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红楼梦》幕后大比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13:19
...旧版:文化部副部长直接反对 ...尽管拍摄目标很明确,意义也很重大,但87年版其实曾经遭遇巨大阻力—当时文化部副部长、分管国务院电视电影领导小组组长陈荒媒不同意拍摄这部电视剧,陈部长的天平当时是倾向于几乎同时要上马的电影版红楼梦(导演谢铁骊,主演陶慧敏、刘晓庆等),在他看来电影版的资源和条件更好一些,他先后找过中央电视台领导两次,希望他们不要拍了,说你们各方面条件不具备。不过央视没理这茬儿继...
来自:QQ空间

87版中宝玉黛玉读书场景。

李少红版中宝玉黛玉读书场景。
对于新版《红楼》,民间和媒体普遍认为是失败之作,与87版《红楼》相比,简直臭不可闻。对李少红的讨伐之声也不绝于耳,甚至有人发起抵制,其理由无非是:新版《红楼》制作态度不端,糟蹋了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姑且认同这些观点,但是,新《红楼》为什么会烂?李少红的不用心又体现在哪里?从两部剧的制作流程去看,其制作细节都有哪些不同?——成果上的差别显而易见,导致成果的原因差别却没被讨论,这一次,我们想展示的就是两种成果背后的不同制作流程,你会看到,不管是创作环境还是社会风气,87年与二零零几年都有巨大的不同。我们无意于为李少红平反,她自然是要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付上全部责任的,但也无意否认李少红的种种委屈。我们想说明的是,在21世纪,我们只能出现这样的《红楼梦》,87年的红楼、曹雪芹的红楼,都永不复现。我们不能接受新《红楼》,只能说明我们不能接受这个时代了。
文_本刊记者 艾辉 张燕 曾明辉
第壹回 拍摄缘起
旧版:以文化责任感为动机
用今天新鲜的话来说,旧版《红楼梦》是中央电视台的自制大剧,依托的是央视这样一个大平台—其发起单位以中央电视台电视剧中心为主,该中心是1983年成立,主要的任务就是为全国迅速发展起来的电视观众制作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电视剧作品,而改变当时译制剧和港台引入剧为主的局面。而另外一个背景是,央视希望通过拍摄名著来弘扬民族文化,在当时这并非宣传文件上的口号,他们真是这样想的,据导演王扶林回忆,当时有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某名牌大学中文系居然很多学生没看过四大名著,更令他们感觉到任重道远。
新版:为不使准拍证过期而赶鸭子上架
据记者了解,新版《红楼梦》重拍事宜一波三折,前后历时5年,曾先后报批两次,第一次就是因筹备工作不到位一再搁置,最终导致准拍证过期。此次立项报批是第二次,最后由广电总局唯一授权拍摄许可证的华录百纳协同中影集团在2006年启动该项目,中影集团总经理韩三平出任总制片人,同时与北京台签订合约,举办大型“红楼梦中人”海选活动,选出符合条件的演员,开始拍摄。但据记者了解,作为新红楼梦最大的投资方的华录百纳依然有点赶鸭子上架,他们是2006年3月拿到了拍摄许可证,赶在当年5月广电总局出台“电视剧拍摄备案公示取代立项审批”新规之前。按照原有规定,一般题材电视剧从准拍到建组的时间是两年,这就意味着新版《红楼梦》必须赶在2007年3月份之前开拍,否则准拍证可能失效。从时间来看,留给新《红楼梦》的准备期并不长。
批语:动机不能决定结果,但必定影响过程。旧版因文化责任感而启动筹拍工程,新版则是为了不使准拍证过期而匆忙上马,差别有多大,不用明说了吧。



新版《红楼》剧组不得不采取“分摊”的办法,通灵宝玉及各类饰品由企业提供,乌镇也提供六百多盏花灯等支持。
第贰回 资金来源
旧版:大部分依靠预算
87版拍摄共花了680万,是新版3集成本的数字。当时经费全部靠预算,这样也避免了广告客户的干涉,艺术创作更加纯粹一些,旧版更像是一个庞大的文化工程而非商业项目。不过在实际拍摄中,剧本写了28集,而不是36集,按照当时的资金,预算即便是拍28集也是不够的。这个时候,出现了像“醉金刚”这样仗义疏财的企业家,山东潍坊9位企业家,一起投资了250万。在当时的环境下,他们完全是义务赞助,没有所谓广告植入或者贴片广告的概念,他们用白花花的银子支持了中国文化界的大事。
新版:资金缺口大,演员到处商演拉钱
李少红最初预算达到6000万元左右,几乎是每集高达100万元的投资,但李少红仍称有资金缺口,最终投资达到1.18亿元。据该剧宣传总监王俊表示,三家投资方只投资了四千多万,剩下的八千多万都是李小婉一个人去找回来。而制片人李小婉也曾对记者透露,后期制作的钱全得叫她带着小演员到处商演拉回来。为此,剧组不得不采取了“分摊”办法,像宁波千玉水晶公司就为新《红楼梦》提供上千种琉璃道具和服装饰品,四川的红楼梦酒业集团也成为剧组的战略合作伙伴。即便如此,仍传出剧组有5个月发不出工资来的消息。
批语:中学政治书里我们都学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旧版依托于国营体制,虽然不能说全无资金压力,但显然算是基本充分、吃穿不愁,而新版依托荣信达这样的民营公司,意味着商业主导、挣钱为先。5个月发不出工资的情况,很难相信团队的创作心态不被伤害。这个问题值得思考:既然重拍《红楼梦》这样一项文化工程,责任重大,完全由一间民营公司承担是否恰当?
第叁回 制作环境
旧版:文化部副部长直接反对
尽管拍摄目标很明确,意义也很重大,但87年版其实曾经遭遇巨大阻力—当时文化部副部长、分管国务院电视电影领导小组组长陈荒媒不同意拍摄这部电视剧,陈部长的天平当时是倾向于几乎同时要上马的电影版红楼梦(导演谢铁骊,主演陶慧敏、刘晓庆等),在他看来电影版的资源和条件更好一些,他先后找过中央电视台领导两次,希望他们不要拍了,说你们各方面条件不具备。不过央视没理这茬儿继续干自己的,后来证明电视剧比电影版更深入人心。
新版:投资方与创作团队的“内乱”
“红楼梦中人”海选不可谓不大型,然而过程中种种事态发展却让人匪夷所思,结果受到质疑,胡玫以不满意选秀结果为由临阵撂了挑子,原先定下的制作班底如音乐谭盾、摄像师池小宁等也随着李少红、曾念平夫妻档的最终入主成为过往云烟。由于与投资方的隐性矛盾,李少红最终采取了折中办法,继续扩大规模进行全国海选,而选秀出来的队伍将会在电视剧中露脸,但不确定扮演何种角色,到最后,姚笛的角色从宝钗到黛玉再到王熙凤一波三折,宝钗、宝玉更是几人分饰,李少红拉来了自己的艺人队伍,也安抚一通投资方原定下的演员。
批语:87年版拍摄起来受到的压力其实远超于新版,能顶住文化部副部长的直接反对,还真得拿出一股倔劲儿。新红楼的压力中,一部分来自观众情绪(大家还是觉得经典作品不易翻拍),但毕竟还是得到了北京电视台、中影集团和一些民营影视公司的大力支持,最大的干扰应是来自投资方,投资方与创作团队出现“内乱”,为了不错过拍摄许可证的期限,李少红无奈做了妥协,队伍一开始就存在人心不齐的问题。
第肆回 创作团队
旧版:大师级顾问团队
87版红楼的顾问团队是大师级的,包括沈从文、曹禺、周汝昌、周扬、启功、吴世昌、杨宪益等等。他们在各种领域的成就、治学严谨的态度都直接导致了电视剧在审美品位上的段位。他们中有的早在抗战期间就写过关于红楼梦的著作,例如王昆仑。有的对红楼梦中某一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比如沈从文,他曾专门考证红楼梦服饰。
新版:80后编剧团队
新版《红楼》组织了20人的红学顾问团队,还有细分到文本、文学、昆曲、曹雪芹写到的诗词曲赋等等种种百般的顾问。有争议的是编剧团队,从原来的黄亚洲变成80后集体创作,李少红邀请了青枚、张天然、张珊珊、顾小白、董友竹、李雪、刘跃、胡楠八位新人,有的是影视编剧,有的是网络主编,还有的仅仅是大学在校生。这一班底曝光后,也受到观众质疑,以年轻人的文化修养跟知识架构底蕴究竟能不能驾驭《红楼梦》这样的题材,现如今看来是毛病多多,错误多多。
批语:剧本对于一部戏有多重要,相信已不消多说。李少红的顾问团队自然也是重量级的,但核心的编剧团队由80后集体完成,还是让人捏一把汗。


旧版红楼搭建了一座大观园,公子小姐们的生活全在园内实景拍摄。

新版《红楼》全为棚内拍摄,由于布景灯光的缘故,让观众觉得似在看《聊斋》。
第伍回 场景制作
旧版:兴建一座大观园
87版做了一件现在看来特别牛气的事儿,就是在1984年还在筹备期的时候,经过红学家、建筑学家等各界人士商议,在北京宣武区兴建了大观园,几乎是比照书中的描写,旧版公子小姐们的生活场景也基本都在这里拍摄了。犹记得贾母率全家上下陪刘姥姥逛大观园的戏中,连林妹妹所叹“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荷塘也是活生生的,这一集也全方面展示了大观园的美感。
新版:搭建10个摄影棚
李少红认为,现实中任何景物都无法满足新“红楼”的艺术效果,所以大多建筑都在摄影棚内搭景,总共搭建了10个A类摄影棚,其中包括用来拍荣国府的5000平方米亚洲第一大摄影棚,最多同时8个摄影棚在搭景拍摄。动用了92套超豪华场景、配套的电影灯光、电影摄影机镜头、四百多套具有收藏价值的华服,还配有珍贵珠宝的凤冠头饰、硬木家具等,投入无疑十分巨大。
批语:旧版场景虽然还没有达到金碧辉煌的地步,但却有着一种纯天然的古朴和大气,新版虽然富丽堂皇但也有挥之不去的不真实感,甚至由于布景灯光的缘故,凭添“鬼魅”之气,所以观众说像“兰若寺”。



旧版与李少红版都对演员进行了培训,但在几乎同样的众公子小姐猜灯谜、吟诗作对的场景,两个版本呈现的气质完全不同,由此也可判别,哪一个版本的培训更为到位。
第陆回 演员筛选
旧版:走入民间海选,全封闭培训
旧版是从1984年开始筹备,演员筛选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是真正的走入民间的全国海选,演员来自各行各业,为符合古典美的要求,不少演员都来自于戏曲剧团,例如邓婕是学川剧的,袁枚是学黄梅戏的。所有演员好像高考,进入培训班时都有第一志愿,但导演会根据培训情况进行调整,例如晴雯扮演者安雯是想竞争林黛玉一角,邓婕PK掉乐韵、周月等强劲对手。培训班请来红学家、民俗家、礼仪老师给他们上课,从走路说话开始练。剧组还跟他们签署了严格的合同,不允许去其他剧组“串戏”,请假离组都要得到批准,演员们几乎是在封闭的环境里学习,培养感觉。
新版:也有培训,同时上演
新版演员原定从“红楼梦中人”海选活动中产生,但一年后选出的演员均不入李少红法眼,而这批边选秀边按照剧中人物培训的年轻人们要进组拍摄,便要颠覆此前培训的成果,譬如原本是宝钗组的姚笛最终演出的是王熙凤。至于李少红此后扩大规模全国再选的结果,则出现了个黛肥钗瘦的版本,饰演林黛玉的蒋梦婕来自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出身,小宝玉于小彤则在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学校芭蕾。众多演员都集中在位于北京昌平区,进行古代文化和礼仪的封闭培训,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分三次在城堡主楼二楼的临时教室进行培训,历时三个月到半年不等。
批语:八几年,大家还不知道什么叫选秀,演员们在剧集开播前都默默无闻,他们静悄悄地培训,静悄悄地拍摄,没有镁光灯的打扰。而一场热热闹闹的选秀,让新版《红楼梦》没有拍摄便赚去太多眼球,也沾上更多浮躁的炒作气质。
第柒回 配乐制作
旧版:四年半冥思苦想的成果
87年版的音乐,作曲家王立平前后花了四年半的时间,他研究了红楼梦关于人物的唱词,将判词改成唱曲,关注重点角色的命运,如《叹香菱》、《晴雯歌》、《分骨肉》等。而《葬花吟》是他创造最苦的一首,花了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他对林黛玉的理解就是,一个弱女子对苍天的叩问。
新版:出自80后之手
新版红楼梦音乐同样出自80后之手,曾年参与冯小刚《手机》、张艺谋《千里走单骑》音乐制作的郭思达完成了新版红楼梦的15首音乐作品,其中包括12钗判词、宝玉判词和开篇、结尾,但呈现出来的鬼魅背景声,昆曲腔甚至电子乐混搭风无法令观众接受。主题曲《飞鸟各投林》则传言是李小婉的儿子林申演唱。
批语 旧版的配乐制作欲达到的效果是:回到过去,回到原著本身。而新版,则是立足现在,为经典名著添加现代的时髦。新《红楼》以“颠覆”为最大特征的创作理念,无疑是对观众接受能力的极大挑战。勇气值得嘉许,但不经深思熟虑、缺乏深厚底蕴支撑的挑战,只能视为鲁莽。


新版的“雀金裘”造价昂贵、十分华丽。

旧版服装设计史廷芹设计图,很朴实但也很优美。
第捌回 服装造型
旧版:以接近历史特征为目标
旧版的服装设计史廷芹老师名气当然没有叶锦添大,但她精通古代的服装流变,她的创造理念就是尽量接近历史特征,并且选料上也尽量采用当时的主要材料,这种细致和考究的态度在时下的环境下非常难得。据统计,旧版服装达到2700多套,数字相当惊人,出来后得到了红学家和民俗学家的肯定。化妆上,旧版讲究到“眉毛”等细节,几乎所有女演员都要把眉毛剃掉,再画上去,包括陈晓旭。
新版:以彻底颠覆为目标
与李少红合作多年的造型师叶锦添在《红楼梦》里玩了一把彻底的颠覆,由于他认定《红楼梦》描写的那时候中国人对戏剧的美感都沉醉在戏曲里面,因此把昆曲里的贴片运用到林黛玉、宝钗等一众姐姐妹妹的身上,就成为“新红”颠覆的第一个标志。过于追求虚化的戏剧感,结果是不被观众认可,被认定是不符合原著的异想天开的做法。
批语:叶锦添的创作理念无疑非常大胆,因为现在的时代,实在过分追求个性;旧版服装设计史廷芹则保守、严谨,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仔细考究,只有在那个还不那么浮躁的时代,才能有人沉下心去做这样一件事。
第玖回 拍摄时长
旧版
从1984年开始筹备,直到1987年播出,历时三年之久。
新版
2008年5月底正式开机,2009年9月9日关机,历时一年3个月,其间北京台还进行了一次大型拍摄直播活动。
批语 显然,如今这个年代,不讲究效率是不行的,尤其拍片,怎么可能像二十多年前一样缓缓进行?
专访新《红楼》大宝钗扮演者白冰
白色造型是回归原著
南都娱乐:你是从红楼梦中人选秀开始接触新版红楼梦的,这中间都经历了哪些培训?
白冰:在选秀的时候就已经是封闭式培训了,有红学专家来做过讲座,但主要是台词、表演方面的老师来训练我们形体表演,到了李少红导演剧组,就是各个方面的训练,琴棋书画,民俗礼仪,形体台词表演。
南都娱乐: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自己演的是大宝钗?
白冰:已经是培训很后期的事情了,因为选秀结束后就公布了我跟姚笛一个演宝钗一个演黛玉,进组培训后,除了我俩,其他人都不知道自己演什么。
南都娱乐:你对新红的造型怎么看?
白冰:其实我们试妆都试了小半年,不停地在试,不过一开始就定下了贴片子。我是觉得挺新颖的,毕竟从来没有电视剧这样拍,心里也会打个问号。但进入园子之后,穿上那身衣服站在那个制景里,就觉得很和谐很统一了。
南都娱乐:宝钗的造型你喜欢吗?
白冰:我觉得特别好的一点是宝钗所有的造型都是以白色为主,叶锦添老师做了各种各样白色系的衣服,这纠正了大家的一个误区,87版给宝钗的衣服比较花,又是粉色系,但我们以原著出发,宫里送来绢花,她说她不需要,拿去给其他姐妹,这一个行为就说明宝钗是不喜欢乱七八糟琐碎的东西,她是很素净的。这真的是回归原著的体现。
南都娱乐:你有看87版红楼梦吗?
白冰:有,不过自从培训准备演出的时候就没再看了,因为不想给自己一个框架,去模仿或去对比。所有人都是以原著出发,我也是,从原著出发去饰演宝钗。像我并没有刻意去增肥,但拍摄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比之前胖了。
专访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
李少红确实没有做足功夫
南都娱乐:新《红楼》目前千夫所指,感觉有点墙倒众人推的意思。
顾晓鸣:不不,正是因为网络的传播,现在的年轻人对经典的理解反而更深,他们对作品有更高的期待,他们要求艺术家通过影视复原,但李少红没做到这一点,她对经典的亵玩,同妓院里的妓女挂块牌子写“林黛玉”,是一样的。
南都娱乐:呃,言重了吧?新《红楼》这样的作品,换谁拍都挺难的吧?
顾晓鸣:谁说的?按现在新《红楼》古装言情片的的路子,顾老师都可以拍一部《白楼梦》出来,专门讲白领故事。李少红其实是有本事的,但《红楼》有一句话叫假作真时真亦假,满纸荒唐言,饱含对社会的批判。李少红显然没做足功夫,没有从《红楼》的内核里提炼当代性,反而在化妆、道具、特技上动脑筋,还号称“忠于原著”,实际不动脑照搬,导致拍成了冗长的《大长今》。
南都娱乐:那您认为现代观众需要怎样一部的《红楼》?
顾晓鸣:英国人演莎士比亚戏,有裸体版的,有牛仔裤版的;同样的道理,让吴承恩把《西游记》原封不动改成玄奘取经的真实历史,可能吗?艺术家的二度创作,本来就是天经地义,我看不如让周星驰来拍。当然如果说真正地忠于原著,张爱玲对于《红楼》的造诣很深,《张爱玲文集》最后一卷有《红楼梦魇》,是她的述评。如果她来把握一些细节,也许不错。我想现在的年轻人里也一定会再现这样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