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休克--Job36招聘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57:38

针灸治疗——休克

2006-4-29 11:05:50 来源: 点击次数:   体针

  (一)取穴

  常用穴:素髎、内关、涌泉。

  备用穴:水沟、足三里、十宣、百会、合谷。

  (二)治法

  一般仅取常用穴,如用之收缩压仍不能达80毫米汞柱,可适当加备用穴位,应用中等强度的平补平泻手法。素髎穴从鼻尖端斜向上刺入,深0.5~1寸,持续运针30分钟;其他穴位可连续捻转提插3~5分钟,稍作间歇继续运针,直至血压回升,留针1~12小时,视血压稳定,症情改善后去针。留针期间宜间断予以运针。

  (三)疗效评价

  针灸治疗休克的疗效判断标准为:(1)显效:半小时内收缩压上升至80毫米汞柱以上,且12小时内一直保持稳定,或者全身情况改善,血压在1~2小时内上升至80毫米汞柱以上;(2)有效:全身情况及血压有改善,但血压在2小时以内仍未能上升至80毫米者;(3)无效:全身情况及血压无改善。

  以针刺法治疗514例,其有效率为88.6~93.3%。(4,6~10,13)

  穴位注射

  (一)取穴

  常用穴:水沟、复溜、太溪。

  (二)治法

  药液:0.5%普鲁卡因注射液。

  以五号齿科长针头刺至一定深度,施捻转提插手法,使之有明显的得气感,然后推入药物,能引出传导针感为佳。每穴2~4毫升,总量不超过8~10毫升。

  (三)疗效评价

  治疗26例,有效率为80.1%(3)。

  艾灸

  (一)取穴

  常用穴:关元。

  备用穴:膻中、百会、气海。

  (二)治法

  先灸关元,疗效不佳再加取备用穴。以艾卷作雀啄法熏灸,离穴区距离以病人能耐受为度,不计时间(一般15~30分钟),至汗出脉动为度。亦可以先针刺,施平补平泻之法2~3分钟后取针,再施灸。如停灸后血压下降,可以反复施灸。

  (三)疗效评价

  艾灸法对感染性休克和低血容量性休克效果较好。治疗67例,有效率为67.6~73%(3,12)。

  耳针

  (一)取穴

  常用穴:肾上腺、皮质下、升压点、心。

  备用穴:神门、肺、交感、肝。

  升压点位置:屏间切迹之正下方。

  (二)方法:以常用穴为主,每次仅取1~2穴,疗效不明显时再酌加。常规消毒后,用毫针直刺至耳软骨中部,针感为针刺样痛或胀痛,以中度捻力迅速捻转2分钟,频率为50次/分,然后接上电针仪行连续刺激,适当调节其频率与强度,直至升压满意为止。

  (三)疗效评价

  用上法治疗50例,有效率96%(8)。

  体针(之二)

  (一)取穴

  常用穴:上星透百会。

  备用穴:足三里。

  (二)治法

  先取常用穴,以28号毫针刺入,自上星直透百会,亦可自百会和上星分别进针透刺,以200次/分左右速度捻转1分钟,每5分钟运针1次;继取足三里,针刺得气后以100次/分捻转1分钟,每10分钟捻转1次。直留针至症情缓解。

  (三)疗效评价

  以本法救治冠心病休克12例,结果,痊愈10例,显效2例,总有效率100%(14)。

  主要参考文献

  (1)庞中彦。虚脱(休克)的针灸疗法。广东中医药1952;7:45。

  (2)沈永康,等。灸法防治休克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华外科杂志1963;11(1):30。

  (3)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广慈医院。中西医结合防治休克的研究。全国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经验交流会议资料选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61:73。

  (4)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用新针治疗中毒性休克。新医学1970;(附刊7):17。

  (6)陈契贤。针灸抢救严重休克病人的疗效介绍。中医杂志1962;4:30。

  (7)胡廷溢,等。针刺对产科休克疗效的观察。中华妇产科杂志1960;1:23。

  (8)广东省中山县横栏公社卫生院。新针治疗休克六例报告。新医学1971;8:50。

  (9)田道正。急症的针灸治疗。中国急救医学1983;3(1):58。

  (10)危北海。针灸治疗休克的临床研究概况。中国针灸1982;2(6):43。

  (11)杨日初,等。艾灸关元对休克患者血压和指温的影响。上海针灸杂志1985;1:1。

  (12)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进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89~196。

  (13)张从道。针刺治疗休克15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89;9(4):22。

  (14)金时年,头针配合体针抢救冠心病休克12例。针灸学报1990;6(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