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文庙一绝——神州独特孔子站立神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23:57

  


                     在全国各地文庙内的孔子塑像(包括山东曲阜孔庙),均是冠冕庄严端坐。因自汉代“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以来,孔子被历代皇帝加封了“大成至圣先师”和“文宣王”的荣衔,理应坐享万民香烟,接受顶礼朝拜。资中文庙的孔子,一反常态,却是一尊彬彬有礼的站像。这是何故呢?说起资中文庙孔子站像,还有一段曲折而复杂的历史故事。

孔子站立神像
          资中文庙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当时对孔子塑像没有统一规定。有的庙内供站像,有的供坐像,有的供塑像;有的是石刻,有的是木刻,有的是泥塑,有的是画像,有的则是供牌位。资中由于是苌弘的故里,而苌弘是孔子的老师,资中人便根据孔子毕生提倡“尊师重教”的学说,在孔子老师的家乡这一特殊的环境里,站而不坐,将“市中心新巷肖氏之宅”一尊现成的“老夫子站像”供入庙内。这尊石像并不高大,但据南宋地理总志《舆地纪胜》资州古迹条记载,此像竟是“相传三国时石工为之”,在当时就是一尊罕见的珍贵文物。

  这尊石像在资中文庙“立”了五百多年,迄至明朝嘉庆九年,嘉庆皇帝认为:“人以圣人为主,圣人以孔子为王”,孔子是至圣,但毕竟为人臣,不宜称王。于是诏令全国“去塑像,设木主,罢封爵”。此举称为“正名分”,连山东曲阜的孔庙都不能幸免,资中文庙的“老夫子像”也难逃厄运,从此,神位由“木主”(一块木制的牌位)取代。

  雍正七年,雍正皇帝将嘉靖的诏信推翻,用漆夹绸布塑了尊身高3.2米的孔子坐像。资中文庙便是在这种氛围下,于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由大东街迁建到现在的状元街,并重新塑立了神像,为石刻,坐式。此像“坐”了137年,在“文革”初期“破四旧”而被砸毁。“文革”结束后,资中县委、县政府决定恢复孔子神像,但恢复那一个时期的塑像形成了“主坐派”和“主站派”两种观点。

  “主坐派”认为,孔子是文宣王,尊贵无比,当然要端然高坐,才能体现“王者之尊”,还拿出一张当年“破四旧”时的照片,声称那就是孔夫子的“历史原貌”;“主站派”翻出一些发了黄、生了虫的线装书,举出了史例,提出了依据,但拿不出照片,眼睁睁地看着一个由原县文管所职工黄先敏用泥巴堆塑的孔圣人冠冕坐在老师的家乡“访弘问乐”。这有什么办法呢?人微言轻,回天无力,“读书人”一声长叹!

  然而熟知这段历史的有识之士大有人在,好些外省人甚至海外侨胞都知道资中文庙的孔子与众不同,是尊站像,不少人还专程前来观看,看了之后无不感到遗憾。为此,资中县委、县政府根据各个专家学者的建议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决定尊重历史,展现西部地区这一独特的文化品牌,拨款5万元,将孔子神像恢复为站像。

  孔子之师苌弘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生于资中,为周景王、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大夫,他以博学多才、精通音律、刚直不阿而闻名于诸侯。他在周朝的景王、敬王时期,尽心竭力匡扶周室,受到争霸诸侯的痛恨,后被剖肠而死。大哲学家庄周,把苌弘和龙逢、比干媲美,“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拖、子胥靡,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戳。”苌弘死后葬于四川资中,三年后,他的鲜血变为碧色的美玉。

  据《庄子》记载:“苌弘死于蜀,三年而化为碧。”典故“化血为碧”、“碧血丹心”等词,原本于此,可见人们对苌弘敬爱之深。为了纪念这位先贤,现资中境内有很多以苌弘命名的景物。如资中发轮镇的苌弘洞,相传为苌弘读书之处,洞前有三块大石碑,其中一块书“孔子拜苌弘于此”,资中甘露镇的苌弘桥,资中两路口的“苌弘故里”牌坊,资中境内还有苌弘洞、苌弘墓、苌弘湾等。作为“学无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先贤孔子,他“尊师重教”的美德为后人做出了榜样。孔子曾向他请教过音乐方面的学问,既然“访弘问乐”、“问乐于苌弘”,那么老师在此,学生怎敢坐下。所以苌弘的故乡——资中文庙的孔子只好“彬彬有礼,侍立以待”的站像了。

  现四川资中文庙内的这尊孔子站像,高3.85米,比山东曲阜的孔子像还高65公分,重达7吨,加上脚下的基座共有5.05米之高,12吨之重,取内江田家镇石包沱的整块巨石雕凿而成。图形参照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绘的“至圣先师图”,作布衣状,神采奕奕,栩栩如生,由雅号“石菩萨”的雕塑家石永恩精心刻制而成。这块采制于内江田家镇的石油坚硬如铁,细腻如玉,经专家检测,可保千年无虞。如此精湛的工艺、优质的材料、独特的造型、整体之高大,神州大地上的文庙中是唯一的。此乃资中文庙第一绝。 
    它是全国文庙之中最高、最大、最精致、最奇异的一块牌位,被誉为“中华第一牌位”。当时的国子监规定孔子的牌位“高二尺三寸七分,厚七分,阔四寸,座高四寸,长七寸,厚三寸四分”,不能大也不能小,但不知什么原因,资中文庙的这个牌位却远远超过规定,通高八尺八寸六分,宽四尺二寸,单是厚度就是七寸五分。另外,全国的孔子牌位都是朱地金书,而这块形制超过规定的牌位再度出位——金底黑字!这一神州之迷至今未解。


幽兰赋
  韩伯庸

阳和布气兮,动植齐光;惟披幽兰兮,偏含国香。吐秀乔林之下,盘根众草之旁。虽无人而见赏,且得地而含芳。于是嫩叶旁开,浮香外袭。既生成而有分,何掇采之莫及?人握称美,未遭时主之恩;纳佩为华,空载骚人之什。光阴向晚,岁月将终。芬芳十步之内,繁华九畹之中。乱群峰兮上下,杂百草兮横丛。况荏苒于光阴,将衰败于秋风。岂不处地销幽,受气仍别。萧艾之新苗渐长,桃李之旧蹊将绝。空牵戏蝶拂花蕊之翩翩,未遇来人寻芳春而采折。既生幽径,且任荣枯。幂轻烟而葱翠,带淑气而纷敷。冀雨露之溥及,何见知之久无。及夫日往月来,时占岁睹,迈达人之回盼,披荒榛而见。横琴写操,夫子传之而至今;入梦为征,燕姞开之于前古。生虽失处,用乃有因。枝条嫩而既丽,光色发而犹新。虽见辞于下士,幸因遇于仁人。则知夫生理未衰,采掇何晚。幽名得而不朽,佳气流而自远。既征之而未见,寄愿移根于上苑。
           资中文庙: 资中文庙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时位于县城大东街。因旧庙低湿狭窄当街嚣闹,清道光九年(1829年)州牧贵州石阡张海澜倡议,士绅集资,将文庙迁北关外邑人赵逵居游过的洗墨池处(即今址),十五年竣工,费时六年。据《资州移建文庙碑记》载:“工竣计大成殿五楹,东西庑五间,由大成殿左转是为崇圣祠,祠别一区,戟门五间兴大成殿,称此外为泮池、为灵星门、为宫墙,罔不如法而形势之尊重,规模之宏大,丹?辉煌视旧庙则倍焉。” 资中文庙总占地面积6787平方米,建筑面积2608平方米,坐北朝南,复四合院式布局,前后四进高低错落有致在一中轴线。现保存完整的建筑有:万仞宫墙、月池、华表、照壁、礼门、义路、灵星门、乡贤祠、名宦祠、大成门、东庑、西庑、大成殿、崇圣祠、钟楼、鼓楼以及明成化碑、清康熙碑等。主要建筑均覆琉璃瓦,正脊饰宝鼎、蟠龙,翼角飞翘,轻盈飘逸,极具南方古建筑俏丽精巧风格。大成殿内藏有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八位皇帝书写的匾额及民国时蒋介石、林森题写的匾额,有全国在大成殿内唯一的一尊孔子站像,以及镂空雕刻九龙二凤盘绕金底黑字、全国最大的明“至圣先师孔子神位”。明成化年间“御制重修孔子庙碑记”、清康熙皇帝御书“大学碑”尤为珍贵。最具资中地方特色的照壁壁间七孔镂空壁塑,图案精美,由云海波涛、蟹虾鱼龙、坊塔石树、鱼跃龙门等构成故事,寓意古代仕子如江河中之鱼,只有不断努力进取,经尊孔尊儒的教化,才能最终跳龙门由鱼成龙达到人生光辉顶点。 作为四川地区的孔庙建筑群,资中文庙以其历史悠久、布局严谨、造艺精湛、特色显著、内涵丰富、古朴典雅、保存完整倍受中外人士称赞。先后收录于《中国名胜大词典》、《中国旅游名胜大词典》、《四川文物揽胜》等。
  2006年05月25日,资中文庙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文庙在资中县城北门外。北宋雍熙年间始建于县城东街,清道光九年(1829年)迁此重建。该庙占地7035平方米,全部建筑面积五千余平方米。主体建筑及布局仿山东曲阜孔庙,灵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排列于南北中轴线上,东西厢房、钟楼、鼓楼、乡贤祠、名宦祠对称分布两侧。大成殿为重檐三脊,黄瓦朱甍,下有须弥座石台基,宏丽庄严,琉璃瓦盖面光彩夺目。红墙环绕,月池相映,步步台阶,曲曲回廊,古色古香,瑰丽壮观,是全省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文庙。庙内月池两侧,竖有清康熙手书《四书大景》、明成化年间《重修文庙碑》两碑,字迹清晰,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资中文庙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四大文庙之一,历史悠久,规模宏大。

    旧时文庙只开边门,不开正门,惟资中出过状元,可开中门;一般文庙只供大成至圣先师牌位,资中人苌弘曾为孔子师,破例雕像以记其事。故资中文庙祀有孔子全身石像,为国内少有。庙内月池两侧,有高四米的明成化碑和清康熙手书《大学篇》碑各一,字迹清晰,是难得的宝贵文物。庙内有全国最大的孔子牌位,为镂空木质蟠龙雕刻,亦为艺术精品,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宋代词人、大书法家黄庭坚所书韩伯庸《幽兰赋》,高约2.5米,长约7米,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是黄庭坚神来之笔,若令其复为亦不能也,实为碑石中之精品,镇馆之宝,现藏于资中县博物馆。
馆内另藏有张大千丈二中堂及书画,张善子绘画,张大千老师李瑞清笔墨,于右任等众多名人墨迹,恐龙化石及汉代以来文物。

    当你站在四川省资中文庙孔子站像———全国各地文庙里供奉惟一一尊孔子站像前,眼前浮现的竟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夫子一生落魄的情景。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的资中文庙,以建筑精美、布局协调、结构紧密、保护完善而著称于世。

    中心主体建筑大成殿以“三绝”(即孔子神像、孔子牌位和殿堂上的10块匾额)名闻遐迩。10块匾额为清朝的8个皇帝和国民政府的两名首脑人物所题写,居中的一块是康熙皇帝题写的“万世师表”,下面一块是雍正皇帝题写的“生民未有”,第三块是乾隆皇帝书写的“与天地参”。余下依次是嘉庆皇帝题写的“圣集大成”,道光皇帝写的“圣协时中”,咸丰皇帝写的“德齐帱载”,同治皇帝写的“圣神天纵”和光绪皇帝写的“斯文在兹”。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写的是“德配天地”,以及总裁蒋中正写的“道冠古今”。

    “三绝”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孔子站像和孔子牌位。相传,大成殿里这尊站立着的石像为“三国时石工为之”。明嘉靖九年,在资中文庙“立”了500多年的“孔子”,被嘉靖皇帝名曰“正名分”的一纸诏令“去塑像,设木主,罢封爵”———自此这尊坐立着的塑像便由一块木制牌位所取代。设在孔子正殿左侧西庑堂的木制牌位“高八尺八寸六分,宽四尺二寸,厚七寸五分,九龙蟠绕,金底黑字”。站在“至圣先师孔子神位”面前,想起那位下诏令全国文庙制作孔子神位必须统一尺寸(“高二尺三寸七分,阔四寸,厚七分;底座高四寸、长七寸、厚三寸四分”)的嘉靖皇帝来。皇帝也好,诏书也罢,却无法抹去人们对“至圣先师”的尊崇,眼前胆敢忤逆“天威”的孔子神位就是一个明证。此外,牌位的四周还镂空雕刻着九条龙、二条凤,外围饰以花瓣和海涛,栩栩如生的龙凤呼之欲出……超标的尺寸,巧妙的构思、生动的形态、恢宏的气势,以及精湛的技艺和令人叹为观止的木雕艺术,无可争议的成为中华第一牌位。较之第一牌位,那站立着的孔子布衣塑像则寓含着另一番含义。孔子一生提倡尊师礼教,在老师苌弘的家乡资中,学生孔子焉有坐的道理。

    然而,资中文庙最让旧时的读书人着迷的则是照壁。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的资中照壁,长19.5米、高6米,壁中有7个直径1.7米的圆形镂空雕塑图案,该壁塑既是中华以龙为纹饰的壁照中难得的艺术精品,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图案内容为“水宫龙府”、“亭塔园林”、“鹰翔鱼跃”、“龙凤呈祥”、“鱼跃龙门”等,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乡贤祠和名宦祠。乡贤祠前面立有一块高4米、宽1.9米的石碑,此乃明宪宗朱见深于成化四年(1469年)书刻的《御制重修孔庙碑》。祠里供奉着以南宋状元赵逵、宰相赵雄及大儒黄泽为首24名资中籍人杰。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麻面状元”赵逵工诗善文,著有《栖云集》30卷和《赵逵文粹》17卷,享有“小东坡”之美誉。与乡贤祠无二,位于泮池西面的名宦祠前面同样立着一块大小相同的石碑,书写碑文者便是雄才大略的康熙大帝。书写得刚劲豪放的康熙御碑犹如一尊傲视天下的守护神,看护着28位外地来资州作官而政绩卓著者,他们是唐代诗人羊士谔、宋代史学家范祖禹等。乡贤祠和名宦祠的礼遇之高,还在每年的春秋二季能与“至圣先师”孔子共享“春秋二祭”的殊遇。

    文庙的“春秋二祭”让我记起供奉在乡贤祠的那位晚清状元骆成骧。资中人骆成骧,字公,他秀才是案首,举人是经魁,进士是状元,而且是清王朝267年惟一的一名四川人中状元,又是四川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民选议长。光绪27年乙未科那场殿试中,骆成骧以一篇不足两千字的《殿试策》震动朝堂,大受光绪皇帝青睐,被钦点为状元。今天重读《殿试策》,文中援引观点及提出的治国之道仍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孔子的老师苌弘,字叔(约公元前575-492年),周敬王大臣刘文公属下大夫。在晋国的“六卿之乱”中,因帮助范氏和中行氏,赵简子派晋大夫叔向对周王施以反间计而被杀害。据《庄子.外物篇》记载:苌弘是蜀人,他被杀之后,血流不止,蜀人藏其血,三年之后而血化为碧。成语“碧血化珠”、“碧血丹心”即由此而来。另据《图经》记载:“苌弘,资中人,有寺在青泥坊,数里之内,土色尚青。”青泥坊在资中发轮镇,镇边龙水桥有一天然石洞,古称苌弘洞,是苌弘早年夜观天象、昼习韶乐之所。另一处苌弘遗迹在资中城西甘露镇龙洞河,是苌弘的养晦之处,明代道教宗师张三丰在这里镌刻着一首六言诗:“无价明珠一颗,光吞法界尘沙。圣凡人物天地,流通点滴何差。”再次印证了苌弘确系资中人氏。资中人为了缅怀这位杰出的历史人物,早在明代成化年间就在东门正东街为他建了座乡贤庙,又在北门外建了座“苌弘故里”的石牌坊,褒扬忠烈。
苌弘博学多才,知天文、识气象、精音律、通历法,常与周景王应对星象吉凶征兆。孔子久仰其才,于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前往周国,专门造访苌弘,对韶乐与武乐之异同和不解之处而虚心求教。
孔子说:“武之备,戒之久矣。此是何意?”
苌弘道:“此武王伐纣,虑日久难以服众,作武乐以警士民。”
孔子又问:“何谓‘发蹈厉之已蚤?’”(蚤通早)
苌弘道:“凡事无须先,无须后,适时可矣。”
孔子再问:“‘身淫于商’何意?”苌弘道:“此非武音。”
孔子又提出:“‘迟矣而又,久立于缀’,实难解也。”
苌弘道:“所谓‘武乐’,实彰周伐殷之功也。武乐计有六成:初成出兵伐纣,再成灭商,三成开国,四成南国诸侯归顺,五成分封而治,六成颂赞天子圣德。此武乐之大成,故曰‘迟矣而又,久立于缀’。”
孔子最后问道:“武乐与韶乐,孰为轩轾?”
苌弘道:“武乐为周武王之乐名,韶乐为虞舜之乐名。若以二者之功业论,舜是继尧之后治理天下,武王伐纣以救万民,皆功昭日月,无分轩轾。然则就乐论乐,韶乐之声容宏盛,字义尽美;武乐之声容虽美,曲调却隐含晦涩,稍逊于韶乐。故尔武乐尽美而不尽善,唯韶乐可称尽善尽美矣!”
对于苌弘之博学施教,孔子称谢不迭,并于次年前往齐国,聆听了韶乐德演奏,乐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孔子与苌弘得会晤,史称“访弘问乐”。其六艺(礼、乐、书、诗、易、春秋)中的“乐以发和”思想即源于苌弘的乐学理论。
孔子和苌弘同是我国古代之文化伟人,其“敏而好学”、“乐而施教”之师生情谊,既是学林佳话,又是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
众所周知,科举时代全国各地都有文庙,文庙内的孔子塑像都是端然高坐,但唯独资中却是塑的一尊站像,是何缘故?缘于苌弘乃孔子之师,孔子毕生提倡尊师重道,在老师的家乡这一特殊环境里,自然要身体力行,站而不坐。这就是久负盛名的“资中孔子站像”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