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摄影系列——学摄影(15)色散理论(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6:13:26
永恒的原子摄影学习系列之(15),色彩散论(五)

  (一)色彩的本质是厚重

  什么样的色彩是美的?我们怎样才能达到心中最为理想的色彩?

  这是有关摄影色彩问题的最后一讲。涉及到色彩如何应用的本质问题。

  请允许我先给大家讲一讲音乐与书法方面的问题。

  先说音乐。

  我所说的音乐是很窄范围内的,不是通俗歌曲,也不是本文的交响乐,我指的是乐器独奏或练习方面的事儿。可以以中国的二胡或西方的萨克斯为例来说明。

  当琴弓与二胡上的琴弦相接触的一瞬间,我想问一下,你听到的什么样的声音是最美的?当上下唇把萨克斯的哨片包住,发力送气时,你认为发出的什么样的声音是最美的?

  设想一下,如果二胡的弓轻轻浮在琴弦上,有意无意地拉开,我们听到的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声音,这种声音好吗?如里口轻轻地含住哨片,有气无力的把口风送出,我们听到的是一种似响非响的声音,这种声音您喜欢吗?

  再设想一下,如果二胡的弓毛紧紧地帖到琴弦上,我们大力把它拉开,有如伐木工人在拉大锯,我们听到的是一种杀猪似的嚎叫,这种声音如何?如果上下唇紧紧地含住哨嘴,用出全身的力气把萨克斯吹响,如巨雷响过,这种声音又如何?

  我估计对于一般人,以上的声音我们都不会喜欢听。为什么?因为演奏者所运用的演奏方法不正确,所发出的不是乐音而是噪音,我们是不接受的,但什么样的声音是美的?

  对于二胡,应该是弓毛紧帖于弓弦之上,右手运弓时干脆而斩截,运弓后弓毛与弓弦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若即若离不即不离的状态, 让二胡的弓弦全部振动开来, 发出的声音是圆润的,是厚实的,是有穿透力的,这样的声音才会是迷人的。对于萨克斯,应该是上下唇含住哨片,气从丹田发出,顺畅地冲向哨片,让哨片全部振 动起来,发出的声音是纯粹的,是通透的,是有感召力的,这样的声音才会是优美的。

  而这其中的关键,我们知道,乐器的演奏不能用蛮力,不能用粗野代替优美。但好多人却可能没有意识到,如果是轻飘的,浮滑的乐音也照样是错误的。摄影也如 此,色彩可以不艳丽,但不可以重浊,尤其不可以轻飘。小DC的色彩在很大程度上为了讨好人,故意设计成很艳丽而俗,这样的照片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份量,很 轻很嫩,实际上这是对色彩的误解。

  再接着去研究,比如书法。什么样的书法作品才是能经过住人们咀嚼的?中国书法本质上是线的艺术,是一种抽象艺术,它以线条去反抒发性情表达美感。中国古人 在书法线条上特别强调的有屋漏痕、锥划沙、折钗股、虫食木。这里所强调的都是一种律动,一种冲击。绝对不可能是用笔尖画字,也不是用腹拖字,写就是写,是 一种厚重!屋壁上有雨水流下,那种冲破阻力而下形成的线古人认为是美的,那种用尖细的东西划破沙土而形成的中间深两边浅的立体线条古人认为是美的,那种如 同把金钗折弯的扭结是力的集中表现,那种虫子咬空木心形成的空白是力的另一种注释,而这一切都强调的是一种沉着与厚重。

  摄影也如此,色彩唯其厚重才会带来美的愉悦。

  文学也是这样,唐诗宋词只因为其厚重,才平平仄仄跨越千年走到今天。而油腔滑调的作品永难登上大雅之堂。用尽平生心血而写就的辞章与小女生甜得心里发腻的文字不可同日而语。

  这是摄影的高下的分野,也是艺术取向的鸿沟。

  看来,色彩与音乐,色彩与书法,色彩与文学,在艺术感受上具有着相容的性质,所以人们常常把它们联系到一起。譬如音乐,在听觉上具有一种表达情感的纯度, 而色彩则在视觉上具有一种表达情感的纯度,它们都具有某种抽象意味,有直抒心灵的感染力。音乐中有音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色彩中有光波的长短,色别的冷 暖,它们之间具有相互模拟的等价物。

  色别(色相)、明度、纯度(饱和度),是色彩的三种属性,都是由光的物理性质决定的。色别,是不同波长的光的代名词,标志着光的性质。明度,是指色彩中所 含的总的光量。饱和度,则是指某一波长的光在总光量中的比率的大小。明度与饱和度不是一回事儿,明度的意义在于表现明暗的强弱,饱和度的意义则是独鲜灰纯 杂,黑白摄影只能表达色彩的明度变化,而不能表达色彩饱和度的不同。它们就好像音乐中音量和音质的区别,色彩的明暗好比音量的大小,饱和度好比音质的纯 杂。

  (二)摄影色彩追求的一般性原则

  1.建立个人的色彩秩序

  首先我要说的,如果你真心在摄影上潜心探索,如果你真的把摄影当一回事儿,就应该建立你个人的唯一的色彩秩序,形成独特的色彩风格。

  造型艺术家(摄影其实也是造型艺术)对待色彩所要做的事情,正如音乐家对等音符所要做的事情,音乐家要将音符谱写成乐章并将它们演奏出来,在时间中抒发情 感。造型艺术家同样要将色彩建立一定的秩序,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用空间抒发情感。建立色彩的秩序就是谱写色彩的乐章。色彩的美不在于单一色彩的本身, 而在于色彩的相互关系中。在现实生活中,说某种色彩美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总是在大自然的和谐的色彩组合中来感知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它们都很美, 因为它们是在相互组合之中。色彩的审美特征就是,它所确定的不是简单的色彩,而首先是色彩的组合。而每个人对每个人色彩的感知有差异,这样就是同样的场景 所拍摄出来的照片也会带有强烈的个人特色,这种特色长时间的养成,就会形成个性的色彩系统,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培养的色彩秩序。

  美国美学家R·阿恩海姻在《色彩论》中说道:“同是一组声音,按照一定的序列,可以造成易于领会的乐曲,而随便的乱奏,就只是一片嘈杂的声响。正如同是一 组颜色,按照一种配比可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另一种配比,就会造成毫无意义的一堆杂乱无章的颜色。”在摄影艺术中,色彩是重要的艺术手段,色彩的配置 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艺术课题。它的特点是要调动空间角度,来选择景物本身的色彩,选择光线条件,利用镜头特性,利用后期制作等等手段来控制色彩,在有框架限 制的画平面上建立色彩的秩序,来表现形象,传达感情。

  2.色调统一

  色调统一也就是确立色彩的基调。在彩色摄影中,一幅画面要找出一种合乎主题要求的,能表达一定情绪或环境气氛的色彩,让它在画面上占较大的面积,或让它渗 透到画面的各个部分,形成画面上总体的基调,将观众的情绪带入预期的意境中去。色彩的基调是自然界色彩效果的客观反映,如在高原、海滨,自然是蓝色主宰 着,在森林、草地自然以绿色为主,月夜、天光下的冷色调,早晚阳光中的暖色调,秋天的金黄,冬天的艮灰,都有其统一的基调。这种视觉效果不仅反映到摄影画 面上,而且可以转化为人物内心的主观感受的情调,摄影者也可以依据自己的主观感受琮创造某一画面的基调。

  关于基调,照片的色彩基调是摄影师为一幅或一组照片的形象创作注入的贯穿情绪,这种贯穿情绪一旦渗透到大部分画面之中,就会产生一种统一的,使人感觉到的 吻合于主题思想的情调视觉。无论是一幅照片中的统一基调或是一系统组照中的统一的基调,它们都具有色的抽象意义,虽然它们在视觉上是具体的,但它们总包含 着某种情绪意向的意义。罗丹曾说:“……色彩的总体,要表明一种意义,没有这种意义,便一无美处。”我们就在照片的基调安排中,看到其思想和情感的质。

  在摄影画面中,色彩的组合随着线与形的变化而千变万化,可以产生许多不同的色彩的节奏和韵律。但总要有合理的内在秩序,不能杂乱无章,正如音乐的曲调变化具有艺术的韵味,音乐般的美感,摄影的色彩同样要有合理的内在的秩序。

  3.建立色彩的重音

  这是利用色彩的对比,再加以面积的对比而形成的一种色彩组合方案,往往大面积的背景色上配置小面积的对比色的主体,使主体悦目突出,形成视觉的重音。对比 的两色,如果面积上相近时,常常势均力敌,互相排斥,但当它们在面积上拉开一定距离之后,一方处于主导地位,另一方处于被烘托的地位,既对比强烈,又趋向 调和,整体的视觉效果显得美好而生动。“万绿丛中一点红”就这这个原理,就是因为两者在面积上的对比,使两者在新的基础上达到一种和谐。重音结构的画面用 色要力求单纯,面(背景)与点(主体)之间可用对比色,当然也可以是相邻色,前者的重音效果响亮,后者的重音效果醇厚——比如大面积的墨绿色中加点小面积 的嫩绿就显得新鲜,大面积的黄叶中有几片红叶,就觉得红得厚实。在鲜艳的色彩中小块白色或小块黑色,也可以形成色彩的重音。

  4.简单化原则

  服从于以上几点要求,我们就应该明白,一幅照片之所以打动人,往往并不是因为色彩繁复,反而常常是因为色彩简单。有人说过,一幅成功的彩色摄影作品的颜色 不超过三种。这种说法本身可能未免过于绝对,但却启示着一个原理。色彩的运用以简单为上。“早晚出好片”,这是摄影人都知道的道理,为什么早晚会出现好的 照片?原因之一当然是因为早晚的光线对于造型特别有利,中午直射的阳光光比太大不易控制,同时这种光线角度也会形成很难看的阴影。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早晚 的光线往往统一是早霞或晚霞之中,整个的画面的色调是统一的,色彩却是单一的。但这种单一的色彩却能使主体更加突出,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因此,怎样把复杂的色彩简单化,这却能显示出一个摄影师的真功夫。

  5.对比与和谐

  有时我们要注意色彩的对比。一幅画面中需要安排有相互对比的色彩才能提示色彩和色的造型能力,使视觉具有跳跃、流动的节奏感。尤其在主体与背景之间,一定 要安排好色彩的对比关系。强对比,是相互对立的色彩之间的对比,力度大,视觉冲击力强,画面鲜活响亮,富有动感,比如原色与原色之间的对比,原色与其补色 (不明白再重看本章第一讲的色彩知识)之间的对比。这都是强对比。一个红苹果放在青色的台布上,一位身着红衣的少女走在绿色的田野上,该是多么醒目!以上 是强对比。弱对比,是指相邻色之间的对比,如橙与红紫,绿与黄,绿与青等,对比性弱,相互调和色彩较多,它们既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又有储蓄文静的特点, 给予视觉较为舒缓的节奏。当然弱对比还包括明度的对比,深绿中的浅绿,暗红中的大红,都属于弱对比。

  当然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色彩之间的和谐。一幅彩色画面中只有色彩的对比而没有过渡的色彩和明暗的变化,会给人不和谐的感觉。比如,一个红苹果放在蓝色台布 上,固然是色彩鲜明,主体突出,但如果只有单一的蓝色和红色,也会显得单调、生硬,缺少色彩的韵味。如果在暮色台布上再放上一串紫色的葡萄,看起来就会舒 服些,因为紫色中含有红与蓝的成分,是它们之间的过渡色。同一绿色或红色,各自以单一的明度结合在一起,也显得生硬,如果绿色和红色中有明暗的对比,分出 了不同的深浅,也会给人以和谐的感觉。黑白灰等消色置于各色之间,都容易给人以和谐的效果。色彩的不同明暗,也就是不同的灰参与了色彩的组合。黑和白是两 极色,常常能起到稳定其它色彩的作用,并能在各色彩之间起过渡作用,我国民间木版年画,便以黑线为界,间于对比色块之中,使之明快艳丽但又不失整体的和 谐,一般在暖色调之间,黑色起和谐作用比白色要明显,使暖色更加厚重;而在冷色调之间白色则更容易取得好效果,显得清新淡雅。

  6.色彩的个性取向

  每个人对色彩可能都会有某种偏爱,这样就会形成个性色彩,标志着你个人的特色。我们赞成并努力这样去做。只是这里有一个注意的问题,色彩的追求同样需要修养,反映着一个人的学识与个体素质。总的来说——

  (1)艳而不俗:可以艳,可以追求高饱和,但不能让色彩造成青一块紫一块的视觉效果,这样做便极容易落入俗套。

  (2)淡而不浮:可以清可以淡,但不能不有视觉冲击力,超广角的运用之中,一般人都必须找到一个前景来做为衬托,其实是为了避免画面太空。色彩也是这样,雪中雾中的景色可以清雅,但如果缺少一两点深色调就会显得太浮。

  (三)如何来达到我们心中理想的色彩?

  掌握了以上的理论,其实我们更加关注的是我们怎么去做。假定我需要某种特定的效果,怎样才能达到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1.光线的选择

  我还要说“早晚出好片”这个话题了。早晨与傍晚的光线亮度适中,色彩更趋于一致,对于表现那种红黄色调是很适宜的,所以无论风光人像还是静物摄影,自然光 下还是这种光线为佳,一般说来,当天空中的太阳光与我们所拍摄的景物成15——60度角时较为合适。有时逆光或侧逆光下可能会更能表达我们的情感。如下面 的图1图2所示。

  图1

  图1这张照片的标题是《时光的脚步》,摄于自行车棚,目的是想通过光与影来表达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早晨的阳光斜射进 来,带有一种微红色,拍摄时采用逆光的角度,故意把拉长了的自行车的影子做为拍摄的主要表现对像,色彩很单一,自行车只是成了剪影罢了,但这种表现恰恰比 复杂的色彩要好得多。

  图2

  图2则是“城建杯”参赛作品,整个画面以新建的凯旋城及倒影为背景,夕阳西下,给建筑的边角镶上了一层金边,倒映在河水中的影子也是金灿灿的颜色,这正是这张照片想要表达的主题,采用这种光线与角度,达到了色彩的简单化,但主题却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

  2.拍摄对象的取舍

  为了取得某种效果,当然我们在拍摄的时候也可以对被拍对像进行取舍,这一点当然一定要和构图放到一起进行综合性的考虑。或为了突出,或为了和谐,加强对比或削弱对比。跳而不闹,是对比的最佳境界;和而不同,是和谐的最高标准吧。

  图3

  图3是人像摄影,拍摄时背景很杂,尽在身边有一小段红墙,人物身着大红上衣,为了和谐则采用大特定的方式,让红衣衬出红润的脸色,衣装与脸色年龄相衬,在此种情景之下,这种处理也许是妥当的(当然不排除其它的拍摄方式也会成功)。

  图4

  这张照片只是普通的荷花,夏天的时候我们都能拍出这样的照片,本也平淡无奇,这里我想说的是,荷花的拍摄要么一片绿背景 而突出一朵红色,要么就是荷花的大特定,让花充满整个画面,为什么这样?或者是“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大绿与小红的对比,或者突出整个荷花而把绿色排斥在画 面之外而取得一种和谐,红与绿平分秋色的做法怕是不太讨好吧?

  3.相机的设定

  (1)根据环境光线自设白平衡

  相机的设定其实主要是指相机内的白平衡的设置问题。一般的做法是,当在某种光线之下,我们所拍出来的景物与我们肉眼所见并不一致,甚至出现很难看的色彩, 这时我们就不能完全相信相机的自动白平衡了,要人为去设置白平衡以取得最佳效果。如晚间日光灯下拍人像,往往脸色还原成蓝紫,似乎是戏剧出场的反面人物, 很能让人满意,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我们当然必须对白平衡进行适当的设置。

  (2)保持现场光而采用自动白平衡

  我要说的是,在另外一种场合之下,也有可能我们对白平衡不进行任何更改,而保持自然光的特性,也许会出现我们意想不好的神奇效果呢。

  图5

  这张照片是在海王府就餐时所拍的餐桌上的酒杯,现场光线下呈现一种琥珀色,餐具则更显晶莹可人,如果我们改变了这种色调,非要准确的白平衡,色彩是正确了,但韵味却消失了。

  (3)根据需要调整白平衡

  还有一种情况下,我们为了取某种效果,对于当时光线下的白平衡不但不加以纠正,反而去强化它,让错的更错,效果也许很不一般呢。请看图6图7两张照片。

  图6

  上面这张照片是今年夏天在龙背山拍的日落,日薄西山时,色温往往较低了,如果用自动白平衡的话,相机也会自动降低机内的 白平衡色温,但如果我们不去降低色温反而升高的话,则极大地强化了晚霞的红色,而这恰恰是我们需要的,当时我把相机的色调升到9000K(正常是 5600K),拍出的晚霞就显得红得更深更透了。

  图7

  而图7这张照片则是晚上在五厂文化宫前拍的街景,当时天色刚刚暗下去,灯光正好亮起来,正是拍摄夜景抢密度的最好时 机,这个时候拍街景,运用自动白平衡的话,天也会蓝得相当可爱,但为了更加强化这种蓝,完全可以将白平衡设定为乌丝灯白平衡,其实就是把温降得很低了,自 然达到了强化蓝色的目的。

  此外,我们的一般的相机中还有各种模式可模式可以设定,单反相机中一般都有优化影像这一项,其中可以人为地设定色彩 模式为SRGB1或SRGB3或设定为AdoboRGB模式,每一种模式的色彩都不一样,大家可以自行尝试。还有在色彩的选择中,我们有普通,柔和,人 像,鲜艳,更加鲜艳几种可供选择,在具体拍照过程中,我们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才能出现理想的效果。如果拍摄风光照片,我们完全可以使用鲜艳模式,如果是花卉 还可以使用更加鲜艳模式,但如果拍摄人像,我们还是使用人像模式为好,这种颜色模式对于人的肤色还原相当好,不然拍的的人物的脸色总是红得太过,就是后期 也很不好调整了,而当然们去拍古城时就可以选择一般或柔和的色彩模式,很有一种古香古色。

  4.镜头的选择

  不同的镜头有不同的用途,虽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分,但实际上厂家在生产某种镜头时其实已把色彩的问题考虑在内了,有人认为,日本真正的摄影师是使用广角 或一般化的变焦头来拍人像的,其实那只是个别现象,因为镜头的生产制作就已经基本定位了是做什么用的,包括在镜头出片的色彩上都有了定位。比如尼康的银广 角镜头是专门用来拍摄风光的,色彩相当的艳丽,如果非用来拍人像也没有什么不可,但人的肤色就会艳得让人看了很不好理解。而尼康的AF85/1.8D镜头 则是专门用来拍人像特定的镜头,在色彩上也是偏于清秀一路,所以镜头也不可以不讲究,所谓的通用镜头其实是不存在的。

  不同品牌的镜头色彩也不会完全相同,如适马镜头的色彩有偏黄倾向,用来拍人像不错,但他们生产的超广角则相当艳丽。图丽超广角色彩鲜艳且深沉,是拍风光与静物的绝好利器。

  各种不同品牌的老德国镜头色彩浓郁且色调沉着,拍风光有着更好的层次,拍静物能出现极好的质感,拍人像则更能显示人物精神,确实是相当不错的选择,且德头系列全是深色系,色彩本身的重量感就相当强,当属最上乘的镜头。此处不再用图片来示例了。

  5.后期的调整

  照片后期调整的问题各家有不同的说法,各执一词。其实我们认为,照片是应该经过后期调整的。不过后期分为三类,一类是调整色阶或曲线,也就是对当初的曝光 与反差进行适当的调整,目的是为了使照片看来起在光比上更舒服,这种调整从严格意义上说其实不是后期,因为这是一种必然的过程,希望直接能出片的你只能玩 小DC,这个道理大家早已明白。

  第二类就是对颜色进行调整,当然可以人为地增加或减少色彩的饱和度,使照片看起来更艳一些或更淡一些。有人说,到了数码时代,对于镜头可以不必讲究了,运 用PS就可以达到一切,这种说法从原则上就错了。镜头所呈现给我们的色彩与锐度层次质感等,是后期根本无法来模拟的。就是高手PS过的照片有时也难免生 硬,给人以极强的“做”的感觉。色彩的根本却没有发生质的变化,这就是好镜头的魅力吧。

  对颜色进行调整的第二层意思就是我们人为地有意进行PS处理,或强化色彩的某一部分,或让整个照片偏于某种色调,对于色调的统一这样做实际上意义是重大的。请看下面两张照片的处理。

  图8

  图8A

  上面的两张对比照片中,我们看出上边的照片是在下面的原片的基础之上有意进行了偏色处理,运用了一处偏于花青色的主 色调,整个画面的风格更趋于一致,但这种偏色与以前所讲的单色化中的偏色还不一样,这种偏色要求的技巧更高一些,画面并不是完全无色,偏于一种主要色调, 同时其它颜色还要淡淡地显示出来。

  图9

  图9A

  而这两张照片与图8中的处理不太一样,更多的这里运用的不是偏色处理(当然也有偏色处理,但不是主要的),而是加强色饱和,但加强时一定要注意 的是人物的肤色要保持正常,因为加强了色饱和而使人物成了大红脸,那么这种处理就成了失败了,还有一点就是注意加强色饱和时一定要加重黑色调,不能因为强 化了饱和度而变得轻浮,如果只是增加饱和度则会变得很假,而目前的处理只是想取得一种电影的色彩效果。

  当然第三类就是对照片进行割舍或添加了,裁剪其实不算是作假,人为乱加东西才是,尤其影响到主题的时候这种做法就更不被人认可以,如果是竞赛或重大事实的报道,这样做其实又会从人格问题上升为法律问题了,为我们所不取,在此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