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篇lunwen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9:08:13
用音乐改善孩子们的情绪
带孩子走进美妙的音乐世界。培养其想象力,美感、乐感和良好的性格,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新入托的孩子,改变了原有的生活秩序和习惯,情绪总会不稳定,哭闹不停。而当孩子在音乐世界里,会暂时忘记一切,美妙的音乐,动人的旋律,感染着他们,就会停止哭声,竖起耳朵。
当我带2-3号的托班孩子时,自己设计了一套用音乐指挥一日生活的方案。晨间入托时,我播放“森林的早晨”有鸟叫有蝉鸣,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晨间活动结束后,我弹奏一曲《小手小脚》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以便整理玩具,久而久之,孩子们一听到这个曲子,就会主动整理玩具,如今《小手小脚》已成为他们整理玩具的口令。
吃点心时间到了,可以降低音量播放一些如《花好月圆》之类的舒缓乐曲,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在音乐世界里进餐,有利于消化吸收;经过了剧烈的户外游戏活动后,用《假日的海滩》,《锦上添花》消除活动带来的疲劳,做到动静交替,符合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二胡曲《二泉映月》,古筝曲《渔舟唱晚》作为午睡前的准 备音乐,一曲《摇篮曲》将孩子带入甜美的梦乡,在游戏活动中,我让孩子在音乐世界里尽情地发挥想象力,长知识,训练协调能力,如音乐欣赏《熊走》结合周围布置的熊的活动环境,留给小朋友想象的空间:熊是怎样走路的,它去哪里?它干了些什么,然后组织小朋友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地表演,欣赏。又如:舞蹈《泥娃 娃》不仅能发展婴幼儿的动作,培养他们的美感,而且歌曲以故事的形式教会他们五官位置,让孩子懂得要有爱心,友好待人。
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萌芽时期,如果教育顺应了婴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借助音乐,因势利导,不仅能激发婴幼儿积极向上的性格,而且还能增进婴 幼儿爱美的情趣,使之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为婴幼儿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音乐对开发智力的作用
音乐对0-3岁孩子的智力开发具有启迪作用,对孩子大脑的锻炼有潜移默化的效应。凡是通过音乐教育的孩子,他们的智力都比自己原来的基础有相应的提高,这是因为音乐能刺激孩子的大脑皮质,促进脑细胞的发育及脑功能的提高。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左半球的功能主要是语言、书写文字、计算 等,侧重于逻辑思维,又称“逻辑半球”。右半球的功能主要是艺术活动、空间图形、认知等,侧重于形象思维,又称“情感半球”。由于人类在长期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左脑较右脑更为发达的不平衡结构,所以如果以音乐开发孩子的尚未发展完善的大脑,能使左右脑平衡发展,这对开发孩子的智力有着特殊作用。音乐就具有这 种作用。(摘编)
怎样用音乐来开发孩子的 智力
用音乐来开发孩子的智力,必须及早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给孩子以音乐的启蒙教育。0-3岁的孩子正处在听觉器官发展的关键时期,早在胎儿时期,听觉器官的发展就先于其他器官,出生后听觉器官的工作比其他器官快而需求多。如孩子在2个月左右能向声源转头。5个月婴儿对音乐能表示出明显的情绪反应,听到音乐后能手舞足蹈,并对听过的音乐开始有记忆。1岁左右孩子能分辨出声音的高低。2-3岁时,孩子的思维联想能力开始萌芽,能感受音乐的情感。由于孩子天性好动,音乐又能给以动的刺激,优美的旋律和节奏能激起孩子愉快的情绪。早期音乐启蒙教育是符合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的,它能使孩子的情趣和智慧同时生长。(摘编)
幼儿音乐教育要顺其自然
专家认为,对待幼儿的音乐教育,家长没有必要过于刻意。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因势利导,这样的教育最有效果。
幼教专家告诉家长,培养孩子们乐感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大自然里寻找声音。而对于年龄过小的孩子,同样是锻炼手指的灵活能力和协调能力,弹钢琴和拍皮球的实质几乎相差无几。如果家长强迫他学,最后孩子不仅不能学好,反而会产生厌烦的感觉,还有不少孩子仅仅是一时好奇想要弹钢琴,结果没过几天就玩腻了。
对于音乐乐感的培养,婴幼儿专家施文勤女士有她独到的见解。大自然中的节奏和声响都是孩子们学习音乐的主要方式。对于孩子而言,音乐无所不在,就像家庭里会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声响,比如:吸尘器、爆竹和油锅等都是声响的学习来源。敲门声、鸟鸣声、飞机起飞声、雷声和风雨声等,也都是大自然中最活灵活现的背景音乐。
音乐,带给孩子双重收获
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陈博士等人的研究发现: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孩子和没有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孩子相比,拥有更好的语词记忆能力。
研究对象被分为两组,都是6-15岁之间的男孩。其中一组是校管弦乐队的成员,上过1-5年用西洋乐器演奏古典音乐的课程;另外一组是他们的同学,没有接受过类似的训练。研究者给这些孩子进行了语词记忆能力的测试。
结果发现,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学生所记忆的词语数目比没有受过训练的明显要多。而且即使在延迟30分钟后再测,他们的成绩也仍然很好。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记忆的词语数量与接受音乐训练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陈博士等人还在一年后进行了追踪研究。有17个男孩在参与第一次测试之后加入了乐队,一年以后,他们的语词记忆力虽仍低于一直接受训练的孩子,但却有了显著的提高。而有部分男孩第一次测试后不久就中止了音乐训练,结果证明,他们的记忆力没有再进步,仍然保持在第一次研究时的水平。
为什么音乐训练会对记忆力有帮助呢?陈博士是这样解释的:儿童时期的音乐训练,作为一种感官刺激,可能帮助了左侧颞叶的发展,从而使得同样由这一脑区所调节的记忆过程得以更顺利地进行。
可见,从小对孩子进行音乐训练的价值并不只陶冶情操这么单一。
好孩子育儿网采编
音乐教育,提升孩子智慧
文章录入时间: 2005-11-3 21:19:05 点击率:45
人类在幼儿期,以音乐、图象、形象思维为主的右脑,开始向以分析、理解、逻辑思维为主的技术脑——左脑,架设脑的“桥梁”,这个构件精良、稳定粗犷的神经元网络一旦建成,对其脑力的发挥将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如果一开始就只架设了一个低级“桥梁”,那么今后想要再升级成高级“桥梁”,将会变得非常困难。加强孩子在经典文化以及经典音乐艺术方面的熏陶,对高级“脑桥”的构建意义巨大。因此,对父母而言,这实在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日本零岁教育会七田真先生认为:幼儿音乐教育有两项重要的功能,一、气质的养成,二、智慧的提升。经常聆听优美的音乐,音乐中丰富而柔美的旋律及节奏感,便会自然地融入于右脑中,使这个人在日常的说话、用词、作文、写字、行动举止,甚至表情都会自然地流露出优美的节奏旋律感,因此,有选择、有计划地进行幼儿音乐教育、熏陶,对他长大后的气质、社会关系及地位都有很大的影响。
但值得父母注意的是,进行音乐艺术教育,并非意味着一定要孩子先去学习音乐理论和演奏技能,也决非急功近利地、或想当然地选择一些经典曲目、泛滥几种胎教音乐即可奏效的。
音乐训练让孩子有双重收获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于是我们看到,从小就开始接受钢琴、小提琴等音乐训练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新近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对于这些家长而言,无疑更是一个好消息。
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陈博士等人的研究发现,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孩子和没有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孩子相比,拥有更好的语词记忆能力。之所以特别指出是语词记忆,是因为人还有一种对图形的视觉记忆。而在视觉记忆上,接受过和没有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孩子之间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研究对象被分为两组,都是6~15岁之间的男孩。其中一组是校管弦乐队的成员,上过1~5年用西洋乐器演奏古典音乐的课程;另外一组是他们的同学,没有接受过类似的训练。研究者给这些孩子进行了语词记忆能力的测试。与此相对照,还进行了一个视觉记忆能力的测试。
结果发现,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学生所记忆的词语数目比没有受过训练的明显要多。而且即使在延迟30分钟后再测,他们的成绩也仍然很好。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记忆的词语数量与接受音乐训练的时间长短成正比。在视觉记忆的测试上,却没有发现这种区别。
陈博士等人还在一年后进行了追踪研究。有17个男孩在参与第一次测试之后加入了乐队,一年以后,他们的语词记忆力虽仍低于一直接受训练的孩子,但却有了显著的提高。而有部分男孩第一次测试后不久就中止了音乐训练,结果证明,他们的记忆力没有再进步,仍然保持在第一次研究时的水平。
为什么音乐训练会对记忆力有帮助呢?陈博士是这样解释的:儿童时期的音乐训练,作为一种感官刺激,可能帮助了左侧颞叶的发展,从而使得同样由这一脑区所调节的记忆过程得以更顺利地进行。就好比长跑运动员可能网球打得很好,是因为他的腿部肌肉在跑步中得到了锻炼,虽然他开始只是想做个好的长跑运动员一样。
看来,从小对孩子进行音乐训练的价值并不只陶冶情操这么单一。音乐训练带给孩子的,可能是双重的收获。幼儿唱歌好处多
幼儿歌曲生动活泼,歌词通俗易懂,父母可以边教孩子唱歌边讲解歌词的内容,孩子既学会了唱歌,还能提高孩子的智力和增和他们的知识。
据研究,唱歌还可以防止或矫正口吃。幼儿期,小儿的语言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大脑与口舌以及声带之间的联系也不够协调,因此极易发生口吃。让孩子多唱歌,能加强大脑与口舌、声音之间的联系,防止发生口吃。
和说话不同,唱歌需要一定的力量,尤其是胸部的力量。胸部的力量增强了,肺活量就要加大。一般成年人的肺活量是3500毫升左右,而歌唱家的肺活量常在4000毫升左右。肺活量大了,呼吸的功能就提高了,因此,唱歌是一种提高呼吸功能力的好方法。
幼儿唱歌好处多幼儿歌曲的歌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有的歌颂祖国,有的让孩子讲卫生、爱劳动,有的是讲自然界科学知识的。边教唱边讲解歌词的内容,既能使孩子学会唱歌,又能提高孩子的智力和增和他们的知识。
据研究,唱歌还可以防止或矫正口吃。幼儿时期,语言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大脑与口舌以及声带之间的联系也不够协调,因此极易发生口吃。如果让孩子多唱歌,就能加强大脑与口舌、声音之间的联系,防止发生口吃。
唱歌和说话不同,唱歌时需要一定的力量,尤其是胸部的力量。胸部的力量增强了,肺活量就要加大。据科学家统计,一般成年人的肺活量是3500毫升左右,而歌唱家的肺活量常在4000毫升左右。肺活量大了,呼吸的功能就提高了,所以,学唱歌还是提高呼吸功能力的好方法。
]
开发孩子音乐才能全程计划
http://www.61zhaosheng.com   2006-1-17 10:21:51  聪明宝宝
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指对节奏、音调、旋律、音色的敏感度。当中包括察觉、辨别、表达、欣赏和创作的能力。最具音乐智能的代表人物:莫扎特、迈克尔·杰克逊。
开发孩子的音乐智能,应该越早越好,但“早”并不是说一开始就非要孩子学弹琴、学声乐什么的。因为音乐智能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任何急功近利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相比之下给孩子创造一个音乐的环境更重要。
妊娠期:
是开发宝宝音乐智能的第一个契机,
千万不要错过了对宝宝进行音乐胎教的好机会。前依斯特曼音乐学院名誉教授多拉德·谢特勒做了一个著名的胎教实验。这个实验持续了14年,最后得出结论:音乐胎教组儿童比没有音乐胎教组的儿童拥有更多的音乐天赋,学习也更好,所以及时对宝宝进行音乐胎教对以后宝宝在音乐方面的认知力发展有显著的影响。
0~2岁:
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宝宝对音乐的感知力和领悟力。尤其是让孩子多听,听一切优美的音乐,并可以从中观察到他是不是有音乐方面的天赋,或他对音乐有没有兴趣。
有音乐天赋的幼儿在这一阶段主要表现出对音乐的敏感性、极易被音乐所吸引。比如在他吵闹哭泣的时候听到一段优美的乐曲,他会突然停止哭闹,注意力会转移到音乐那方面去。如果你的宝宝出现这种对音乐的兴趣,那么恭喜你,你的宝宝可能拥有很强的音乐智能等着被开发呢!
2~3岁:
这一阶段其实是前一阶段的延伸和巩固,这时候宝宝听到音乐可能要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此时你要特别培养孩子的节奏感,给他听的音乐可以是节奏性比较强的,这样更能引起宝宝对音乐的兴趣。
同时,你还要注意宝宝是不是可以准确地跟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
3~4岁:
可以让孩子从单纯的节奏练习向旋律、音准方面过度,并可以让他配合乐曲接触乐谱。学习电子琴是这一时期不错的选择,因为电子琴在节奏、旋律、音准以及培养孩子音乐兴趣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总之,对于4岁以下的幼儿来说,最好还是让他们玩一些有关音乐的游戏。当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也可以放一些轻柔背景音乐,这不仅会让孩子玩得更专注,更有在不知不觉间优化孩子的节奏感。
4~6岁:
这个阶段是开发孩子音乐智能最关键的一个契机了,因为现在你可以让你的宝宝学习一些实际的音乐技能了,比如钢琴、小提琴、扬琴、古筝、二胡等乐器的演奏。而学习乐器,由于需要手眼协调分工合作,对孩子各方面的智能都是一个很好的训练。
例如学弹钢琴,事实证明从这个时期就开始学习的小孩子肯定比长大后再开始学习的人更具造诣,因为这段时期是学习钢琴的黄金时期,错过了实在太可惜。
或许并不一定每一位学音乐孩子将来都能成为贝多芬或是莫扎特,但作为父母也不应该放弃对孩子进行音乐方面的培养,因为一个从小就喜欢音乐,接受过音乐培养的孩子,长大必然热爱生活。
音乐教育“建设”孩子的大脑
http://www.61zhaosheng.com   2006-1-11 11:26:57  年轻妈妈之友
音乐对开发智力的作用
音乐对儿童智力的发育有重要的影响。实际观察发现,6岁以前的儿童对音乐有着天生的亲和力。而6岁以后,孩子的理性思维渐渐得到加强,知识越来越丰富,对形象性较强的音乐反而会逐渐地不敏感了。
那么,音乐为什么能开发人(尤其是儿童)的智力呢?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婴幼儿最初对音响感觉产生反应是在出生后三四周的时候;到4个月时,孩子对有节奏的声音(如拍打手鼓发出的声响)产生兴趣;到了一岁半,小宝宝会自发地哼唱不成调的“歌曲”;2周岁时能唱几句“正正经经”的歌曲,并有明显的节奏反应;3周岁时可以成段、成首地唱歌,也能够记忆旋律;4周岁时孩子就能边游戏边唱歌,音调、音高已经相当准确。
孩子在认识事物、了解身边的世界、学习人生知识的过程中,最早使用的器官是耳朵,使用最多的器官也是耳朵。孩子会用最纯真、最不带成见的听觉去感受世界上的一切音响,而音乐则是内容丰富、形式完美的音响组合。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单念词的儿歌和谱上曲子的儿歌,后者会更快地被孩子记住;光有动作的舞蹈和伴有琴声(或节奏)的舞蹈,肯定是后者更容易学会。这是因为,语言、音乐是由左、右脑分管的,“念”的歌只被一侧大脑接受,而“唱”的歌则因为有词有曲,就能同时作用于两侧大脑,使孩子能合理、全面地使用左右两侧大脑的功能,促进两侧半球功能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记忆和思维能力。光有动作的舞蹈和伴有音乐的舞蹈也是同一个道理。正是因为这个原理,所以音乐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
音乐对人类智力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它能加强人的记忆力。欣赏或演奏乐曲,能强化人的精神、神经系统的功能,使视觉记忆、听觉记忆都得到锻炼,并能加强情绪体验记忆。长期搞音乐的人,不仅有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都比正常人突出。生理学家也为我们找到了有关音乐促进记忆的奥秘:因为人的记忆过程与大脑的“边缘系统”有密切关系,而音乐能刺激“边缘系统”分泌的激素、酶、乙酰胆碱等增多,这些物质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广泛的影响,因此促进了记忆能力。
音乐对智力的第二种作用,是加强人的注意力。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警卫。也是智力活动的组织者和维护者,它能够捕捉信息,并能“聚精会神”,使思维焦点集中。人在欣赏或演奏乐曲中,必定要使注意力集中起来才行,经过长期的音乐实践,其注意力也必定会得到加强。
音乐对智力的第三种作用,是能促进人的想象力。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也是创造力的源泉。
音乐对智力的第四种作用,是培养人脑的抽象思维能力。音乐形象是比较抽象的艺术形式,没有具体的颜色、形态等外观形象,只能通过思维来理解。音律、节奏、乐曲结构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几乎可以和“科学皇后”——数学的高度逻辑性相媲美。因此,经常欣赏和演奏音乐,可以启发智慧,加强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以元极图理论探讨幼儿音乐教育
黄穗(南京幼儿师范学校,南京,210004;29岁,女,讲师)
黄剑月令  (南京林业大学化学系,南京,210037;教授)
摘要  元极图理论剖示了宇宙是自然和谐的巨系统,人是一小巨系统,人与天同构、同律,在人天相互关系中,音乐起桥梁作用,根据这一基本理论和幼儿的特点,探讨了在幼儿时期,音乐教育对人本性的开发、智慧增长、道德素质提高等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元极学;  人天观;   和;  元极图;   幼儿音乐教育
分类号G61o
近年来,元极学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科技界、教育界重视.  笔者拟用“人天合一,天人相应”这一元极图理论观点对幼儿音乐教育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幼儿音乐教育在沟通人天、益智开慧、生发本性中的作用.
1  宇宙是音的世界
1.1  元极学人天整体观的基本观点
老子《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元极学继承了老子的人天观,认为宇宙是自然和谐的巨系统,人是这个巨系统中的子系统.人与宇宙同构,同律,同参,同元,同序.人与天地并列为三才,人处于皇极位置.
人由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构成,肉体生命有限,精神生命无限.人的有限生命与无限生命相互滋生相互极化,使人体得以维持正常运转.人的生命蕴藏着无限的智慧和能量.长期以来,人们偏重有限生命的研究,不重视本性潜能的开发,使智慧与能力的利用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元极学人天观认为应该发挥人体肉眼所看不见的无限生命的作用,让有限生命与无限生命有机结合,使人自身的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和谐同步运转,达到人天关系的最佳稳态.
1. 2世界可以由音乐符号组成
自然界五彩缤纷,气象万千,其本质是“音”,即信息.宇宙是音的世界,自然界是音的世界,人体是音的世界,音存在于万物之中.人为万物之灵,是自然界的全息缩影.人天之间时时刻刻都在交换信息,以音贯通.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自然界是由“音”组成的一曲美妙和谐的天然交响乐.爱因斯坦说:“世界可以由音乐符号组成”.近代科学研究有力地揭示了音乐旋律与人体微观结构的关系.据报道,在大肠杆菌的核酸结构内,如果以音符标示不同的碱基,按其结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一首悦耳的乐曲.如将胰岛素的某些基因,以音符表示,则演奏出来的乐曲,好似肖邦的“葬礼进行曲”一些古典音乐与民歌经久不衰,正是因其旋律与人体某些结构有类似之处,听了使人和谐共振,得到美的享受.人体本身也有天然的节律,如走路是进行曲2/4拍;呼吸是摇篮曲3/4拍「z}.人的脉搏、脑波和生理周期等均有其自然的节奏与韵律.
2音乐是至和的桥梁
和,主宰着夭地万物生化返的运动,是人天观的核心,贯穿于夭地万物的起始、生发及其返本归元的全过程.元极学认为:“性命和则生,人物和则亲,人天和则灵”.音乐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沟通人天的桥梁.音乐可以将宇宙原始物质先天三元与人体场相通相融,以达到人体场的阴阳相和、人与人相和、人与天相和.音乐的创作方法不同于科学方法、逻辑思维,而是一种艺术方法、形象思维,特别能持久地、深刻地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所以,音乐在性命双修、人天合一的过程中,是通往三元极化至和的桥梁.
3幼儿音乐教育是生发本性的能源
3.1幼儿音乐是人生的摇蓝
人们往往终生难忘幼时的摇蓝曲,在人生旅途开始时,音乐就是最好的伴侣.人的生命来自天地、父母,胚胎中就蕴含着了天地自然信息.婴儿一落地,就以“呱呱”之音来表达对新世界的体认.婴儿的啼哭“终日号而不嘎”,是一曲美妙的音乐.哭是人类最初的发音练习,也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婴儿出生后,30 d就对声音有反应,60^90 d就会喃喃自语,这已是歌咏的前期表现.1周岁的婴儿已有与成人进行音乐对话尝试的能力,2-3岁就会自编自唱,表达体内和谐之音.幼儿(<3^"6岁)还不能完全理解成人的语言.但能“懂”音乐,能感受节律、旋律,能一享受音乐的韵律,能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感情[3]
婴儿时期((3岁以下)因受后天环境影响较少,还保持着天然纯朴的先天素质,体内含有大量的天地原始信息,故而是那么和谐、自然.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夭因素逐渐消减,后天因素逐渐增多,所以,必须及时给幼儿补充先天三元,以保持幼儿本性与自然协调,与宇宙贯通,而进行早期幼儿音乐教育,是较佳的方式.
3. 2幼儿音乐教育的无有互化
婴幼儿是最接近自然信息的人群,一首美妙的儿歌就是自然之音与幼儿体内之音从无化有、极化至和的产物. 幼儿的音乐教育,是通过唱歌、律动、音乐游戏、音乐欣赏、演奏等音乐实践活动进行的,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创造力.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综合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音乐教育不是直接用说理的方法,更不是用机械强制的方法,而是靠幼儿自己在音乐活动过程中的审美感受来完成的.幼儿音乐教育可使幼儿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启迪智慧,培养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技能及个性.幼儿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神童,而是为幼儿打开沟通宇宙的窗户,以有化无,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调和幼儿性命,使其身心和,与人和,与环境和,与自然和.在这个意义上,幼
儿音乐教育可以视为东方文化中的一种炼功方式,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放松自在,自娱白乐,与自然全息相通,使幼儿脏腑得到调整.在合唱、集体舞、音乐游戏等有形的活动中,培养幼)L与他人、与群体、与社会无形的协调能力及遵守自然规律、社会规范的自觉性.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宁静教育,既可使幼儿免受噪音干扰,又让幼儿亲身体验了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3. 3幼儿期是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
优美的幼儿音乐,是人天相应的产物,可使宇宙自然之力激活幼儿体内的信息,增加大脑q波,开发右脑(即音乐脑)潜能,使幼儿本性生发,促进幼儿信息系统与代谢系统健康发展.
据有关资料报道,2岁儿童的大脑皮质活动程度已与成人接近,4岁时超过成人的2倍,并一直持续到10岁,随着年龄增长,大脑皮质活动反而减弱.正因为幼儿生长发育较快,可塑性大,接受能力强,所以应当抓紧6岁之前的关键时期进行音乐教育,开发幼儿的智力潜能与非智力潜能.以德为先,以和为贵,自然无形化有形.譬如,爱因斯坦自幼受音乐的熏陶,弹钢琴、拉小提琴等音乐活动使他的右脑(音乐脑)特别发达,音乐发掘了他的大脑功能,优化了思维功能,增多了科学灵感,帮助他成为一个勇于创新的伟大科学家.
幼儿的音乐教育,最好从胎教开始,因为胎儿在母体内就汇集了自然界生化返全过程的信息.胎音是父母心音之会合,同时吸收了天地先天元音,是人的起源记录,对应着天地的起源.母亲聆听胎教音乐时,胎儿也在音的贯通下使先天三元得到有序的组合,并不断通过听音乐吸收宇宙三元,通无化有,使胚胎发育健全.所以说,音乐胎教是幼儿音乐教育的源头.
3. 4幼儿音乐有益身心的科学依据
古人云,五音联通五脏.占代五音:宫、商、角、徽、羽,即五个音1,2,3,5.6,一一相对于人体的五脏:脾、肺、肝、心、肾.人体内之五音调和,则经络畅通,心康体泰.人体内之音一旦紊乱失控,则五脏能量不平衡,人体场遭受破坏,身体出现异常,五音不和,疾病丛生.正因为古典音乐五声音阶妙合人体五脏之音,故欣赏古典音乐可使幼儿身心舒畅,喜乐自生.在十月胎音上发展起来的元极音乐,体现了人体的遗传密码,也是由五声音阶构成,并以微音为主,可悦耳养心,益智增慧,特别适宜于作幼儿活动的“背景音乐”.
此外,许多优秀儿歌,也多由五音组成,均为儿童所喜爱.如聂耳的《卖报歌》以充满激情的“微”音为曲首,抑扬顿挫,鼓舞报童“耐饥耐寒满街跑”;最后4小节用连续跳跃的“角”音,表达了报童在逆境中企盼“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的乐观心情.又如,蒙古儿歌《草原小牧民》的乐曲中,频繁使用柔和幽远、启迪心灵的“羽”音,使幼儿好似身临其境,骑马扬鞭,簇拥着朵朵白云般的牛羊,奔驰在草原上.“草儿青青牛羊肥,看在眼里喜在心”,小牧民的自豪之感不禁油然而生.
4幼儿音乐教育与元极图理论
幼儿音乐教育用元极图理论概括如下:以与宇宙和谐的人群(幼儿)为对象,用和谐的教具(幼儿音乐),用和谐的方法(幼儿自身感受),通过无中生有(幼儿音乐是天人相应的产物)与有中化无(幼儿音乐生发幼儿本性),进行自生、自化、自返与互生、互化、互返(音乐教育),使幼儿达到和谐的境界(天人合一),见图1.图中,宇宙信息巨系统为无极(元音);幼儿(阴)与音乐(阳)为太极(元气);幼儿本性为阴中阳;音乐旋律为阳中阴;幼儿本性与音乐旋律和谐共振产生皇极(元光),即幼儿性命相和、人与物和、人与天和的境界.
5参考文献
1张志祥.元极学选编:一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2[美〕爱德温戈登.论儿童音乐才能之发展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1986
3张志华.幼儿音乐教学法.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
人天科学研究  1997.2
小班幼儿民间音乐教育初探
陆凤桃    雷梅菊
民间音乐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艺术教育理论,通过歌谣、儿童歌曲、说唱、锣鼓、律动、游戏等民间音乐形式对幼儿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民间教育形式上,民间音乐最容易走进幼儿的心灵,最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理解,也最容易引起幼儿的共鸣。
我们利用健康的、优秀的民间音乐作为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向孩子们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在适应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前提下,发挥幼儿的潜在音乐才能,用节奏鲜明的歌曲、乐曲及优美的舞蹈来培养幼儿感知音乐美、理解音乐美的能力,并通过美好的音乐艺术形象,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兴趣入门,直观教学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幼儿的兴趣是不稳定而多变的。兴趣浓厚,情绪积极时,他们接受事物就快;在没有兴趣,情绪消极时,往往对作用于他们感官的事物没有反应。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就像一双为幼儿不断拔开摸索求知途中的神秘面纱、推开一个个美丽花园的门的手,把幼儿带到美的面前,让他们充分地去感受,真诚地去热爱,再投人地去学习。我们的民间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每次活动结束后,让幼儿口有所哼,身有所舞,心有所恋,热切盼望下一次活动的到来。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相当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要具有能引起幼儿强烈兴趣和求知欲的本领。
日常生活中的美是幼儿最接近、最熟悉、最易感知的,也是最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我们在活动室墙壁上布置贴画,如:楼梯阶似的音阶图案、有情节的歌曲的插图、民间乐器图片等;在民间音乐角里摆设有简单易上口的歌谣的音乐盒,装有水的杯子和小竹棒,笛子、口琴等,这些环境最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引发其兴趣与情感,使幼儿活动的空间处处充满音乐。教师随时随地结合实际对幼儿进行音乐知识的渗透,注意启发幼儿用自己的想象去讲述歌曲的有关情节,边哼边跳,在回忆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这样,在教师循循善诱下,幼儿会兴趣冉然地、不知不觉地、毫无压力地、自愿地跨进民间音乐艺术的宝殿。
音乐作为听觉艺术,运用音响、节奏、旋律等塑造出艺术形象,来影响人的情感。因此,我们首先要培养幼儿的良好听觉能力,才能去感知音乐艺术的美;例如在《山娃娃赶山会》的舞蹈音乐中,教师从节奏人手,让小朋友感受其强烈的节奏感,用“啦”、“哒”来哼歌感受其旋律,再启发幼儿自编动作,体会其快乐的气氛。由于听懂音乐,小朋友的情绪马上被调动了起来,并积极地投人舞蹈的学习中。
除了传授具体的民间音乐教本外,我们还创造机会,将民间歌谣、民间秧歌等介绍给幼儿,让他们了解各种民间乐器、民间音乐形式的特点、风格及其演唱技能,令孩子对民间音乐的浓厚兴趣持续不衰。
二、以美感人,陶冶性情
音乐还具有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特点。引起幼儿感情的共鸣是民间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教授广东音乐《吃果果》,活动前先让幼儿了解“孔融让梨”的故事,然后通过故事进人音乐。在幼儿熟悉音乐的基础上,教师为幼儿准备好道具水果,鼓励幼儿自编自演,教师在旁观看、指导。该活动之后,许多家长纷纷惊喜地向老师反应,他们的孩子懂得把好吃的东西让给长辈或与别人分享了。又如(找朋友)的音乐活动教育孩子要相亲相爱,做好朋友。《找小猫)的音乐活动让小朋友明白,做好朋友就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呼小鸡)的音乐舞蹈则进一步表明团结力量大。教给幼儿(包棕子》一歌时,讲一讲屈原的故事,升华其爱国的情感。音乐所具有的美能起一种潜在的教育作用,这种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活动使幼儿在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形成了好的品质。
音乐艺术不但能促进幼儿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且还能使幼儿了解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如(四季歌)让幼儿了解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象,歌词内容和优美的曲调使幼儿了解大自然的美,培养了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提高艺术表现力
“音乐知识的不断积累,丰富了幼儿审美表象,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审美想象,从量变到质变,以音乐教育为手段完成了对幼儿进行创培美的培养过程。”民间音乐教育不但要让孩子们自小学会欣赏我国古老而神奇的民族文化,更重要的是通过民族音乐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性的表演,从而提
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如:在《找小猫》音乐活动后,小朋友已能熟练地掌握乐曲和游戏的规则,不再满足于扮演小猫了。接下来的第二个环节“延伸活动”中,幼儿纷纷要求表演其它所熟悉的动物:猴子、小狗、小鸭、大象等,而且还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导自演了一个小聚会—快乐的森林。有的扮演小猫:拔胡须,踞着脚尖走路;有的扮演逃亡的老鼠:偷偷摸摸,见洞就钻;有的扮演威风凛凛的老虎:一副皇者至尊的模样……,还能随着不同的音乐节奏“安排”出场顺序,热闹非凡,实在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在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的同时,幼儿通过对比、模仿,表演能力得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幼儿
为自己创造的形象而欢呼。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机关二幼)
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