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漫谈之四: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17:03

《论语》漫谈之四: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

(2009-07-10 09:24:05) 标签:

《论语》

狂而不直

侗而不愿

悾悾而不信

人渣

“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语出《论语》泰伯篇。

侗:侗:音tóng,幼稚无知。愿:谨慎、小心、朴实。悾悾:音kōng,同空,诚恳的样子。

这句话的大意是:狂妄而不正直,无知却不谨慎,表面上诚恳却不守信用,我真不知道有的人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狂与不直,侗与不愿,悾悾而不信,这是三组的相反相成的品行。完整无缺地具备这三组品行,就是一个典型的人渣。

本来,狂、侗、悾悾,集成在某一个人的身上,最多是一个未经世事、胸无城府、自大而又不加掩饰自我的少年,或者是一个不成熟的成年人。在我们每个人的青少年时代,这几乎是一个必经的阶段。但是,当狂与不直,侗与不愿,悾悾与不信,对立地统一在某个人身上时,这让孔丘感慨: 真不知道有的人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其实,这也没什么不可理解的——不集诸恶无以为人渣。

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著名的人渣,他就是春秋时代晋献公的三公子、惠公姬夷吾。

晋献公去世后,为逃避后母骊姬的迫害,夷吾和二公子重耳分别出逃国外,在晋国经历了一系列血腥的弑君案后,由于重耳对弑君行动心有余悸,拒绝回国继位,大臣里克找到了夷吾。这位流亡中的公子,诚恳地表示,即位后把丰饶的汾阳之地封给里克,接着郑重地承诺,割让晋河以西的土地给秦国。如此,在实力派大臣里克的支持下,在强大的秦国护送下,夷吾幸运地成为晋国的新君。这位晋惠公即位后,很快展现出了孔丘所说得三组品格:

悾悾而不信——首先,以正义之名,诛杀了曾屡次弑君,从而为夷吾上台创造了绝对条件的里克。接着,以割地予秦,无法律依据为由,回绝了秦国对晋河以西之地的要求。

侗而不愿——秦国最初亲睐夷吾,及至夷吾对秦国在割地问题上毁约后,仍在晋国大饥荒时,满足了夷吾粮食援助的请求,乃至秦国对夷吾背信弃义,所表现出的罕见的大度,有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就是夷吾的姐姐,是秦穆公的宠爱的夫人。夷吾无视阿姐这种无形而决定性的作用,自认为绝世聪明,可以玩弄秦国于手掌之中,因而一再重复卑劣的无赖游戏。

狂而不直——在屡次成功戏弄里克、秦穆公后,夷吾狂妄到了顶点。在晋国大饥荒的第二年,秦国也发生大饥荒,秦穆公理直气壮地向晋国提出了援粮请求,夷吾和他的亲信大臣商量后一致认为,邻国饥荒时,借粮是愚蠢的,不借此机会攻打更是逆天而行,因而理所当然拒绝了秦国,并陈兵晋秦边境,不断挑衅。

终于,秦国上下忍无可忍。转年春天,穆公御驾亲征晋国,活捉夷吾后班师回朝。夷吾终于无法再耍秦国了。遗憾的是,小人往往是幸运的,就在夷吾即将人头落地之际,又是阿姐以死相威胁,硬是从穆公刀下救了夷吾的小命,也给夷吾上了一堂异常生动的实力课。

孔丘的感慨,2500年后,余音袅袅。人渣们前赴后继,不绝于世。现实生活中的人渣,依然让我们疑惑而惊讶。

总有那么一些为官的人渣,豪情万丈、趾高气昂又心胸狭窄、利欲熏心;头脑简单、见识贫乏而又大放厥词、出尔反尔;巧言令色、俯首帖耳而又见利忘义、不守信用。

总有那么一些行商的人渣,拿着国家的资源,骂着执政党;用着银行的贷款,摆着阔佬的气派;勾结各方豪强,侵吞弱势群体的血汗。

为官的、为商的人渣的产生,不是无缘故的,大体有两种途径,第一,人渣之间互相提携,以便互为帮凶,第二,更重要的是人渣善于伪装,善于豪言壮语的煽动,善于貌似诚恳的许诺,我们往往被人渣狂、悾悾的一面所迷惑,忽视了其不直、不愿、不信的一面,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造就了人渣。

人们啊,铭记孔丘的告诫吧:“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竖起耳朵,更要擦亮眼睛。对没有来由的慷慨,对于大而无当的许诺,永葆警惕的青春,从而铲除人渣产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