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布局模式探究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05:44

我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布局模式探究

来源: 作者: 时间:2010-02-02 点击:

内容摘要:合理的商业网点布局,是建立高效流通系统的基础和保障。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商业网点布局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必须研究和探索大中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的新模式。本文从分析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的现状及其局限性入手,根据现代商业布局理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总体趋势,对我国商业网点重新布局的方向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我国大中城市的商业网点布局模式应实现由“向心式”向“离心式”的转变。

  关键词:商业网点 零售业 商圈理论 布局
  
  零售业是流通领域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实现生产者、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零售网点布局是否合理是保障这一桥梁是否畅通从而整个经济能否高效运行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的商业网点布局模式却仍然延续着建国初期的模式,这种状况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加入WTO后带来的一系列冲击,零售业的发展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竞争态势,正经受着一场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必须按照流通现代化的要求,对我国大中城市的商业网点布局重新进行探讨。
  就零售业态而言,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零售业态主要有百货店、购物中心、超市、仓储式商场、专卖(业)店、便利店、无店铺销售、网上销售、商品批发市场等。自上世纪80年代末起,国外一些跨国零售集团便开始试探性地进入中国零售市场,90年代这种进入势头持续高涨,形成了外商全面抢占中国零售市场的态势,进入新千年后,各大外商零售集团更是进一步加快了投资我国零售业的步伐。这种情况下,如何从布局模式上对各种零售业态的发展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引导,对于促进零售业的现代化和零售市场的高效化,从而对于保障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受“重生产轻流通”思想观念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流通服务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现有的商业网点布局状况,不适应城市化进程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的现状,总体来看,主要有如下特点:
  
  自发性
  我国大中城市的商业网点布局基本上处于一种自发性的状态。建国初期,由于受自然经济的影响,我国城市商业所经营的商品大多来源于农产品的剩余物,其商品流通主要局限于由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流通。这种市场的狭隘性,在客观上就使得城市商业网点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进行精心而合理的布局。只要“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便可得到满足;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虽然建立了国营商业,但也主要是以百货店为主,以我为中心的“贵族”气息颇浓,同时又由于受短缺经济理念的束缚,所以全国各大中城市商业网点的布局也一直属于“随意设置”的局面,很少考虑商业产业的服务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相对过剩经济条件的出现,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变,使得决策者和经营者虽已逐渐意识到商业的功能不仅在于满足消费者对购买商品的需要,而是更应满足消费者对其服务的需要,但由于传统经营理念的惯性作用和消费观念意识难以转变,商业企业的行为主要是受短期利益所驱动,商业网点布局仍基本处于一种自发状态。
  
  无序性
  在我国,由于“商圈”理论研究滞后,而且也一直未能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其结果,致使商业网点布局长期缺乏科学依据,主观性、随意性和无序性的问题十分突出。就业态布局而言,本來批发业为零售业服务,零售业为消费者服务,这是由不同业态的经济性质所决定的,但改革开放以来,在原有的批零体系被打破后,许多城市并没有相应地建立起符合现代流通规律要求的新的批零体系,对流通体系的布局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引导,不仅使批零两个纵向环节严重脱节、失衡,而且也使零售各业态间的布局杂乱无章,各业态的特色彼此在淡化,经营方式、经营理念和目标市场定位在趋同,一切似乎都是在小商品生产方式的无政府状态中朝着“集贸市场化”的方向加速回归。其次,就商业的主客体(尤其是客体)布局来看,无序性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无论是从商业客体的使用价值的保存上看,还是从商业客体的运行时间和流向上看,我国大中城市的商业主客体布局都显得无序。
  
  滞后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大中城市的规模急剧扩大,城市经济总量迅速增加,居住、交通、通讯条件日益改善,居民的消费理念不断更新,消费方式在急剧变革,但与此相对应,商业网点的布局却未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大部分城市还固守着传统的格局。
  
  无政府状态
  在我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布局上私人投资者随意布局排斥城市总体规划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由于受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商业网点布局难以克服无政府行为,另一方面,对所谓“政绩”工程的过度追求,也使商业网点布局处于一种随意的状态。
  
  我国商业网点布局原则及影响因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有与其相适应的商业网点布局体系,而我国大中城市目前的商业网点布局体系仍然是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明显落后于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过去的商业网点布局进行重新的评估,并按照现代大流通的要求,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城市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商业网点布局模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中城市的商业网点布局必须遵循如下两大原则:
  第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原则。这是因为,消费结构和消费标准是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的,消费需求层次不同,对购物的服务要求就会有所不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选择权在扩大,要求提供的购物服务的内涵在不断延伸,这种变化在提供新的市场机会的同时,也在增加着市场的不稳定性。所以,选择什么样的经营方式,附加什么样的服务内容,体现什么样的经营理念,烘托什么样的经营文化等,都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全方位需求为出发点。
  第二,经营定位原则。在市场经济环境里,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有一个市场定位问题。现代市场定位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区域定位,即指企业在什么地点,选择什么区段,才能取得区为优势,并形成中心效应和群体效应;二是规模定位,即在既定的区域,多大的店铺规模才能产生最佳效益的问题;三是商品定位和服务对象定位,即指以经营什么类型、什么档次的商品为主,其目标市场定位于哪个阶层的消费者;四是经营定位,即指选择与其目标市场相适应的经营方式的问题。可见,经营定位是市场定位中的重要内容,而市场定位则是全方位的定位,是一个系统工程。

  应当指出,在市场上,每年既有许多新的店铺诞生,又有众多店铺被淘汰或倒闭,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市场定位不当,或经营定位不当所致。
  在对大中城市的商业网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时,一般应主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第一、商圈因素。商圈,又称“商业圈”或“商势圈”,是指商业企业吸引顾客的区域范围。对企业而言,商圈便是其业务活动的空间,在这一空间范围内,企业向目标市场即所圈定的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对消费者而言,商圈则是其能够方便地实施购物行为的空间范围。
  一个设定的商圈,从市场势力范围这一角度考察,包括点、线、面、流四个方面。点,是指商圈的中心点。又指目标市场区域的中心点;线,是指区域内和区域间纵横交错的依存关系,使商圈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面,是指中心点的吸引力的范围。它是市场区域广度,表明市场区域的广泛性及其程度;流,是指市场的动态,或指区域职能的变化和发展的动向。作为企业来说,就是以企业为中心,选择一定的地域,并在这一地域的市场中,确定自己的经营势力范围。店铺首先要选择在适当的地点开业,而要确定适宜的地点,则必须设定自己的势力范围即商圈。商圈状况反映着商业网点的市场机会和市场潜力的大小。分析商圈主要是分析影响商圈设定的各种因素。包括人口数量与结构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和购买潜力,竞争者的经营状况,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前景及产业多元化程度,区域内的交通、运输、服务、金融、信用、保险、物业等环境设施的匹配状况,劳动力市场条件,法律、工商行政管理等制度环境因素,民情风俗以及吸引顾客所特有的公共和文化教育设施状况等。不过,上述这些都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影响商圈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在进行现代商业网点布局时,还应着重考虑现代都市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状况、与相邻地区和相邻城市商圈的重叠状况、,信贷消费的可能性、私车的普及程度、居民住宅的环形化发展程度等因素。
  第二、竞争力。与其他产业相比,零售业的规模经济性相对较弱,其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发展连锁经营来实现的,其集群效应也主要产生于范围效应。一般而言,在同一商圈内,随着经营同类商品的店铺的增多,各自的市场份额就会因彼此间的竞争而降低,而且,其相互间的距离越近其竞争也越激烈。从这方面考虑,经营内容相同的店铺应尽可能避免集聚在一起,以求扩大自己的市场半径,维持自己特有的销售区域。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一定数量的同类零售店铺相对集中分布则是有利的。因此,在进行零售网点布局时,必须要对经营业态、经营内容、经营范围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既要考虑竞争的需要,有要考虑效率和效益的要求。
  第三、商品。经营的商品资源,有一个面宽与面窄的问题,即所谓广度。经营商品的广度不同,经营类型亦不同,即使是经营同类商品,由于品种不同,多寡不同,其经营类型也不同。其次,经营的商品还有一个深度的问题。每种商品有品牌、品质、规格、色彩、款式、档次之分。深度不同,也会使零售店类型呈现不同形态。如果从深度与广度结合,也会产生不同类型的零售店。例如,广而深则百货店,窄而深则是专业店。
  
  构建我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的新模式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的布局模式,基本属于是以传统的繁华区或商业界为中心向外辐射,即同心圆向外扩张的模式。但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交通条件日益改善(尤其是四车的普及),工作与生活在空间上愈来愈相对分离,居民居住愈来愈环形化和边缘化,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就要求城市的商业网点布局必须要有新的思路,确立新的理念,构建新的模式。
  从上述强调的商业网点布局原则来看,在对我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进行重新布局时,必须要使经营理念伴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而变化,客观地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与微观形势,充分了解消费者的消费愿望与消费能力,注重经营者的经济效应与消费者的消费效应,一定要在尊重现代城市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使商业网点布局与城市的整体规划和生产力布局协调一致,既要尊重历史和现实,更要注重未来的需要,突出前瞻性,努力探索和构建我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的新模式。为此,我们认为,在对我国大中城市的商业网点进行重新布局时,应依循如下基本思路:
  根据现代城市的发展规律,应重视商业网点布局的城市边缘化趋势。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会将商业网点的布局逐步推离城市中心点。人们居住环境的城市边缘化,要求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越来越多地能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实现,同时,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网,也为商业网店的城市边缘化提供了可能性条件,而信贷消费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商业网点向城市边缘地带布局的速度,私车的普及更使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的边缘化和环形化具有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以点带面”的商业网点布局形式将取代“点点布局”的形式。应由“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代替“点点布局”的聚集效应;由大中城市单一的同心圆式的布局网络向与“卫星”城市交叠的立体时布局网络发展;由注重“进货”的布局模式向注重“消费心理”的布局模式转变。
  借鉴国外先进的商业企业设立网点的经验,谋求我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的合理布局。近年来,众多的跨国零售企业纷纷进入我国零售领域,抢滩我国的城市零售市场,这些企业在网点空间布局方面的思路和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现代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很好地去借鉴和学习。
  总之,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将呈现出由离心式布局(城市边缘化布局)取代中心式(商业街或步行街)布局的趋势,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把商业网点布局的中心逐步推离城市的中心点。对此,在探索和构建我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的新模式时,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