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问题刍议 为政参考 南方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9:10:49
文风问题刍议2010-07-20 08:25:27 来源: 解放军报网络版

  1941年5月,毛泽东主席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题为《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针对当时在学风中存在的问题,号召全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主观主义。1942年2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发表题为《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说,强调:“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同年的2月8日,毛泽东主席又在中宣部和中央出版局联合召开的宣传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反对党八股》的报告,批评写文章、作报告时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文风。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把文风、学风与党风建设问题放在同一理论高度来对待,充分说明文风问题看似小事,实则关系重大。

  历史地看,当年所提到的文风和学风,都是思想方法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文风,其根本目的是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改进党的思想作风,提高党的思想理论水平。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有好的思想才会有好的语言表达形式,也才会有好的文风。换句话说,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恰切的语言表达形式往往是互为表里、缺一不可的。

  文风不仅仅是文风,而且也是社会风气、官场风气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文化表现形式。在我国历史上,“风气”历来是考察民政得失的一面镜子、一个风向标。由于其源自民间,关乎民意,对全社会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及引导作用,故而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不敢对其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孔子提出的“兴观群怨”中的“观”,其意即为“观风俗之盛衰”(东汉郑玄)、“考见得失”(南宋朱熹)。汉代《毛诗序》在解释诗经“六义”中的“风”时说:“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可见,“风”关乎民情、系于民意,其根源在于民心。得风气之先者得天下。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树立党的良好形象,首先就要从根本方法上改进党的文风、学风和会风等等这些“风气”。

  世界上任何一种理论几乎都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和发展的。没有实事求是的品格,理论只能是没有意义的空谈。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也就没有实事求是的写作文风和讲话话风。在文风的实践方面,邓小平同志曾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有学者分析,邓小平同志的语言通俗朴实,简洁明了,直截了当,而且充满了幽默、风趣和智慧。比如他的“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等等这些论断,其道理集中深刻,其语言简洁自然,一语中的,富于创造力和想象力,成为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邓小平同志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严格遵循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会有对事物本质的深刻认识,也才会有富于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清新文风。

  与以往相比,我国当前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一系列新问题的出现也使我们的党风建设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党风建设的要求也就越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从领导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有鉴于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弘扬优良文风,以良好文风带话风,以良好的话风促会风,从根本上转变工作作风,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编辑:林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