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8:02:51
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内心世界一片空白,如果没有我们的指导与教育,孩子不会明白什么是尊重。所以,我们要教会孩子怎样去尊重他人。
 想要孩子学会尊重他人,首先,你要先尊重你的孩子,学会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避免与自己的孩子对立起来。尊重别人这种品德,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良好教育的结果。
 有时候,我们也会有不良情绪,这时,很可能因为一些小事就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过度紧张或出现裂痕,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管与孩子发生了什么样的争执,我们都要具有调和的能力,最终就能与孩子重新和好。
 而且,在教育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能一味地指责批评,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伤害。我们要以应有的尊重来对待孩子,孩子才会懂得尊重。
 尊重孩子,首先要学会与孩子沟通。认真聆听孩子的讲话就是一种很好的沟通。在与孩子日常交往中,父母实际上是在给孩子示范说话的礼貌。可是,很多父母却忽视了这一点。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也要给孩子应有的尊重。
 比如,用命令的口气让孩子给自己倒杯茶。等孩子倒来茶,家长就一声不响地接过来,独自喝茶读报。从此,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会了这种冷漠无声的态度,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就会以同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
 正确的做法是:如果父母需要孩子送来报纸,请礼貌地对孩子说一句:“请帮我拿来今天的报纸。”当孩子做完这件事后,说一声:“谢谢,我的小宝贝!”这就在语言行动上给孩子作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事实上,以礼貌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不会失去父母的尊严,反而增加了孩子对父母的尊重。所以,我们要经常使用“请”、“谢谢”等这些礼貌用语。
 国外的父母在这方面就做得不错:
在德国,大部分的父母是十分尊重孩子的。圣诞节时,一位德国的父亲给孩子买了一个高尔夫球台。有一次,父亲想与一个朋友玩,就问孩子:“孩子,能不能把高尔夫球台借给我用一下?”给孩子买的礼物,已算是孩子的物品,要用当然得借,要借当然得请求。
尊重孩子的物品拥有权就是教会孩子要尊重别人的物品。父母要多提供这样的示范。作为父母,我们有必要帮助孩子分清:
1.哪些东西是自己的。
2.哪些是别人的。
3.哪些是自己的物权。
4.哪些是别人的物权。
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尊重别人的所有权,并使其初步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教会孩子将自己的玩具拿出来与其他孩子分享,让孩子知道分享所得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而这种快乐中包含着尊重的意义。
疾言厉色的父母,也该稍微改变一下你们的态度了!唯有真心爱孩子,看到孩子的可爱,才能培养出快乐有自信的孩子。教孩子学会尊重别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家里、幼儿园要经常教孩子尊重别人,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引导。这样,我们的教育才算落到了实处。下面的一些警言警句希望父母们认真阅读:
告诉孩子某些东西,自己没有,而又想要用的,可以向身边的朋友借。但必须经过别人允许,借来的东西要爱惜,使用后如期如数归还,并道谢。
也可以教孩子用自己的东西去换借别人的东西,互换互借,加强交流,这也可以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借用不方便的,要向父母讲明理由,征得同意,买回来爱惜使用。
若父母给孩子的东西太多、太乱、太杂,会使孩子感到得来容易而不去珍惜。
如果对孩子物品供给太紧,也会使儿童倍感困难,为难之极时,可能会导致孩子偷别人的东西,受到指责后又会自卑和懊恼。父母要成为尊重他人的榜样。父母在家庭中要互相尊重,父母之间的尊重,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带来良好的影响。父母之间也应经常说“谢谢”、“对不起”、“请”。
而当着孩子的面揭对方的短处,甚至谩骂对方,在背后议论别人,嘲笑别人的短处,这些都是极为错误的举动,父母们要千万注意,不要给孩子做了不好的榜样。
孩子大都有各自的爱好。对于孩子的爱好,只要是无害的,家长就应该予以尊重。只有尊重和发展孩子的正当爱好,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粗暴地对孩子的兴趣加以干涉是家庭教育中一种错误的做法。尊重孩子,要发自内心,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一般会这样做:
 1.无条件接纳孩子,无论乖巧或淘气,无论聪明或愚笨,无论健康或虚弱。
 2.不当众羞辱孩子,不盲目把孩子跟其他的孩子比较。
 3.要求孩子服从时要讲清道理,站在孩子的立场与他沟通。
 4.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和决定。
 5.不随意打断孩子的活动。留给孩子一个适当的空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孩子也希望能有独处的机会,开放一个空间,让他既有安全感、亲密感,又觉得自由,没有太多束缚。
 6.让孩子参与作某些决定。
 7.懂得倾听。孩子回家说:“妈,我今天好烦!”孩子心里想要传达什么?停下脚步,分享孩子的心灵世界吧。
 8.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把孩子当出气筒或对孩子乱发脾气。孩子的情绪常被大人的喜怒哀乐所影响。所以,当我们心情不好时,可以坦白地让孩子知道,一方面教孩子尊重别人,另一方面教孩子学会如何正.确地控制情绪。
 9.多抽出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扶持。让孩子感觉当他需要时,我们永远在他身旁。例如:孩子在学校被欺侮,父母能关心并替他评评理,能和他一起讨论应该去怎样解决问题。
 10.父母本身要不断地学习、成长。为适应社会环境变迁,我们应在亲子教育的领域持续地学习并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