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人遭遇心理空巢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43:31
采写 庄军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在逐渐退出社会主流舞台的同时,不少老人进入心理空巢期,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他们或忧郁惆怅,或性情大变,或敏感多疑……
失落:从高空坠落到低谷
退休前,严爹爹是某单位的二把手,手上握有实权的“大人物”,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分量的”。可刚退休,他就深切体会到“人走茶凉”的悲哀。以前只要他在家,家里总是人来人往,现在却是“门可罗雀”。往昔的风光不在,严爹爹觉得人生从此黯淡无光。
他把自己关在家里,看电视,一个人摆弄棋盘,或者发呆。一次吃饭时,儿子看他不高兴,开了句玩笑,他愤怒地掀翻了饭桌,骂道:“别人不把老子当回事,你小兔崽子也不把老子放眼里了?”
【建言】
退休,对很多老人来说,都是人生的一个大转折点,它意味着事业的终结、荣誉和成就感的消失,所有曾经加诸在身的光环也将渐渐褪色——失落在所难免。其实,人生总会面临角色转换,没什么可怕的。培养新的兴趣爱好,重新找到新的精神支撑很重要。作为家人,不要让他们唱“独角戏”,多花些时间陪他们,让他们没时间自怜自叹。
多疑:没人真的对我好
自从老伴去世后,周婆婆性情大变,现在动不动就大发脾气,还爱摔东西。儿子想接她去同住,她死活不愿意,说一个人住清静。虽然不住一起,但她总是一天几个电话催儿子来看她。如果儿子有事不能来,她就会在电话里又哭又骂,指责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
周婆婆还总觉得没有人真心对她好,怀疑一切。一天在电视上看到一则“空巢老人无人照看,病死家中多天无人知”的新闻,她又莫名痛哭起来。
【建言】
说到底,还是严重缺失的安全感在作祟。人进入老年后,会慢慢失去很多东西:青春、健康、自信……心理的失落感和挫败感越来越强,对安全感的渴求也越强烈。此时,老人既需要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也需要家人更多的关爱和理解。
心酸:盼孙心切不得意
刚退休时,林爹爹和婆婆的生活还算热闹,小区里有不少爹爹婆婆,大家没事一起聊聊天跳跳舞打打牌。可随着一群小宝贝陆续出生,大家都忙着照顾孙儿,老两口渐渐感到冷清了。
自从儿子结婚后,老两口也一直眼巴巴地盼着抱孙子。可是两年过去了,儿媳妇的肚子还是半点动静都没有,这让他们心里说不出的郁闷。尤其是林婆婆,每次出门看见抱着孩子的邻居都会绕道走。
看林婆婆总是哀声叹气,儿子特意去买了一条京巴狗,逗她说:“在您的孙子到来之前,就把它当孙子吧。”林婆婆心酸地说:“哦,别人都抱着白白胖胖的伢。就我,给一条狗当奶奶?我对它再好,未必它还能叫我一声奶奶?”
【建言】
年纪越大,越注重亲情。当儿女长大不能再时时承欢膝下,大多数老人都希望有一个孙子孙女来延续这种感情。这年头,真正“丁克”到底的家庭很少,既然这样,年轻夫妻们不如早点遂了老人愿。
【贴士】
五招赶走空巢心理
一、温馨和睦的家庭是一个人幸福的根源,夫妻和睦、子女孝顺、家人互亲互爱,会让老人得到最大的欣慰和满足。
二、“老小孩”,说的是老人越老越像小孩子,容易敏感、任性甚至不讲理,子女要宽容,有事不要拐弯抹角让他们心生疑虑。对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不要争辩。
三、失去事业会让他们失去成就感,被需要、被认同的感觉能弥补这种缺失。
四、每个人都需要信念支持,老人也不例外。一个新的兴趣爱好,能帮他们重新点燃生活的热情。
五、外界的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老人要主动去适应。比如在周围邻居中寻找志趣相投的新朋友,都能帮他们走出孤独的困境。
【链接】
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老年人怎样的心理状态才算是健康呢?有关学者制定了10条心理健康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地了解自己。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楚天都市报》健康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