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秀 初夏探幽——蓝峪追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5:30:57
初夏探幽——蓝峪追梦
2010/06/01 13:58分类:默认分类浏览:29评论:0

    蓝峪又叫蓝田峪,是六大秦岭古道之一蓝武道的北出口,现有312国道经过。它的名字最后一次被人提起,是在清末毛凤枝的《南山谷口考》中。今天人们提到这个峪口时,更多的是称南石峪,并特别强调,是清峪河流经水陆庵的那一段。至于旧日蓝桥河(也叫蓝溪)流域所指的蓝峪,则语焉不详,付诸阙如。看来所谓时过境迁、世态炎凉,不仅在人世,也在山野,这对蓝峪很不公平,余为此愤愤然。

 

    如果说文学中有一些千古绝句,那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绝对位列其中,女儿上小学时读后便说“好词语”,立马摘抄到小本上。不同的人可以从中读到悲壮、激情、挑战或沮丧,视各自心情而定。昔日的蓝关就在蓝峪旁边的青泥岭上。韩愈是在非常郁闷的心情下写下此诗的,彼时的他正处于事业的低潮——他被贬官了,而且是被贬到广东。那时广东既未改革也未开放,就是一蛮荒之地,到那当官和流放差不多。这对一个正部级的朝廷命官(刑部侍郎)来说,落差太大了。经蓝武道南下时,他的侄孙子韩湘子来送他。这爷孙俩都属牛人级别: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中第一位散文名家,被誉为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韩湘子则是与吕洞宾张果老等平起平坐的道家八仙之一,牛得都成仙了。韩湘子无非劝他凡事想开些,说些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修炼得道入道出世之类的废话。韩愈对该孙子十分鄙夷,不过念他大老远来送自己,不好发作,留了面子。事实上,韩愈是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的事业挫折,正与此有关。一段时间来,朝政日益**,迷信活动频繁。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下令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韩愈上《论迎佛骨表》,劝谏宪宗。韩愈一生坚决维护儒家学说,是反佛反道的战士。他的这篇表历数东汉以来帝王奉佛的,寿命都不长,甚至乱国亡国。你唐宪宗这样大张旗鼓的迎佛骨,你这是瞎折腾什么呀?天下老百姓都会沉迷敬奉佛说,荒废事业。这绝不是小事,而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大事。他甚至斥佛骨为“朽秽之物”,皇帝“亲临观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实在感到是耻辱。他建议唐宪宗把佛骨交有关方面“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一篇文章说理深刻,措词尖酸,搞得宪宗很没有面子、很不爽。好你个韩愈,你让朕没面子,朕叫你没脑子,杀!最后还是宰相裴度等人求情,才免于一死,被贬为广东潮州刺史。这些情况,仙人韩湘子哪里知道,韩愈也懒得给他说,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罢!罢!写首诗给他罢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蓝关古道雄伟险峻、气势吞云变幻。唐时皮日休曾在《蓝关铭》中描写:“天辅唐业,地造唐关。千岩作锁,万障为栓。难图其形,莫状其秀。双扉未开,天地如斗。轧然副启,人济入济。似画秦国,铺于马底。险不可侵,唯王之心,矧夫兹关,独可规临。” 1958年,为适应大炼钢铁的需要,在蓝关古道上修建一条简易公路至蓝桥1974年又从古道左侧的古栈道沿蓝水修建了一条从水陆庵至蓝桥的公路,在永远结束“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历史的同时,人们也永远告别了蓝关。

 

我上大学的时候,正是改开之初,国外的一些经典电影,陆续介绍到国内来。其中有一部《魂断蓝桥》,曾经深深地打动了我。它把一个俗套的故事,讲述得哀婉动人,令人荡气回肠。论雅致、品位和审美价值,很少有电影能出其左右。而把一《Waterloo Bridge》(《滑铁卢桥》)翻译成《魂断蓝桥》,则堪称翻译的经典,乃神来之笔也,不得不令人佩服。

“蓝桥”在中国是具有特定含义的一个词。《庄子·盗跖》中有一个哀怨凄婉的爱情故事。说的是一个叫尾生的痴心汉子和心爱的姑娘约会在桥下,可心上人迟迟没来赴约,不幸的是大水却涨上来了,这个痴情汉为了信守诺言坚持不肯离去,最后竟然抱桥柱溺亡(你说傻不傻)。据说,他们约定的地点叫蓝桥。这座桥坐落在蓝田县东南50里处蓝溪之上,是陕西乃至全国最古老的桥梁之一。千年沧桑,蓝桥虽然荡然无存,但围绕蓝桥产生的优美传说和轶事,却千古长存。相传蓝桥有仙窟,为唐代裴航遇仙女云英处。苏轼有词曰: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蓝桥传承的凄美爱情故事,正写照了Waterloo Bridge里男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

现在新建的蓝桥旁,在一块河石上,倘有一个古桥柱孔痕迹清晰可辨。漫步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寻觅古蓝桥的遗迹,抚今追昔,几多感慨,眼前彷佛看见《魂断蓝桥》的经典场景:军官罗伊即将告别心爱的人玛亚奔赴前线。晚上,两人到一家酒店话别,千言万语诉不尽情意。夜深深,酒店乐队奏起最后的一支乐曲。缓缓的、深情的旋律,催动着恋人的离愁别绪。乐手们每奏完自己演奏的乐句,就吹熄谱架上的蜡烛,轻轻离座。最后只留下小提琴孤独的声音,接着谱架上最后的一支烛光也消逝了,两人不得不在优美凄冷的余音中恋恋不舍地告别。

这就是那首苏格兰民歌,《一路平安》:

怎能忘记旧日朋友

心中能不怀念

旧日朋友怎能相忘

友谊地久天长

我们往日情意相投

让我们紧握手

让我们举杯痛饮

友谊地久天长

友情常在我心

亲密的朋友

举杯痛饮

同声歌唱

友谊地久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