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莜麦、玉米、薏米、小麦、小米、赤小豆、绿豆、蚕豆、苦瓜、黄瓜、冬瓜、大头菜、空心菜、金针菜、苋菜、莴苣、茭白等。

忌食食物:

性质温热,有补益助热作用的食物,如籼米、狗肉、羊肉、鸡肉、河虾、海虾、海参、链鱼、草鱼、荔枝、橘子、刀豆、芥菜、薤白等。

味辛辣性温热,易助热生火的食物,如韭菜、辣椒、肉桂、干姜、生姜、花椒、胡椒、小茴香、菜茴香、大蒜、白蔻等。

磁腻味厚,易生湿、加重湿证的食物,如山药、糯米、红枣、蜂蜜、龙眼、花生、西瓜、松子、猪肉、牛奶、枇杷等。

具有收涩而可滞留湿邪的食物,如乌梅、莲子、石榴、芡实等。

2.食疗参考方

a. 赤小豆薏米饮:赤小豆30克、薏米30克,加清水文火炖煮30分钟后取100毫升汁液,再炖30分钟后倒出剩下的100毫升汁液,将两次的汁液搅匀,温饮或凉饮。

b. 金针冬瓜汤:干金针菜20克,切段,开水浸泡20分钟后与50克冬瓜丝入沸汤,片刻即好,加盐、味精,点几滴香油。

c. 素烧苦瓜:新鲜苦瓜200克,切丝,先用开水浸泡片刻以去苦味,再入油锅烧炒至九成熟,出锅,勾欠(含有盐、味精)浇汁。

胃肠热证的饮食治疗

胃肠热证是由于偏食辛辣温热食物,或湿邪化燥化热、肝郁化热,导致胃肠积热的病证。急性酒精性胃炎、胃热口臭、出血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习惯性便秘等病多出现或伴有胃肠热证。

1. 胃肠热证的临床表现及宜忌食物

临床表现:

以胃热为主者,胃脘灼热疼痛明显,并伴有能食易饥。以肠热为主者,大便干硬秘结突出,伴有腹痛腹胀;上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有面红身热、口干、口苦、口臭、喜欢冷饮食、心烦、小便少而黄,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宜食食物:

性质寒凉,具有清胃火、泻肠热作用的食物,如小米、小麦、豆腐、绿豆、绿豆芽、苦瓜、冬瓜、黄瓜、苋莱、白菜、芹菜、茭白、西瓜、香蕉、枇杷、梨、桃子、兔肉等。

忌食食物:

性质温热,具有补阳助热作用的食物,如籼米、核桃仁、狗肉、羊肉、鸡肉、河虾、海虾、龙眼肉、荔枝、链鱼、草鱼、薤白、芥菜、刀豆、红糖、红枣等。

味辛辣性温热的食物,如辣椒、韭菜、茴香莱、肉桂、干姜、生姜、花椒、胡椒、小茴香、茴香菜、大蒜、白蔻等。

2. 食疗参考方

a. 西瓜饮:以榨汁机榨取西瓜汁150毫升、梨汁80毫升、白菜汁50毫升,混合后凉饮。

b. 小米绿豆粥:绿豆20克,清水煮50分钟后,加入小米50克,待小米煮烂后即好,凉饮。

c. 凉拌芹菜:芹菜300克,切段,过沸水后,晾凉、加盐、味精、香油,拌匀。

收涩类食物

收涩类食物有收涩固涩的作用,宜于滑脱病证。湿证、气滞证血瘀证、便秘、郁热未清者忌食。

酸石榴  味酸、性温。作用:涩肠止泻,固崩止带。宜于慢性泄泻。泄泻初期忌食。

乌梅  味酸涩、性温,归肝、脾、肺、大肠经。作用;敛肺,涩肠,生津,安蛔,止血。宜于久泻,便血。实证忌食,不宜与猪肉同食。

莲子  味甘涩、性平,归脾、肾、心经。作用: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宜于脾虚久泻,食欲不振,近代用于消化性溃疡病、胃出血恢复期。胃腹胀、大便不畅者忌食。

芡实(鸡头米)  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作用:补脾止泻,益精固精。宜于脾虚久泻。腹胀便秘者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