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朱德才立志谈---融合本地文化和现代创意,传播城市形象和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15:44:49
发布时间:2009-2-24  访问次数:69 次
每次从伦敦回来,都有大把礼品可挑。光是一条地铁线就能衍生出那么多产品!3岁的深圳新生代设计师代表人物之一的朱德才回忆起七八年前的负笈时光,仍有几分感慨。这或许是设计要承载的内容之一吧?不久前的“社会能量在深圳——第二次浪潮”国际论坛上,作为嘉宾的朱德才在回应“平面设计是否已死”这一问题时认为,多媒体设计或其他设计都只是一种思考方式。设计师这个职业,跟长度无关,但跟宽度和高度有关,跟是否被作品感染,有没有发挥社会能量,有否传播情感有关。英途联盟创意总监朱德才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研发的“老深圳创意文化产品” 不久前被深圳市文产办作为深圳重点文化产业扶持项目列入年度计划。对一个专注于新媒体创作实验和多媒体美学发展的设计师来说,这个听上去未免有几分“土气”的项目,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城市情怀和社会意识?
1、数万老照片传承城市文化
“老深圳创意文化产品”建基于一位深圳本土著名摄影师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数万张深圳题材的历史照片。作品几乎涵盖了深圳所有的大街小巷、风土人情,记录了城市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同时也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这些珍贵影像为产品开发提供了无可替代的独特资源。我回国之后,这位摄影师正好要办个展。他一张一张地跟我们聊背后的故事,让我觉得这么多照片如果不进行开发真是太浪费了。记得有一张照片拍的是沙头角的几个老太太,摄影师说他上个月刚好在马路上碰到这些人,结果几天前她们已经过世了。这让人意识到这个工作的迫在眉睫。
朱德才相信这些老深圳影像,无论对于城市研究者,还是建筑师、民俗研究工作者都蕴涵着很大的文化价值甚至市场价值。深圳旅游市场每年的总体营业额至少在30亿元以上,但明显缺乏具有深圳烙印的文化产品品牌。本地旅游纪念品和礼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种类、创意、品牌缺乏,希望通过老深圳这一系列产品和品牌,将本土文化和现代创意相结合,演绎出一系列的文化创意产品,成为承载城市归属感和城市情怀、代言城市历史记忆、推动文化制造业发展和传承本土文化的平台。做了太多商业设计,一直没有很好地将设计转换成社会价值。”朱德才希望借此项目发挥设计的社会能量。
2、Intox:换个角度想问题
从小喜欢画logo的朱德才是第一代移民的后代。1987年他跟随父母从肇庆来到深圳,那时他正上小学五年级;十年后他从深圳大学毕业。在深大,一开始我上的是建筑系,一年后转到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
1999年,朱德才和冯志锋、王展鹏三人一起创业,创办了本地有影响的设计公司朗图。2001年他决定去英国,“我对英国有着强烈情怀,不仅因为那里是朋克之源,也非常喜欢《迷幻列车》这样的电影,那时觉得这辈子不在英国呆几年算是白活了。”他先到伯明翰学了半年语言,然后来到伦敦艺术大学互动多媒体专业,这是欧洲设立的第一个多媒体专业。一年半后的2003年,他拿了硕士学位回国。“出国留学对我来说是一次获益很大的经历。不在技术层面,而在思维方式、教育模式上,让我学会了另外一种思考方式,学会换个角度考虑问题。”朱德才喜欢探索如何到达一个未知的地方,“越是未知越有趣,如果一眼能看到未来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他把新成立的公司取名intox联盟(英途联盟)。“intox的原意是洗脑。”先是做编辑设计市场,包括《餐饮世界》、《凤凰生活》、《车达人》等都是我们设计制作的。之后聚焦于品牌推广和多媒体设计,从事互动和创意产品开发。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回到设计老本行。”英途联盟强调设计与互动传播结合的理念,专注本土文化研究和创新使用,短短几年,它的创意团队作品已获FIAP国际摄联创意设计大赛金奖、莫斯科金蜂平面设计双年展银奖、香港设计双年展优秀奖、深圳工业设计双年展优秀奖等数个行业奖项,而朱德才也赢得中国设计之星、深圳十大希望之星等荣誉称号。2007年他更被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评为“华人设计100人”。
3、创造引起情感共鸣的设计
很多人以为深圳1979年之前是没有历史的,其实深圳是有历史的,只是被人有意无意地遗忘了。朱德才忧虑于“深圳本土文化的悄然流失”,认为这会导致深圳人“自身意识的丢失,因而缺乏认同感、归属感。”这几年他一直在花大量时间精力收集历史、民俗资源。“希望能寻找、挖掘引起本地民众情感共鸣的素材,包括像‘抢包山’、南宋皇帝在这一带的踪迹传说、本地重要物质遗产现状甚至平常家居用品,东门现在正形成新的特色,也可去记载现况。只要是有趣的, 就可以记载下来。
今年五月英途联盟准备推出一本叫《老深圳藏宝地图》的书。“有大量的故事与图片,会像做杂志一样地去做书,以便引起大家的阅读兴趣。”在朱德才的脑子里,这本书的“母本”是台湾《汉声》杂志。“深圳有大量的年轻新移民,对城市认知粗浅,对城市文化符号的理解也不够透彻。希望这本书能成为市民的精神读本,让所有在深圳居住的人都愿意、都喜欢去看。”
小时候朱德才住在深圳河边。当时经常发大水,一下雨就淹。很多鱼从水库游过来,所以一下雨就去看水。十余年后,朱德才挖掘本土文化遗产“渔灯舞”的DNA作为设计元素,创作出了独特的城市文化礼品“渔灯舞”,并在深圳申办“设计之都”的过程中发挥了彰显城市多样化文化的意想不到的作用。“渔灯舞的有趣之处在延伸性大,鱼本身种类很多,有其独特的吉祥寓意,可开发系列产品,所以越做越有兴趣。”他总结说,其实对民俗、 草根文化的挖掘不能做成纯粹的工艺品、旅游品,“要当品牌去做”,要“做好品牌”,你就得对“流行文化很关注”。
朱德才对深圳新生代设计师代表之一的黑一烊很佩服,认为是“值得尊重的同龄人,对工作的投入,对设计的热忱和专注,远比不上他”,对另一位优秀的年轻设计师黄扬的“踏实、稳定”他也极表欣赏。不过说到自己,他却觉得只想“作为普通市民去享受生活, 不想以设计师的眼光去审视一切”,他只是一个“对生活对社会感兴趣、很积极的人”。他以前很好动, 做公司后已经很少运动, 唯一的运动就是“不需要动的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