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楷书《杭州福神观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38:30



































《杭州福神观记》卷,元,赵孟頫书,纸本,楷书,纵34.2cm,横797.8cm。
《杭州福神观记》是一篇碑记,由著名文学家邓文原撰文,记述道教领袖张惟一委派崔汝晋重建位于西湖断桥之侧的福神观之始末。赵孟頫书此碑记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时已67岁,属其极晚年作品,已臻“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境界。作品以乌丝界栏。字体主要取法唐代李邕,参以己意,雄健开张,用笔圆劲浑厚。全文七百余字一气呵成,功力非凡。当年应曾上石,今碑已佚,唯此墨迹存世。
卷后有清吴荣光、周寿昌、杨岘题跋。
《辛丑销夏记》、《须静斋烟云过眼录》、《过云楼书画续记》等书著录。
邓文原撰,赵孟頫楷书。纸本,乌丝方格。全称《杭州福神观记》,是赵孟頫在元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六十七岁时所书。其书法结体宽博深稳,运笔酣畅圆润,圆厚雄浑,与《胆巴碑》,《仇锷墓志铭》相类,比其他碑版所书更为苍老,是赵书的代表作之一。该碑在杭州西湖断桥之左。
《杭州福神观记》,是赵孟頫的楷书代表作之一。他是中国文艺史上少有的全才,大概只有宋朝的苏东坡、清朝的董其昌可以和他相提并论。他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据资料了解,赵孟頫是个复杂的人物。他是宋朝皇室的后代,却做着异族朝廷的官,虽然地位很高,实际并不受重视,心里很苦闷,只是一味地吟诗作画。也许他的书法成就跟他的际遇有很大的关系。都说“看一个人的字能看出一个人”,写书法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它能锻炼一个人的艺术情操。我们都知道,要想写出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要在心平气和情况下,不能浮躁。而赵孟頫的书法则就是给人一种宽博沉稳的感觉。
赵孟頫的书法继承了晋唐以来的书法传统,法度严谨,字体秀丽,书法流畅,但同时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世称为“赵体”。 《杭州福神观记》是其晚年作品,首先尚且没有细看的时候,从整体上就让我感到非常舒适、清畅。字写得很工整,四平八稳的。他用笔自然流畅,骨力秀劲,工整美观,飘逸飞动,也但不造作,不怪僻,不奇特。虽然他的字看上去很温和,但全文一气呵成,完全没有涂改的痕迹,功力非凡。看来作者当时写这幅作品时,他的字跟着他的感情一样一气呵成,尽情抒发内心的感情。
他的字疏密合度,肥瘦适中,结构恰到好处。字体雄健开张,用笔圆劲浑厚。字字都左右相映,优美清秀,自然流畅。比如他在点画上有其独特笔法:如三点水,三点上下相应,活泼多变。如“杭”、“乙”等各种钩,笔法圆韵流利,随字而异,不呆板,十分潇洒。如“故”、“之”、“本”等各种捺,他用笔舒展多变,由于捺的主笔,使整个字显得非常秀美优美。笔画的写法也均因字而异,写法灵活多变。在《杭州福神观记》中,“之”、“者”、“杭”等字都出现了多次,但没处的写法却均不相同。        另一方面,我觉得赵孟頫的作品中洋溢着一种高贵、典雅的气息,闲雅、幽美。这应该跟他深厚的学问和良好的修养有很大的关系吧。康伯藩曾根据赵字的书写特点编了一个口诀:“点分顺裹,撇捺开张,竖横沉稳,戈法挺长,钩须挫出,弯似弓强,一拓之下,转折宗王。”看来他把书法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兼顾起来了,他的书法确实已经到达一种炉火纯青的境界了。