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博成“引擎”让生活更美好 新闻视点·今日报摘·广告-解放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42:07

让世博成“引擎”让生活更美好

800多名代表热议住房保障建设、世博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府自身建设

2010年7月29日   05:新闻视点·今日报摘·广告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徐敏/王海燕

7月12日下午,市民在摇号会场等待摇号结果。当日,上海首批经济适用住房申购试点区之一的徐汇区进行了公开摇号,1674户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依次排序,建立轮候名册。
在昨天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扩大会议上,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成为代表们热烈讨论的议题之一。 周斌 摄

  本报记者  徐敏 王海燕

    昨天上午,在市人大常委会扩大会议上,800多名市人大代表和列席会议的在沪全国人大代表进行分组讨论,围绕前天韩正市长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就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世博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府自身建设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办博:将世博“资产”转为上海现实优势

    【新闻背景】世博会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馆、18个企业馆、80多个城市案例展馆设计新颖、各具特色。各类庆典、表演、娱乐等活动精彩纷呈,平均每天110多场。截至7月25日,上海世博会入园人数突破3200万人次。安保工作正常可控,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声音】如此大的社会发动面、那么多的志愿者、那么好的环境、那么多的平安建设岗位、那么多的领导天天深入一线……张武平代表如此概括世博会的成效。

    代表们认为,世博会运行至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在整个园区平稳,全市交通畅通、社会稳定,但考验还在后面,下半年,还得把世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卞百平代表说,世博会令城市的很多方面得到提升,需好好总结经验,最值得总结的是城市管理这一块。

    赵元清代表认为,要一手抓当前,一手抓长远,着眼进一步发挥好“后世博效应”。刘雅琴代表说,在迎世博600天行动中,不少小区外立面粉刷一新、绿化重新布置,上海的“脸”变得更美,她希望能确保世博会后常态长效管理,将软件和硬件的建设管理成绩延续到世博会后,成为上海“长期的美”。“后世博要围绕低碳、循环经济做文章。”卞百平代表举例说,上海在垃圾分类处理方面推行10年,效果始终一般,而台湾馆关于垃圾收集的案例,就很值得借鉴。

    “能否办好世博会非常关键,对上海的下一步发展将是引擎。”沈立强代表说。代表们认为,世博不是仅仅看热闹,而是看门道,要发动这个“引擎”,把世博带来的无形资产转化为上海的现实优势。

    【建言】方名山代表:世博会要适应不同季节的变化,加强细节管理。要提高世博会特许商品的收藏价值和质量,注重创意,不要一味仿造,防止出现纪念品“大甩卖”的现象。

    钟晓敏、王建华代表:志愿者工作是培育全社会奉献精神的重要载体。经过世博会的洗礼,上海的志愿服务已得到了很大发展,整个城市的志愿服务意识大为增强,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空前高涨。世博会结束后,如何对志愿者工作进行常态、长效管理,值得思考,建议研究现有志愿者队伍有序参与城市自治管理机制。

    康青代表:世博会后,关于政府临时性通告的“去留”问题,不要“拍脑袋”或机械地确定,建议政府要深入调研,听取各方面意见之后,再来确定这些通告是废除还是保留。

住房:各类保障性住房能否“打通”

    【新闻背景】上海正积极建设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动迁安置房等在内的分层次、多渠道、成系统的住房保障体系。下半年,本市再次放宽廉租住房准入标准;进一步扩大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审核、轮候供应范围;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加大旧区改造力度。

    【声音】“政府构建住房保障体系,很重要的一点是摸清不同层面老百姓最需要什么?”周伟代表指出,老百姓中,有的迫切需要住房,有的需要增加收入来解决生活问题。摸清了需求,保障体系建设将更完善,政府的投入将发挥更大效用。

    张玉良代表说,公共租赁房一般以交通便利的中心城区为主,这样的话房源就会较稀缺。企业投资和运行公租房,前期投入资本较大。所以,如何更好地推动公租房建设,要引起相关部门思考。

    上海住房保障体系的保障对象,已从最初的解决最困难家庭,逐步扩展到中低收入家庭,再覆盖过渡性住房困难人群。吕贵代表认为,上海要成为人才高地,关键还是要聚集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要聚集人才关键还是要解决人才的住房问题,但不少青年人都因为居住成本高而到外地发展。陈晓漫代表说,目前,高校已经没有能力解决高层次人才的住房问题,高房价已成为高校引进人才的最大瓶颈,期盼政府设计好公共租赁房政策。

    上海还要关心“小白领”们。周国雄、李春平等代表指出,刚工作不久的“小白领”,特别是外地来上海的年轻人,他们现在生存压力很大。

    【建言】王智华代表:本市住房保障体系中,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动迁安置房4个“小体系”如果“各自为政”,就会造成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源很大的浪费;建议这4个“小体系”在政策、房源等方面打通。比如,同一套房子,一家三口本来作为廉租房申请者住在里面,日后家庭经济条件改善了,他们能否将此作为公租房,享受公租房政策?再以后有一定经济能力了,能否作为经适房申请者,享受相关政策?

    孙卫国代表:要让百姓树立这样的观念——“居者有其屋”不一定是拥有产权房。政府要加大对廉租房的供应量和政策倾斜力度,补贴政策向弱势群众倾斜,从百姓实际出发,解决低收入、低保家庭的住房问题。要加大对危棚简屋、旧区的改造力度。现在,动迁用房“嗷嗷待哺”,房源紧缺。虹口、杨浦、闸北等区还有很多旧城改造任务,因此要制定更利于旧城改造的政策。

    谈敏、金建忠代表:在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时要充分运用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势,找到市场配置与政府干预的结合点。例如,市政府可以在土地招拍挂时设置一定条件,以“降低一定比例土地出让金”为条件,要求开发商提供一定比例住房,交给政府统一调配。这样既可解决政府资金不足的问题,又可解决弱势群体过分集中的问题。

转方式:突出上海特色,走出自己的路

    【新闻背景】今年以来,全市经济运行出现“四个继续”的态势,即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继续巩固,“两个中心”建设继续加快,外资外贸结构继续优化,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当前,本市抓住举办世博会的机遇,努力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现代服务业的新发展。

    【声音】“经过金融危机这一役的考验,上海能否逐步摆脱旧有路径,利用世博会的契机实现凤凰涅??”刘小龙代表认为,要研究如何从立法、资本、政策等方面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哪些产业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张世虎代表也建议,尽快明确重点发展的九大产业的产业水平、产业层次以及今后可转移的部分,并加快高新产业的引进机制和创投机制。

    “现在已经到了转型期的拐点,要从依靠投资拉动增长转向依靠消费拉动增长成为迫切的问题。”周军代表说,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来看,不能单讲金融要素,更是生活消费中心。同时,在各大城市发展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如何突出上海的特色,建议看清发展方向,真正走出自己的路。

    方名山代表认为,上海未来发展的关键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的核心是人才储备,上海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国际化金融中心,必须把人力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建言】储敏伟代表:“十二五”期间,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既要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更要意识到目前本市金融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应更加注重鼓励金融创新。另外,金融发展不能“自拉自唱”,要结合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建设发展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共同予以推进。

    刘樱代表:银行不会充当“下雨时候送伞”的角色,中小企业融资需要有配套的体制机制。政府提供银行补贴的政策很实际,但需要有一套体制机制去支持,否则银行还是不敢给中小企业贷款,因为一旦出现坏账,对银行来说之前所有的成绩都会被抹杀。

    陈兆丰代表:城市管理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所有规划都应该围绕人来展开。现在的规划做到了有序,但对于城市承受能力有多大、资源极限在哪里等问题,需认真考虑。在调整经济结构过程中,要对人口分布、产业布局、交通格局进行通盘考虑。谋划“十二五”规划是一个关键当口,要抓住这个时机认真研究。

政府管理:高效廉洁才是“强势”

    【新闻背景】去年下半年起,本市内资企业设立并联审批试点工作;今年,全市实施企业设立并联审批。从并联审批情况看,成效明显,如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三个事项的法定办理期限为43天,实施并联后,平均办理期限最快只需2天。接下来,上海将着重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继续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下功夫,加强自身建设,加快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声音】政府应体现怎样一种“强势”?不少代表认为,如果所有来上海办事的人,都能体会到在上海办事最方便、最廉洁、效率最高,那就是“强势”。政府要研究哪些该“强”、哪些不该“强”,哪些该透明、哪些该保密,财政重点投向哪里等,使老百姓切实感觉到政府在干实事。

    周伟代表指出,当前把行政审批的法定时间上限当作最低期限的现象很普遍。比如,某项审批按规定政府部门必须在7天内办完,这是“上限”;但多数情况下一两天就能办完。有的机构就会拖到最后一天把办理的结果给你。因而,深化审批制度改革,需要加强行政管理标准化建设。

    李清娟代表说,现在一些部门仍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一些机构和办事人员还是存在“衙门作风”。

    【建言】周伟民代表:在加强政府服务方面,要广泛听取区县政府、企业的意见和建议。长期以来,上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推动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但随着形势发展,目前“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存在不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问题,需要在市级层面加快研究。

    甘忠泽代表:市级机关干部到基层锻炼和任职,需要形成长效机制,以利于培养了解真实情况、对老百姓有感情、能干事的公务员队伍。如一位在市级部门任处长的干部到街道任职后十分感慨,他说,以前做城市管理方面的方案,也会下基层调研,但总是不够深入,导致做出来的方案与基层实际脱节;现在自己到基层工作后,切实了解基层需要什么,对今后工作开展很有利。

    石奇光代表:对政府而言,加强政策研究,体察百姓想法,提高政策科学性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