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案钩沉:汉阳一中事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1:43:38
(2009-02-19 12:59:43)转载
标签:汉阳一中
事件
杂谈
分类:奓湖杂谭
冤案钩沉:汉阳一中事件
文/泉名
遇到一本厚厚的《蔡甸区教育志(1980-2000年)》,闲来翻翻,颇有收获,发现了一篇详细陈述1957年“汉阳一中事件”真相的文字。
汉阳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汉阳一中始创于1939年。1956年9月,改名为湖北省汉阳县第一中学。1992年9月,随着汉阳县撤县改名蔡甸区,更名为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汉阳一中是老牌名校,高考上省线率一直在武汉地区名列前茅。能考上汉阳一中,说明孩子争气、有前途。但在建国初期,上纲上线的“汉阳一中事件”更使该校名扬四海。
“真相”记载:1957年6月12日上午,汉阳一中女教师李穗在初三(4)班上课时,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向学生敲警钟,强调该县当年高中只有5%的招生计划(1956年该校初中毕业生90%的升学率),触动了学生中最敏感的问题。当天下午,该校发生了部分学生为要求提高升学率而举行的罢课游行。罢课学生涌到县委会讨说法,因县领导不在,“围攻”在场批评他们的县兵役局长和一名团县委干部。13日上午,又有数百名学生列队上街游行,副校长王建国在阻止无效的情况下,带着部分教师跟着游行的学生做工作。学生代表到县人委会向县长提出要求扩大招生比例,缩小城乡招生差别。县长解释县里无权解决此问题,由此引发冲突。13日晚,县委召开紧急会议,认为一中学生罢课闹事属于“反革命事件”。14日,县委在一中召开师生会议,宣布学生闹事属于“敌我矛盾性质”,公安机关随即进驻了学校。15日,孝感地委和汉阳县委调集了近百名干部组成“汉阳事件”考察团,进驻汉阳一中。按照既定的性质,考察团认定“前台”闹事的是学生,幕后指挥的是教师,发动全校师生大揭发、大斗争,要求人人交代,个个检举,收集“反革命罪证”,抓“反革命分子”。
于是,荒诞的戏剧性情节出现了。
考察团运用“阶级分析法”,把矛头指向时年32岁的副校长王建国。王建国于1950年从湖北革命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汉阳县工作,1952年调任汉阳一中副校长,主持全校教学工作。王的出身是富民,又有“三青团”的历史问题。“三青团”,即三民主义青年团,系国民党下属青年组织。考察团认定教师的问题根子在领导,首先将王建国定位为“反革命集团”首犯,并且将凡与王在工作上稍有接触的人都列为集团成员,计有副教导主任杨松涛、张良绍,原一中教导主任时任县教育局副局长胡平轩,教研组长邹振钜,初三女教师、“湖革大”同学胡斌等人。最倒霉的是初中语文教研组长钟毓文,他有个爱眨眼的毛病,在一次批斗王建国的大会上,钟坐在台前正眨眼睛,被台上的工作人员发现,当场揭露钟在向王“使眼色”,立即隔离禁闭,继而将之列为集团“骨干分子”。
接下来只差“反革命背景”了。一个学生写的交代材料使考察团如获至宝。此生交代,游行时路过县文化馆,向图书管理员杨焕尧借开水喝,杨说没有开水,只有冷水;向杨要电话打(联络二、三中学生),杨称打电话应去邮电局。杨焕尧是“民盟”成员,曾按照县统战部的意见,到汉阳一中联系“民盟”的发展工作,有过发展王建国为“盟员”的意向。1957年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社论《<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这篇社论是毛泽东写的,他说:“民盟在百家争鸣过程和整风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恶劣。有组织、有计划、有纲领、有路线,都是自外于人民的,是反共反社会主义的。还有农工民主党,一模一样。这两个党在这次惊涛骇浪中特别突出。风浪就是章罗同盟造起来的。”“整个春季,中国天空上突然黑云乱翻,其源盖出于章罗同盟。”所谓“章罗同盟”,指的是“民盟”领导人章伯钧和罗隆基组成的所谓“大右派”同盟。同时,湖北省民盟主委马哲民也被打成“右派”。考察团总算找到了一中事件的“反革命背景”,正好能配合全国揪“右派”分子的运动。
考察团最终的结论是:汉阳一中有一个以副校长王建国为首、纠合教师中的反革命分子、思想反动或有政治历史问题的分子组织的“反革命集团”,集团“军师”是“民盟”成员、县文化馆图书管理员杨焕尧,“总后台”是“民盟”湖北省主任委员马哲民。是此集团在汉阳一中散步反动言论、捏造升学比例、利用“学代会”煽动学生搞“大民主”,制造了这场“反革命暴乱”。当时《人民日报》的报道称之为《马哲民策动的“小匈牙利事件”》。
9月6日,汉阳县召开三级干部大会,宣布“汉阳事件”处理结果:以“反革命暴乱罪”判处王建国、杨焕尧、钟毓文死刑;对胡平轩、邹振钜、胡斌等9名教师和一名学生分别判处2至15年有期徒刑;将教师李穗等3人送劳动教养;给另外3名教师戴上“坏分子”帽子;一中校长韩建勋等11名教职员和10名县直机关、政法机关干部收到党纪处分;33名学生被开除团籍、学籍和勒令退学。
事件处理后,在国内外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当时《人民日报》《教师报》《中国青年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等报刊纷纷发表消息、社论、通讯,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摄制了新闻片《铁证》在全国放映。台湾当局也通过各种舆论工具进行反共宣传,并散发小册子,开追悼会,称王建国等人为“反共义士”。美国的青年代表团、路透社记者、匈牙利访华团等并先后到汉阳一中访问。
这起在当时被“钦定”为“铁案”的事件,又是如何铁树开花、沉冤昭雪的呢?
“汉阳一中事件”中被判刑10年的女教师胡斌,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先后向有关部门写信89封,申述所定罪行与事实不符,受到中央高层领导的重视。1985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文,要求湖北省委牵头,对此案结果进行复查,结果报中央审批。1986年元月上旬,湖北省委向中央报送的《关于“汉阳事件”复查情况和善后处理问题的请示报告》,得到中央正式批复,为“汉阳事件”彻底平反,并认真做好了各项善后工作。
以上便是《教育志》中所载“汉阳一中事件”的真相。1995年出版的《中国当代名案(1949—1995)》一书也收录了此案,定名为“汉阳事件冤案”。
该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无不与当时政治风云紧密相连。因此,它的荒谬、它的草率、它的澄清,一切偶然性中便都带有了必然性,例如,汉阳一中的学生为什么会因升学率的问题而罢课?有人分析,其深层的原因在于当时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已经扩大,生活资料供应被计划卡得很死,出现很多缺口和不足,群众意见不断滋长。实际生活中农民受歧视的现象也很严重。就学校招生来说,城市招生比例要远远高于农村,而当时湖北省95%的招生指标分配给了武汉市和少数几个专区直属市,县以下的地区只给了5%的招生指标。该政策下达后,意味着大多数农民的孩子永无跳出“农门”之日,只能在田埂上守一辈子。绝望最容易制造冲突。
今天,事件已经过去五十余年,多数人早已遗忘了那一阵喧嚣,当年的冤屈也早已得到昭雪,但个中人却无不付出沉重的代价,永生铭记。且不说那三缕被执行死刑的冤魂,就说幸存者之一的女教师胡斌,时年30岁的她,由于曾是王建国在“湖革大”的同学,又是汉阳一中同事,因而受到牵连,领受10年牢狱之灾,同时受到牵连的丈夫丁希天于1959年活活饿死在牢中,三个年幼的孩子也历尽艰辛,可谓家破人亡。出狱后,适逢“文革”,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没有地位,每逢政治运动就首当其冲,被人欺侮、唾弃。虽然在她不懈努力之下,最终如愿以偿,得以翻案,但回顾蒙冤几十年的艰难历程时,她沉痛地写道:“噩梦历尽终身毁,盛世复始黄昏至。”今天读来依然让人唏嘘不已。
诗友刘南陔老师曾告诉我,湖北当阳一中特级教师、长坂坡诗联社社长陈荣权先生也是此事件的当事人、受害者。陈荣权先生是武汉市蔡甸区人。1956年被保送进汉阳一中。1957年6月,以副班长身份带领全班同学参加学校罢课,1959年作为犯有大错误而能改过的典型录取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63年分配到鄂西小镇教书。文革中,被打成牛鬼蛇神流放林场劳动达11年之久。
本人接触过的与事件有联系的人,是初中的语文老师汪振亮先生。汪先生当时也是参与事件的学生,也遭受了牢狱之灾,破家之苦,虽说最终得以平反,青春年华,却如何能弥补?
2008年10月,武汉市汉南一中的教师为工资问题,曾罢教两天,近闻也有人在调查始末,想来他们应该再不会遭受前人的苦难了吧!
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