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战略的失误之处:伪军,迁都和文化融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46:46
仅从军事政治角度考虑,日本二战中有三个战略失误。一个是对伪军的利用方式错误,第二是中枢机构在东京而没有随着战事的发展图谋迁移到中国,三,没有考虑中日的文化融合问题。一、对伪军的利用方式 日本进攻中国时对日伪军的利用方式不对。日本主要完成了四股势力的统战,一个是满洲国的溥仪,一个内蒙古的德王,一个是华北的殷汝耕,一个是南京的汪精卫。但是日本利用这四个人,是采用分封制,让他们管辖他们所属的辖区。而不是在日本占领区形成一个统一的指挥运作体系。而这四个人分别管辖自己防区的做法让中国这些所谓的汉奸也没有积极性。日本不应该在战争进行中就进行分封,而是应该在战争结束之后才能进行。不知道溥仪和汪精卫怎么对待对方,汪精卫反清持续了那么长时间,不遗余力,溥仪沦落到满洲的地位也和汪精卫脱不了干系。但是在日本统治下至少溥仪没有杀汪精卫,汪精卫也不杀溥仪,少了反清的内斗血腥。汪精卫和殷汝耕只是旅日的学生。    总之日本要想占领中国,要把这些“投降”人员分个高下,然后共同进行军事扩张,而不应该各自为政,成为日本侵华的一个缓冲地带和过渡区。日本和中国的政治不相同。中国乱世之后,总要形成一个中央集权。必然要求先打仗,后做官。日本安排了些做官的人,却没有找打仗的人。成了 自己帮这些人打了天下。例如溥仪本来自己没有打天下,至少割据满洲的想法,日本打下东北结果让他出山,虽然是傀儡。    中国古代的战争和改朝换代中,成功的都是要全面依靠汉族人的势力,特别是降将,而尽量不用文官。降将往往是职业军人,本来就是吃这碗饭的人。委以重任,例如元朝蒙古战胜宋朝大力采用宋朝的降将,例如满清大力采用明朝降将吴三桂打天下。之所以不用文官,主要是分散战争资源,不主管打仗,将来却要分羹,分羹也不很大,只是一个小地区。所以日本统战后的人也多没有什么大的劲头,因为降将会想将来打完了仗当头的早已经定下了,自己也捞不到什么。日本没有设立一个领头羊,形成一个组织。还成立了自治的满洲国,自治政府,等等,结果按照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去搞,就不是用降将的用法了。日本这样的用法几乎相当于招募了一些警察。根本不是领兵夺天下的军人。    日本不懂中国人的心理,不知道怎么利用中国人,以日本人的心理来忖度和管理中国人,自然不能达到利用中国人降服中国人的目标。这一点不如蒙古和满洲女真族的开国者更聪明。二、迁都与战略   毫无疑问,如果国民政府不从南京迁都到重庆,那么日本逼降南京政府是很自然的事情。而因为迁都防御得以建筑。而且因为迁都,导致日本的战线进一步西南移动,给苏联从远东抽调部队到欧洲创造了条件,也造成日本东部兵力空虚,而美国从而敢于将东太平洋沿岸的太平洋舰队移到夏威夷。促成日美的交战。   日本进攻中国,在1937年-1941年的四年时间里,虽然中国迁都,而日本的本土大本营一直没有前移。如果裕仁天皇果真要征服中土,当有北京,长春一旅,如果不迁都北京,至少要在北京或者别的城市建立日本的陪都,而不是日伪政权。汉城或者平壤建立陪都也两边够不到。可以考虑的城市还有大连青岛,上海,甚至南京。在如果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前迁都长春或者北京,那么甚至或能避免和美国开战,或可能形成和德国的夹攻苏联之势,而这两种战略的任何一种战略的成功都可能改写历史。如果日本迁都中国,那么就会给苏美以日本仅仅以征服中国为目标而不至于激惹苏联美国两大国。征服中国后再考虑苏美亦不迟。  在军事角度考虑大本营随战线前移,因为大本营随战线前移不仅可以整体去吞并被打击的对象,同时还会保证大本营离军事的核心不至于太远而攻防难以兼顾,保证大本营在防御圈内。卢沟桥事变,日本决心教训中国的时候,只是考虑了中国和苏联的情况,根本没有考虑背后的大国美国。并且考虑苏联的情况仅仅从运输角度考虑,说日本从华北支援东北只需一个月,而苏联从欧洲调兵到远东需要三个月,所以有足够的时间准备。美国的佩里舰队作为第一个打开日本大门的舰队,日本居然在决心出兵中国的时候没有考虑,是非常短视的。也许那个时候美国的太平洋舰队还没有进入夏威夷。但是日本本来不应该忽视背后的大国美国。但是当中日战争久攻不下,欧洲战事结束的时候苏联从欧洲调兵远东,日本已经处在苏美中夹击之中,日本再想迁都长春也已经不可能了。   如果实在不迁都,倒也不是没有征服的可能。那么就必须一贯的采用蚕食的方式一步一步稳扎稳打。那么卢沟桥事变以后,就应该完成征服华北,和国民政府沿淮河一线以及压缩中共于黄河以西,中日继续对峙,而满蒙华北连成一片,逐步压缩国民政府空间和苏联在远东的势力,坚决不被国民政府主动开辟的长江流域第二战场所迷惑。这个计划早就有了,但是没有实施,就是日本的五号作战计划。  蒋介石开辟长江流域战场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认为英美不会容忍长江流域被日本独占,必然会得到英美后来的援助和支持。虽然这个设想一开始并没有达到,但是到了中期,这个设想达到了。而仅仅从惩罚中国的角度出兵的话,占领华北应该说是起到了足够的惩罚效果了。虽然关东军对海军进攻上海持谨慎态度,没有提供太多的军事支持,然而海军攻克南京,中日战争中方无法投降,英美不会袖手就在所难免了。占领华北实际上是日本能力所及的极限而并不是很轻松地。当时英国曾经考虑远东舰队和日本开战的。只是天津事变不够大,英国实力也不济,否则英日的对决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就上演了。从这一点上来说,当时开辟长江战场虽然是焦土抗战,必将是全面的战争,但是仅仅从军事的输赢角度讲,倒是中方一个必走的战略。而信奉德国的全面战争的当时国民政府只是执行了全面战争的战略罢了。  日本在中国的一连串的军事扩张胜利让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在红眼中逐渐的揭开序幕。三、文化和征服的目标  裕仁天皇和日本的征服根本没有从文化融合的角度去考虑。蒙古和满洲在进攻中原的过程中,能够适时的迁都到北京,或者指挥所适时的往战线靠拢。后来,蒙古和满洲女真都积极迁都到北京,并将北京作为自己的新首都。并且之后,认真考虑了如何把蒙古和女真文化嫁接汉族文化的问题。而日本似乎在文化层面的嫁接没有考虑。仍然等待着一个纯粹的大和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简单握手,就像是归化高丽那样,连高丽的文字都改成日文。吞并中国的外族不止一个,但是改了中国文字的人却至今没有过。(笔者认为,汉字是世界上最实用最好学也最长期流传的文字。)满族的统治者就比较厉害,皇帝长期保持通晓数种文字的能力。     美国后来降服日本,西方文明并没有触动日本的东方文化,仅仅是一种军事征服。而西方的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差异可能要比中日文化差异要大。不过,征服日本这样的岛国可以这样做,但是征服中国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