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读要给大脑经常“加油”——专家谈复读生学习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53:28
复读要给大脑经常“加油”——专家谈复读生学习方法但是多年的复读培训经验使我相信,如果能让学生拥有一个更为活跃的大脑,辅以适当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将使复读更为高效,增加明年高考成功的几率。
  为大脑加油
  坚持锻炼
  我建议学生洗漱前进行20-30分钟慢跑晨练,因为温和的运动能促使身体产生β-脑内啡(β-endorphins),这种物质拥有类似吗啡让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的效果。不仅如此,慢跑对身心造成的影响更是多方面的:可以加快新陈代谢、降低肌肉中的紧张度;可以消耗面临压力时神经系统分泌的让人处于警戒状态的化学物质,从而减轻压力感,帮助神经系统恢复均衡状态。甚至有科学家研究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人的心智能力可以提高20~30%!
  合理作息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提出“天人合一”的观点,认为人体的运作只有和自然和谐统一,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实践表明,顺应晨昏交替,合乎时宜的作息安排,不仅能够让你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会让你收获一个美好的心情。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每晚11点之前入睡,有助于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和机体复原,有助于保证睡眠质量,对于次日获得最佳听课效率大有裨益。若入睡太晚,即使延长睡眠时间,也很难使身体得到充分休整,白天亦难免感觉神疲乏力。
  晨练习惯和合理作息,能让我们拥有规律的生活,从而带来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经历和愉悦的心情,这一切都能帮助大脑保持极佳状态,而这,正是我们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制订科学学习方法
  制定计划
  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十分强调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而不少学生却不以为然,觉得订计划不过是毫无帮助的形式主义。我认为,如果没有让学生真正领会制定计划的方法并从中获得正面体验,可能是教学双方在这个问题上产生认识差异的重要原因。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因为学习计划能够清楚地展示学习进度,合理的时间安排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我约束。更为重要的是,明晰的计划,实际上是将复读需要实现的目标分解为各个阶段较易实现的小目标,通过每天具体的学习安排直观地体现出来,对学生心理上的积极暗示和自信心的提升才是其最关键最重要的作用。
  制订学习计划是为实现学习目的服务的,但两者又都会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以及阶段性目标的实现程度而发生变化。我经常建议学生们每月制定一个粗略的月计划,每个周末对本月计划进行分解,制定下周的学习计划。周计划必须详细列明:一、从周一到周五具体的时间段。按照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每门科目连续学习时间不超过1小时;二、每个时间段准备复习的内容。内容须详细,且按照你的能力在设定的时间段中能够完成;三、周六、周日将前五日的复习内容小结一次;四、每月的月初或者月末需将本月的复习内容回顾一遍。
  一般而言,每个学校在开学前会制定一学期教学计划。学生们在制定月计划前,可预先了解各学科老师下个月的教学安排,这么做能够增加学习的可预见性,使自己的计划和老师的安排配合得更好,相得益彰。
  合作学习
  无论古今中外,教学都是以一名教师向多名学生同时教授作为常态形式出现的,这绝非偶然。正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现代科学研究则为这一论断提供了证据:存在人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会让人下意识地模仿他人,使得我们更倾向于合作交流。可见学校的价值不仅在于老师的引导,也在于同学的互鉴。
  因此组成一个合适的学习小组共同学习也较单独学习有优势:首先团队能够集合分属于成员个体的各种想法,以及对所有知识的学习技能和诀窍形成集体智慧,有效地用于解决问题;其次,作为团队一员亦能带给学生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减少焦虑和无助等不良情绪的侵袭;再次,学习上遇到问题,先在小组中讨论并尝试解决,无法解决再求助老师,能够显著加快问题解决的速度。
  我比较倾向于学生们自行组成较为稳定的3-4人小组进行学习。学习小组的最佳组合方式就是其成员的优势互补:将在不同学科各有所长的同学整合在一起是决定小组能否成功运作的核心。每个小组自行选择一位与成员关系良好的组长,由其负责本组成员间的沟通交流,收集成员的问题,促进正面情绪在成员间的传播,强化成员在保持各自优势和提高薄弱学科知识储备方面的共识,组织讨论并向老师提供反馈。
  与此相对应,学校和老师方面要做的工作就是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关注每个小组在讨论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效率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协助,组织学生们思考如何在本组重复那些成功小组的例子,或者分析表现不佳的原因避免再犯。
  记忆方法
  有不少学生十分反感需要强行记忆的知识,提及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都很不屑,我也不喜欢机械记忆。然而遗憾的是,正如玩“反恐精英”,参与者必先了解游戏规则才有可能提升级别,最终成为高手一样,每门学科也有“游戏规则”,即部分基础概念和公式等,学习者必先谙熟,才能掌握以至运用。这类知识大多只能依靠强行记忆。部分是由于学习者的程度所限,很难在教授时说明推演过程,比如我们无法对小学生解释为何“1+2=3”;部分是根本无法用逻辑解释的,例如某英语单词为何由某几个字母构成等等。
  面对这些知识点,我们绝大部分人仅仅关注记忆时刻的效果,而忽略后期的巩固保持和知识点的再现,以至记忆效率低下,事倍功半。此时,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发现的人类遗忘曲线(又称记忆曲线),就能为我们提供有效的帮助。按照他的理论,某一个非理解性记忆的知识点,如果在初次记忆之后的30分钟、12小时、1天、2天、4天、7天、15天,这七个时刻及时巩固的话,该知识点将很难被遗忘。在学习中若能巧妙运用这一规律,我们将在更少的时间内,将知识点切实地储存进头脑中。
  歌德曾说过:“知识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把它应用起来;愿望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行动起来。”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