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法官穿法袍上访被免何以引发公共痛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54:19

王石川:法官穿法袍上访被免何以引发公共痛感

妻子在法院后勤工作10年却被辞退,身为法官的冯缤为帮助妻子维权,穿着法官服多次上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近日,湖北省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发文,免除了冯缤助理审判员职务。(7月27日《中国青年报》)

可以肯定的是,日后若有人书写当下的上访史,这样的一幕场景不能省略也无法回避:今年6月21日至23日,冯缤一连3天身穿法官服、胸佩国徽,站在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大门口的警戒线外,手举一个大大的“冤”字牌“上访”。事实上,冯缤为妻子维权已经历时两年之久,其间他究竟遭遇了多少辛酸、挣扎和焦虑,是如鱼在水、冷暖自知。在报道中有这样的生动细节:在湖北高院上访时无人理睬,为此冯缤“车出来就用头往上撞”,最终省高院指定立案,冯缤也满腹感慨:“这几年法律白学了。案子能进入诉讼程序,简直是自己用命换的。”

如今,冯缤“折腾”来“折腾”去,不仅没有如愿让妻子与法院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自己的职务也被捋掉。如此撕裂和对立,真是辛辣的反讽。更值得关注的是,冯缤的遭遇引发了强烈的公共痛感,有网友说,“我隐约听到这个社会撕裂的声音”,这委实耐人寻味。

人们从冯缤的遭遇读出了更落寞更苍凉的自身困境。身为法官,维权如此之难,遑论一般民众。广西桂平市信访办退休主任吴宗明,因住房被强拆,四处反映问题未获解决,最后也只能感叹“我是搞信访工作的,知道上访没太大作用”。连信访办前主任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上访都备受推诿之苦且毫无成效,其他并无信访工作经验的普通人呢?无论是冯缤还是吴宗明,平心而论他们都掌握着一定的资源,有一定的社会身份,比一般人更善于维权,但结局依然不堪,难道仅仅是体制太强大吗?揽镜沉吟,黯然神伤,难怪人们从他们的遭遇中读出的是惆怅,是心悸,是无奈。

经由冯缤的遭遇,人们也对《劳动合同法》被虚置感同身受。冯缤的妻子胡敏是在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了10年的后勤工人,根据2008年1月1日起新施行的《劳动合同法》,法院应当和她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法院并未理会胡敏的这一诉求,而是直接停掉了她的工作。据报道,尽管《劳动合同法》规定,工作满10年,只要劳动者提出,所在单位就必须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在现实中,法院大都判决强行解除双方劳动关系,用工方支付双倍的工资赔偿。在法院判决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竟然没有一例实现。这一现实写照具有极为丰富的隐喻,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太过孱弱。

法官冯缤所有的行为都是与法院博弈,而他和妻子所有的不堪境遇也都与法院有关。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法院不遵守法律,依法治国何以实现?司法公正何以呈现?民众的法律信仰又何以落地开花?冯缤身穿法官服、胸佩国徽在法院门前鸣冤的做法,或许确有不妥之处;法院根据《法官法》等相关法律作出免职处理或许也有充分依据。但放到公民依法维权万分艰难的背景下,公众从冯缤身穿法官服的身影中读出的,却是更为复杂的况味。这也正是冯缤被免职触痛公众神经的原因。

“中国的法治每一步都要流血,如果我的鲜血能够唤醒司法机关的良知,死是值得的。”冯缤曾如是说,一直坚信他是在为“法律的信仰”而战的冯缤,究竟只是个人维权还是为了唤醒司法机关良知,目前尚难判断。但不争的事实是,与其说这句话是冯缤的夫子自道,是他历经惨痛教训之后的悲愤感言,毋宁说这是叩问,是一面映照出苍凉现实的镜子,每个人也许都心怀戚戚。(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