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平:干小事也能成大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06:53:04
http://hngrb.rednet.com.cn 2010-4-21 13:37:25
●见习记者 邓军 记者 吴凯风
4月19日,蒙蒙细雨中,董志平在建筑工地上展示着他娴熟的手法,一根根小钢丝迅速地绑在了钢筋上。
我们只能惊叹,小钢丝在董志平的手里为何如此乖驯!
我们只能惊叹,董志平完成这个动作为何如此的迅速!
但是,众所周知的一个道理却也在此刻提醒我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钢筋般的韧劲
董志平,名如其人,朴实而沉稳。
1989年,年仅17岁的董志平迈进了湖南省沙坪建筑有限公司的门槛,成为了一名钢筋工。
文化水平并不高的他,在强手如林的同行里,并没有优势。然而,他那一股钢筋般的韧劲却让同行们始料不及。
和董志平共事18年,并一起参加钢筋工培训班的张华生对董志平非常了解:“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种对工作的认真和执着,对每项工程负责,别人把钢筋工看成苦差事,而他当成了生活的乐趣,深入学习该领域的知识。”
的确,多年来,董志平坚持学习与钢筋有关的知识。他那种水滴石穿的精神,那种韧性,使得他几乎能背下40多页的《国标03国标G1 01》,绝大部分图形都能随手绘出,是农民工中少有的“标准通”。钢筋制作中的弯曲机、切断机、对焊机等相关机械的原理与使用,他也稔熟于心。
白驹过隙,他已在钢筋工岗位上走过了平凡而又异常充实的21年。伴随着沙坪建筑的蓬勃发展,他通过企业的培养和个人的不懈努力不断进步成长,技艺日趋成熟精湛。
沙坪的“芙蓉奖”工程、“天元大厦”、“武警湖南总队办公楼”等诸多优秀获奖工程项目中都留下了他辛勤的汗水和铿锵的足迹。如今,他在钢筋工这个岗位完全实现了由“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的转变,很多曾经识图方面的问题已不再是问题。
谈到取得的成就,董志平说,“自己并没有什么优势,只不过平时比别人努力些而已”。
精细化建造的尖兵
在董志平负责施工的项目中,钢筋的损耗量都在1%以下。湖南沙坪企业集团行政总监陈剑波说,在施工项目动辄上千万元钢筋使用量中,这个1%可不是小数目。
在竖向钢筋制作过程中,董志平创造性地采用两层交错布置的方法制作钢筋,仅此项革新就节约钢筋80吨以上,创造经济效益300多万元。
他在工作中细心、严谨,注重从小处着眼,来点小革新,成为了公司实现精细化建造的尖兵。在实际的工作中,他更善于接受、运用和推广新思路,针对钢筋工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形成了独具董志平特色的工作理念,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之中。
实践水平高,理论概括能力强,董志平因此从钢筋工一线工人变成了专业识图人员,在意识上形成了一系列识图标准,构建了规模化的“识图库”。
外表平凡的他,2006年,在全国建筑职业技能(钢筋工)的赛场上,挽起了袖子与其他优秀选手比“腕力”,取得了二等奖的佳绩。随后,他先后荣获“2006年度长沙杰出青年岗位能手”、“2006年度长沙市技术能手”及“全国建筑技能大赛(钢筋工)特等奖”等荣誉称号。
循循善诱的导师
现在,董志平作为钢筋工班长,如何充分利用新设备、推广新技术、提高班组成员的业务素质,成了他创新班组管理的主要奋斗目标。
“一带一”、“二帮一”等办法是他的带徒模式,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徒弟的个人特点让他们各有主攻方向,是他的施教理念。董志平积极倡导现场学习,变工地为有教员、有学员、有课题、有设备的重要“练兵”基地,让前沿的加工方法和技术,较快地在生产中得到普及应用。
而另一方面,他也经常依托公司的农民工学校,有针对性地给徒弟们讲解专业书籍上的理论知识,“他的理论课也不枯燥,他会找建筑的边角余料指导徒弟们操作”。
目前,董志平已培训了钢筋工上千人。如今,不少经他一手培养起来的“后起之秀”,已成了湖南钢筋工领域的技术骨干,挑起湖南钢筋工操作的“大梁”。他所在的钢筋班组,每年能完成50万平方米以上建筑面积的钢筋工作量。
“中国建设工程最高奖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之所以花落沙坪公司,里面饱含着董志平及其同事、徒弟的功劳。”湖南省沙坪建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21年,只做一份工作;21年,做好一份工作。董志平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认真、敬业、创新描绘出了自己多彩的劳模之路,也见证着一个钢筋工的成长历程。
“只要用心去做,在普通岗位上,小事情也能干成大事业。”董志平质朴话语的背后,是他扎根钢筋工岗位21年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