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的罪与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19:22

 



一本50多岁的户口本,深刻地改变过中国人的生活。对于普通的中国人而言,它承载过希望,也禁锢过理想——户口本在决定凡人命运的同时,也承担了妨碍幸福的罪名。



  整个三月,户口成为了属于所有中国人的话题——3月1日,13家报纸发表的“共同社论”《提请两会代表委员敦促加速户籍制度改革》,让中国的户口本再度成为焦点;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表示,2010年中国将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

  全球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中国至今属于其中之一。在中国,人人都有一个关于户口的故事——《新周刊》通过新浪微博向网民征集“中国人的户口故事”,反响前所未有地强烈。

  一位中关村软件公司的老板老顾,有一台车,有两套房,手下管着六七十号人,正为自己8岁大的孩子上学问题犯难。他是江苏农村户口,他爱人虽然有北京市蓝印户口(工作居住证),但已过期。老顾准备了四五万块赞助费,准备把孩子送进中关村旁一所小学,结果因“要先紧北京户口的”被拒之门外。同时,老顾的公司又不太欢迎北京人:“北京人没生存压力,没竞争力,说不好听的,我公司就不招北京人,不好管。他们不像外地人,工作对他们来说就是糊口,没干劲。”

  一位2008年毕业于北京某大学法学系外地户口的本科生,在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他说的事儿是,2010年伊始,北京市律协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在京注册律师申请的政策,人事档案不在北京市所属人才机构存放的人员,将无法获得在北京市律师事务所申请实习的资格。“表面说是档案问题,实质是拿户口说事。若无北京市户口则无法进入北京市律所执业,这是赤裸裸的户籍歧视。”

  一位广州的“蚁族”,说的是他大学同学的故事,同学因家境不好拖欠学校4万多元学费,毕业快两年了,毕业证和户口都还被压在学校,成了“黑户”;一位上海女白领讲述了一个征婚奇遇,她的一位闺蜜与人相亲,“某男见面两次,言迫切娶之。问其原因,曰:你有上海户口且没工作(闺蜜开网店,月入5000元左右),可申请经济适用房……”

  网民Sophie称,她于1978年出生在湖北某县城,因父母想“超生”个儿子,便没给她报户口。1985年,Sophie小学入学注册,出生年份糊里糊涂被写成1985年,这个错误一直持续到她报考大学。“上大学要转户口,我发现这个问题挺大的,总不能12岁读大学吧。”于是七弯八拐,托熟人找关系找到管户籍的一位公安局副局长,副局长当场拿过户籍卡,大笔一挥,批示:同意徐××同志1978年出生!Sophie回忆:“特大气、特流畅的字儿!我脑袋登时乱码!敢情俺都青天白日活了18年头了,还需要领导亲自批准我于1978出生!岁月如斯,唯有那句‘同意徐××同志1978年出生’还批示在我户籍卡上,熠熠生辉。”

  “共同社论”发表后不久,即引起广泛关注,有网友称其为今年两会“民间一号提案”。关于中国的户口问题,社论结尾的话足够激动人心:“我们希望,我亿万国民,地无分南北,人不分城乡,都拥有同样的就业、医疗、养老、受教育、自由迁徙的权利。我们希望,一项为患数十年的弊政,能终止于我们这一代人,让下一代人真正享有自由、民主、平等的宪法赋予的神圣权利!”

  1998年,《新周刊》推出专题《户口里的中国人》;2001年,《新周刊》推出专题《狗日的户口》。当年《狗日的户口》里的话,用来描述9年后的现在,似乎仍未过时:“在网络已颠覆性地改写当今社会的几乎所有游戏规则之后,这种封闭的、僵死的、叫人无能为力的旧户籍制度,也该彻底歇着了。”





中国户籍改革大事记

第一阶段:1949—1958年 自由迁徙期

  外地人进城很容易,3天内到有关部门登记暂住户口,居住期超3个月,就可申报常住户口。

  1954年,中国颁布实施第一部宪法,其中规定公民有“迁徙和居住的自由”。

  1955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规定全国城市、集镇、乡村都要建立户口登记制度,开始统一全国城乡的户口登记工作。

第二阶段:1958—1978年 严格控制期

  中国不仅确立了专门的户籍管理制度,对人口流动进行严格控制,还在新颁布的宪法里取消了有关迁徙自由的规定,户籍制度开始成为限制人口流动的一大枷锁。

  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户籍管理制度确立,中国政府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

  1963年,依据是否拥有计划供应商品粮,中国将户口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这标志着二元化社会经济体制影响下的户籍管理二元制的正式确立。

  1975年,宪法正式取消了有关迁徙自由的规定,此后一直未恢复。

  1977年11月,规定每年从农村迁入市镇的“农转非”人数不得超过现有非农业人口的1.5‰。

第三阶段:1978年后 半开放期

  一些地区宣布取消“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的 “二元制”户籍登记管理模式,实行“一元制”模式,统称为居民户。户籍改革也开始由最初试点的小城镇向全国范围扩展。

  1985年7月,《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颁布,允许暂住人口在城镇长期居留。

  1992年8月,小城镇、经济特区、开发区实行“当地有效城镇户口”制度。

  1993年12月,上海市施行“蓝印户口制”。

  1994年,建立以常住户口、暂住户口、寄住户口三种管理形式为基础的登记制度,并逐步实现证件化管理。

  2001年3月30日,国务院批准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各地纷纷宣布进行“取消指标限制、实行准入制度”、“打破城乡界限,实行城乡户口登记一体化”等户籍改革。

  200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中国总体上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到2020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将基本建立。

  2009年2月上海颁布 “户籍新政”,规定持上海市居住证满七年,参加上海市城镇社会保险满七年,依法纳税,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无违法记录者,可申办上海市常住户口。

  2010年1月1日起,广州、东莞等4城市取消暂住证,全面推行居住证。(以上据公开报道整理)




中国户口之最


最具标志性的暂住证
  2003年3月17日晚,27岁的孙志刚(广州某公司美术平面设计师)外出上网,因无暂住证被非法收容。3月20日死亡,经法医鉴定其系遭毒打致死。6月20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公布。8月1日,1982年制定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废止。

最具“奉献精神”的户口买家

  张某,20多岁,央视女记者,为落户北京,2007年至2008年间,被假冒“国情局长”程朝俊骗取2万多元,并被骗至宾馆“为国家利益奉献肉体”。2009年5月,程朝俊因犯诈骗罪,被北京海淀法院一审判刑10年半。

最具戏剧性的“黑户”

  2003年至2006年间,张某、付某、富某、胡某钻空子,合谋使用过期的人事局介绍信、虚假的高校派遣证、无效的某公司户籍申报材料,骗过警方户籍管理人员,在3年中为91人成功办理了北京市户口,非法获利107万元。办假户口的人中包括知名导演王小帅。这是北京最大的一起倒卖进京户口案,北京海淀法院以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判处4人有期徒刑5年到3年。

最具“艺术气质”的户口骗子

  石山石,知名画家,以画牛知名,号称“当代牛王”,2007年6月至9月间,他以为山西煤老板张某之子办进京户口为名,先后3次骗得40万元。今年2月被北京顺义法院以诈骗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1年。

最具尴尬性的“集体户口”

  一个外地大学毕业生进入一个新城市工作,一般只能以“集体户口”的方式挂靠在人才市场。这类“集体户”的奇特之处是,它和民政部门的规定、计生政策相互作用后,只要集体户口者没有在这个城市拥有房产或直系亲属,他就结不了婚。

  这种户籍怪状普遍存在于广州、苏州、沈阳等地。

最具悲情色彩的“黑户”

  刘瑞良是北京人,他在北京有集体户口。他的妻子有外地户口。2006年,他们生了一个孩子。为了给孩子上户口,他奔波了43天。北京规定,孩子跟父亲落户,父亲在北京必须有房产,刘瑞良生活拮据,没有房产。于是,孩子未被北京接纳。刘瑞良因重度抑郁,摔死了只生下43天没有户口的儿子,获刑10年。

最体现生命价值差异的户口

  2005年10月23日,北京市朝阳区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同坐一辆夏利车的两名乘客死亡。男乘客金文植,吉林省延吉市人,城市户口;女乘客赵小英,陕西省大荔县人,农村户口。2006年4月13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对这起交通事故作出一审判决,肇事方赔偿金文植家属41万元、赵小英家属17万元。在同一起车祸中,由于户籍不同,家属得到的赔偿金额相差24万元。

中国最多户口的人

  2002年,黄先生给《中国青年报》写了一封信《怎么办?我的五个户口》:黄先生户口在北京,2000年春节前到深圳出差,因为没有暂住证,被几个身着“迷彩服”的人当做“盲流”关了一夜。因他要在深圳长期做生意,于是找人花4万元办了个深圳户口,有了深圳身份证。此后,他在武汉、海口、郑州注册了分公司,第一件事不是开展业务而是先给自己弄个当地户口和身份证。每次出差,他都带着“5张同名同姓却不同地方不同号码的合法身份证”。

被盗用最久的户口

  2008年11月,大学毕业七年陈丽荣去银行办理业务时,偶然发现自己是一名“黑户”,她不能到银行开户存钱,也不能办理结婚。原来,陈丽荣早年在重庆江北区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读书时,户口被女老师克隆给亲戚用,盗用时间长达7年之久。

最值钱的城市户口

  一位河南籍来京农民工刘永全算过一笔“户籍账”,算出一个北京户口价值100万元:孩子在北京上学,按目前农民工子弟学校小学600元/学期、 中学1000元/学期算,仅9年义务教育阶段我就能省13200元;如果能像北京人一样参加“一老一小”医疗保险,每年交100元就可获得最高17万元的大病医疗保障;如果我暂时找不到工作,全家四口将获得北京市每月300多元的低保金,按近10年来每年我失业2个月算,我将获得政府12000多元的补助;最优惠的是,如果我申请到一套9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按房价2万元/平方米,卖了房我至少能获得80万元。(以上据公开报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