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3:05:16

关于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的思考
陈明付


摘  要:当前,如何围绕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来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工作,已成为我们党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发挥乡镇党校作用、整体推进乡镇党校工作再上新台阶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农村  党员  教育  乡镇党校


    农村党员干部是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其综合素质和思想境界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真正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围绕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来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工作,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农村党员教育,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需要。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领导作用和战斗力。从长远来看,它还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关系到党的基本路线的实施,关系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提高党员素质,首要的是加强党员教育。一支强有力的党员队伍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有力保障,加强党员教育,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党员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一是党员队伍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能力偏弱的现象难于改善。尽管多年来各级党组织都注重抓优秀青年入党工作,但收效不大。二是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一些党员党性强,但由于文化程度偏低,缺乏现代知识,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突出;有些年轻党员有脱贫致富的本领,但由于对党的认识不够,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不强,难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农村党员难于管理。随着农村第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村党员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学习难以集中,组织生活难于开展,导致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出现弱化趋势。因此,加强农村党员教育,使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与日异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相适应,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

加强农村党员教育,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需要。十七大报告把“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获得人民群众支持的过程。只有不断加强农村党员教育,才能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不断妥善处理好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不断获得人民群众对党的支持和拥护。因此,密切党群关系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执政资源,最大的执政能力,也是执政能力建设的最终目的。

加强农村党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到群众中去的需要。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是动员亿万农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大力量。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最终要靠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扎实工作。向农民群众正确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党员干部首先要正确理解,如果理解不深或理解有偏差,执行中就会走样,就有可能把农民群众引导到错误的方向去。因此,加强农村党员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政策水平,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

加强农村党员教育,是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党在十六大就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要使农村党员干部成为农民群众奔小康致富的带头人,就必须使农村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就必须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加强农村党员教育,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从总体上看,当前农村是稳定的,但在一些地方也存在不稳定因素。如有的基层党员干部作风漂浮,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引发的群众上访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地方恶势力横行乡里,封建迷信活动泛滥,赌博风盛行。这些都与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和农村党员干部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有一定的关系。

  二、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必须充分发挥乡镇党校作用

乡镇党校肩负着教育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的重要任务。乡镇党校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党员教育的重要渠道和主要阵地,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促进农村“四个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乡镇党校的创建,使得农村党员教育形成一种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新格局和有机整体,使得面广量大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并向比较系统、比较规范的方向迈进。乡镇党校能弥补省、市(地、州)、县(市)委党校难于承担的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培训轮训的不足,彻底解决分级培训轮训的问题,从而成为市委党校必要的延伸和补充,成为农村党员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阵地。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看到。目前,并非所有的乡镇都成立了党校,而且乡镇党校普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办学规模小、培训标准低、教学设施简陋、教员和经费不足、教学质量和水平相对不高、教育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加之原来的一些教育形式和内容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如教育内容狭窄、时间分散、方法单调,以致教育缺乏系统性,对象缺乏广泛性,工作缺乏规范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党员教育的成效,严重制约着乡镇党校作用的充分发挥。

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充分发挥乡镇党校在培训轮训农村党员干部的作用,就必须加大乡镇党校基础建设的力度。没有坚实的基础,教育就没有载体,就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乡镇党校基础建设包括阵地、师资、网络、制度、组织等建设。阵地建设是重要前提,乡镇党校应是乡镇党委教育和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学校。既然是学校,那就离不开办学所必需的教学活动场所。乡镇党校创建于乡镇,就必须植根于乡镇,面向农村,服务基层。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要求乡镇党校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更新教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给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舍得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按照高标准,规范化的要求,努力把乡镇党校建设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的农村党员教育阵地。师资建设是重要条件,党员自我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但要取得好的效果,没有师资不行,尤其是农村党员素质普遍较差,自我教育能力更低。就目前而言,从人员结构上看,专职教员普遍较少,很多地方甚至没有,而兼职教员则相对较多,基本上都是乡镇党政领导及本乡镇科技人员为兼职教员,专、兼职比例严重失调。从教学能力与水平看,思想素质较好、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员虽然有一些,但远远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而大部分兼职教员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实践锻炼,一般性日常管理尚可,课堂教育培训显得力不从心。这些问题不解决,要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要加强乡镇党校基础建设,做好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就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师资建设,要从培养专门人才、确保正常工作、促进事业发展出发,配备好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专兼职教员队伍。网络建设是重要手段,现代远程教育是21世纪加强干部在职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发展趋势。当前,县(市)级以上党校都建立了远程教学网站,随着形势的发展,乡镇党校建立远程教育网站(点)势在必然。因为单靠原有的简陋设备已难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要使农村党员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其根本出路在于建立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并通过网络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强化教育和培训。现在,农村中小学都建立有远程教育基地,乡镇党校可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作为载体的远程教育基地,建立起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内容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使农村党员干部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形式及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制度建设是重要环节,党员教育离不开制度约束,离开了制度,就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尤其是农村党员居住分散,流动面宽,更不能离开制度的约束。因此,逐步使农村党员教育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应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只有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建立教育工作规划,教员工作条例、聘任条件和办法,学员学习考勤考评等多项制度,才能保证教育培训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对教室的布置、培训计划的制定、党课教学和集中教育等,也要逐步加以系统化、规范化。组织建设是重要保证,乡镇党委要本着对党建和党员教育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断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结合基层工作实际,提出加强乡镇党校建设的具体措施,切实把乡镇党校工作作为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党委的议事日程和工作日程。党委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当前要特别注意帮助乡镇党校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真正把乡镇党校作为党委的一个重要工作部门来抓。同时,乡镇党校也要明确职责任务,主动争取党委的支持,紧紧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开展教学工作,坚持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服务,坚持为全面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服务,坚持为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服务。

  三、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必须整体推进乡镇党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要进一步明确乡镇党校工作的基本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乡镇党校工作的基本任务:一是围绕提高政治思想素质,组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学习、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二是围绕提高业务素质,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努力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农村实用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学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农村、农民工作的方法,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增强带领农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领。三是围绕加强党性锻炼,坚持不懈地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的教育,学习新党章,重温入党誓言,帮助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党性观念,认真实践党的宗旨,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要不断创新乡镇党校的教学教育方式。面对新的形势,教学内容和教育形式也要相应地进行改革,即由过去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改变为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市场经济、科技文化、实用技术、现代管理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有机结合起来。要从农村基层“四个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出发。不断创新教学教育方式。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应本着“基层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党员干部缺少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以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为目标,切实做到:教学内容精炼,并结合农村基层的实际,教材规范化,并紧密结合党员干部的现实问题,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内容和重点;每期的培训时间不宜过长,突出一个中心,重点解决1—2个问题;教学方式方法灵活,有针对性,形式服从内容,采用什么形式能达到教育目的,就采用什么形式。

  要努力探索农村党员教育的量化标准。在农村党员教育中,不断从效果上探索教育方式方法,衡量农村党员教育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标准:一是体现在提高能力上。要通过教育,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使农村党员干部真正成为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二是体现在增强党性上。要通过教育,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政治觉悟不断提高,能够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敢于同农村一切歪风邪气作斗争;三是体现在实践党的宗旨上。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付诸于农村党员干部的行动,大公无私,勇于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四是体现在班子建设上。党组织要成为农村坚强领导核心,班子成员团结协作,不搞内耗;五是体现在遵守纪律上。党员要时刻记住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令行禁止,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的决议认真服从,党的任务积极完成;六是体现在党群关系上。农村党员干部要成为密切同农民群众联系的纽带,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竭尽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七是体现在依法行政上。要通过系统培训,使农村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法制和责任意识,提高守法经营、依法行政的能力,做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八是体现在“四个文明”建设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关键在于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开展文明建设教育,提高党员干部文明素质,带动全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努力营造村风民风淳朴、社会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要建立培训工作分级负责制,强化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县(市)委党校抓好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培训,乡镇党校抓好村党(总)支委、村委会成员、村民小组长和入党积极分了的培训。一是整合教育资源。为解决乡镇党校教员不足的问题,县(市)委党校、农业、科技、司法、民政等部门要派出教学和业务骨干到各乡镇巡回授课。二是乡镇党校要制定计划,把农村党员干部的业务、技术培训作为重要内容,使有能力的农村党员掌握2—3门实用技术或经营管理知识。三是要严格党员管理。可把党员的标准具体化,对不同类型的党员提出不同的要求,作为考核评议各类党员的依据。要根据农村党员流动性较大的特点,探索流动党员的管理新机制,及时掌握流动情况,实行100%的覆盖管理。四是要创新体制。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内在活力和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切实加大乡镇党校建设的投入,各级党委务必高度重视,一方面,党委、政府要把乡镇党校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从实际需要出发,编制预算,拨出专款,以满足乡镇党校办学的必需经费。另一方面,乡镇党校必须坚持开门办学的方针,走出形式单一、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展多类人员、多种内容、多种形式的培训,实施多渠道、开放型办学,走挖掘潜力、自我发展和“以校养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