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蛛网之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19:27
蛛网之三
我们习惯于在生活中寻求公道和正义,一旦感到失去了公正会愤怒、忧虑或者失望。
许多人认为正义感在人际关系中是必不可少的。他们常常会说:“这是不公平!”、“如果我不能这样做,你也没有权利这样做。”或者“我会这样对待你吗?”等等。人们渴望公道。在没有一味追求正义和公道,未能如愿便消极处世,这就构成了一个误区。这种自我挫败行为并还是寻求公道行为本身,而是指出由于寻求公道而产生的惰性。
不公道现象的存在是客观的,然而你可努力不使自己因此而陷入惰性,并可以用自己的智慧进行积极斗争。首先争取从精神上不为这种现象所压垮的。然后努力在现实中消除这些现象。
但是如果你因为不公道感到烦恼,那你便同产生悔恨、寻求赞许以及其他自我折磨情绪一样,陷入了一种误区。
强求公正的真正动机    渴望公正的心理可能会体现在你与他人的关系中,妨碍你与他人和积极交往。“这太不公平!”——这是一种比较常见、但又十分消极的报怨。当你感到某件事不太公平时,必然会把自己同另一个人或另一群人进行比较。你可能会想:“既然他们能做,我也能做。”“你比我得到的多,这就不公平。”“我没有那样做,你为什么可以那样做?”
不难看出,你是根据别人的行为确定自己的得失,支配你情感的,是别人,而不是你自己。如果你未能做别人所做的事情,并因此而烦恼,你就在让别人摆布你。每当你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时,你就是地玩“不公平”的游戏,这样你采取的就是着眼于他人的外界控制型思维方法。
要求公正是一种注重外界的表现,也是一种避而不掌管自己生活的办法。你可以确定自己的切实目标,着手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具体步骤,不必顾忌不公平的现象,也无需考虑其他人的行为和思想。事实上,人与人之间总是有所不同。别人的境遇如果比你好,那你无论怎样抱怨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境遇。你应该避免总是提及别人不要总是拿望远镜瞄着别人。有些人工作不多,报酬却很高;有些人能力不如你强,有些人能力不如你强,却因受宠而得到晋升;不管你怎样不愿意,你的妻子和孩子依然会以不同于你的方式行事。然而只要你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不去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比来比去,你就不会因周围的不平等现象而烦恼。各种误区性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次别人的行为看得更为重要。如果你总是说“他能做,我也可以做”,那你就是根据别人的标准生活,你永远不可能开创自己的生活。
这种行为的“好处”往往是自我挫败性的,因为这些行为脱离现实,将你引向一种乌托邦的幻境。人们之所以对“寻求公正”心理和行为恋恋不舍,其常见原因包括:
1.你可以为自己的正直而沾沾自喜,自以为高人一等。只要你坚决奉行不切实际的公正标准,并且努力维持均衡平等。就可以继续自视清高,无须投身于真正的生活,并且可以自鸣得意地生活。
2.你可以将一切问题归咎于不公平的人和事,不必为自己负任何责任,并且也为自己陷入惰性找到了理由,——好像未能根据自己选择来生活的原因,是由于这些不公平的人和事。这样,你可以避而不去冒任何风险,无须努力做出改变。既然是不公正现象带来了各种问题,那么只要这种现象不消失,就不可能有所改变。当然,这种现象是永远不会完全消失的。
3.抱怨不公平的现象,这可以使你赢得别人的关注与同情,又可以使你自我怜悯。世界对你是不公正的。所以你和你周围的人都应该愤愤不平。这是避免改变的另一种绝妙手法。别人对你有关注和同情以及你的自我怜悯,都是你所得到的“好处”,但只会使你产生依赖感,不会促使你支配自己的生活并克服喜欢比来比去的习惯。
4.只要别人应该对你的言行负责,你就可以为自己的各种不道德、不合法,不适宜的行为辩解除。如果他可以这样做,我也可以这样做。这是适用于任何情况的“完美”推理。
5.在抱怨不公正时,你完全有理由有不采取任何行动。“如果他们什么都不做,我也不做。”这是你在太懒、太累或太怯懦的情况下都可以玩弄的小手法。
6.抱怨不公正现象可以成为你的话题,这样你就可以不与别人谈论自己。抱怨世界上的各种不公正现象于其本同无济于事,却可以说帮你消磨时间或许还可使你避免过于坦率地谈论周围的人。
7.你只要保持往公正的概念,总可以做出公正的决定。
8.你可以支配其他人,尤其是你的孩子们。告诉他们,如果不能像你那样在人际关系上严格保持公正对等,那就是不公正 的,这是将个人意志强加于人的一种好办法。
9.既然一切都必须是公平的,所以你的报复行为也是合理的,这样你就可以为自己的各种恶劣的做法辩解。报复完全是合理的,因为一切事物都必须是公平对等的。对别人的恩惠应当报答,对别人的刻薄也必须回敬。
上述种种“好处”便是你寻求公正心理所赖以存在的支撑系统,不过这一支撑系统并非不可动摇的。一面就是为摈弃这种心理、消除这一误区而采取的一些办法。
消除寻求公正心理的一些措施
1.将你所见到的各种不公正现象全部列出来,将这些现象作为你采取切实行动的出发点,向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重要问题:“这些不平等现象会因为我愤慨而消失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2.尽量不再说:“我会这样对待你吗?”或其它类似的话,而应该说:“你我有所不同,只不过我暂时难以接受这一点。”这样你就可以建立,而不是断绝与别人的交往。
3.不要再让别人左右你的情绪。这样,在别人未按你的意愿行事时,也就不会陷入惰性。
4.争取客观地看待每一项决定,而不要将其视为转变生活的重大事件。
5.将“不太公平”之类的话改为“不仅令人遗憾!”或者“我倒真希望……”这样,你就不致对世界产生不切实寻的想法,并逐步接受你并不赞赏的现实。
6.不要把自己同别人或别的事情比来比去。在制订自己的目标时,不要考虑周围的人在做什么。如果你要做一件事情,就应该全力以赴地做好它。而不必羡慕别人所具备的优越条件。
7.假使你又讲出:“我如果晚回家总要给你打电话,你为什么不给我打个电话?”之类的话,立即改正自己,大声地说:“我觉得你要是给我的个电话,就更好了?”这样,你就不会根据自己的行为要求别人给予同等待遇,同时也就消除了一个误区性观念。
8.外出做客时,不要随身带着酒或其它礼品答谢主人。等你自己高兴时,送一瓶酒过去,再附一张便条注明:“因为我觉得你是个很不错的人。”没有必要严格奉行有来必有往、一物换一物的做法。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对人表示友好,而无须先生某一适当的时机。
9.在购买礼品时,你愿意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不要根据别人上次为你花费的钱选择回赠礼品。不要再出于义务或为保持公平而接受他人的邀请。根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而不是外界标准决定是否结识某个人。
10.在家庭生活中,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出适当的个人行为标准,并且鼓励每个家庭成员都这么做,然后看看大家能否在相互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各得其所。如果你希望每周有三个晚上外出活动,那你就不能因为要保持夫妻之间的“公正对等”而不出去玩。你们可以找个人临时照看一下孩子,或者带孩子一同出去,要不就商定另一种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法。但是如果不厌其烦地谈论“不公正”,必然会引起大家的不快,而最后可能谁知出不能出去玩。应该采取切实行动,而不能总是抱怨不公正现象的存在,每当你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你都可以在不陷入惰性的情况下找到一种解决方法。
11.不要忘记:报复也是受他人控制的一种表现。不要根据他人的行为采取行动,应该按自己的判断行事。
这里提出的仅仅是一些初步建议,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你避免拿自己与别人进行比较,或者以别人的境遇作为衡量自己幸福与否的标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世界上存在着不公正现象,而在于你对这些现象所持的态度如何。
一些典型的“寻求公道”行为    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都可以明显地看到“渴求平等”行为。你只要稍加观察,就会在自己和别人身上发现许多这种行为的缩影。下面是一些较为常见的例子。
1. 抱怨别人的工作和你一样,但工资却拿得比你多。
2. 认为那些著名歌星收入之高实在不公平,并因此感到恼火。
3. 认为别人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总是逍遥法外,而你却一次出溜不掉,因此感到十分不平。无论司机超速行车还是商人偷税漏税,都要求做出公正处理。
4. 总是说:“我会这样对待你吗?”其实就是希望别人都同你一模一样。
5. 总要报答别人的友善行为。你要是请我吃饭,我也应该回请你,或者至少送你一瓶酒。人们常常认为这样做才是懂礼貌、有教养。然而,实际上仅仅是保持公平对等的一种做法。
6. 对任何事情都要求前后一致,始终如一。爱默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味愚蠢地要求始终如一,是心胸狭隘者的癖病之一。”倘若你坚持始终如一地以“正确”方式做事,就很可能属于心胸狭隘者的一类人。
7.以“不公平”的论据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要是对方不接受你的意见,就愤愤不平。
8. 在争论时,非要辩出个明确的结论。胜利的一方就是正确的,失败的一方则应承认错误。
9. 做自己本不愿意做的事情(如带孩子上街上玩,周末去父母那儿做客或帮邻居的忙),因为你担心不这样做会对孩子、父母或邻居太不公平了。其实,不要将一切问题都归罪于不公平的现象。应该客观地考虑一下你为什么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适当的决定。
10.提出:“如果他能这样做,我也可以这样做”的论点,用别人的行为为自己辩解。你可能用这种误区性理由解释自己的作弊、偷窃、轻佻、欺诈、迟到等不符合你的价值观念的行为。例如,在公路上开车时,一辆车把你挤到了路边,你也要去挤他一下,一个开慢车的人在前面挡了你的路,你也要赶上去挡他一下;迎面来车开着大灯晃了你的眼,你也要打开自己的大灯。实际上,你是因为别人违反了你的公正观念,而在拿自己的性命赌博气。这就是在孩子中间经常出现的“他打了我,所以我也要打他”的做法,而孩子们则是在多次见到父母的类似行为之后,才学会这样做的。
11.每当收到礼品,都要回赠对方一件价值相当的东西,甚至加倍报答。坚持在各方面与别人保持对等,而不考虑自己的具体情况。“事物毕竟应该是公平对等的”。
上面就是我们在“公正之路”上可以见到的一些具体现象。在这里,你同你身边的人都多少会受到一些震动,因为你们头脑中有一种完全不现实的概念:一切都必须是公平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