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是种新文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27:05
一百一十、短信是种新文体
文章提交者:世纪婴儿 加帖在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手机是个人的便携通信终端,短信就成了最即时的聊天方式。如今的短信已经变成了一种文体,显然这是科技进步造成的额外效应。这个额外效应首先就表现在语言的变化上了。
看看所谓的“第一部短信小说”《城外》(作者:千夫长)版权被一家做SP的公司花十八万给买了。内容极其一般,无非是讲男女之间围城内外那点事儿,而且语法不通之处屡见不鲜。作为“第一部短信小说”,其粗糙性确实也算实至名归了。而无论这是否算个噱头,都很是刺激了那些企望在短信方面挣到名利然而却苦苦挣扎在点击率温饱线上的写手们。
短信受到手机客观技术条件的限制,只能以文字为主,其内容多是笑话、祝语。经常流传的那些笑话已是千人抄、万人笑,专写此类的戴鹏飞也因此成名,只是他的话剧段子三部曲我都看了却都没啥深刻印象。等到了春节等重大节庆,几亿人一起为了若干条短信抓狂,让移动公司有事没事偷着乐。
戴鹏飞之所以成名,在于他干得早。这时代凡是干得早的,不是跳楼了,就是成名了。戴鹏飞没跳楼,就成名了。而后来者根本没这运气,收入也越来越少。因为后来流行了DIY[自己动手]。大家一起来写短信,按照点击下载率来获取报酬,既自娱又挣钱。
很多短信都是顺口溜,仿佛回到了诗经时代。不同的是这些短信诗歌如快餐般通俗,流传迅速,消失得也快。好的短信被收藏,过时的短信被删除。一种新的文体——短信体就诞生了。
短信体的主要特征是:篇幅短,通俗,有趣,语言鲜活,反映当下。
这让我想到了日本的俳句。那是一种短诗,以十七个音为一首。首句五个音,中句七个音,末句五个音。写的是瞬间的感受、刹那当中的心灵投影以及顿悟般的意境。在日本有位被称为“俳圣”的松尾芭蕉,他的代表作是:
古池,
一蛙跳入,
水的音。
这俳句翻译过来就没有十七个字了。这可能是最著名的俳句了。
他的作品还有:
寂静,
渗入岩石,
蝉之声。
另有:
初寒雨,
猿也想披,
小蓑衣。
在中国,绝句和词的文体与俳句近似。按照文化流传的历史规律,肯定是这样:绝句是俳句的语文老师,管营造意境和修饰内容;词是俳句的数学老师,司逻辑和算术。绝句最少二十个字,五字一句,共四句。而字数最少的词牌是《十六字令》,只十六字,也有说是《竹枝》。但显然,俳句作为一种文体是字数最少的。
可以说,日本的俳句和中国的绝句、词就是那时候的短信体。但短信体不仅能容纳这三者,还可以把民谣、歌词、广告词等一一吸纳。短信体可谓是第一种依托在通信工具上发展起来的文体,而以前的诸多文体全都是依托在书写工具上的。
美国意象派大诗人庞德受到中国古诗和日本俳句的启发,写下了《在一个地铁车站》: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翻译过来,是:
在一个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可以想见,有朝一日,那些手机族短信粉丝们在地铁里用自己的拇指揿上摁下,左删右改。那不是在写几句玩笑话,而是在创作短信体参加大赛。他们那么认真,完全可以和那些围棋棋手的专注相比,忘记了下车。
我想预言的还是,中国诗歌将被短信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