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需要科学发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7:55:49
李璐彦
歌唱发声,润腔,变现力越剧有着抒情优美,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长期以来保持了女演男角和以小生小旦为主体的格局。为了使百年的越剧艺术更具科学性、风格性和艺术性,并显现出鲜明的时代感,我们当代越剧人必须为之努力奋斗,锲而不舍。
越剧有着抒情优美,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长期以来保持了女演男角和以小生小旦为主体的格局。从而创造出“婉约动人,诗情画意”的戏路和风格,独树一帜。它既继承了戏曲艺术的传统,又体现着婉约江南的特色。但有所缺憾的是:当前越剧演唱中,通常会出现声音干而白、缺少共鸣、音色不圆润通透、演唱不松弛的弊病。但很多戏曲演员演唱艺术生命不长久,到了四十多岁,声音就开始走下坡路,甚至出现身带病变等情形,这正是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歌唱发声方法所致。
一般而言,戏曲学生接受的都是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即老师唱一句,学生模仿一句,很多老师都是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发声习惯,用自己的一套发声体系来教学生;也有些老师虽然自身发声位置比较好,是科学的演唱方法,可是说不出个所以然,会唱却不会教;而有些老师更多的是教授韵味和行腔,可却无法解决学生的发生问题。所以一般越剧演员在戏校里未能接受科学歌唱发声方法严格和系统的训练。
比较越剧乃至戏曲演员,为什么歌唱演员的声音一般来讲更通透、更富磁性、传得更远,而且演唱寿命又更长呢?为何能把科学的发声和戏曲演唱更有效的结合,融会贯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年上海越剧院聘请了广西艺术学院的翁思杰教授来上声乐课。由于翁教授在课堂上经常以我来示范,因次我得到了一些“小灶”的机会,体会尤深。要把科学的歌唱发声方法灵活运用到越剧演唱中去,必须逐字逐句的扣唱腔,以达到声音通畅、明亮、集中、共鸣丰富,并做到字正腔圆、韵味十足。教学方面需要声乐老师必须熟悉戏曲,对戏曲唱腔有所研究,因材施教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教学才能卓有成效。不然的话,演员即使练声练好了,却不懂得如任何结合到戏曲演唱中去,或把唱戏变的跟唱歌一样,那路子就走岔了。因此戏曲唱腔的声乐教学是一门新的而又特殊的学科。
其实科学发声的体系都是相通的,只是不同剧种演唱的语言、风格、润腔有所不同,因而不能死学,必须充分注意到各名族、地方、剧种、行当和流派的特点,切忌以偏概全,不能脱离各自的艺术特性:进而要在科学的基础上,唱出更丰富多彩,富有艺术性的音色,决不能让流派走味。我们要借鉴声乐理论中科学有益的成分,从而达到使演唱更完善的目的,要知我所需,取我所需,为我所用,使前辈艺术家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得以科学的整理和总结;也使欣赏者得到更愉快悦耳的享受,更符合现代审美要求。
学习声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反反复复,从原来不正确的自然状态,要改变成正确的自然状态,这中间就要经过一段正确的不自然状态,这是一个学习改变的必经过程。学习了声乐,我觉得我较能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声音了,做到高位安放,运用头腔、鼻咽腔、口咽腔、喉咽腔、胸腔等整体共鸣,使声音更具有穿透力、更圆润、更有力度,行腔更流畅,变现力更强,演唱更轻松了。通过这几年的学习、实践和不断搜索,使得我在唱腔上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尤其在2008年举办的我的个人专场演出中,有了明显的体现,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认可。
我想,写出上述体会,或许对解决目前越剧歌唱的通病有益,故而不揣冒昧,诉诸传媒,以期引起讨论。作为传统舞台艺术的越剧,应该同先进文化相结合,才会迸发青春的光彩。为了使百年的越剧艺术更具科学性、风格性和艺术性,并显现出鲜明的时代感,我们当代越剧人必须为之努力奋斗,锲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