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4:09:05

原来准备把这个命题做成一个完整的系列,最终还是落空了,只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的来进行撰写和编辑,这个是无数多的人们在“活”的过程中想要弄清楚而没有弄清楚的问题,有的人一世都在找寻着相关答案,我想我也是其中的一个,下面汇总的这些比较乱的内容算是一个阶段性的整理,有太多的问题没有弄得太明白,一直在搜寻和探究这个命题的答案……

博士的自杀谈起

     当一个人不能承受生活之重之时,死亡无疑是一种逃避的最好方式,带来的负作用即是其亲人的悲痛,严重的也许会引起连环自杀事件的出现。不能说因为是博士的自杀才引起社会的自杀干预,自杀的现象一直都存在。当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压力令当事人无法承受的时候,也就面临着活着或死去的选择。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的方法,而对于生命的真实意义却是无法理解清楚,在现今社会中真正的理解生命的意义的人并不是很多,大多数人生活在懵懂或混沌中,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基本上说是不清楚的。
    那么,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要了解生命的意义必须要先了解生命的价值。那生命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呢?好像还没有看到较完整的定义。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可能有很多个类似的版本,我讲的是其中一个版本:在很久以前的一天,一个风和日丽的海边上,有一个人躺在沙滩上尽情的享受着阳光的恩泽,这时候,他同村的人甲过来看到他,责问他:‘这么好的天气为什么不出海打渔,却躺在这里晒太阳。’
他反问道:打渔干什么?
甲:打渔回来好卖钱。
他问:卖钱后干什么?
甲:卖钱后买船。
他问:买船干什么?
甲:买船后再打渔。
他又问:打渔干什么?
甲:打渔再卖钱。
他又问:卖钱后又干什么?
甲:卖钱后再买很多的船。
他又问:买很多的船后又干什么?
甲:再请人去打渔。
他又问:然后呢?
甲:躺在这里晒太阳。
他又问:那么我现在呢?
甲:晒太阳。
    所以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感到一个人在生命的过程中转了一大圈之后又回到了起点,这难免会让人感到沮丧,我们做了这么多的事情却还是回到的开始的状态,那我们所做的难道没一点意义,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这就是人短暂的生命中的一个悖论,也是所有的生物的一个悖论。究其根本性的一个问题,却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即生物通过这样周而复始的运动无非就是让这种生物的物种得到衍续,在自然界中得以生存,使自己的物种不至于灭绝。

人类的行为始终是跳不开这个圈,只是相对于其它生物多了一重意思,即人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占据了生物界中的主导地位,不至于在短时间内会有物种灭绝之忧,所以现今的人类考虑更多的是怎样让自身在人类历史中留下一丝痕迹,某某某曾在那个朝代,那个时期,做过些什么事迹,即青史留名。现实生活中这种例子不胜枚举,最典型的一句话就是:“要么留芳千古,要么遗臭万年。”而中国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一种儒家的教育,讲究中庸。这样就让很多人生活在夹层中,倍受煎熬,长期在这种压抑中难免不滋生出厌世的感觉出来,能够自我调节的呢,则平安无事但却了无生趣的活了很久。但对于那些实在承受不了这压抑之苦的人来说,死亡真的就是一种解脱的最好途径。
    今天先写到这里,下次接着再述。因为这种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表述清楚的,所以容我以后慢慢道来,还请对此文感兴趣者原谅则个!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是伟大的,但对于单个的个人来说,却真的跟一句话中所说“生命如蝼蚁一样悲微”,个体的生命是非常脆弱的,可以说瞬间即逝,如风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无迹可寻。也许这太过悲伤,但事实如此,不容你辩驳。但生命的意义在每一个人看来都是不一样的,它都是有积极的一面,因为我们清楚的了解了消极的一面后,才能更积极的去面对生活。借此让看到此文的朋友作一个探讨。(这次整理过程中再做一个简短的评述和回顾:当时写到这里的时候一种莫名的伤感和无奈,不仅仅是对自杀的人而言,但是虽不知生命的发展会如何,只要我们还活着,那么我们就得努力的好好的去“活”,因为有一句话说的是“好好的的活着吧,因为你要死很久……)

恬静

曾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在一个古镇上,有一位老人坐在一把小椅子上,看着古镇上熙熙攘攘来旅游的人们,她脸上挂着一种安详的微笑,是那样的平静。有人问她,有没有出过远门呢?她微笑着摇摇头说,我这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我已经很满足了,看到了这么多人,还出去干什么呢?
    当她从出生一直到老都生活在这个小镇,对她来说,出去和不出去已经没什么分别,她一生都是这么平平静静的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直至死于斯,心若止水的看着来来往往的游人,心满意足地觉得这一生都不错,用她自己的话说,什么都得到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短短的几十年,人生何求?
    有时候我自己都觉得自己说的东西都比较消极,但事实上从人生的根本性上来看的的确确也是这样的消极,而我虽然有时候是这样的消极,但生活中的我却从消极中找到积极的一种态度,对人生的态度。我们要了解人生消极的一面,才能更好的了解积极的一面(正如要想甜放点盐一样),如果没有一个对照,这人就活得真的很累,这是我的人生哲学之一。再比如,如果我们从来都不知道苦的味道,如果没有苦的这种参照系,也就不知道甜的滋味。
    呵呵,说着说着就到了一个哲学的范畴了。其实大部分的事情都能够通过哲学来说事。(哲学本就是来自于朴素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

生命的质量与数量孰重孰轻

当一个人处于一种无意识的时候,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对他(她)而言生命只是一个数量的概念,生命的质量却无从谈起,生命只是意味着他(她)的心脏还在跳动,还是一个有机体,但“人”的概念与有生命的有机体之区别却是需要你有思维,这样才叫个“人”。这样说势必有些武断,像罹患老年痴呆的老年人是不是就活得像个累赘了呢?非也!根据人的自然属性,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这样的认识---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这个过程,谁也无法说他自己可以长生不老,就算你有再大的权力---秦始皇如此,再多的钱---五百万昂贵医疗的如此,再尖端的高科技---克隆如此。这些都无法阻止死神对你的号令---让你死去!很多人在其弥留之际,尝试了很多的办法,想让自己活得更久一些,事实证明这些只是徒劳,人的命运都是一样殊途同归,没有一个例外!!!
    人为什么会有这种的想法呢?因为这个世界太精彩!?!因为做人的乐趣实在是太诱人!?!因为“死亡”让人恐惧!?!因为“我”的人生价值还没有充分的体现!?!这些不一定是答案,答案也许---(用一句粗俗的话来表述,不是我说的!呵呵!)跟人的屁眼一样,人人都有一个!标准答案谁也无法给出。人生本身是一个复杂而又简单、漫长而又短暂的过程,且不容你想清楚就已经到了尽头,跟歌手刘欢唱的一样“人人都想多活五百年”。事实上行吗?事实是不容质疑的,这就是现实,“人”的现实,一个残酷的现实! (沉重,再次回过头来看,除了沉重还是沉重。)

目标/死亡

有人说:人若没有“目标”,活着也就没有意义了。真是这样的吗?也许?可是,什么是目标呢?每个人总有每个人不同的定义!而我是一个没有“目标”的人,这样说也不完全对,好像我就是一个活在人类社会以外的人,不!我是一个完完全全地具有高度社会性的人,对社会也相对比较了解,且能容入这个社会,但有时控制不住自己,而成为一个社会的旁观者,名利对我来说也不是那么太重要了。曾经有位哲人说过,我们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走向死亡,我们所过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向死亡靠近。事实如此,不容你辩驳。我们谁也无法预测我们的生命究竟有多长,更无法预计他能活多长,其实死亡就在我们面前,每时每刻,死亡就是一个谁也摆脱不了的阴影,不论你长得俊与丑!不论你年龄大小!不论你学历的高低!也不论你有多么的富有!也不论你有多么的有权势!死亡就是这么的不尽人意的、甚至是出其不意的出现在你的身边或你身上,它总是那么的让人措手不及。它不会因你的计划或目标定的多么的完美,它就不光顾你?(呵呵,它没有光顾你,你应该偷着乐了!你应该感激它又让你多活了一天! )
    当你因某些事情或经历以后,对死神有所认识后,某一天早上睁开双眼醒来的时候,看见自己还活着,你势必要感谢老天或者上帝抑或是神,命运对你还是不薄的,还让你“苟且”的活在这个世上,看到这精彩的世界,那时你才会不得不由衷的感谢!

无意识与弱智、精神病患者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相对于正常人来说,不能就弱智和精神病患者是否快乐作出一个定论,正如惠子所言:“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不是庄子,我也不知道其上述之乐,我想成为一个不为某些事而忧,但我还处于有意识状态当中,无法做到那种无意识之乐,这就是我的悲哀,也是大多数人的悲哀。我们活着的每一个人都会为某些事情放不下而不乐,但为的这些事情却是那么的无关紧要。当我们接近死亡时,这些所有的事相对于将死之人而言的确是无关紧要的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好像是人人都懂,但又有几人能够做到放得下呢?
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好像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所有的所谓的答案乃人们为自己活着找一个活着的理由,虽然不一定这个理由具有说服力,但大部分人还是乐此不疲,毕竟活着是一件惬意的事,虽然很多人都不知道下一次意外的发生也许就会累及到自己的生命,但人们好像并不担心这种意外会降临在自己的头上,这也是人们只要还活着就会为着那些或名或利或权或欲的目的而奋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因为有这么多的人为着这些、抑或是其他的目的,才使这个“人类社会”有了进步,人们的生活才得以为继。
当这个社会全部处于一种无意识或弱智或患精神病,所有的人都不再为那些目的/目标而奋斗时,这个社会就会处于一种和平当中,也不会有战争,也不会有政治,也不会有“国家”疆界的羁绊,也不会有种族歧视,也不会说男女不平等和性别歧视等等……人们可以“真正”的从心所欲,也许就是一种“世界乌托邦”,这时世界一片和气,人人彼此见面一阵“傻笑”,呵呵,这种境象的确令人开心,彼时,吾也是其中一份子,何来弄出这段自己都道不明的东东呢……

时间与财富

    现代社会我们究竟在忙些什么呢?成长?学习?工作?赚钱?达到我们的“目的/目标”?一切的一切我们所付出的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我们为之嗟叹而且短暂和无法重复的生命的时间。我们在数钞票的同时,我们的生命也正在逝去,这就是现实!无法面对的现实!令人痛苦的现实!这就是生命!
    我们用的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换算成一种东西,即生命。我们存活的每一天,都在兑换一些东西,然而,兑换的这些东西对纯粹的生命而言完全是没有必要,但我们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去做,正如飞蛾扑火一样----人类以为它是在自寻死路,但飞蛾不一定这样认为。人有时也是处于飞蛾的这种处境当中,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当我们夜以继日忙碌的工作或者以其他方式获取财富的时候,实际上把它换算成时间的话,这是完全可能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用时间去兑换的,而时间又可以换成人的生命,再换算一下,人的一生也只不过区区几十载,说来又是一个悲观的话题,世界本如此,人生本如此……
    原来说人生如戏,戏可排练也可重演,如果觉得不够好看,甚至可以改写剧本,让其更加遂了观众的意,这就是戏。而现实人生却并不如戏,人生的这出戏却是不会让你重演,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主角,你只要一上台,而且这出戏(在你死之前,也许死后一段时间/时期内)就不会落幕,且不会让你重演,更别说让你排练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没有前生,也没有来世……
    看看人类的进化史:人类的历史往往在不经意中被改写,并不会产生“如果……就……(在人“生”中是没有选择题的)”不一样了,这样的句型不适合历史的发展的。更不会出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实生活中,像周星驰的电影《大话西游》里的那句经典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如果要将我这个爱情加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这仅仅是电影里的一句台词罢了,却给现实中人们的一种无限的遐想……也仅仅是一种遐想……
    所以“人生是没有后悔药”这一说,跟上面所说的有异曲同工之妙也。
这些也许实实在在的存在着,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去想这个问题,所以这就是人为什么要“前行”的目的所在吧……
    有一句话这样说的“你所看到的就是你所关注的”,反之你没有看到的,对你而言,它也是不存在的。
    如果你没有看到这篇小文,也许对你而言------
    它就是不存在的,也不必庸人自扰,继续你的生活吧……
继续前行吧……
生活还在继续……
不断有新的演员上台……
也不断的有演员下台……
这就是人生……
一个充满着诱惑地……
快乐地……
荒诞地……
遗憾地……
人生……
向每一个上台或下台的演员致敬……
不管是演完下台……
还是中途下台……
都要感谢他/她们……
为这出人类大戏所作出的……
杰出地……
贡献……
也要感谢我自己……
因为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在拜金主义盛行的今天,人人都在为那空泛的“财富”而不要脸甚至不要命的去追求财富的一个高度,试问一个人一天一顿能吃下多少东西?睡觉的地方需要多大的地方?甚至死也不过方寸之地罢了!也许当追求财富的人可能是为了那自我人生价值的体现或者说被他人的一种价值认同。)

爱情

   在柏拉图《会饮篇》中那个著名传说:以前人类是两性同体的,上帝把他们分成两半,从那时起,这两半就开始在世界上游荡,相互寻找。爱情,是对我们自己失去的另一半的渴望。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说------看一对男女是否会成为夫妻,就要看他们有没有“夫妻像”。“爱情”可能就是这个原本跟自己是一体的人就是他/她了。实际上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一个人在找寻他/她的另一半的时候就看她/他是否能跟自己产生一种共鸣,当然这种共鸣需要达成两个人的共识才行,否则,一厢情愿的情形可能就谈不拢。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祖光临了圆音寺,看见这里香火甚旺,十分高兴。离开寺庙的时候,不轻易间地抬头,看见了横梁上的蛛蛛。佛祖停下来,问这只蜘蛛:“你我相见总算是有缘,我来问你个问题,看你修炼了这一千多年来,有什么真知拙见。怎么样?”蜘蛛遇见佛祖很是高兴,连忙答应了。佛祖问到:“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了想,回答到:“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点了点头,离开了。
    就这样又过了一千年的光景,蜘蛛依旧在圆音寺的横梁上修炼,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祖又来到寺前,对蜘蛛说道:“你可还好,一千年前的那个问题,你可有什么更深的认识吗?”蜘蛛说:“我觉得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说:“你再好好想想,我会再来找你的。”
    又过了一千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风,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蜘蛛望着甘露,见它晶莹透亮,很漂亮,顿生喜爱之意。蜘蛛每天看着甘露很开心,它觉得这是三千年来最开心的几天。突然,又刮起了一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觉得失去了什么,感到很寂寞和难过。这时佛祖又来了,问蜘蛛:“蜘蛛这一千年,你可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对佛祖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说:“好,既然你有这样的认识,我让你到人间走一朝吧。”
    就这样,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家庭,成了一个富家小姐,父母为她取了个名字叫蛛儿。一晃,蛛儿到了十六岁了,已经成了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长的十分漂亮,楚楚动人。
    这一日,新科状元郎甘鹿中士,皇帝决定在后花园为他举行庆功宴席。来了许多妙龄少女,包括蛛儿,还有皇帝的小公主长风公主。状元郎在席间表演诗词歌赋,大献才艺,在场的少女无一不被他折倒。但蛛儿一点也不紧张和吃醋,因为她知道,这是佛祖赐予她的姻缘。
    过了些日子,说来很巧,蛛儿陪同母亲上香拜佛的时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亲而来。上完香拜过佛,二位长者在一边说上了话。蛛儿和甘鹿便来到走廊上聊天,蛛儿很开心,终于可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并没有表现出对她的喜爱。蛛儿对甘鹿说:“你难道不曾记得十六年前,圆音寺的蜘蛛网上的事情了吗?”甘鹿很诧异,说:“蛛儿姑娘,你漂亮,也很讨人喜欢,但你想象力未免丰富了一点吧。”说罢,和母亲离开了。
    蛛儿回到家,心想,佛祖既然安排了这场姻缘,为何不让他记得那件事,甘鹿为何对我没有一点的感觉?
    几天后,皇帝下召,命新科状元甘鹿和长风公主完婚;蛛儿和太子芝草完婚。这一消息对蛛儿如同晴空霹雳,她怎么也想不同,佛祖竟然这样对她。几日来,她不吃不喝,穷究急思,灵魂就将出壳,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赶来,扑倒在床边,对奄奄一息的蛛儿说道:“那日,在后花园众姑娘中,我对你一见钟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应。如果你死了,那么我也就不活了。”说着就拿起了宝剑准备自刎。
    就在这时,佛祖来了,他对快要出壳的蛛儿灵魂说:“蜘蛛,你可曾想过,甘露(甘鹿)是由谁带到你这里来的呢?是风(长风公主)带来的,最后也是风将它带走的。甘鹿是属于长风公主的,他对你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当年圆音寺门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三千年,爱慕了你三千年,但你却从没有低下头看过它。蜘蛛,我再来问你,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听了这些真相之后,好象一下子大彻大悟了,她对佛祖说:“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刚说完,佛祖就离开了,蛛儿的灵魂也回位了,睁开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她马上打落宝剑,和太子深深的抱着……
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用几千年的时间来让其顿悟,这是佛祖才有的耐性。上面故事里的蛛儿因为佛祖为其开悟,而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谁又是你的佛祖呢?谁能来帮你开悟呢?每每遇到你的另一半的时候,你却想的是另外一个,可能是没有“佛祖”来为你开悟吧,所以,人世间悲惨的,历史上的爱情绝唱何其多,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第一幕,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会是最后一幕)爱情故事就这样一幕幕地无数次上演。这当中也可能有你我的身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主角。

爱情(续)

   原来有句俗语云:“女为悦己者容”,两个人在谈恋爱的初期乃至热恋中的时候都还会为悦己都容,当女不在为悦己者容时,出现的可能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两个人的关系已经很到位了,她无所惧---不管怎么样---我都是你的人了,我打不打扮已无所谓;另一种是随时都在打扮,给人看的不一定是悦己者了,而是她认为的“对手”或周围的人看的,好让人觉得,你们看,我随时都是活得很精彩的,我的生活很好。也许,这就是虚荣心吧! ­

两口子在家,女的呢,把所有的“丑态”尽现在男的面前,男的呢,也把所有的“丑态”尽现在女的面前(因为赤裸裸的相向完全展现在对方面前,此前的“美”感已不在,当然这当中也不乏很多情趣在其中,但是男女彼此要相向几十载,可想而知这后果。)。就这样彼此美感不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完全没有秘密的敞开,这就是所谓的“审美疲劳”吧…… ­

爱情持续的时间不可谓不短,有的可能短暂到几分钟,甚至可能就只有回眸一瞬间的时间,过了就不再是爱情了。 ­

    有人说看看那些牵手走过几十年的恩爱老夫妻们,那不是一种持续的爱情么?如果没有爱情的支撑能让这些银发满头的老人们坚持这么长时间么? ­

看过《金婚》的人也许有一些人会看出一些端倪,人这一生中所经历的有太多琐碎的事情,感情也会经历很多的插曲,所以走完这一生实在是太不容易,要两个人在一起走完这一生就更加难得了。特别是要现今这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中,能够走完这一生的两个人就更加更加地难得了。 ­

    (另外贴个短文《用别人的眼光看另一半》过来: ­

结婚不过三年,平淡的日子让我开始厌倦身边的这个男人,已经不知一次的想到了离婚。 ­

   那天我一时心血来潮,对我一个待嫁的女同事说:“我有个朋友,在政府机关上班,是个普通科员,月工资加奖金子3000元左右,自己有一套100多平方米的集资房,刚刚离了婚,手头上顶多几万块钱,没有小孩,32岁,介绍给你怎么样?” ­

  我说的就是自家的老公,以为她会毫不犹豫的拒绝,没想到她眼睛一亮“真的,那他长的怎么样?”我努力寻找合适的形容词:“不算英俊,不过看起来还是耐看的。” ­

  “那人品如何?”人品嘛,我想想看,老公没什么不良嗜好,算得上成熟、稳重吧。 ­

   看到女同事跃跃欲试的样子:“我提醒她,他可是离了婚的,也没多少钱。”可她说:“离婚算什么,反正又没小孩,钱是不多,但是收入稳定,再说了,他自己还有一套房子呢。” ­

   我苦笑,老公竟然是别人眼中的宝。晚上我终于想清楚了一个问题。我对老公的种种抱怨其实都是站在一个妻子的立场而生的。望夫成龙,夫贵妻荣,因着这些念头,就会对身为普通人的老公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而一旦老公达不到这些期望值,我的抱怨和厌倦就会不断的冒出来,渐渐的,就再也看不到老公的美好了。 ­

    这之后,每当我对老公的平凡生出抱怨之心时,我就会提醒自己一句:别忘了,你的老公在别的女的眼里很可能是一个宝。) ­

现在的社会处处充满着现实的场境,要么怎样才会怎样,把一些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让两个人的关系也变得不再那么稳定,在一些特定的圈子里充斥着拜金主义,攀比心理也比较重,也就是所谓的虚荣心吧!谁谁谁的老公怎么怎么有钱啰,谁谁谁的老公怎么怎么有权啰、谁谁谁的老公怎么怎么样…… ­

    当然,看看现今,还是有很多的人,他们用很平淡的生活方式过完他们的一生,这也不奇怪,他们有他们的生存哲学。这就是“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过得一样,有“不幸”才衬托出“幸”。正如俗话说,几家欢喜几家愁。这才是人类社会的真实写照…… ­

    我们为什么而活呢?为爱情么?也许在二十岁的时候是,有的人就是这样想的,看看那些为爱情而牺牲的------“烈士们”吧……他/她们为爱情奋不顾身,正如飞蛾投火一般,前仆后继地为爱情而献身,不能说他/她们对或不对,可能他/她们在当时的境况下所做的是他/她们认为正应该做的事,对他/她自身而言,也许就是正确的,至于对与否这里不评述,他/她们做了他/她们认为正确的事。再次借用庄子老先生说的话: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 ­

    有太多太多的事例来说关于爱情的问题,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来界定的,所谓的爱情,只是一种适合你自己的一段经历,是你自己对爱情的一种认识或认知或感受,至于他人的看法与评述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是否真正用心去经历和感受对爱情的认知。虽然爱情是一种短暂的感觉,但有的甚至足以影响你的一生,包括对人生的态度。­

再悟人生

不断的生活,不断的“开悟”,这就是生活的真谛,原来一直在活着的理由或原因,跟人谈起小的时候,问父母为什么要“生”我,把我带到这痛苦的世界,呵呵,自己又想了想,跟他们说既来之则安之。也许这就是人为什么觉得痛苦但还是要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理由。原来一直想过一咋简单生活,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是我还没被人或自我“开悟”,直到某一天,无意中被一部电视剧点醒,原来一直困扰的问题迎刃而解,这就是佛教中所谓的“开悟”。
    我现在所做的和一直努力地活着的目的之所在,也许,这就是我所追求的一种……有事出去,中止此段文字,呵呵!

接着写下去:
    原来一直想要怎样活着?怎样生活?追求什么?人生为什么(差点就成了现实中的十万个为什么了了,呵呵。)?太多太多的问题需要解答……可是很多都没有答案的,所以只有在不断地生活的过程中来找寻答案,虽然这个答案没有一个标准,每个人想要的答案也不一样,跟他所追求的某些东西是分不开的……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是蛮开心地,因为有太多的有趣地和有意思地事情让我有盐有味的活着,这也许就是人(也许是我自己)“生”乐趣之所在吧……

接到下去:
一直对自己的性格进行过一些剖析,具有很多的性格分层,有时也不愿意把这些所具体的性格层面的东西放置于其他人的眼底,这也许是某些个人层面的考虑,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私隐,究其本质,可能是为了更有“尊严”的活着,虽然这个“尊严”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尊严”。但总得给自己留一片遮羞布吧……
来到这个世上短暂而漫长的几十载,还没有活明白,还在探寻中,学习中……可能有些“明白”,但还真正做不到那种状态,可能时间与空间上还没有合适的机会或条件来达到那种境界。

每个人可能骨子里有一种东西,贯穿着人这一生,虽然自己没弄明白,就这样浑浑噩噩过着、活着,借用一句“鬼话”:“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 ;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
所以就得过且过吧……生活原来如此……人生原本如此……人原本如此……

历史太多的变数

    也来说些无厘头的话……
看其乱、知其乱……
    历史往往在不经意中就被改变了,这个话题本来很轻松,但一上手就感觉有些沉重,说几句自己都不一定明白的话就罢了吧……
很多小事件都是“影响”历史的关键。换句话说,即每一件事都关乎一生甚至整个历史,当然,前提是“你”要有“份量”才行……
如果你仅仅是一介素人,别说你的一些“小事”就算你的“生死”都不足以够上这个“影响”,这是现状……
把单个个体的你放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就如同在大自然中生存过的蝼蚁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太大意义,这也是现状……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你”又是人类历史不可或缺的角色,因为“你”是在人类生生息息中进行着一种传承和繁衍必不可少的一环,所以,你的位置是太过重要,好好的为着人类的传承和繁衍出一份你应当出的力吧……

过程与结果

    曾经与人讨论过这个话题,现在回想一下,实际上还有很多的东西没有看明白,所以自己在这里再来梳理一遍。
    有人说结果很重要,如你所做的事,人家只看重结果,没有结果就没人会看重你,结果的确很重要,但人这一生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死亡,所以的生物都免不了这个结果,人是生物的范畴,所以人也逃不了这个结果,曾经有人想要逃离这个结果,却未能遂了愿。虽然结果是一样,但过程却如繁花一样,每一个人的人生过程都是不一样的,这样才导致了人类社会的花花世界,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才带来了生命的多样性,这样人类社会才有了生气,不至于死板、无趣!
但一个人的完整的生命状态却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甚至于到死的方法都是千奇百怪的,甚至有时我对我自己的死法都抱有一种“阿浊”式的猜想,当然能够好好的活着,干嘛要去为这个虽然存在却不着边际的问题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猜想,真的是活得不耐烦了,呵呵!
    每个人也许都在追寻着自己生命过程中的精彩,虽然不尽相同,个中滋味也许只有自己才知,也许自己都无从感知,浑噩中度过这一生。
有的人在为这个过程不断地找寻着答案,想要活个明白,也许他会成功的找寻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这可能就是他的生命过程的答案。也许世人中有少部分人真正的找寻到他想要的答案,有的人因为这个答案太过沉重,他/她也许承受不了这个答案所带来的结果,所以他/她们选择了逃离,用自己的方式逃离这个过程所带来的痛苦,虽然这种痛苦也是其答案之一,但终究是自己才能承担自己所做出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也许是其生命的终结,也许生命的终结对他/她们而言可能是一种解脱。我们可以套用一下庄老先生的一句话:子非他/她,安知他/她之苦……

男女关系

    男女之关系虽说起来再简单不过,但处起来却并非如此,这个过程就是人生的缩写。一段真正良好的男女关系是需要双方之间去不段的努力,有人说两个人的关系是0.5+0.5=1,也有人说1+1=3+N,前者的说法是两个人之间需要调整和修改的,是去掉自己个性的一半与对方相处,否则所带来的后果可能会有些不堪。后者是说法是从人数上可以增加,当然这是一个量化关系,与性格没有太大的关系,可以两种说法并不冲突。
    在中国传统的女性观念中,有很大一部分抱有一种“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当然传承了几千年的东西,不是一代人或几代人能够改变的,但在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状态下,还抱有这种思想的人,所带来的后果是完全能够预测得到最终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男儿当自强”“女儿也当自强”这样的情形才是一种积极的男女之关系的理想状态。
    在相处的过程中还得学会不断的调整,想让生活变得有些生趣,还不能一成不变,如果一成不变的后果就会产生出所谓的“审美疲劳”,之所以有男女双方出轨一说,很大一部分出轨的对像不一定就好过原配,这种现象也就说明了并不是两个人关系不好了,而是生活太过寡淡,没有一些新鲜的东西注入的话,这两个人的关系也就只会几种情形,要么分手、要么容忍、要么自己也去找一个,为了维系这种“夫妻关系”,或者有孩子的名曰“为了孩子”,两个人勉强的维持着“夫妻关系”,这种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大一部分孩子成了“问题少年”,所以“以孩子的名义”维系着“夫妻关系”的人们应该放下这种念头,解放自己,或者重新调整自己与对方的关系才是至关重要的。不要动辄以“孩子”的名义,作为家长这样不是一般的自私,是非常自私!
    曾经看过孔庆东写的一篇关于过去青楼文化的杂文,里面的对过去青楼做了一个仔细全面的分析,很有同感,甚感共鸣颇多——
    过去的青楼并非仅仅是“皮肉”交易,大多数的“花魁”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皆通,所以才有了才子佳人一说,对于一般的青楼小姐也是要求略通文墨才行,这其中之唯有转贴一段才能感觉得到个中玩味的东东……  为把青楼规矩展现得更加生动具体,下面介绍一篇《李师师传》的精彩文字,写的是大宋天子宋徽宗去嫖名妓李师师的韵事:
  李师师者,汴京东二厢永庆坊柒局匠王寅之女。寅妻既产女而卒,寅以菽浆代乳乳之,得不死,在襁褓未尝啼。汴俗:凡男女生,父母爱之,必为舍身佛寺。寅怜其女,乃为舍身宝光寺。
  女时方知孩笑,一老僧目之,曰:“此何地?尔乃来邪”
  女至是,忽啼。僧为摩其顶,啼乃止。寅窃喜,曰:“是女真佛弟子!”
  为佛弟子者,俗呼为师,故名之曰“师师”。
  师师方四岁,寅犯罪系狱死,师师无所归,有倡藉李姥者收养之。比长,色艺绝伦,遂名冠诸坊曲。
  徽宗皇帝即位,好事奢华,……更思微服行为狎邪游。内狎班张迪者,帝所亲幸之寺人也。未宫时,为长安狎客,往来诸坊曲,故与李姥善。为帝言陇西氏色艺双绝,帝心艳焉。
  翼日,命迪出内府紫茸二匹,霞叠二端,瑟瑟珠二颗,白金二十镒,诡云:“大贾赵乙”,愿过庐一顾。
  暮夜,帝易服杂内寺四十余人中,出东华门,二里许至镇安坊。镇安坊者,李姥所居之里也。
  帝麾止余人,独与迪翔步而入。堂户卑庳,姥迎出,出庭抗礼,慰问周至。进以时果数种,中有香雪藕,水晶苹果。而鲜枣大如卵,皆大官所未供者,帝各啖一枚,姥复款洽良久,独未见师师出门。
  帝延伫以待,时迪已辞退,姥乃引帝至一小轩,翠几临窗,缥缃数帙。窗外新篁,参差弄影。帝倏然兀坐,意趣闲适,独未见师师出侍。
  少顷,姥姥引至后堂,陈列鹿炙鸡酢,鱼脍羊胶等肴,饭以香子稻米。帝每进一餐,姥侍傍款语多时,而时终未出见。
  帝方疑异,而姥姥复请浴。帝辞之,姥至帝前耳语曰:
  “儿性好洁,勿忤!”
  帝不得已,随姥至一小楼下浴室中。浴竟,姥复引帝坐后堂,希核水陆,杯盏新洁,劝帝欢饮,而师师终未一见。
  又良久,见姥拥一姬,姗姗而来,淡妆不施脂粉,衣绢素,无艳服,新浴方罢,娇艳如水芙蓉,见帝意思不屑。貌殊倨,不为礼。姥与帝耳语曰:
  “儿性颇愎,勿怪!”
  帝于灯下凝睇物色之,幽姿逸韵,闪烁惊眸。问其年,不答。后强之,乃迁坐于他所。姥复附帝耳曰:
  “儿性好静坐,唐突弗罪!”
遂为下帷而出。师师乃起,解玄绢褐袄,衣轻绨,卷右袂,援壁间琴,隐几端坐,而鼓“平沙落雁”之曲,轻拢慢捻,流韵淡淡远。帝不觉为之倾耳,遂忘倦。比曲三终,鸡唱矣!
  帝亟披帷出,姥闻亦起,为进杏酥饮,枣糕,饽饦诸点品。帝饮杏酥怀许,旋起去。内侍从行者,皆僭候于外,即拥卫进宫,时大观三年八月十七日事也。
  按常人设想,贵为一朝天子,何求不有,何欲不得?但宋徽宗赵佶这个风流皇帝就愣是老老实实地甘拜在李师师的石榴裙下,不敢违反青楼规矩一丝一毫。先是送重礼预订,不敢说自己是国家最高领导人,而是冒充大款。然后乔装改扮,混同于普通工作人员。去了以后被老太婆折腾了三番五次,先问寒问暖,再吃点瓜果梨桃,看看幽雅的环境。再吃点海鲜野味泰国大米,老太婆啰啰嗦嗦,就是不见师师出来。然后逼着皇帝洗澡。从来只听说唐明皇赐浴杨贵妃,这回倒过来,李师师赐浴宋徽宗,有趣!洗完澡仍然干坐着不让见,再吃点夜宵才领进密室。这就好像预告的精彩电视节目迟迟不见播放,翻来覆去全是广告,真是急死人来也么哥。老赵同志左等右等,大概急得差点大喝一声“我是大宋朝一把手”了,那位李师师才不紧不慢地出场,带搭不理的,连一句“晚上好”也不说。老太婆却只管命令老赵“勿忤”、“勿怪”、“唐突弗罪”,意思是,我们姑娘就这毛病,你小子遭点罪吧。好容易老太婆退下,大概也三更天了。李师师旁若无人地弹起琴来,三支曲子下来,东方已露出鱼肚白矣。这就好像那段《扔靴子》的相声,“我净等那只了,一宿没睡!”结果老赵匆匆吃了早茶,就“家去”了,他要等到的东西,就像那只没扔的靴子一样,始终没等到。青楼的规矩,皇帝大人以身作则,严格遵守。换了今天的小科长、小处长之类的,早就“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口把蜡烛吹灭了。
  青楼的规矩随时代的不同自有演化变异,但大致都要有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这不仅仅是为了烘托气氛、培养感情、激发情欲,也不仅仅是为了多宰些钱、多贪些物,这其中也包含有一份对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的看重,要极力用风雅柔情之举掩去铜臭气息,使交易带有艺术色彩。没有了这些规矩,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拍出一百美元,“你他妈跟不跟俺睡!”看上去挺有气魄的,实际上人味儿全无,畜牲一个。一个社会若是道德沦丧到连青楼规矩都一点不讲了,那实在是赤裸裸得太令人悲哀了。
    就说说过去的男人为什么要去青楼,且乐此不疲。究其原因,过去娶老婆,正房一般都是端庄淑德的那类,你不能跟他谈心、交流和沟通,时间长了难免会觉得日子比较平淡,就会约上个三朋四友的去青楼里面找一些个“有品味”的“花魁”呀什么的一起喝酒,吟诗,作赋,顺便再找点刺激,这样的日子才会觉得有滋有味。
    待续未完……
    有空的时候继续……

男女关系(续)

续上文,上次说着说着就跑题了,呵呵。

不过有一些联系,今人所说,男人要求女人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进得卧房。”,换名话说:“在客厅是贵妇,在厨房是主妇,在卧房是荡妇。”。而女人则要求男人:有房有车有钱,且钱多到可以让女人随便花的程度最好。

正如网上所流传的一个命题:女人不花钱的都是猪,男人不挣钱等于猪.

证明:

人=吃饭+睡觉+上班+玩,

猪=吃饭+ 睡觉,
代入:人=猪+上班+玩,

即:人-玩=猪+上班.

结论:不懂玩的人=会上班的猪 
男人=吃饭+ 睡觉+挣钱

猪=吃饭+ 睡觉

男人=猪+挣钱

猪=男人-挣钱

所以男人不挣钱等于猪。

女人=吃饭+ 睡觉+花钱。

猪=吃饭+ 睡觉。代入上式得:

女人=猪+花钱。移项得:

女人-花钱=猪。

结论:女人不花钱的都是猪。

所以:  
男人为了让女人不变成猪而挣钱!
女人为了让男人不变成猪而花钱!

男人+女人=吃饭+睡觉+挣钱+吃饭+睡觉+花钱(-挣钱)=2X(吃饭+睡觉)=两头猪

到最后如果仅仅是做这些程序,无非也就是人既是猪。

其实人也并非猪,因为还有其他要做的,就是上次说到过去但凡有些思想或才气的男人为什么要到青楼找那些“花魁”们了。

每个人都在找寻他们的同类,以期待找一个知己且是红颜的或者是男颜的。

如果男人仅仅是花钱找到一个需求的发泄,像孔庆东所说现在的小科长或小处长们“早就吹灯了”这种人也是大有其在的。

能够调剂男女之关系的是他们自己。

悲观与乐观

    当不幸陷落在一个人身上时,如果他是悲观者,反应就是:这完全是我的错,它将永远地持续下去,它将损害我所做的一切。这种反应是习惯性的、自动的,它反映了一种在塑造个人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思考模式。如果他是乐观主义者,他的反应是昼养活挫折和不幸感:这个错误主要是由环境赞成的,无论如何它都会很快地消失。此外,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追求的东西。这种反应在帮助乐观者演算逆境而不抑郁是很有作用的。

悟,品味,体会,感觉……

      一系列的感受却没有可以言说的目的,生命在这一系列的感受中慢慢消逝,没有可以后悔的东西,对自身而言,这所有存在或经历过的物或事都不足影响暂时还可以衍续的生命,所有的所有都是那么的无谓,所有的所有都是一生中的体验,可能天生就是一生体验主义者,不断的尝试没有做过或经历过的事,不仅仅是自己的还有别人的,通过别人的眼睛去看或感知这个世界……

        我不是一个好的演员,不会演绎那些丰富的角色,简陋的生活可能更适合,一直以来都是那种感觉——做人实在太辛苦,但简单生活的愿望原来也是一种不简单,不断的在挑战这种“简单”暂时却未能如愿。

        也不是适应那种家庭生活,家长里短的人或事,可能真的不太适合,所以有时候选择了逃避,虽然那种天伦之乐,感觉虽然很好,但放在自己身上却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也知道天伦之乐是一种作为人回归以后的幸福之源,但如果放在自己身上一时半会儿还适应不了。虽然有时我也是具有那种感知幸福的心,也切切实实的感知或感受过那种幸福,但太多了以后就不一定喜欢。是不是作为人就是有这种犯贱的心里呢?   所谓——令人发狂的幸福不可能长久承受,正如我们的机体太弱不能承受长时间的性高潮一样。

        原来有种说法:“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看看也可能并不一定正确,一个人的眼界太窄,他是看不到“天下”,还有一句话:“你的眼界有多宽,你的世界就有多大。”有一则故事说一个人有一天在地上看到了一颗螺丝,觉得这是个机会,地上有很多别人掉了的小东西,拣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他有了这个想法以后,天天就注意脚下是不是有东西,后来这个人一生中拣了几十万颗螺丝,小额的硬币和纸币,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这就是他一生的收获。

随记

当我们每天都在想是否可以让生活过得更好或更舒适,且每天都在努力的去实现这些愿望或目标时,可能也在落下或失去些原本具有的某些作为“人”而言的那些快乐,事实上这些东西无法让自己做到更快乐一些,那么,且放一放,把脚步放慢一些,可以适当的去欣赏一下身边的那些你已经不觉得是“风景”的风景。

命运乱谈

      域外 有一箴言——命运为你关上一扇门时,就会为你开启一扇窗。

       曾经也看到一则故事,有一个人去寺庙里烧香时,无意间看到抽签筒里的签基本上都是中上签,却没有中下签,就质问解签的大师,为什么?大师说这些本就是一种心理暗示,为了不给来抽签的人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才会在抽签筒里只放中上签。大师让他伸出手,对他说,你看你的手,上面有生命线,事业线还有爱情线,这些都是你的命运,然后,让他把手握紧,对他说,现在,你的命运就在你的手中。

        当人们走到人生中的困境的时候,为了缓解心里压力,就自我解嘲,可能是自己的“命”不好吧?当无数次遇到类似的情形的时候,这种心态就慢慢的出现了对“命运”的一种认同,就更加认为“命运”就是这样了,反抗“命运”的心也就在慢慢的消弭,也许就此成为“命运”的“奴隶”。有些人就可能因此而去信仰“佛”或“上帝”或“真主”。因为上帝说,信我也得永生,因此而有福了。有了这些信仰以后,这些人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的解脱,可能就此带来的就认为是“上帝”的赐福吧!

       现实而客观的现状却是,当你生命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不幸,是很多的巧合碰到一起,铸就所谓的“命运”,不用去对这些巧合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来干扰自己,只是在巧合中出现那些不利于自己的情形,当你勇于面对困境,那些巧合也许就会在以后的的日子里不会经常的出现。

        曾经还看到一则故事,一辆客车行驶在山路上,有两夫妻中一个地方下车了,随后出现的一幕让两人呆滞,因为一块大石头从山上滚落下来砸中刚刚起步几十米远的客车上,车上的人基本上全部遇难,女人痛哭的说如果我们不下车就好了,那么这辆车就一定会在石头滚下来之前过去。也许就是说这一车人的命运都当如此么,可能未必吧!这本身就是一咱巧合,带来的就种后果。难道能说成这车的这么多人的命运就一定是这样的吗?所以,抛开“命运”一说。活回自己,按自己的人生轨迹生活下去,也不用去嗟叹命运怎样怎样的不公!也许我们假设的“佛”或“上帝”或“真主”抑或“上苍”们对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当遇到困境时,我们应当感恩,这是它们在给我们机会,让我们学到更多的东西或经验,这也许就是不是“命运”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