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文革是与非(五)刘少奇回应毛泽东:人相食要上书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25:53
刘少奇曾经是毛泽东的接班人,但在刘少70岁生日的前一个月,他被打成“叛徒、内奸、工贼”,被“永远”开除出党;在他71岁生日差12日含冤离世!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关系曾经非常亲密,后来却矛盾重重。以致毛泽东后来大骂刘少奇“为什么不顶住?”,刘少奇回应:“饿死这么多人,历史要写上你我的”!
毛泽东选刘少奇为接班人的原因
刘少奇从一个工人运动领袖坐上中共二把手的位置也有其理由。第一,工人运动出身奠定“阶级”基础。
刘少奇1921年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从莫斯科回国,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
刘少奇学成归国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组织指挥安源路矿大罢工,其过程人们耳熟能详。但是只有历史中人才真正知道它对于中国革命的丰功,对于中国革命的至伟。安源大罢工创下了许多个“第一”的纪录:组织了第一个产业工人党支部,创建了第一座设施完整的工人补习学校、工人子弟学校、工人图书馆以及马列主义党校,试办了第一所供销合作社,成立了第一支建制正规的工人武装力量(工人矿警队)……还有,当时全中国的共产党员1/3在安源,党员200余人,团员433人;以安源为基地,支持与推动了汉阳钢铁厂、大冶铁矿以及遥远的长辛店等地的工人阶级的造反行动;安源的骨干分子最后还成为秋收起义的中坚力量,比如那个矿警队就连锅端给了毛泽东。毫不夸张地讲,安源恰似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无产阶级战士的摇篮。
第二,深厚的理论基础。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刘少奇不仅几乎都参加了,并提出一整套工人运动的斗争策略和工会建设的基本原则。中共建政后,刘少奇又提出了新的理论。1951年所写的《读邓子恢和高岗两篇文章的笔记》,论述了国营工厂的内部矛盾和新中国工会的基本任务,第一次提出国营工厂内部存在着“人民内部的矛盾”,“应该用同志的、和解的、团结的办法来处理这种矛盾”。1964年提出实行固定工和合同工、临时工并存,成为中国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先声。刘少奇在中共建设方面的贡献也十分突出,论著众多,为大家所熟悉、最有代表性的是《论党》、《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内斗争》这三篇。
第三,刘少奇促使“毛泽东思想”成中共指导思想。
《刘少奇年谱》记载,刘少奇在红五军团传达遵义会议精神曾时说:最近我们红军遭受了不应有的损失,这都是“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排斥毛泽东同志的领导造成的。现在好了,毛泽东同志又回到中央来了,我们红军有希望了。
刘少奇参与中央核心领导后,又开始为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而努力!刘少奇首先根据中央政治局1941年“九月会议”精神,大力宣传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的功绩和理论贡献。
1943年7月,中共诞生22周年。刘少奇写了《清算党内的孟什维主义思想》一文,该文不仅提出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体系”概念,而且理论性很强。文章颂扬毛泽东“是二十二年来在各种艰苦复杂的革命斗争中久经考验的、精通马列主义战略战术的、对中国工人阶级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抱无限忠心的坚强伟大的革命家。”
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开幕。5月14日至15日。刘少奇在大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据《刘少奇选集》记载,刘少奇指出,新党章的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特点,是以毛泽东思想来贯穿。
虽然刘源、王光美等人合著的《你所不知道的刘少奇》里说:“那种认为刘少奇“突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把手的原因,是由于他发明、创造、鼓吹了‘毛泽东思想’,取悦了党的最高领袖,这完全是一种对中共党史知之甚少,又持市侩哲学的庸人猜度。”但不可否认,刘少奇的确对毛泽东思想做出过“重大贡献”,这些贡献也将其推到上中共二把手的位置。
毛泽东退居二线 感觉被架空
1959年以后,中共中央的工作分为第一线和第二线。毛泽东退居第二线,刘少奇、邓小平作为毛泽东的两位接班人,主持中共中央第一线的工作。刘少奇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对中共和国家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和处理;邓小平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对党、政、军日常工作进行决策和处理。
在刘少奇、邓小平主持中共中央第一线工作的前期,总的来说,毛泽东是满意的。但是,随着刘少奇、邓小平为了恢复在“大跃进”中伤了元气的国民经济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后(这些措施被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完全必要的),随着刘少奇、邓小平在实际工作中对“大跃进”以来社会主义建设中一系列“左”倾错误指导方针的纠正,随着刘少奇、邓小平在探索具有中国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认识的深化和实践上的深入,他们与退居二线的毛泽东之间出现了分歧。毛泽东倍感被刘邓架空,对一线的领导体制产生强烈不满。
毛泽东大骂刘少奇:为什么不顶住
紧接着,毛泽东与刘少奇就发生了直接冲突。“大跃进”及随后的反右倾,造成国家一片混乱,经济濒临崩溃。“七千人大会”统一了中共全党的思想,却没有统一领袖们的思想,对如何克服困难也没有取得共识。大会一结束,毛泽东即去武汉了。
1962年2月和5月,刘少奇先后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通称“西楼会议”)和中央工作会议(史称“五月会议”),鉴于国民经济处于非常时期,确定了经济调整的方案,刘少奇同意陈云、邓小平、邓子恢等的意见,主张“要退够”,凡是超过现实可能性的都要退,分田单干不好说,包产到户还是可以的。
事关重大,要请在武汉的毛泽东做决定。刘少奇叫田家英请毛泽东回来。田打电话说了一下情况,毛泽东回答:好呀!过几天回京。田十分兴奋地向刘报告:看来主席是同意了。王光美提醒说:“田家英的话不准确,还是要先听听主席的意见。”
6月下旬,毛泽东回到北京。陈云立即约毛泽东,系统谈了各位常委都同意的意见。毛泽东当时只问了几个问题,未置可否。陈云亦感觉毛泽东不反对,只是仍在考虑。
毛泽东很快即通知刘少奇见面。据《你所不知道的刘少奇》记载,1962年7月上旬的一天下午,阳光炽热。在中南海游泳池,毛泽东游兴正浓。刘少奇快步走到池畔,亲热地关候毛。见刘来了,毛就在池里发出质问:“你急什么?压不住阵脚了?为什么不顶住?”
刘少奇一惊,似觉不便谈话,就在更衣棚里坐下,等毛上岸,坐到跟前,才说:“陈云、田家英是在党内谈意见,不违反组织原则,他们有想法跟你讲,没有错。”
毛泽东说:“不在组织原则,而是谈的内容!他们都找了你,邓子恢吵了那么久,西楼说得一片黑暗,你急什么?”
双方显然都有些动感情。毛泽东长期淤积内心的不满,倾泻而出,刘少奇也要一吐为快:“饿死这么多人,历史要写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书的!”
毛泽东说:“三面红旗也否了,地也分了,你不顶住?我死了以后怎么办!”
刘少奇冷静地讲了自己的想法,大意是三面红旗不倒,人民公社不散,高指标不搞,公共食堂不办等等。毛泽东也平静下来,同意经济调整还得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