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辛弃疾(七)烈士暮年 赵晓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29:11
 
 

主讲人简介:
赵晓岚,女,文学博士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唐宋诗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已出版学术专著《姜夔与南宋文化》、《学者闻一多》(合著),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近年来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国家级权威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全国多种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在国家八五重点项目《传世藏书?彊村丛书》的整理中,任第一副主编,并参与《全唐诗》、《宋诗话全编》、《明诗话全编》等多部大型古籍整理及《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撰写工作。目前正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辛弃疾文化析论》的研究任务。所担任的本科与研究生的教学课程,一直以来广受欢迎,多次受到嘉奖。
内容简介:
辛弃疾在福建期间,与道学领袖朱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宋宁宗登基后,信奉道学的宗室大臣赵汝愚与外戚韩侂胄争权失利,道学及道学家因此受到打压,辛弃疾也牵连其中,多次遭到弹劾,免职在家度过了将近九年的闲居生活。公元1203年,年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却意外地接到了朝廷任命他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的通知。此时,韩侂胄权倾朝野,那么,辛弃疾这个跟道学人物过从甚密,又曾经站在韩侂胄对立面的人,为什么会被重新起用呢?韩侂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年逾花甲的辛弃疾终于得到了再次出山的机会,而此时宋金之间的形势,在数十年战与和的纷扰之后,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究竟是什么变化?这个变化对南宋朝廷的北伐政策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此时距北宋灭亡已经有七十多年,北方领土一直沦陷在金人之手,中原遗民一直热切盼望宋军北伐,而南方军民也有收复失地、报仇雪耻的强烈愿望。而金国金章宗在位,国势已远不如前,尤其是北方蒙古的崛起,大大削弱了它的统治。那么,在此情况下,拥有共同目标的辛弃疾和韩侂胄,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分歧呢?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面对千古江山,面对已被雨打风吹去的英雄的流风余韵、壮志豪情,面对往昔的成与败、荣与辱,辛弃疾的感情十分复杂,壮中有悲,豪中呈郁,既有对北伐的热切期待,也有因前车之鉴而来的担忧。那么,这位暮年的烈士,他在即将到来的北伐中究竟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他是否能真正地受到重用,如愿以偿地成为领兵作战的将军?
湖南师范大学赵晓岚教授做客百家讲坛,系列节目《金戈铁马辛弃疾》第七集《烈士暮年》,敬请收看。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树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 曾被认为是辛弃疾词作中的最佳作品。清代一个文学评论家曾经说它是“句句有金石声”,就是非常有气势有力量。你看,“千古江山”,一开始就给我们展现出十分阔大的时间和空间的舞台。辛弃疾面对着千古不变的江山,心潮澎湃,他想起了以前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出现过的英雄人物,首先浮现在他脑海中的是孙仲谋就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三国时吴国的帝王孙权,辛弃疾对他是非常敬仰。他曾经在另一首词中说: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认为在天下的英雄中,只有曹操和刘备才可以做孙权的对手,而且孙权曾经把镇江作为吴国的都城。所以他登上这个镇江的北固亭,就自然而然的想起了孙权,另一个浮现在脑海中的英雄人物是南北朝时南朝宋代的皇帝宋武帝刘裕,刘裕的小名叫寄奴。辛弃疾想起曾经在这块土地上居住过的刘裕,想起了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的英雄事迹。“金戈铁马”是形容武器装备精良,兵强马壮而“气吞万里如虎”,就是形容英雄气概之大,像猛虎一样,可以扫平万里之外的敌人。刘裕曾经两次率军北伐,先后灭掉了南燕后秦这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又先后收复了洛阳长安这些原本为汉族政权所有的地方。像这样的英雄业绩,当然会让立志恢复的辛弃疾一想起来就感到热血沸腾,于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两句让古往今来无数英雄都要为之慷慨高歌的词就这样喷涌而出了。所以上半首他是从眼前的江山景物入手,追忆了两位在和北方敌人作战中建立了伟大功业的英雄人物,在这两个英雄身上寄托了辛弃疾对于北伐事业所抱的很高的期望。他很希望南宋的皇帝也能够成为像孙权刘裕那样的英雄帝王。他希望自己也能够向前代英雄一样地建功立业。这样来看呢,当时朝廷中主战情绪高涨的局面应该是对为北伐奋斗了一辈子的志士感到振奋的。可是当我们仔细的品读这上办首词就会感觉到在表面的振奋之外,其实是一种郁闷甚至是激愤的情绪,怎么说呢?你看,“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就是无处寻觅孙仲谋的意思,已经找不到英雄的任何踪迹了。因为“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舞榭歌台”是泛指繁华景象。这个“风流”呢,是指英雄的流风余韵。当年孙权在其中观赏过歌舞的亭台楼阁,但年他所创下的英雄业绩,就是种种的繁华和风流,都在千年的风吹雨打中消失了。而刘裕这个英雄曾经的住处呢,也湮没在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之中。非人道,就是不是人们提起来,就认不出来了。这其实中间就隐含了一种“时无英雄”的感叹。就是说现实生活中,再也找不到像孙权刘裕这样的英雄人物了。言外是隐隐包含了一种对当前所谓的大好形势的一种担忧。
所以下半首一开始“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几句词把辛弃疾对于韩侂胄即将要开始的北伐的担忧已经是挑明了。“元嘉”是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狼居胥”是一座山的名字。在今天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汉代的名将霍去病在与匈奴的作战中取得了胜利,他追击匈奴的首领一直追到狼居胥山,再封祭了山神以后,凯旋而回。所以后代就把“封狼居胥”比喻为在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立下了重大的功劳。宋文帝曾经在元嘉年间再次发动北伐,但是由于准备不充分,领兵的将领王玄谟又是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庸才,所以就被北方鲜卑族建立的魏国打得大败,慌慌张张地逃回了镇江。宋文帝对这次草率的北伐行动十分后悔,他曾写了一首诗,中间有一句说,“北顾涕交流”,就是说,眼望着北方,想着自己北伐中原的理想是彻底的没戏了,所以不由得眼泪哗哗的。辛弃疾在这里显然是借此警告韩侂胄,在北伐的事情上,一定要以历史为鉴,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任用象王玄谟那样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否则就会招致失败的结局。下面“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就从古代回到了宋金一个战争的回忆。这几句词历来都有好几种解释。见仁见智,各说各理。我们在这里也没办法进行一一辨析。不过我认为,大致可以理解为,公元1161年完颜亮南侵,一直率兵打到了扬州,当时,辛弃疾还是北方义军中的一员,在公元1161年底和1162年初,他带着义军首领耿京的书信南下归宋,那一段战斗经历是他一生中永不磨灭的记忆,现在虽然四十三年过去了,但是只要他回望过去,眼前依然会涌现出当年扬州那片土地上的烽火,依然会涌现出对侵略者的强烈憎恨。特别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他把宋文帝北伐的历史和金兵南侵的现实很巧妙地结合起来。“佛狸”,就是宋文帝当初北伐的对象魏国皇帝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拓跋焘当年打败王玄谟以后就一直追到长江北岸一个名叫瓜步山的地方,就是今天江苏省六合县的东南,在那里建立了一个行宫。所谓行宫就是古代除京城之外在外地建的供皇帝外出的时候住的宫室。后来这座宫室就成了一座祭神的庙堂,被称为“佛狸词”。每到祭神的时候,就会有击鼓的节目,庙里还会有偷吃祭品的乌鸦。由于“佛狸柌”有宋文帝北伐失败北方少数民族打到南方来耀武扬威这样一个背景,所以在辛弃疾的心目中,它是汉民族一个耻辱的标志。所以给他的一个感受是什么呢,“可堪回首”,就是不堪回首的意思。但是我们把这几句词联系前面来看,我们就可以知道,在这里除了对历史的感叹以外,辛弃疾其实是再一次提醒急于北伐的韩侂胄,不要重蹈覆辙。不要让北方少数民族打到长江边来的历史重演。那么怎么样才能够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呢?领军北伐的将领当然是重中之中了。辛弃疾在这里来了个毛遂自荐。他说,“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里用了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的一个典故。就说廉颇年老的时候,赵王就想看看他是不是还能够领兵打仗,就派了一个使者去看他,但是赵国的大臣中间有一个人和廉颇有过节,于是他就贿赂这个使者。让这个使者说廉颇的坏话,廉颇看见赵王的使者来了非常激动,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穿起盔甲骑了一圈马,表示自己还很牛。这个使者回到赵王那里以后,赵王就问,廉将军现在情况怎么样?使者说,廉将军虽然老了点,但饭还是挺能够吃的。不过一顿饭中间去了三 趟厕所。赵王一听,哟,这还不够老的吗,像这个样子怎么能够再带兵打仗呢。于是就没有再起用廉颇。辛弃疾在这里他是用廉颇来比喻自己,就希望朝廷中还有人能够想得起他这个老头子。还能够派一个人来看看,来问问他,是不是还能够领军北伐。整首词的情感,是非常的深广复杂。它既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去恢复国土的一种希望,但是又有一种现实中间无觅英雄,找不到英雄的失望。他有以廉颇自命,以英雄自诩的一种自信,但是也有对朝廷任用非人的郁闷。它既有对烽火扬州路的历史的警示,但更有如果草草北伐,就会赢得仓皇北顾的现实的担忧。整个基点是既慷慨又沉郁的。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辛弃疾暮年的烈士壮心的一个最好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