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蓬有座桥:记载过去沟通未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08:04

加蓬有座桥:记载过去沟通未来

2010年7月31日   03:聚焦世博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任翀

昨天,加蓬舞蹈家们的民族舞蹈表演活力四射。 本报记者 张驰 摄

  加蓬馆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藤桥——按照最初的设想,加蓬馆想让游客走一走这座桥,在摇摇晃晃的过程中感受加蓬人在原始森林中的生活——可出于安全考虑,最终取消了这一环节,而是把藤桥变为馆内最重要的展项之一。

    虽然不能亲自走一走,但当加蓬馆馆长巴蒂斯·姆巴·翁多介绍完这座桥,记者发现了背后两个有意思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乡村与城市。位于中非的加蓬横贯赤道,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5%,当地民风淳朴、治安较好,因此被誉为非洲的“和平绿洲”。拥有木材、石油、矿产等富饶资源的加蓬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原始森林走向现代世界。而藤桥恰恰成为乡村与城市的纽带。翁多说,在加蓬南部,很早就出现了藤桥。有了这些桥,偏僻乡村中的居民就能带着他们的自然资源走出来,城市里的人也能把新产品、新创意送进去。于是,城市与乡村通过这一座座藤桥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

    “现在走藤桥的加蓬人少了很多,因为我们有了现代化的大桥。”翁多表示,说起现代化的大桥,不得不提加蓬和中国间的关系——这就是第二个故事。早在30多年前,加蓬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虽然加蓬是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但当地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这个时候,中国向加蓬伸出了援手,不仅帮助加蓬人建造了一座座钢筋水泥的大桥,还为他们带来了一栋栋现代化的建筑。在加蓬首都利伯维尔,参议院、众议院、广播电视中心、中加友好医院等建筑,都出自中国友人的手。有了这一座座新的“桥”,加蓬和中国在其他领域的交流也多了起来。每年,都有不少加蓬人来中国留学;也有不少中国商人到加蓬投资发展。“我们馆的工作人员大多会讲中文,因为他们都是从加蓬去中国的留学生。”正在翁多向记者介绍的时候,馆里的工作人员洛莱勒笑呵呵地走过来,用标准的汉语和记者打了招呼:“欢迎你来加蓬馆!我在中国学了八年汉语,我喜欢中国,在世博会结束后,我还将在中国继续工作下去!”

    采访最后,翁多还告诉记者,加蓬人很喜欢这些藤桥,即使它们不再是主要的交通道路,也不愿拆除。一方面,藤桥不仅记载了加蓬的过去,更提醒大家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不要忘记保护自然和原生态;另一方面,藤桥也寓意着沟通,提醒加蓬人在迈向未来的进程中,少不了海外的朋友们的帮助,未来更要延续这种沟通与交流。

本报记者  任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