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 中粮VS中储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35:00
当两大巨头首次对决,中粮显示出了市场优势。
记者在南阳采访时,多位粮商均提到,虽然价格领跑,但中粮在收储时,确实对小麦的品质一直保持相对较高的监控,粮商们都习惯于,“品质比较好的小麦才给中粮送过去”。
同样是在追涨的中储粮那里,则呈现出完全相反的情况。
南阳一位粮食行业人士表示,正常来说,中储粮系为国家收储时,其与委托代收代储的粮库,利润主要来自这个过程产生的收购费和保管费。
但在实际操作中,以次充好,掺杂质、掺沙乃至掺陈粮的情况时有发生。举例说,如果三等白麦按照一等白麦入库,每斤就能多获得4分钱,而这些隐形收入往往流入私人口袋。
这一情况,在产粮区已是半公开的秘密。受害最深的,则是下游的面粉企业。
河南面粉制造业较为发达,其中规模较大的面粉企业,由于小麦需求量巨大,主要得靠参加中储粮拍卖来购买。
除了出库难和要多加钱等难题已被媒体反复曝光外,拍卖来的储备粮更让人头疼的是质量。
“拍到的是一等麦,拿回来是三等麦,托市收购以来,拍回来的小麦一年不如一年。”南阳一家知名面粉企业负责人表示,自家企业的面粉今年在市场上两次被查出问题,一查原来都和中储粮的小麦问题有关。
今年,为了找中储粮调换一批质量无法保证的小麦,她花了大量的时间和中储粮交涉,还为了化验等问题跑了几次郑州,耽误了企业生产,自己也疲惫不堪。说到激动处,她赌咒,“下辈子我如果还作面粉就不是娘养的”。
更让她焦虑不安的是,今年情况更糟糕,未来面粉厂仍将为此买单。
河南多个粮食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由于在很多地方,中储粮的实际收购价格已经高于国家托市价格,这也意味着部分保管费和收购费的收入,会倒贴进价格中去。因此,通过上面这种操作方式,能够弥补部分流失的利润。
这一行为,一定程度上是中储粮半市场半政策性机构的双重身份的尴尬体现。
其实,作为宏观调控工具,一旦达到保护粮食价格的政策目标时,收购行为应该停止,而不是追赶,但作为一个“公司”,逐利冲动下会想方设法利益最大化。
尽管中储粮内部也设立了一系列的监管规则,甚至是在粮库大门上,就挂着接受举报的手机号码。但这种集运动员和裁判员于一体的模式,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一系列问题。
据记者了解,近期已有企业把中储粮的这类问题告到了国务院,并引起高层重视。而此前,寄望中央部委对这类问题举报早已层出不穷。
当地一家粮库的员工称,停止收购之后,中储粮系统内部正在彻查上述各种掺假问题,已有人员涉及刑事犯罪被查处。
讽刺的是,今年为中粮“代收代储”的粮库,其实全都是往年和中储粮的合作伙伴。这意味着,中储粮的尴尬,在市场化越来越放开后,将更为明显。
而与此同时,在这片中储粮独占着却没干什么的市场上,眼下的中粮却在收购与销售两头都显示出了市场化的生命力。
据记者了解,中粮此番大举参与小麦收购,除了自身采购需要,还有涉足小麦内贸领域的战略意图。按照中粮的计划,将对所收购的小麦按照品质归类后,部分会就地销售给下游企业。不过这种销售,将通过对小麦品质的细分,使不同品质的小麦卖不同的价。
接下来的问题是,在后市中,国家的粮价调控将如何继续?中粮的算盘能否实现?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48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