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实施要素分析 CIO俱乐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1:23:43
ERP实施要素分析
2003-07-11 13:25:55

希望通过实施ERP系统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加生产效益的企业,在经过前期调研、选型后,还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并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分步实施。ERP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实施
方法。成功实施ERP系统的基本方法对所有的企业都是适用的,不取决于生产的类型和经营规模的大小。但在具体实施时必须注意对项目实施有重大影响的某些关键要素。
在ERP项目实施过程中,关键要素包括硬件、软件、数据、组织和管理。
1、硬件
在当前的ERP项目实施中,基本上没有因硬件原因导致的系统实施失败,关键是依据系统要求做好硬件配置。在国外,有的企业不一定非要拥有自己的硬件来运行ERP。有些企业租用计算机,利用计算机服务部门的资源或通过远程处理来运行自己的ERP系统。当然目前这种现象较少,特别是在中国,一般企业都是用自己建设的计算机环境。
2、软件
这里所说的软件包括系统软件、软件工具与应用软件。功能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与丰富的软件工具,可为应用软件开发人员提供良好的开发环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数据
数据的整理与录入是企业实施ERP系统的一大拦路虎,这也是实施ERP系统成败的关键之一。有人将ERP系统说成是三分技术、七分组织、十二分数据,可见数据的重要性了。
企业数据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是工程数据,也称为静态数据,包括产品、部件、组件、零件、毛坯、原材料的基本属性,产品结构、工艺路线、工时定额、消耗定额、定额成本、工作中心等。动态数据:库存调整和转移、合同、库存流水帐、主帐、生产计划、采购入库、车间领料、生产开工与完工报告、成品发运、收帐付款、银行对帐等。这些数据都有一定的时间性。
工程数据的整理与录入涉及到许多部门,如设计、工艺、劳资、财务、供应、销售、车间、设备动力等,这些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惯用的数据,对于这些数据做到简化、通用化、标准化,尽量减少数据冗余,要做到数据共享。
要检查工程数据是否成套与完整。检查输入的一个产品及其相对应的产品结构、每项数据、消耗定额、工时定额、定额成本、计划价格等都要成套地输入,否则数据残缺不全没有使用价值。动态数据相对比较独立,如库存流水帐、主帐的建立,不受其他数据的影响。
在数据的整理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物代码的编制和单位换算。
企业实施ERP系统,必须科学地编制和应用物代码,为计算机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在开发或者推广应用ERP系统时,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及其特点,建立企业的物代码体系,制定一系列的代码编制标准,为物代码设计以及输入/输出/核对提供依据。
物代码是用来表示客观事物属性的字符集合,它由字母和数字组成,其特点是:
●能够准确地、唯一地表示客观事物。
●能够被计算机系统识别、接收和处理。
物代码的编码设计就是用规定的字母和数字符号唯一地描述和标识客观事物的过程。编制物代码应注意物代码的唯一性、标准化、简单化、快捷性、连续性、系统性、可扩展性等特点。
这里反复强调数据的重要性,是因为建立企业ERP的技术生产数据的整理和录入,牵扯面广、工作量大,难度很大,没有厂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及各部门间的极有力的配合是难以完成的。目前硬件软件都可以用钱买到,唯有企业的“数据”只有靠工厂自己整理与录入,因此花费巨大的辛勤劳动所建立起来的生产技术数据库是一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用金钱买不到的最宝贵的财富。这也是检验一个企业能否正确使用ERP的关键所在。
4、组织
组织主要是指人员的组织、教育和培训,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本身是一个需要很好组织的项目工程,它包括系统的日常运行、硬件和软件的维护。在ERP的系统安装、运行与维护这一实施过程中,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组织机构来领导与执行ERP系统的开发和实施是十分重要的事。
(1) 企业信息化应用领导小组
企业信息化应用领导小组是以企业主管领导为首的决策机构。该机构站在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规划,提出企业ERP系统开发的目标。
(2) 信息管理机构
信息管理机构负责执行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对于企业ERP系统开发所下达的任务。在企业中,通常由信息中心来承担这一任务。
(3) 用户
●这里所说的用户,主要是指终端(客户机)用户,即使用该系统的操作人员。系统最终能否坚持下去,关键在操作人员。操作人员的理解与支持是系统生命持续的保证。
5、管理
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与运行,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主要管理制度有:
(1) 机房管理制度
机房管理制度应明确:
●机房值班人员职责与分工;
●值班日记的填写;
●故障分析报告的要求。
(2) 技术档案管理应包括
●系统维护与二次开发技术文档编写规范
●硬件、软件手册与说明书
●数据字典
●应用系统设计开发与修改文档
●原始数据、票据文档
●存贮介质(软件与数据)
(3) 数据录入与维护制度
●数据采集表的制定与数据采集,管理部门会签。
●划结数据录入与维护的责任
●数据拷贝与恢复
●操作员的考核与职责
对于操作员要进行培训上岗,按照他们对系统掌握的程度和各系统功能执行的难易程度给予他们“有限权力”,初级操作员可执行一些较简单的、误操作后影响面较小,容易纠正的功能,高级系统操作员可执行一些难度较大的、误操作后难以恢复的一些功能。
(4) 各管理部门处理规程:
对于ERP系统的各子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运行要制定严格的处理规程。它应包括:
●系统流程图
表明系统操作运行的正确步骤与相关的输入输出文件及其介质。
●操作员(用户)执行功能一览表
指定使用和维护各子系统和功能模块的专门人员及其职责,设定系统安全保护。
●制定数据采集、录入、修改、删除、拷贝和维护的审批手续和制度,确保工程数据及动态数据的正确性。
●编制输出报表、打印前数据文件的初始化和更新的处理方法及其输出报表向外传递发行有效性的审批时间及审批手续。
●编制跨职能部门的数据文件传递有效性的审批手续,可澄清各职能部门入计算中心的责任。
通过对以上ERP系统实施要素的分析,不难看出,不少企业的ERP系统仅停留在“系统运行在计算机上”这一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对“数据、组织、管理”这三大部分重视不够,对其难度估计不足。抓住这五大要素,建立起一个机制健全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可行的。(来源:e-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