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所知道的一些浙江小老板的创业发家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41:33
by 月色溶溶
山西出了黑砖窑事件,全国上下义愤填膺痛心疾首。为什么山西会出那样的事情?为什么山西的老板们只会开矿难不断的小煤矿和把人奴役成“奴隶”的黑砖窑污染社会、自然环境来发家致富?为什么那些小煤矿黑砖窑总跟当地的头头脑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平头老百姓就不能创业了?资本的积累就一定那么肮脏和血泪?创业成老板成富翁的路真的只有那么窄?我真是想不通。http://www.cchere.com/article/1104577
现在,我来讲讲我知道的普通浙江“小老板”们的创业故事,给大家听听。那些声名赫赫的各种排行榜上有名的私营“大老板”,自然有各种资料可查,就不需我来多舌了。都说浙江民营经济好,但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往深里说一般人就不太清楚了。在我看来,其实这些遍地芝麻一样的普通“小老板”,才是生气勃勃的浙江民营经济的基石。
第一位我比较熟悉的老板姓周,现在咱们可以叫他周老板了。周老板是我哥哥的初中同学,在他还是小周的时候,可以说是家境贫寒,毫无背景。我们浙江下岗职工不多,可他爸爸偏偏就赶上了这事,周妈妈也只是一个普通裁缝。
小周大概十年前,从杭州一所美术学院的服装设计专业毕业以后,终于要踏入社会,面对许多烦人的现实问题。就象现在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样,他开始也找过工作。可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没有任何资历和背景,能怎么样?现在学服装设计的大学生出来,也才二千的工资,那时更只有一千多点。找来找去,怎么也无法令对人生有远大梦想的小周满意。http://www.cchere.com/article/1104577
不甘屈服于命运的周老板决定万事不求人,自己创业了。周老板是学服装设计的,妈妈是裁缝,杭州是一座服装城,我们知道,他当然会去做服装。他决定去市场卖自己做的服装。如果在其它地方呢,这说不定是个很困难的决定。可能大家会想,这是一件多难多需要勇气的事情,周老板在未来无数的困难面前一定想了很多。但在浙江,象周老板这样决定自己创业,还真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是很普通的事,见得多了,其实很平常。
创业,说到底不就是一个买卖关系吗?农民种出了菜,挑着担子去街头卖一般卖得掉吧?人家需要啊。服装创业也一样,你要吃菜,你一样也要衣服穿吧?衣食住行、吃穿用度各种日用品,只要是你需要的,我生产出来卖给你那就是我创业了。在许多象小周一样的浙江人眼里,真的就可以这样想问题。
未来的周老板就去跟爸爸妈妈商量,妈妈也支持他。但头一个问题,创业需要钱,家里那点积蓄不够。不够也有办法,对小周来说幸运的是,即使象他这样一个没背景的人,也可以借到钱。因为浙江民间地下金融发达,对普通人创业帮助很大。只要人家知道你是实实在在去做事情,一般还是能借到钱的。利率嘛,我知道的行情是,十万块借贷一月一般给一千利息。现在银行房贷年利率也得百分之六左右,民间借贷还不到银行房贷的两倍。关系好的,利率还能更低,借一万每个月给个五六十七八十。周妈妈大概帮他从各种渠道一共借了十万元。十年前的十万,虽然不算多,但也够做点事了。http://www.cchere.com/article/1104577
启动资金有了,周妈妈就拉了一些同行裁缝大妈们,七八个人,三五条枪,那么干起来了。这是一个典型的浙江家庭作坊。值得注意的是,周家一开始就拉了别人来一起做工,我们将会看到,这对生产效率的帮助是很大的。那些裁缝大妈们的传统营生,是给人订做衣服。因为慢慢大家都爱买成衣去了,又省时又漂亮,越来越少的人会买布料找她们做衣服了,生意不太多了,她们正没事干呢,既然周老板给开工资,她们当然愿意。甚至可以借用她们手里本来就有的机器:缝纫机,这样周老板除了另外的一些必要机器,就又省了一笔买缝纫机的资金。
大妈们从不远的绍兴轻纺城里进了布料,就要开工。绍兴轻纺城据说是亚洲最大,义乌小商品城全国名气第一,它的名气就是第二。它什么样的布料都有,贵有贵的,要便宜的更是拿手好戏。
“厂房”就在周老板家里,周妈妈收拾出了一间房,在这儿裁剪在那儿缝合,安排一下也够了。刚开始,人不多,周妈妈自己也干活。大妈们有活就干活,有时候还加班,没活就回家。那些活对她们来说不是难事:裁剪反正有图样,然后的上大身、袖子、衣领、纽扣都会。有时侯活急了,周妈妈也允许大家拿回家去继续干。http://www.cchere.com/article/1104577
就这么简单的一个安排,已经有工业生产的意思了。如果一个裁缝做一件衣服,工序不少,可能要大半天。大妈们不会这么笨。就拿裁剪来说,一个大妈拿把大剪刀,少说也可以一次裁好十几块叠起来的布。要是用上电动的切割机更不得了。上衣领这个活,就由一个大妈专干,上一个一元钱,衣领大妈一天挣个五六十很正常。如果大妈们在自己家各自为政,加起来一天也就能做个十件衣服。可要是上周家来分工合作,做出上百件也不奇怪。听说亚当斯密写的书里有个做针的工厂的例子,我想到的却是浙江的家庭服装作坊。
生产好象没周老板什么事,那他在干嘛?他常驻杭州女朋友家里(这也是小周的一个心病,后面再说),摸市场、设计样品、画裁剪图、决定产量,再送妈妈那里生产。我在电视上看见过介绍,说香港法国今天出了什么服装新式样,明天国内就能出来依样画葫芦的,我信,因为周老板就经常那么干。
大妈们一天一百件服装眼看生产出来了,你肯定要问了,怎么卖呢?别急,咱们下回再讲。
浙江专业市场很厉害,几乎占全国专业市场的半壁江山。义乌的小商品,绍兴的布料,余姚的塑料,海宁的皮革,永康的五金,都是全国第一,声名远扬直达全球。这些专业市场,有的是原料来源,有的是销售渠道,几乎覆盖了周老板生意的每一个关键环节,对他这样没什么背景的普通创业者帮助极大。
这些专业市场是怎么来的?很多市场起先都是由一地区一区域的产业,自发形成一定规模的“马路市场”。然后当地政府出面,批地建楼,分设经营门面,出租给经营者,并成立专门的市场管理单位来管理、服务于这个市场,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
这不是政府在摘取胜利果实。在浙江,很多专业市场在政府的引导和管理下,规模越来越大,名头越来越响,政府在市场建设这一块,实实在在做了不少事。当然,政府也有很大好处。经营用的摊位因为生意旺越来越抢手,政府收的租金高还在其次,整个产业要是起来了,会极大地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http://www.cchere.com/article/1107551
一些外地政府原先不懂,还借管理之名乱收费,急功近利破坏市场。近来各地政府都知道专业市场的重要性了,没有市场还要借各种名目硬搞,有点什么文化背景就开一个“XX节”拉人来做生意。很多外地政府自己没钱也不会做,就引进浙江老板的资金,也想开发成立各种市场。可惜的是,那些市场的货源,很多还是从浙江运去的,所谓的市场,比浙江从草根成长起来的市场差多了。市场也不能是无源之水,没有当地民间雄厚的产业做依托,跟浙江根本不是一个味,甚至不过是浙货的又一个销售渠道罢了。
咱们回头说周老板的服装。周老板早就想好了服装销售的主攻目标:杭州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这个四季青可不得了,名气非常大,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服装一级批发与流通市场,全国各地客商云集,销售量巨大,号称“中国13亿人口人均一件衣服来自四季青”。
别看名头吓人啊,这个四季青我也去逛过,不过是其貌不扬一座楼。楼里面呢,是一个个二三十平方米的房间,就是批发商们营业的“摊位”。不宽的走道里人群攘攘,全是全国各地来的客商。各家商户忙忙碌碌,这些批发商有些是去工厂拿货,有些直接就是服装企业的门面。我看中件衣服想讨价还价,人家根本就爱理不理的。那意思是:只买一件?一边去,门外那么多大卡车等着一次几千件提货呢。http://www.cchere.com/article/1107551
周老板首先就是要把大妈们做出的衣服,从周家(在宁波)往杭州运。这也不是难事,本来路就不远,各种货运方式还应有尽有,价格低廉,汽车不到两个小时就过来了。按自己设计做成的衣服终于拿在手里可以推向市场了。周老板这时住在女朋友家里,女友大他两岁,很喜欢他。女方家人对他其实也不错,没觉得他是个穷小子就看不起他。不过他心里还是不自在,总觉得自己是为了创业,被迫谈了这个女朋友,还屈居别人家里。不管怎么样,他和女友就拿着样品直奔四季青。
第一回推销嘛,总有点不好意思的,不敢往人多的摊位走,要是看哪家批发商门前一批人马走了,稍微有点闲了,就赶紧凑上去:老板,你看看这衣服怎么样?
其实批发商都是些生意人,见得多了,并不会看不起初次创业的人。如果做的东西能帮批发商赚钱,他们当然欢迎。周老板毕竟是中国美术学院(在杭州,是个全国知名的艺朮院校)服装专业毕业的,水平还是有的。设计出来的衣服别具特色,既时髦漂亮又适合家居,不是时装台上的摆设。那些批发商也不乏识货的,周老板表示可以先不收钱,只是寄售,等衣服卖出去了再来收钱。这么走了几家之后,就有两家老板同意摆卖他的衣服了。http://www.cchere.com/article/1107551
所以说知识真的既是精神力量也是物质力量。即使是自己创业,像周老板那样有专业技朮的还是有优势。往大里说,浙江重教育的传统和重商的文化,不仅没有矛盾,反而能互相促进。
布完货,周老板跟女朋友回家等消息,起先几天强忍着不去打听。过了三天直奔四季青,那两家批发老板见了他们就笑嘻嘻地说:你们的衣服全卖掉了,很不错啊,货款这就给你们。你再拿些来吧,这次可以先付你们一部分钱。
欣喜的周老板知道,他的服装事业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的路初步打通了,市场的大门已经向他打开一条缝了。他已经可以收回一些流动资金,建立资金流水,而不必靠当初的十万元撑着,最危险的阶段过去了。以后,他要想的是,复制循环和扩大胜利果实。当即他就安排让家里的作坊扩大产量。http://www.cchere.com/article/1107551
由于成本不高,只要能在批发市场上卖出去,他的资金积累的速度非常快。有人可能要问,他的家庭作坊除了人工,要不要额外的开销,比如稅收什么的?还真就是这么简单,不就是一群大妈在一起干活么?大妈们只管干活,饭都自己回家吃,都不算一个企业,政府根本不管。
就像一棵小苗,周老板的事业慢慢长大了。周家的小房那点生产空间,根本对付不了越来越多的订单。他要去租厂房了,工人也很快会超过一百人,这时就不能再象地下家庭作坊这样混了。他去工商注了册,算是一个正式的企业了。有了信心,他还在四季青租下了三个摊位,自己当起了批发商。也卖货给别的批发商,但自己直接批发销售自家厂里的服装,省去中间批发商的那一道坎,利润要高得多。这是很关键的一步。有些大客户,中国市场大啊,一次就要一大卡车的货,干零售或者是当二级批发商销到外地去。周老板和他们直接接上线了,大订单多得很,生意很快就做大了。
后来,周爸爸下岗的那个地方国营丝毯厂要卖了。周老板生意做得连租的厂房都嫌小了,就想盘下来。自有资金不够,就下决心借钱也要买下来。他有稳定的现金流,自己有信心,人家也愿意借钱给他。那丝毯厂的地皮其实不小,但当时中国经济不象现在这么火,宁波房地产也没火起来,居然给他买到了个地板价。搬进去,工人很快就两三百了。中午供应午饭,地方大了,有外地民工想要住厂里的还可以给解决住宿。现在光这块地,周老板就赚大了,到现在地价不知道翻了几番了。http://www.cchere.com/article/1107551
再后来,周老板觉得生产和销售分开杭州宁波两地毕竟不方便,自己在杭州也有能力解决厂房了,就把工厂全搬到了杭州,周爸爸周妈妈当然也做杭州人去了。原来买的厂房也不卖,就租给了别人家的厂子。
最后的后来,周老板真成老板以后,他看自己的女朋友不顺眼了。这个女朋友比他大两岁,长得也一般,他心底并不真正喜欢。可当初,他还是赤手白拳,他毕竟需要在杭州有落脚的地方,事业的发展也是未知数,也就那么将就了。可是现在,自己有钱了,长得也不差,还怕找不到年轻漂亮的女孩子?
而且,他很狡猾。前几年女朋友眼看30多闹着要结婚的时候,他就拿“订婚”敷衍她,办了订婚酒,却一直没真结婚。不知怎么就给他混过去了,反正订婚没有办结婚证,没有法律效率。以后两边撕破脸了,女方就分不到家产。要是有结婚证,总得分一半吧?http://www.cchere.com/article/1107551
所以,周老板终于结婚的时候,新娘子不是那个跟他一起创业却比他老的女朋友,却是一位比他年轻七八岁的很漂亮的女孩子。我在心里都悄悄骂:陈世美。。。
好了,周老板的创业故事讲完了。下回呢,咱们就再讲另一个小老板的故事,那个小老板可不像周老板这么一蹴而就,他的创业路曲折着呢。。。
说完了小周,咱们再来说小许。这个小许是我家的邻居,他妈跟我妈关系不错。许妈妈还特别爱聊天,常来找我妈絮叨,我经常在旁边听着,所以比弄堂里的邻居们知道他家的事情更多点。http://www.cchere.com/article/1110869
小许人并不笨,但从小就不爱读书,成绩不怎么样,上大学根本不敢想。初中毕业后,混到本地的一个中专学校,学电子电器。小许在那种中专学校也就是混个日子,没学到什么东西。用许大妈的话说,学了那么长时间,家里冰箱坏了都不会修,电路有毛病电灯不亮了也查不出来。。。
虽然学得不怎么样,只混来了个漂亮同学当女朋友,三年以后,小许还是毕业了。
毕业了做什么好呢?许爸爸许妈妈一直开服装店、皮鞋店,经济条件还不错,倒不图他能帮家里挣多少钱。可一个大小伙子,总不能一天到晚躺家里睡懒觉吧,那像什么样!就让他出去工作。一个社会新人,出去找事做,如果做不了公务员,也就是去打工了吧?要有才能,倒可以去象流浪歌手一样去当“艺术家”,但他也不会。浙江打工的活到是不少,无论是谁想找个工真是一点不困难。小许就进了一家当地的私企做工,还是生产线上的一线工人。http://www.cchere.com/article/1110869
小许这种娇生惯养的人,吃不起苦,做不到半年,就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了。他见周围多的是自己创业的例子,就想:我这么聪明,也不比人差在哪了,凭什么就得去当工人吃苦做工?凭什么就不能创业?其实他倒真有些聪明劲,只是以前都用得不是地方。既然想创业了,小许就琢磨上了。别的啥先不说,创业首先得有项目,这他还是知道的。这时候,他想起了他一个朋友的爸爸。
象小许这种不读书瞎混的人,多半交游广阔。许妈妈倒也看得开,隔三差五就在家里开大圆桌山珍海味地招待他的朋友们,只怕家里唯一的宝贝儿子没面子。这些 “酒肉”朋友里,就有一个姓黄的。小黄本人平常得很,可他爸老黄,却是我们那儿的传奇人物。
老黄教育背景不错,是文革前清华大学毕业的,到我们这工作,大约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按说当时大学生很少,社会就再乱,老黄也正是大有作为的时候。可他用他的聪明才智干的第一件大事,却是造假粮票!http://www.cchere.com/article/1110869
粮票我没见过,据说以前是跟钞票一样重要的东西。你要是只有钞票没有粮票,都没有办法买只包子来吃。那年月,每个人每月定量供应,你要多一斤都没有。人口多不够吃的人家得到处去黑市弄粮票,要不就饿肚子了,也确实好些人吃不饱。老黄不知怎么就琢磨上了,还真造了不少假粮票,让自己家人拿去换吃换喝。
其实,黄爸爸的假粮票据说造得天衣无缝,别人根本看不出来。可是问题出在老黄的妈妈,就是小黄奶奶的嘴上。她看人家叹气说家里粮票不够吃,一时嘴快,竟然得意地说:“我家的粮票可是吃不完的。。。”有那听见的一合计,越想越可疑,就把黄家举报了。黄爸爸自己“做”的粮票有没有拿到黑市换过钱,那么久以前的事我只是听说,不太清楚,以后再好好“采访”他们一下吧,呵呵。但他肯定留下不少证据,政府一查,老黄当即啷当入狱。可能在那年月,伪造粮票就和现在造伪钞一样,是重罪,他被判了好几年的刑。
刑期虽长,抵不过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老黄又被放出来了。出来以后,就算他是清华毕业的大学生,工作反正是丢了,老婆也跑回了她的上海老家。嘴不严惹事的黄奶奶已经含恨故去,只剩下还很小的小黄,在亲戚家盼爸爸回家。他去上海找过妈妈,可是妈妈有了新家,塞给了他几十块钱就让他回去,不要他了。http://www.cchere.com/article/1110869
幸亏政策开放了,慢慢地各种小企业办起来了。跟儿子相依为命的黄爸爸就在一个工业园区的路边租了几间房子,开了个模具店。什么是模具?那是一种像印章一样的东西,就是先做一个模型,把塑料什么的用这个模型通过车床一压,各种产品就出来了。很多五金类小企业都是需要模具的,黄爸爸的手艺也是真好,这模具店的生意着实不错。
黄爸爸还有个特殊的嗜好:发明千奇百怪的东西。在模具店里没事干的时候,他发明过很多东西。我听说过而且还记得的有:动弹一下脚趾头就会自动向前滑的旱冰鞋,可以折叠得体积特别小用塑料做的份量特别轻的自行车,旋转螺母自动开合的圆规。据说他申请了专利的发明就有十几个。我听说的时候心里那个佩服,这就是科学家啊!毕竟是清华毕业的!虽然有些怪脾气,可是脾气越怪那不是越科学家嘛!看人爱因斯坦。。。
咱们回头再说小许想创业的事。他想到的项目是什么?就是黄爸爸的那些发明。平日里听小黄说,他爸爸的那些发明啊,已经被好些厂商看上了呢。凭他和小黄这么铁的交情,黄爸爸能不卖个面子,给他个小东西生产一下,也让他发发财?小许想得心里一热,当即直奔黄家找黄爸爸商量上了。http://www.cchere.com/article/1110869
黄爸爸果然看在儿子面上挺好说话,让小许自己挑他的那些发明。小许挑来挑去,就挑了那个黄爸爸根据老式圆规改良而成的“新型快速开合微调圆规”。为什么要挑圆规呢?因为它小啊,生产起来应该成本不大,模具好刻。听上去怎么也比“脚趾头驱动的旱冰鞋”容易上手吧?
既然决定了,那就开干!小许还挺雷厉风行的,马上和小黄一起去杭州为这种圆规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这圆规只是个小发明,黄爸爸其它大发明多的是,小发明懒得申请专利。黄爸爸是爽快人,也没要小许一分钱。小许还算有现代观念吧?还没生产呢,就先保护自己的“产品”了。
这种圆规究竟有什么特别可以申请专利呢?即使过去不少年了,小许家还一堆这种圆规。
根据说明书介绍,这种圆规的好处是:
1. 精确度高,重量轻,两脚可以快速开合,也可以通过那个中间的螺旋精细微调。
2. 换铅笔芯快,大中小学生和企业设计人员都适用。
3. 可以画大圆,可以画小圆,而且使用方法能增强手指灵活性还能开发大脑(注:这不是我总结的,是说明书上写的,我觉得是没话找话)。http://www.cchere.com/article/1110869
能增强手指灵活性还能开发大脑的使用方法是:用食指指腹顶住圆规顶部,用中指和大拇指来旋转圆规,调节规脚时旋转微调轮即可。。。
东西小许觉得合适,专利也申请来了预防畅销时被模仿。万事具备,小许就信心十足地要用这个圆规,开始闯市场创业了。。。
小许既然决定要靠这个圆规打市场了,首先就得把它从蓝图设计变成产品。怎么规模生产出可以卖的产品----新型圆规来呢?自己买机器招工人实打实开干吗?很多刚开始创业的浙江人不会那么干。
1.   买机器招工人,需要资金太多,程序太繁琐。
2.   即使你非常看好某一个产品,在有客户给你大订单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之前,那也是有失败的风险的。不能先就把摊子摊得太大,应该等成功了再慢慢上规模。
3.  浙江多的是代别人生产各种金属、塑料小零件赚点加工费的小厂子。那些厂子一般不生产特定的完整的东西。它们要么给一些名牌大厂生产配套,要么就接一些五花八门的小零件来做。你一个新创业的找上门去,只要给材料费加工费,他们当然也愿意替你整出你想要的各种零部件。http://www.cchere.com/thread/1120314
小许的圆规就是先刻了模具,再找这样的小工厂代工生产出来的。那个“新型圆规”,我们就拿着照片数,都可以看出来,拆开来就是八九个并不复杂的零件。他找了两三家小厂分别加工,然后把那些七七八八的零件全拿回家。拿回家来,也不招工人,直接就让爸爸妈妈帮手干上了组装活。
看见圆规里那根特别长、特别尖、特别嘇人的钢针了吧?我妈妈说,那阵子,经常看见许爸爸在家门口垫块磨刀石,对钢针是又敲又磨----那些拿回来的钢针好些都不够直不够尖,需要敲一敲磨一磨才好装。不知道的,还以为碰上李太白再世呢,把小许爸爸给累的。不过话说回来,小许自己也干活的。他们一家三口,有时侯还加上小许的女朋友,就那么硬生生磨啊装啊弄出来了好几大箱完整的、像模像样的新型圆规。然后,再配上设计好的塑料包装、使用说明书,齐活了!http://www.cchere.com/thread/1120314
小许把它们打了几个大包,就托运了出去。托运到哪?小周卖衣服去杭州服装市场,小许的圆规算小商品,当然是去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义乌。圆规出去了,小许也跟着出去了。跟小周卖服装一样,去义乌小商品城那些专门经营文化用品的摊点踩点谈生意。谈的结果也跟小周差不多,有几家摊点老板同意摆卖他的圆规了。当然,也先不给钱,算寄售。
小许就信心十足地回了宁波,继续组织“生产”和“组装”,跑市场让他感觉良好。可惜,他的良好感觉结果证明却是盲目乐观。他没有小周幸运,等了好几个星期,市场对他的圆规反应仍然十分冷淡。摊点里即使卖出去了一些,数量也不多,收回来的钱都不够路费的。很快,随着市场反馈的信息越来越惨淡,新型圆规再也激不起一点浪花的时候,小许彻底失望了,也没信心了,手边的生产就停下来了。他的第一次创业失败了,生产、跑市场花了父母不少的积蓄,留下来的,却只有那几大箱再也卖不出去的圆规。
小许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他的圆规为什么卖不出去?归根到底,还是他要创业,却没有调查市场,对圆规市场没有了解,想当然地就开始做:http://www.cchere.com/thread/1120314
1.  他的圆规那些所谓的“特色”,其实并不算什么。使用圆规的,绝大多数就是那些中小学生,他们要那么精细干嘛?传统钢制圆规那也是两脚一掰就快速开合,写作业画个圆,用不着那么精细。即使要精度,市场上也有带微调螺母的钢制圆规,比小许的塑料螺母要精细。从功能上来说,小许生产的新型圆规完全没有特色。
2.   其次,是价格没有优势。在市场上,圆规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产品。那种钢制的老式圆规,零售两三块钱一个的也有。这种“新型圆规”呢,虽然是塑料做的,可各种零件让别人生产,量又上不去,一算下来,批发价就得往这个价钱走。
3.   最后,模样也不见得漂亮。看上去就觉得挺简陋的,不如亮闪闪的钢制圆规档次高。也就是外观上觉得有点新鲜:塑料的,中间这么长一根大针!但想让很多人掏钱买,远远不够。市场是最硬碰硬的,没有过硬的长处没谁搭理你。http://www.cchere.com/thread/1120314
小周毕竟是服装科班出身,对市场把握要熟得多。小许开做之前如果多跑几趟义乌了解情况,情况就会好多了。但他经验不足,自我感觉良好,把创业看得太简单了。等幻想被现实击破,已经晚了,先期的投入已经陪进去了。做模具要花钱,让小工厂代工零件也不能数量太少,小许做的三四万支圆规基本全砸手里了,各种成本一算可能赔了近十万。
他几大箱没人要的圆规怎么办?等小许有孩子了,孩子长大了学数学时画圆用?那真得用到子子孙孙无穷匮了。这几年啊,我晚上“教书”辅导邻居小孩的时候,许妈妈经常拿几个圆规来串门。看见哪几个小孩是新来的,就把圆规往人家手里塞。有那不好意思要的,她还会把圆规放人家铅笔盒里再不许拿出来。唉,其实,我也不愿意让孩子们用这种圆规。那根长长的尖钢针,随便一拔就能拔出来。小孩子贪玩,出了事算谁的责任啊,真让人心惊肉跳。可我也不好意思当许妈妈面要孩子们拒绝,毕竟这些圆规也就指着这发挥余热了。当然,等许妈妈出去了,我还是对小孩们千叮万嘱:千万别把那根钢针拔出来互相刺着玩啊,手一抖扎错地了,会出大事的。。。
小许的圆规生意失败以后,很是沮丧了一阵子。心灰意冷之下,甚至去一家工厂上了班,当总经理边上跟班的司机。这驾驶执照,他很早就已经考出来了的。
可他毕竟是很不安分的一个人,心里其实很不甘心。浙江创业机会多,没几天机会又来了。他家一个远房亲戚,到附近办事,忽然来他家拜访。这亲戚外号叫“白眼”,因为一只眼睛不好。“白眼”亲戚听许妈妈叹着气说了小许创业失败的事后,说他可以帮忙,就介绍许家做一种“包赢”的生意。他常年在外跑,认识很多有办法的人,其中一个,是上海一家工厂的厂长。那个厂业务发展很快,自己厂产能不够,正在招靠得住的人合伙生产一种小零件。这小零件看上去象一个铜片焊接上一截电线,生产出来可以返卖给厂里,有多少要多少。要合伙生产这种零件,得有技朮,要先买他们厂里的一种能生产那种零件的机器。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126868
许家早就在亲戚间听说“白眼”有办法,这几年干得是风生水起。再看他西装革履,手夹公文包,谈笑风生,气派不凡,连那只“白眼”似乎也不那么碍眼了。小许和许妈妈他们心下早信了八九成。不过,鉴于第一回圆规失败的教训,小许还是谨慎多了,他决定要先去调研清楚这个行业,不能象上回头脑一热就干起来。
小许就提出,让“白眼”叔叔带他去上海那家工厂摸摸情况。“白眼”说没问题,当即就带小许去上海考察工厂。到厂里一看,生产井然有序,人来人往看起来欣欣向荣。厂长看“白眼”的面子,还亲自接待了小许,详细解答了他问的很多问题。
小许琢磨着,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犹豫的了。机器,付了钱就会从上海送过来。厂房,可以租。工人,可以招。原料,可以买。这回最好的是,产品生产出来以后的销路都不用担心了,卖给上海的厂子就行了,不象圆规生产出来了卖不出去。看来这回机会非常好。小许非常感激白眼,决定要开干了。回来和爸妈一说,也觉得确实是好机会。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126868
但剩下一个大问题:资金。买机器,租厂房,招工人,买原料都需要不少钱。许家的钱经过圆规一役,已经不够再折腾一回了,这回需要的钱还更多。另外,许爸爸许妈妈经营鞋店,也需要流动资金维持。
在浙江,创业如果只靠家里的钱不够的话,一般有这么几条路可以筹钱。一是找亲戚朋友借钱。浙江老百姓殷实,口袋里都有些钱。刚创业的人需要的钱不太多的话,这个亲戚借两万那个朋友挪三万,凑个十几二十万还是不难的。每万元一月给五十到一百利息,视关系亲疏而定。上回的小周就是这么借到创业资金的。
二呢,就是找大老板借钱。也有人觉得零碎借钱麻烦,又有关系认识一些已经做大的老板,就找他们借。浙江大老板们口袋里一般有剩余的流动资金,搞实业的老板们一般不爱去炒股,有时这钱就闲着不知道该干嘛。借出去也算一条投资渠道,钱生钱了。借出去的大钱其实利息水平也差不多,不过一般往高了算,每万元每月一百。橡树村网友帖子里说有北方来的大学生在萧山融到了五百万去创业,那应该就是大老板们的资金了。那些北方同学应该是通过浙江同学这样的关系借到钱的吧?没有熟人信任的人介绍疏通,老板们是不会放心把钱借出去的。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126868
前一阵爆出来的金华“亿万富姐”吴英集资案,就跟这种筹钱方式有关。案犯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借钱,借新钱还旧钱的利息,最后资金链断裂还不出钱来,骗局败露。其实这种事以前也有,只是没有吴英做得大而已。我就知道有做中间“介绍人”帮人借钱的,然后人家生意失败还不出钱来,“介绍人”给逼得卖房还钱还欠一屁股债的事。不过,这种事相对于浙江民间巨大的地下金融来说,是小概率事件,很多“小老板”的发财路,还是从这种地下金融开始的。
最后,就是浙江特色的“起会”了。什么是“会”呢?我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这样的做法,有的话是不是这样的叫法。在浙江是,谁家需要比较大笔的现金了,就找来另外一些人,一般是十个人。加上需要钱的“会头”,一共十一人,凑一个“会”,每个人都算一个“会脚子”。约定每月或每三月每半年等期限,一起凑一次钱,共十一期。每期凑的钱,依次给某个“会脚子”单独使用。当然,起会的“会头”最先拿到第一期的钱,因为就是他急需用钱才起的“会”。会脚子挨个拿钱的顺序,是事先约定并白纸黑字写下的,叫“会单”。那不急着用钱的,就先往后排排。“会头”起会一般找的是亲戚朋友,给“会头”面子,才答应给凑个“会脚子”。因此,一般顺序大家还能排得安稳。有些人还挺喜欢来个“会”,因为有零存整取的意思,利息虽然不算多,但比银行定期存款要多。这利息是这样给的,还没轮到拿钱的人每次凑钱只要给本金,拿过“会钱”的每次凑钱就需要加入一定的利息了。所以,一般越排后面拿到的利息也越多。不过也有友情赞助不算利息的。
每次到了拿会钱的日子,会头就会在自己家里摆下酒席给会脚子们吃,叫“吃会酒”,吃完才收会钱。有时侯还送个脸盆啊热水瓶啥的,都是会头的责任,谁让他最先需要钱呢。这是说会钱比较多的情况。如果集的钱不多,吃11次酒开销就不小了,就不用这么干了,由会头挨家上门收钱就行了。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126868
当然,也有中间有人交不出会钱了要“倒会”的,那会头就有代他交钱的责任了,这会头一人分饰两角,维持会的运作。要是会头也交不出钱了呢?那只好“倒会”了,运作就此停顿,还没轮到拿钱的会脚子们就只有自认倒霉了,交出了会钱,却只能收到欠账条。既然有“倒”的风险,会脚子们答应凑一脚之前,一般要考察一下别的会脚子都是谁,“靠硬不靠硬”(宁波话,意为可不可靠)。都是朋友亲戚邻居多,谁不知道谁啊,要是会单子上有陌生名字或者记录不太好的名字,会脚子们就会犹豫推却了。
这起会也算是浙江地下金融的一部分,历史挺悠久的。据说以前大家都穷的时代,就有每月一元凑十元的“会”!在农村,甚至有每次五毛凑五元的。后来呢,从几万十几万到更大的会都有了。其实要弄钱还有个办法就是跟银行借,可是刚开头创业银行不会借的,他们只会借给老板们钱。这次许家需要不少钱,用的就是起会的办法。许妈妈还求我妈妈也去“凑了一脚会”。许家在邻里信誉一直不错,所以还能成功起会。
会钱收上来了,小许马上就去上海那厂买了十几台机器,然后租了离家不远的一个商场的仓库作厂房,又去劳动力市场招了几个工人,兴冲冲又上马了。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